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 第三講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第三講——大願法師(二) (2013-10-25 18:49:02)

轉載

分類: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

底下一段是:

【白言:世尊,唯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這個是第二段,文殊啟請。

「白言」是文殊菩薩請問佛。

問其實有好幾種提問:

一個是因為不知道而請教的提問。

第二個是為了考量對方而問難。

第三個是以大悲故問。自己本來是知道,但是為了以大悲心利益眾生的緣故,通過向佛請法來開啟法會,請佛陀能夠普施法雨甘露,建法幢於處處,破疑網於重重:這樣子是以大悲而來提問的。

「世尊」,是指「天上天下,唯佛獨尊」,是指無上正等正覺。因為菩薩成就的是有上正等正覺;二乘證我空法有,是偏等正覺;外道邪覺,凡夫不覺;唯有佛陀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尊稱為「世尊」。

「唯願演說」,唯願釋迦如來慈悲開演妙法。

「如是相類諸佛名號」,「相類」就是相類似的。因為佛陀在說《藥師經》以前已經說過了凈土的經典,比方說《彌陀經》這些,已經知道阿彌陀佛名號的殊勝功德。文殊菩薩追憶所及,所以在此地,在廣嚴城樂音樹下,就請佛再宣說與阿彌陀佛聖號相類似的、具有無量善巧方便的、能夠利益無邊眾生的諸佛名號。

並且特別請問諸佛名號,是因為佛的名號功德是甚深的善巧方便,非常不可思議的!禪宗修佛意功德,教下修佛語功德,律修佛身功德;凈土法門以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夠以名召德,圓滿具足地修佛身、語、意功德。所以說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阿伽陀葯,就是萬法總持,能夠暗合道妙,巧入無生;能夠由有念而入無念,因往生而證無生。

藥師法門事實上也是如此,並且藥師法門的妙處,她是已經圓滿地含攝了凈土宗、禪宗和密宗的殊勝功德,讓我們現世圓滿,當來又能夠超出輪迴,往生極樂,並且上根利智能夠頓證菩提。一句藥師佛的名號就能夠圓滿地包含藥師如來的悲智行願,包含藥師佛的智德、悲德和斷德。

底下講到第三願的時候,會講到藥師佛名號的八大方便,能夠讓眾生得到現世樂、後世樂和究竟解脫樂。

在義凈法師的《七佛藥師經》裡面很完善地、更圓滿地講了藥師七佛,玄奘法師的譯本只是提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

「及本大願」,就是藥師佛在因地初發心行菩薩道時所發的通願、別願。文殊菩薩請問了「如是相類諸佛名號」,與以前所說過的《彌陀經》上面講阿彌陀佛的名號殊勝功德相類似的諸佛名號,以及這尊如來因地從根本智、從根本的真如佛性上所發起的大願力的「殊勝功德」。由願力的實踐就能夠成就佛果地的功德,所以稱為「殊勝功德」。而「殊勝功德」是可以通於因和果的,因地上殊勝的願行功德成就以後,才能夠成就佛陀果地的殊勝的福慧功德。

「令諸聞者」。前面的提問,請佛說藥師佛因地的願力和果地的殊勝功德,作為修行效法的榜樣,可以說是偏重於自利,那麼到此地,說「令諸聞者」就是側重於利他了。前面的說藥師如來因地的願力和果地的功德,也可以說是讓眾生能夠了知藥師佛因地願力和果地功德以後,更具有信心,容易與藥師佛相應,也可以說是為了利他。

「令諸聞者,業障消除」。障礙,我們修行的障礙,一般說是「願消三障諸煩惱」。三障是惑障、業障和報障。

惑障,又包括煩惱障和所知障。

煩惱障是事障,逢緣對境的時候才生起貪、瞋、痴、傲慢和懷疑,它是中斷的,沒有逢緣對境,一般是不會很強烈地生起,所以要斷掉它比較容易。

所知障是理障,所知障的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些見地上的錯誤認識是理障,它是恆時生起的,時時刻刻都在那裡生起,所以是比較執著,斷除比較難的。這是惑障。

業障,業是指行為習慣。如果染有一些不良的嗜好,比方說你喜歡打麻將,雖然你想修行,但是人家一叫你打麻將,你就跑去了。所以想修行,想做善事,欲作不能,成為障礙,習氣的障礙,行為習慣的障礙。

報障,報就是苦報。因為迷惑,所以造惡業;因為造惡業,所以招感苦果;招感苦果以後就招感到種種不如意的正報和依報,使我們不得自在,不能解脫,所以稱為報障。比方說我們想修行,但是我們因為宿世的業障,現在招感的苦報,產生的報障:比方說盲聾喑啞,那也是很難修行的;那我們生活條件很差,要為生計奔波,那也是很難聞法的。所以這個就屬於報障。

解脫道上有很多的障礙:

有一些是因為身體多病,這個是報障;有一些是因為福報不夠,受生活的逼迫,要忙於謀生計,無暇學佛,這個也是屬於報障,依報上的障礙;有一些是因為身體的盲聾喑啞,這是正報上的障礙;有一些是因為不遇明師,為惡友所包圍,惡友牽纏,也是屬於人事環境不好,也是屬於依報上的障礙;或者因為煩惱熾盛,容易生起貪、瞋、痴三毒,這個是屬於惑障,惑障裡面的煩惱障;或者是因為執著於邪見,自以為是,這個是惑障裡面的所知障;或者是因為有不良的習氣,這個是業障。

這些種種的障礙使我們在六道裡面輪迴受苦,難以超出,所以藥師法門能夠拔除一切眾生的惑障、業障和報障。

為什麼會特別提出來「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呢?因為業障在三障的中間,是一切障礙的中心。我們能夠將業障消除,那麼惑障、報障也都會滅掉,好像一個木頭把中心鋸斷了,兩頭就分離了。

「為拔業障所纏有情,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第一個方面,「像法」,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有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是釋迦牟尼佛法運住世的三期,總共一萬二千年。

正法時期解脫堅固。三乘的賢聖都能夠一遇佛法就斷惑證真,因為他們自己已經根機成熟了。

像法時期是塔寺堅固。這個時候雖然有佛法,但是都是相似的影子佛法流行,所以沒有純正的法流;雖然是很勤奮地修行,而證果的人非常少,要證果很難,這時候的眾生喜歡造塔,建佛寺,塑佛像。

末法時期斗諍堅固。雖然說遇到明師,但是不生敬信;雖然說遇到正法,但是耽著於非法行,這個是末法時期。佛弟子之間不團結,矛盾是非很多,這個是末法,斗諍堅固。

第二個方面,正、像、末法取決於我們的心。因為按照金剛乘的說法是:教法猶住世,證法未隱沒。教理上的法流傳承沒有斷,證悟之法,諸佛如來和諸大菩薩以及歷代祖師和現在的無量成就者,他們內心證悟的這種法流仍然還住世、還有。所以仍然有諸佛菩薩示現教化於世間。

我們如果能夠有正見,遇明師聞正法,持凈戒,精進修法,那麼當下我們自身就是在正法時期;如果我們遇到相似的佛法,自己也心不入道,只是表面上誦經,這個就是像法時期;如果邪知邪見,在佛門之中爭名奪利,那你的心就在末法時期。所以正法、像法、末法,事實上是取決於我們的心。不要認為說:「哎呀,現在是佛歷2000多年了,那我們是不是已經進入末法時期了?」事實上取決於自己的心,取決於自己的心是否與法相應。

還有的人讀到《藥師經》裡面就生起一個疑惑了。他就說:「你看文殊菩薩請法的時候,他就講得很明白了,『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他是為了利益那些像法時期的眾生來修藥師法門的,也就是說,這個藥師法門是適合於像法時期眾生的根機。現在是末法時期了,藥師法門是不是適合我們的根機呢?」他起了一個懷疑。其實這個是因為他不明白「像法」兩個字的意思,而產生的疑惑。

藥師法門是藥師佛徹底悲心的流露,是殊勝的善巧方便接引眾生的法門。像法時期就是告訴我們怎樣由相而見性,先把凡夫的業障相、煩惱相轉變為清凈相、圓滿相。

我們有很多不如意:身體有病苦,先讓我們成就圓滿相,讓我們身體健康起來;我們福報不夠,這個是業障相,先讓我們福報增加起來。這個就是由相而見性,由滿足世間的求願而開啟我們本覺的佛性。藥師佛法門的殊勝就在於我們修藥師法門,在成就世間的富貴相、身心健康相、豐衣足食相、眷屬圓滿相、家庭幸福相的同時,就能夠讓眾生於無上菩提永不退轉,就是轉像法為正法。這個就是「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所以你不要認為說「像法」,只是像法時期才能修,事實上這個是告訴我們由相而見性的方法,所以稱為「像法轉時」。這個「轉」字是這一句的經眼,先把相轉過來,再顯發本具的性。因為你的相沒有轉過來,那麼你有煩惱相,這個煩惱相就是你的障礙,就是你的業障,你本具的佛性就不能開啟。所以這個「轉」字是很重要的。

「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利樂」就是讓眾生獲得正法的利益。「利」就是得到利益,得到法益;「樂」就是得到現世樂、後世樂和究竟解脫之樂。

生命、生死、生活,這六個字第一講就講過了,我們修學藥師法門就是要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生命品質、超出生死輪迴。在這六個字之中,生命是體、生死是相、生活是用。

我們在日常生活的飲食起居之中來修如來禪、祖師禪和秘密禪:轉呼吸為如來禪,轉飲食為修秘密禪,轉睡眠為修祖師禪,所以就能夠轉生死煩惱相為不生不滅的解脫相,就是「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現在有一些人,他的根機比較低劣,善根比較微小,智慧比較淺陋。大多數的人雖然說他相信佛法,但是你要說教他一切放下,安貧樂道,他做不到的,他對於世間的功名富貴、飲食男女,未能忘情。並且現在這個生活節奏又非常快,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辦法抽出專門的時間來修行。因此如果去修其他法門,要解脫就很難。因為你要解脫的話,這個法的修法一直不要斷。好像燒水一樣,你要一直連續地燒才能燒開,如果你燒一個小時,又放23個小時,那你燒一輩子也燒不開。同樣地,修行也是如此,我們修其他法門,我們打坐也好,修其他的禪定法門也好,事實上是很容易中斷,因為我們不可能一直去專修。

而藥師法門特別好,藥師佛特別悲憫我們,我們不需要專門抽時間來專修,就可以在飲食、呼吸、睡眠之中修行,就在我們生活的當下修行,並且是讓我們快樂地修行,讓我們成就世間的一切求願,然後又不會迷失,而能夠顯發本具佛性。所以特別適合於我們當代眾生的根機。

推薦閱讀:

藥師法門修學資料
藥師經釋義 凈琉璃世界分 第五卷
藥師法門略解(忠明法師)
藥師本願經講記
藥師佛節日的開示(五)| 實修方能證悟

TAG:經學 | 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