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中沒有什麼是孤立的,萬物都彼此相連 | 有讀
編輯=姜小瑁今天是我在山間度過的又一個燦爛的日子。我彷彿被融化、吸收,我生命的脈搏跳動著去了我也無法知曉的地方。生命似乎已經無所謂長短,我們彷彿和樹木星辰一樣,不著急趕時間。這才是真正的自由,一種實質上的永生。- 約翰·繆爾 《夏日走過山間》 -
繆爾述的地點,如今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身處都市,生活雖然便捷了不少,但心裡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擁擠喧鬧的街巷,不耐煩的汽車鳴笛,一切都混雜著都市人的戾氣,有時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患上都市病,往往是因為離自然太遠,而這病的解藥,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已經被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寫入書中。今日,不妨靜下心來,跟隨文字,遠離塵囂。
繆爾最負盛名的作品,當屬他在1911年出版的自然隨筆集 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今年夏天,這本書的中文再版《夏日走過山間》經由上海譯文出版社,重新與我們見面。- 本期導讀 -PART-1 關於約翰·繆爾PART-2 《夏日走過山間》書摘關於約翰·繆爾John Muir 1838-1914
「繆爾徹底改變了美國人看待和想像自己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的方式。」物極必反的童年約翰·繆爾出生於蘇格蘭的鄧巴鎮。十一歲時,他跟隨家人移民美國,並在這片國土上度過了自己的大部分時光。繆爾的父親是位十分虔誠,卻也十分嚴厲的宗教信徒。強迫兒子朗讀《聖經》成了這位父親的日常,以至於小繆爾最終背下了《舊約》中四分之三的內容以及《新約》的全部內容。
鄧巴的海景大概是因為「物極必反」,繆爾不僅沒有追隨父親的腳步成為虔誠的教徒,反而將自己的熱忱獻給了大自然,這熱忱也在他的大學時期被劇烈引爆。「帶著狂野的熱情沖入樹林與草叢」二十二歲時,繆爾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雖然他的專業是化學,但繆爾卻什麼類型的課都選,什麼都知道一些,這也是為什麼後來他在山裡生活時,備受進山遊客與山民的尊敬。大學的第一堂植物學課讓繆爾眼前一亮,五十年後,繆爾在自傳中說,那堂課讓他十分陶醉,於是他便帶著狂野的熱情沖入樹林與草叢。
泉湖農場 [ Fountain Lake Farm ],繆爾一家到美國後的第一個居所與「美國文明之父」愛默生的友誼大學肄業的繆爾並沒有跟隨內心進入自然,而是成為了工廠的工人,並很快升為主管。但有一天,繆爾使用工具時不小心失手,傷到了眼睛,並在暗室中度過了漫長的六周。視力恢復後,繆爾說自己「從全新的角度認識了這個世界和世界的意義」,並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決定——到內達華山脈中去。
內達華山脈地區實景剛剛進山時,繆爾一無所有。除了自然美景外,繆爾唯一的安慰就是閱讀「美國文明之父」、偉大的自然作者愛默生的著作,因為他的生活與愛默生在書中描述的生活一模一樣。1871年,愛默生與一群朋友來到內達華山脈的約塞米蒂,並與繆爾一拍即合,甚至還邀請繆爾到哈佛任教。一心深戀自然的繆爾毫不猶疑地拒絕了愛默生的好意。
蘋果用戶有沒有很眼熟?這就是約塞米蒂的實景。多產作家與「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繆爾一生共撰寫了超過三百篇文章,出版了不少於十二本書,但重要的不是他作品的數量,而是它們的質量與影響。繆爾的作品激發了普通民眾與政要官員保護自然的願望和決心——約塞米蒂山谷等荒原的保存,美國最重要的環保組織山嶺環保俱樂部的創建等,都是繆爾的功勞。在他的影響下,羅斯福總統還於任期內批准創建了五十三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十六個國家紀念保護區和六個國家公園,繆爾也因此被譽為「美國國家公園之父」。
羅斯福總統與繆爾 1906年繆爾在內達華山脈中的足跡如今被稱為「約翰·繆爾步道」,是該地區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下面是旅行者們拍攝的一些照片,如果不是繆爾的努力與堅持,這些美景或許早就不存在了。
夏日走過山間My First Summer in the Sierra 書摘
「大自然如此奢侈地建造、推倒、創造、毀滅,追逐每一個變化形態的分子,永遠在變,卻持久美麗。」- 特點1 豐富的感官體驗 -● ● ●繆爾的文字並不僅僅是對自然景緻的機械紀錄,他希望能夠為讀者指出每個別樣的景緻中所包含的精神層面的內涵。相信讀過下面的文字後,你會明白繆爾的良苦用心。視覺 積雨云云朵形成的山峰與穹頂漸漸升高、慢慢膨脹,潔白如最純凈的大理石,而且稜角分明,可謂世間最宏偉壯觀的建築。每片飄過的積雨雲,即使轉瞬即逝,也都留下痕迹,花草樹木的脈搏為之加速,溪流湖泊的水位為之豐盈,就連岩石表面都留有它們的印記,只是人類的眼鏡不一定能看清。……我還從沒見過造型和質地都如此結實的雲彩。幾乎每天快到中午的時候,它們就在空中飛快地生長,就像一個世界在眼前新生。它們帶著愛意在花園和森林上空盤旋,帶來舒爽的陰涼和雨滴,滋潤每個花瓣每片樹葉以健康快樂地生長。甚至可以設想這些雲本身就是植物,在陽光照射如沐春風般醒來,越長越美麗,直到盛開後,像莓果和種子一樣散落成雨滴和冰雹,最後乾枯死去。
聽覺 風與水天氣真好!我想像中的天界也不過如此。風兒真輕!我感受到最輕柔的風也不過如此。這輕風就像是大自然的呼吸,對著萬物生靈輕吟著平靜之歌。……這水的交響又是多麼的動聽啊:瀑布水流的低音,飛濺的水流拍打出的叮叮聲,還有水流經過鵝卵石小島拍打發出的不同音調的碎雜低音,還有經過長滿蕨類植物的溪流時發出更細微的聲響。這些全都發生在這個空間里,這些細小的因素互相作用融合,就像發生在一個安靜的小房間里。這裡就像一個聖地,讓人覺得能親近上帝。
融合 視聽嗅幾分鐘之前,每棵樹都激動著向暴風雨鞠躬致敬,熱情萬分地飄舞著、揮動著它們的枝椏,就像在祭祀一般。但儘管現在這些樹木外表已經安靜下來,它們的歌聲卻從未消失。每一個隱藏的細胞都因為音樂和生命而悸動,每根纖維都像豎琴的弦一樣顫動,含有香脂的花朵和葉片中則源源不斷地散發出香氣。毫無疑問小山和樹林是上帝最初的神廟,越多的樹木被砍倒建成教堂,上帝本身的光輝就顯得越黯淡。
- 特點2 萬物一體 -● ● ●在繆爾筆下,自然中沒有什麼是孤立的,萬物都彼此相連,在循環往複中超越個體生命的限度。瞬間與永恆我們的血肉軀殼在四周的美景中就像透明的一樣,完全融入周遭環境,與山間的空氣、樹木、溪流、岩石一起,在陽光的照射下顫抖。我們已然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非老非少,非疾病非健康,確是不變的永恆。在這一瞬間,我彷彿跟腳下的大地,頭頂的天空一樣,已經脫離了依靠食物、空氣才能存活的肉身。這偉大的轉變是如此的完美和圓滿,讓以前凡夫俗子的記憶淡到僅僅成為只供對比的憑藉。在這嶄新的生命里,我們彷彿已永恆不朽。
雨滴的循環現在暴雨停止了,天空一片清朗,最後一陣雷聲的轟鳴已經消失在山峰之上,剛才那些雨滴去了哪裡——那些閃亮的精靈現在成了什麼模樣?在升起的蒸汽中,有些雨滴已經著急著回到天空,有的已經進入了植物體內,正通過那些看不見的門進入細胞的圓形房間里,有些被鎖在了冰晶里,有些在礦石晶體里,有些在多孔的冰磧里,形成細小的泉水繼續流動,有些已經在河裡開始了旅程,去與海洋裡面的雨滴匯合。從一種形態到另一種形態,從一種美到另一種美,一直變化,從不停息,它們全都帶著愛的熱忱一直加速,與星星一起吟唱著永恆的創造之歌。
美的永生大自然所謂的破壞其實都是創造——是從一種美到另一種美的變化。……在這兒,不禁讓人不斷想到大自然在造物時的無限慷慨和孕育能力——在極度的奢靡中卻又是無限的富足。但當我們在人類的智力能理解的範圍內仔細觀察,又會發現其實在她造物的材料中,沒有一個分子是被浪費的。所有物資是在被一次又一次地重複使用當中,美麗得到無限的提升。所以我們很快就會停止哀嘆這些浪費與死亡,轉而為宇宙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富裕而感到高興,即使觀察到周遭萬物凋零死亡,也能充滿信心地等待它們重新出現,確定地知道它們再次出現時,一定會變得更好更美麗。
▼未來,世界將回望我們如今生存的時代,憶起原野中一個疾呼的聲音,並因約翰·繆爾的名字而感到備受祝福。他如一位讚美詩人,歌頌著自然的光輝;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毫不因噴涌的情思而感到羞愧。他的同鄉應為我們如今的自然公園體系而向他致以感激……因為繆爾的作品和熱忱是激發這項運動的主要力量。其他的火炬皆因他而燃。Robert Underwood Johnson
推薦閱讀:
※沒有官殺星的三合局女命婚姻
※想佔便宜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原來你手上的月牙跟健康沒有關係,卻跟這個有關係
※清醒吧!人只有今生,沒有來世
※盤點世界上華人最多的幾個國家, 美國沒有上榜, 第一是這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