專訪徐冬冬:實現東西方文化真正會通
藝術簡歷】
徐冬冬,1959年生,字苦藤,號寄人籬下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抽象繪畫流派的開山之人,一位具有國際影響的藝術家。徐冬冬對意象繪畫、印象繪畫、抽象繪畫都有著深入研究和創作實踐,並涉獵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作品跨度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今已逾40年。
實現東西方文化真正會通 21世紀中國文化進入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進程
一、徐老師您好,可以說您的藝術之路起點很高,少年時期就已經在故宮臨摹元明清古畫,並得到了藝術大家劉海粟、吳作人、劉開渠、王森然等的教導,您28歲時,中國美術館在主大廳為您主辦了個展,29歲成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和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30多歲時,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為您主辦了全國巡迴個展,2001年聯合國又為您主辦了回顧畫展,作品也被上述機構收藏,可以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您在畫壇非常活躍與耀眼。請您和我們分享一下,您早期的藝術活動以及臨摹古畫給您帶來什麼感悟?
答:您問的這個問題,可以追溯到這樣一個畫面,30年前一個學畫少年的背影。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年背著沉重的畫具,走在去故宮繪畫館的路上,這條路決定了他一生的感悟,也決定了他人生的初衷,他一生也沒有改變這個初衷。當一幅幅筆墨酣暢的古畫進入他的眼帘的時候,他在皴擦點染之中深感超然的天地境界,從空靈、平淡的意境中悟到了天真,所以觀賞、心摹古畫,使我一個少年的內心宛如隔世的恍惚,是與古人靈魂的內心碰撞。觀古畫,十米之外,便知五代的李成、范寬、董源,宋朝的宋徽宗,元朝的倪雲林,當然,還有青藤、八大、擔當、石濤。每次提筆心摹,畫中的人物歷歷在目,猶如從畫中走下,有說有笑,就像神仙般的相會。在他們的筆墨里,我看到(心會)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和那份內心的自在。中國繪畫講究神韻,表現為氣韻的生動,畫境里充滿著詩意,它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從學習中國繪畫開始,我的兩隻腳牢牢地邁在了這條路上,這是一條人生的修行至修心之路。在這裡,我體會了中國古人如何去觀察宇宙世界的,並從中發現其真善美,我的藝術思想「心造境」和宇宙觀,都是在那個時候逐步形成。
二、前輩藝術家對您寄予很高的期望,您能談談他們對您的教誨嗎?
答:您提的這個問題很好。我一提這些老先生,就很歡樂,同時也覺得自己很幸運。文革結束後,這些老先生就猶如陳毅元帥的一首詩一樣: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他們都很有風骨,對年輕人也很提攜,我接觸了很多這樣的老先生:畫界的劉海粟、吳作人、劉開渠、王森然,還有作家,像很有性格的蕭軍先生、聶紺弩先生,劇作家曹禺先生,文學家蕭乾先生、還有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都對我寄予了很多的期望,關於他們我有很多美好的回想。
吳作人先生、蕭淑芳老師每次看到我的畫作,都十分認真地指出其不足,肯定成績,還親自到我的畫室給與教導,當中國美術館為我舉辦畫展時,兩位老人展前還專門到展廳指導我如何布展,令我十分感動。大雕塑家劉開渠先生,原中國美術館的館長,他知道我要到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那個時候的中國美術館和今天不一樣,還是講究級別的。劉開渠先生對我說,你的畫畫得很好,先給我孫子當老師,他這樣鼓勵我,那時我才二十多歲。展覽前夕,他還親自給我打電話,安排展覽的地方,幫我解決展覽經費問題,他說你不用著急,我有一個要求,可不可以?他說我們免費收藏您三張畫。在那個時候,很多著名的老畫家,畫都送不進去。這樣的一個雕塑大師,一個前輩對我如此關心,我非常感動。
李可染先生看了我的畫,曾對我說:照此路,傳統的路走下去定有大成。後來,雖然我走了中西結合的道路,但老先生碰到我,從來沒埋怨過我。後來我的第二本畫集出版,他和劉海粟兩位老先生親自給我題寫書名。我第一本詩畫集,1986年出版,劉開渠先生主動為我寫序,聶紺弩老先生作跋。翻譯《紅樓夢》的楊憲益先生還給我翻譯詩文……這麼多年,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的為人,總是激勵著我這個晚輩。
我有時候常常想起他們,內心充滿了溫暖。
三、您的藝術歷程也可以說非常傳奇,您創作並推動的行為藝術作品《陽光與和諧的夢想》,從1997年至2001年幾年時間,遍布亞洲、歐洲、美洲的上千家圖書館、博物館和美術館均參與其中,您因此被中外媒體譽為「東西方文化的架橋人」。這種藝術形式和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理念在當時可以說非常大膽和超前,您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創作這件作品的初衷嗎?您在推動這件作品的過程中,有哪些難以忘懷的經歷和感悟?
答:這個作品的創作要歸決於這個偉大的時代。在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要感謝小平同志領導的改革開放所開創的這個偉大時代。鄧公的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內心明亮,宛如一陣春風使中國文化有了新的氣象。正是在此時,1997年,我創作了《陽光與和諧的夢想》,並以西方行為藝術的形式來實施。我的內心就似落葉一般,隨風而去。那是在1996年,我正寫生在青藏高原崑崙山脈。延綿不斷的群山,紫褐色夾著赭色的山體,落在了天邊,被那微風撫摸著,當一輪明月爬上了山脊,給那浩瀚的天際帶來了一絲明凈,望著虔誠朝拜的信徒那遠去的身影,給我帶來了更為深刻的思考。我深深地感到,21世紀中華文化回歸世界,這不僅是中國人的事情,而是人類文明的進程。中國有5千年的文明史,在沉寂150年後再次復興,體現在中華文化的智慧上,而這種智慧何在?是我與山水對話後產生的最為深切的思考。也正是在這種反思中,題為「陽光與和諧的夢想」行為藝術的創作產生了。西方文化所產生的文明充滿著陽光,而東方文化的基礎體現在和諧與博大上。這裡所指的「和諧」,不僅是人類社會,也包括宇宙間的萬物。在此,古老的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理論,就顯得萬分重要。古人講,三才者,天地人也,萬物皆吾與也。表明中華文化強調和諧而不對立。這一創作充滿著包容、仁義的態度,以及「憂天下」的中國士人的情懷。
這個作品是將1997年出版的《徐冬冬畫集》作為載體,用行為藝術的方式放置到世界各國的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以達到文化會通的目的。作品採取西方的行為藝術來表達,目的在於文化的交流。經過5年的努力創作,我的足跡遍及亞洲、歐洲、美洲,《徐冬冬畫集》進入了80餘個國家的上千所圖書館、博物館,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性的創作。在歐洲,53個國家的國家圖書館和49個國家的藝術圖書館參與了收藏《徐冬冬畫集》。1998年,這個活動在美國全境展開,我赴紐約、芝加哥、費城、洛杉磯、舊金山等地舉行創作儀式,美國主流的文化機構600餘家參與了這次創作。美國主流媒體相繼採訪我,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多次重申,21世紀中國文化進入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進程。中華文化以什麼樣的智慧進入世界,對中華文化也是一種考驗。當聯合國圖書館接受此書時,聯合國副秘書長彼得羅夫斯基曾跟我說,徐先生的創作與聯合國所提出的「文明的對話」相吻合。
四、您剛才談到一個重要的認識,認為「21世紀中國文化進入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進程」。請您從東西方文化交流實踐者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一下這個認識的含義。
答:關於這個問題,在1998年,我就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西北大學、萊斯大學等做過演講,今天來到這裡和大家一起討論這樣一個大的命題,當然又和17年前有很大的不同了。
東方講文化,西方講文明。這兩種文化體系是不同的。東方文化博大、宏觀、綜合,西方文化的思想模式則是分析型的。東方講究合二為一,西方則是一分為二。東方出技術,西方出理論。兩者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最終都體現在文化精神的會通上。
近現代,西方科技文明達到了很高的成就。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產生,蒸汽機車的發明,電、發動機的出現,以及量子物理學的誕生,直至現在的互聯網的全球化,西方科技文明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世界各國的文化都向西方傾斜,中國也不例外。但是,當西方文化高度文明以後,它的價值觀走向了工具性,它的科技每進一步,宗教就向後退一步。他們從西方啟蒙中找到了以人類為中心的發展道路。這種以征服自然、以人類為中心的道路走到了今天,卻出現了非常大的問題。雖然這一二百年里西方在科技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它建立在征服自然的基礎上,以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為代價,自然資源包括水、土壤、空氣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許多負面的影響甚至已經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問題。更要看到,宇宙間的萬物也受到了威脅。如今,消費文化、商業文化、物質文化在全球高歌猛進,多少都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這一影響,人與自然的和諧將不復存在。西方文化雖然追求民主、自由、平等,但在對自然的問題上卻表現出一種征服欲。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全球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造成了森林被過度砍伐、河流被污染,大量的動植物被滅絕,宇宙已處在一個萬分危急的狀態,其根源就在於西方文化的價值觀。
在這樣的危急時刻,世界需要另外的文化對西方文化加以補充、制衡和糾正,這正是本世紀內中華文化再次復興並進入世界的主要外因。中華文化有著5000年的文明史,它的文化里有優良的傳統,有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價值理念,崇尚「天人合一」的理論,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應該也完全可以成為全人類的基本價值。加之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中國人偉大的創造力,當今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等都已成為大國,在全球格局下能夠有更大的擔當,這些都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內因。
五、您強調,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應該也完全可以成為全人類的基本價值。同時,符合時代要求的中國新型文化,將建立在東西方文化的會通中。也就是說,東西方文化應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麼,您所理想的中國新型文化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答:我認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建立在新型的中華文化的基礎上。新型的中華文化,應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自然觀和宇宙觀。它是集中國古老的優秀文化傳統,並融合了西方文化的先進元素。我們為什麼能夠產生這樣一個文化呢?因為我們有「海納百川」的眼界,有「有容乃大」的胸懷,這一點是非常了不起的。比如,傳統文化中的佛教就來自於古印度。中華文化從來不保守,它能尊重其他文化的價值,會吸納其他文化中的先進性,並且能夠尊重個體的創造性。我們的宇宙觀講究宇宙間萬物的平等,強調強勢向著弱勢傾斜而達到平衡,使得全球的各種文化都能處在一種和諧的氣氛當中。當然,這不僅涉及到人類社會,也包括人與自然的關係。而這種和諧是「和而不同」的。在這一點上,中國文化還有一種「容納」的傳統,容納的文化也是多樣性的,承認他者的價值。
我想,中國新型文化的建立,將對中華文化的復興、對中華民族的復興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將對全球和全人類的和諧與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您一直堅持以一個畫家的身份介入大的文化反思和文化實踐,提出「畫畫不是目的,問道才是根本」。為什麼?
答: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這也是我從事藝術幾十年所秉承的一個理念。這個理念就是中國士人「普天下」的情懷。有了這樣的情懷,當我提起畫筆進入我的沉思時,不同文化之間就不會產生介蒂,有了這樣的情懷,就可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之下來思考人類文化的進程,有了這樣的情懷,古人所提倡的「士」的精神便能回歸到現實的生活之中。我的宇宙觀和「心造境」,則是在這一普天下的情懷中得到了提升。
孔子的孫子子思所著的《大學》,其論述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它告誡我們「明明德」的終極便是「止於至善」。並非需要每一個人成為國家或世界的領袖人物,才能維護世界的和平,作為世界的一分子都應去盡心儘力,同樣能為人類的福祉做出貢獻。只要真心、誠意、竭力,就是「知行合一」、「致良知」,其具有一種普世價值,並將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不分古今、不分中外,「至大無外,謂之大一」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在人生境界中得到升華。《陽光與和諧的夢想》的行為藝術足跡遍及全球,參與的文化機構也名冠全球,儘管如此,這也只是表象,而實施創作的藝術家心靈的自我覺悟和「頓悟漸修」的禪的精神,以及那種超度一己,非最終之目的,以個人為出發點,做到宇宙萬物的超度才是根本。這就是我追求的「道」,悟道法需要天地境界。
我提出,「畫畫不是目的,問道才是根本」,就道出了人生的價值。何為「道」?在今天,中華新型文化的建立,東西方文化的會通,才是「道」。當我一個人拿著我的一本充滿著中國山水情懷的畫集走上了宣傳中華文化、強調文化之間的反思,足跡遍及了亞歐美,而全世界的上千家的文化機構參與到我的創作理想之中,一起來反思這個人類社會文化的演變,就是受到了這個「普天下」傳統情懷的影響。以文會友,秉承中華文化「士」的精神,並以謙遜的態度進行文化的交流,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中華文化「士」的精神的呈現。當我們每一個人,不管這件事情的大小,都要去關心,並且付與行動,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
七、迄今,您的藝術創作已經經歷了40多個年頭,有三條非常清晰的線索:中國傳統的意象繪畫、中西結合的印象繪畫和中國抽象繪畫,請您為我們解讀一下這三個系列的藝術創作,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藝術思想和人生觀促進了這些線索的遞進?
答:我從事中國傳統意象繪畫也就是傳統中國畫,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正是中國經歷了「文革」以後百廢待興、渴望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這個時期我經歷了約10年,是在我十四五歲到20多歲之間,這也是我的藝術思想「心造境」啟蒙的初期,講究用心靈去創造意境,用古人觀察宇宙世界的角度來認識、追求中國文化當中的美。而印象繪畫,則是在我22歲到30多歲的十多年中,此時正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吸納西方的各種藝術流派、思想,作品中呈現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風格。而我自己的藝術思想「心造境」也從美學境界進入到哲學境界,追求大自然當中的真善美。而中國的抽象繪畫則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30歲至今已經20多年的創作追求。此時,中國已逐步成為世界的經濟大國,政治、經濟、外交突飛猛進,成為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而我的藝術思想「心造境」也從哲學境界進入到天地境界,追求萬物靈魂在宇宙間運動的軌跡。我的人生觀和宇宙觀強調人與宇宙之間的氣韻的平衡。萬物因氣相聯,氣繞物而生氣韻,物在氣韻中而具神韻,人類的靈魂在這氣韻之中神采非常,人和萬物的神韻在浩瀚宇宙間交融和諧,這兩者的神韻之和諧才是宇宙的最高境界。
八、為什麼您要不辭艱辛地去探索新路,創立中國抽象繪畫?
答:我探索中國抽象繪畫,並非只為了建立這一畫種,而是將抽象的思維引進中國的文化,對中國文化是一個補充。我經常想,近二百年來為何西學能引領世界潮流?一個重要的原因,恐怕在於西方的文化里充滿著抽象邏輯的思維,不僅能抽象出各種原理、理論、規律,而且能將其應用到各個領域,不斷產生新的應用成果。而中國的文化里雖然也有抽象的概念,卻缺少抽象的思維,很多思考和實踐只停留於技術的層面,而不能通過抽象邏輯的升華而形成理論、原理,這也就限制了它在更廣領域內的表現與應用。所以,我搞抽象繪畫,不只是要搞一個畫種,而是希望能將抽象思維帶入到中國新型文化的建立之中。
在我之前,抽象繪畫在西方已是有了百年壽命的畫種,也有中國前輩畫家被西方的抽象繪畫所吸引,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可大部分只是在畫面上模仿西方大師的筆墨色彩,不能從思想和藝術形式上來反映中國社會生活和文化的本身。我努力地在中國的哲學裡尋找抽象的概念,使之成為我的繪畫語言。
我的中國抽象繪畫的思想淵源,來自中國古老的對「道」的理解,「反者道之動」的理論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並用國際的視野和思維,融合中國儒釋道三家的思想,來探討今天中國、世界和人類廣為關切的問題,如文化的演變,國家的產生與消亡,以及人類的精神狀態,討論生命的本質,生與死,善與惡。
我的抽象繪畫作品,在畫面上好似受到西方繪畫思想的影響,其實述說的都是中國人富有質感的想像力和社會人生。都是在反思剛才我給大家講的中國文化的特點,都是在探討中國新型文化如何建立。
比如,2002—2005年創作的《圍與不圍》系列組畫,探討了社會結構的演變和人類文明進程的規律。
2003年創作完成的《詩》系列組畫,筆墨色彩都圍繞著「詩」。以「詩」為主題進行創作,沒有先例。在將各類藝術中國化的方面,「詩」所起到的作用是標誌性的。我想在這一點上,可算是繼承了傳統。這也是中國抽象繪畫的主要特點之一。
2007年創作的《神靈十則》系列組畫、2003年創作的《佛家》系列組畫和《道》系列組畫分別表現了對儒、釋、道三家的感悟。
2005—2006年創作的《距離二十三》系列組畫,受到佛家關於生命理論的影響,表達生命瞬間的23種精神狀態。
2008-2010年創作的《太極》系列,分「迷失的快樂」、「迷失的幸福」、「飄落的記憶」、「思緒的遷移」等四組,探討了快樂與幸福的概念,強調中華文化所崇尚的「利他」、「無我」,包含了實現「至樂」、「至久」幸福的智慧。
2011年創作的《無根的神韻》系列作品,是警示人們隨著中華文化發源地迅速消失,未來子孫將難尋中華文化之源。這正是此作品「無根」兩字的引出。
2013-2015年,我的筆墨一直在《四季》組畫里探求著宇宙的奧妙,我在中國的哲學裡感悟到宇宙的博大,將抽象繪畫推入到了一個高潮。這組作品使我對「天、地、人」有了嶄新的感悟,它不同以往,不再是人們感覺到的天地四季景色的嬗替,而是人類自身在宇宙間靈魂跳動的軌跡,它表現得如此的自在。
一晃我已過孔夫子所稱的「知天命」的年華了,不禁感慨與慚愧,幾十年的人生既快樂又自在。十有五便明了人生之方向,讀書、寫字、觀畫,學習古人是如何觀察並超越自然的,冷靜地反思古人之筆墨並將其融會在自己的生活中。三十有餘獨行於山水間,體味宇宙之博大及精微細妙,形成了自有的宇宙觀,在東西方文化的會通中,能站在世界的文化的角度觀察、思考並提出獨特的見解,應用於中國抽象繪畫的實踐。不惑有餘之年,歸隱於雲歸處,深感萬籟空靈,草木祥和,語默動靜,內心與宇宙之心同靜,一切都在寂靜中顯得無比的自在。今日,懂得了克己,懂得了生命的善惡以及存善去惡之道,悟得天命,曉得上天使命的賦予。將自己的生命融化在國家、人類和浩瀚的宇宙里,如水一樣、像光一樣臻於無我之境,此時我之內心充滿著自由。
徐冬冬作品選
《秋風吹下紅雨來》 彩墨紙本 68cm×137.5cm?1985 (中國美術館收藏)
《母牛肚中的男人》 彩墨紙本 1993
《墨鳥圖》 水墨紙本 46cm×44cm 1980(南京博物院收藏)
《壽圖》 水墨紙本 ?1977
《詩》系列組畫第5號——國風2 丙烯紙本 2003
《聽聞殘雪話春曲》 丙烯紙本198cm××106cm?1999(聯合國收藏)
《天穹》系列組畫第二號——靜 丙烯紙本 180cm×97cm_2003
《太極》系列組畫——迷失的快樂第3號 丙烯紙本 2008
《四季》系列組畫——秋第3號 丙烯紙本 179cm×96cm 2013
《四季》系列組畫——冬第3號 丙烯紙本 179cm×96cm 2013
《四季》系列組畫——春夏秋冬第1號 丙烯紙本 179cm×384cm 2013-2014
村姑
《雲過松風》 設色紙本 1985
《音樂》系列組畫第一號 丙烯紙本 ?2003
《無根的神韻》紙雕塑、水墨紙本 2011
《圍》 丙烯紙本 98cm×181cm__2002_(高像素)
《心海》彩墨紙本 1988
《一夜飲秋麥自醉》 丙烯紙本 106cm×198cm__1999
《音樂》系列組畫第四號 丙烯紙本 179cm×96cm__2003
《賞柳圖軸》 設色紙本 1988
《感受》系列組畫第二號 丙烯紙本 95cm×178cm__2003
《佛家》系列組畫——寂靜 丙烯紙本 2000
《佛家》系列組畫--幻境_丙烯紙本_69cm_x_137cm_2001
《佛家》系列組畫——非常 丙烯紙本 2001
《不圍》 紙雕塑、丙烯紙本 2005
《神靈十則》系列組畫第6號——魂 丙烯紙本 2007(高像素)
《詩》系列組畫第3號——國風Ⅰ 丙烯紙本 70cm×139cm?2003
《紅河谷》 彩墨紙本 1988
《吉祥貴壽圖》設色紙本 1975 (中國美術館收藏)
《林中所悟》 彩墨紙本 ?1994
推薦閱讀:
※【燕平隨筆】從中西文化差異看剩女現象
※「把你的心盛滿愛」
※通過仙劍看到東西方文化差異
※從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看中醫理論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