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解密:唐僧為何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白馬唐僧圖
說「西遊」自然首先要從以唐僧(或孫悟空)為首的取經團隊說起。吳承恩著力塑造的取經五人組,大約是中國古典小說里最著名的團隊之一,堪比「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梁山」上的一百單八將和轟動江湖的「三俠五義」……
主管取經工作的觀世音菩薩從靈山去大唐,自西向東;而唐僧取經則是由大唐去靈山,自東向西。所以觀世音菩薩物色的取經人選依次是沙僧、豬八戒、白龍、孫悟空,而唐僧收徒弟的順序則是孫悟空、白龍、豬八戒、沙僧。
中國人凡事都講究圓滿,於是在取經的人事安排上觀世音菩薩也做足了文章,正好選了師徒五個,以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
師徒五個都有顯赫的過去,也都有被貶下凡的遭遇。相似的經歷大約可以使他們在取經路上擰成一股繩,至少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初衷。
師徒五個性格各異,唐僧一本正經、事業至上,卻膽小怕事;孫悟空聰明伶俐、機敏過人,但有些自以為是和叛逆之心;豬八戒好吃懶做、貪財好色,極盡人性貪婪之能;沙僧踏實肯干、老實木訥、毫無主見,頗有跟風之嫌;白龍馬任勞任怨、恪盡職守,但太不會表現自己,名符其實的跑龍套角色。
吳承恩筆下的取經五師徒,實際上代表了世間五種不同性格的人。唐僧師徒五人的英雄事迹告訴我們,只要肯努力、肯堅持、肯在正道上走,任何性格的人都可以成功。反過來,那些有好出身、好背景的人也會墮落,任你的出身再好、背景再大,也未必好的過西天路上那些妖精們,西天路上的很多妖精原本都不是妖精,他們墮落成妖精只是一念之差。人與妖,有時候就是一念之差。
觀世音菩薩物色的取經五人組成員性格不盡相同,但彼此搭檔在一起還算得體。師徒五個最終到達靈山取得真經,一方面是由於以觀世音菩薩為首的眾仙明裡暗裡護著,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取經團隊本身已具備了過硬的素質和一些抵禦風險的能力。師徒五個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最大限度發揮了團隊優勢。彼此間也鬧過矛盾和猜忌(主要指唐僧和孫悟空),但合作和互助始終是主流。
唐僧是一個誠信向佛的和尚,佛法對他具有百分之百的約束力,唐僧本人也能做到嚴於律己,絕不越雷池半步。取經路上唐三藏同志經受住了形形色色的誘惑與考研,事實證明他是一個好和尚、好同志。而唐僧最大的缺點在於他非常膽小怕事,很多時候一聽說山裡有妖精(實際上妖精尚未露面)他老哥就心裡打顫,禁不住從馬上摔下來。孫悟空恰恰充當了給唐僧壯膽的角色,「老孫天宮都敢鬧,還怕幾個妖精?」孫猴子也不都是吹牛,西天路上降妖的主力就是他。不過孫悟空也有缺點,自以為是、愛出風頭。孫猴子誰來約束呢?沙僧、豬八戒、白龍馬肯定不行,這時候唐僧的緊箍咒派上了用場。不聽話我就咒你!
豬八戒是取經團隊里缺點最多的一個,人類所具有的缺點基本都能在老豬身上找到,這獃子沒人管絕對不行。豬八戒誰來約束呢?唐僧肯定不行,熟讀吳版《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最偏袒的就是豬八戒,他對老豬的溺愛已近乎於父親對兒子的溺愛。老豬在唐僧面前如何耍賴都沒事,而孫悟空是絕對不敢的。約束豬八戒的任務到底還得孫悟空去做,孫猴子鐵棒一晃,老豬登時屁滾尿流,那雙大耳朵也不知被猴子揪了多少次。什麼吃心、色心、貪心、懶心在孫猴子的鐵棒面前全都無影無蹤。
沙僧和白龍馬都屬於任勞任怨型,他們雖不太清楚佛法是什麼,也不太清楚取經是為什麼,但有一點他們很清楚,跟著師傅和大師兄走就對了。那麼師傅和大師兄鬧矛盾以後呢,跟著誰走?這倒是個問題。我們看到當唐僧和孫悟空意見不合時,沙僧、白龍馬基本不表態。事實上沙僧和白龍是取經團隊成立之前處境最慘的兩個。沙僧在流沙河要遭受每周一百次的飛劍穿心之苦(玉帝安排的),白龍則被判了死刑,斬龍台上有他的位置。試想一旦取經不成功,這二位下場如何呢?孫悟空回花果山還可以做他的美猴王,豬八戒回高老莊還可以當他的上門女婿,人家都有退路,唯獨沙僧、白龍沒有。這或許也是他們取經立場堅定的原因之一吧。
觀世音菩薩將取經人員編製定在五人,除了暗合五行之意,估計還有另一個意思:遇到大事舉手表決,取經團隊不至於出現平票。
熟悉西遊的人都知道,取經路上不少磨難都是避免的,只是由於當時大家意見不一才誤入歧途的,孫悟空投反對票,豬八戒則慫恿唐僧投贊成票,沙僧、白龍馬棄權。一比二,孫猴子面對組織的決定干著急沒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師傅走入險地。
發揚民主本沒有錯,但不分事實、不分好惡帶有感情色彩的表決,只能會把團隊引上歧途。
唐僧是西天取經四人組的成員之一,他雖不是《西遊記》里最主要的人物(一號主角孫悟空、二號主角豬八戒),但卻是取經工作的組織者和倡導者,同時也是取經四人組裡輩分最高的一個。關於唐僧的前世今生,我們有必要簡要介紹一下——
唐僧本是金蟬子轉世,西天如來佛祖門下第二大弟子,地位比經常出場的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還要高。金蟬子既是如來佛祖第二大弟子,為何放著無比崇高尊貴的地位不享,偏偏要轉世投胎做凡人呢?做凡人也就罷了,為何又要千辛萬苦歷盡磨難西天取經呢?
這還要從如來佛祖某一次開壇講經說起……
話說這一天,西天如來佛祖蓮台高坐,正夸夸其談、口若懸河給眾弟子們講經說法,下面八菩薩、四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十一大曜、十八伽藍都在認真聽講,有的還不住筆的做筆記。尤其是二徒弟金蟬子,一邊聽講一邊不住的點頭,似乎對老師如來佛祖的課程感受頗深。如來佛祖對金蟬子挺滿意,到底是二弟子,領悟的就是快。再仔細一看,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金蟬子哪裡是在點頭,分明是在打瞌睡嘛。如來佛祖當時氣就上來了,這還了得,分明是不把為師放在眼裡啊!尤其是當著這麼多同學的面,不給他點顏色看看也體現不出為師的尊嚴。罰站、停課、寫檢討,這些都太小兒科,神仙最慣用的處罰方式似乎就是貶下凡間。得了,如來佛祖大筆一揮,將二徒弟金蟬子貶下凡間,做了一個肉眼凡胎的俗人。要說金蟬子投胎的運氣也比豬八戒好不到哪去,豬八戒雖錯投了豬胎,但法力還在,對於天庭的記憶一點也沒有散失。反觀金蟬子,雖說投胎到了官宦家庭,但其法力已完全喪失,對於前生的記憶也完全散失。也該著金蟬子倒霉,他投到娘胎里還沒生下來,父親陳光蕊就被賊人暗殺了,母親殷溫嬌也被賊人強行霸佔。失身賊人,丈夫遇害,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殷溫嬌想到了死,但是考慮到肚子里的孩子,她忍辱負重活了下去。或許正應了那句詩: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殷夫人。厄運自金蟬子投胎那天起,就籠罩在他生身父母頭上。
小唐僧剛一降生,為躲避賊人傷害,母親殷夫人就把他放在小木板上順江流下,故而唐僧小名「江流兒」。順江而下的小唐僧及時被金山寺長老法明和尚收留,江流兒從降生那天起就做了和尚,豈料這和尚一做竟是直到永遠。唐僧自小出家在金山寺,直到一十八歲。
說起唐僧出家的金山寺,大家可能不陌生,《水滸傳》里有「張順夜伏金山寺」一段書,《白蛇傳》里的金山寺則名氣更大,著名的「水漫金山」便事發於此。在中國古典文學小說里,金山寺大約是中華大地眾多寺院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個,古典小說《金瓶梅》、《聊齋志異》、《三言兩拍》等都有關於金山寺的記載或描寫。少林寺名聲鵲起後來居上,大約也沾了不少金庸、古龍、梁羽生等現代武俠大師的光。總之金山寺在古代是一座知名度相當高的寺院,這一點沒有疑義,金山寺在當時全國的地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清華北大在全國大學中的地位。唐僧在金山寺出家一十八年,想必也會學到一些佛家的真東西,這為其後來上京城出家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有句話叫「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唐僧一家雖歷經磨難,但終歸落了個大團圓結局。殷溫嬌、唐僧母子相認,老爸陳光蕊起死回生,並調入中央任職。稍有美中不足的是,由於當時的封建倫理觀念,殷夫人到底還是從容自盡了。
關於唐僧的家世,我們還要補充一點:唐僧的父親叫陳光蕊,唐貞觀十三年的新科狀元;唐僧的奶奶姓張,具體名字不詳;唐僧的母親姓殷名溫嬌,外公便是當時的宰相殷開山。當然,上面所說僅指小說《西遊記》里的唐僧,不作為歷史依據。《西遊記》是小說,既是小說,那麼就不免要虛構一些東西,比如金蟬子這個人,在佛教中幾乎沒有記載,吳老先生硬生生將其安排成了如來手下第二大弟子。吳老先生是文人,不是專業鑽研佛教的學者,故而我們不能通過《西遊記》去了解佛教,就好比我們不能拿《三國演義》去了解三國正史一樣。
《西遊記》這部小說的主線便是唐僧取經,那麼唐僧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呢?
單從《西遊記》這本書上分析,唐僧西天取經有兩大因素使然:一是內因,一是外因。
先說內因。前面已經提到,唐僧的前身本是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只因為金蟬子上課不好好聽講才被貶下凡間。如金蟬子這號身份的神仙,被貶下凡只是暫時的,早晚還得回到如來佛祖身邊。金蟬子下凡就好比是高層幹部到農村體驗生活,在基層鍛煉幾年,干出一點成績,遲早還是要回原單位的,甚至更上一層樓,下基層其實是為升遷打基礎。金蟬子也一樣,他若要重新回到如來佛祖身邊,就得在凡間吃一些苦頭、干出一些成績,否則如來也沒理由提拔他回靈山呀。
對於金蟬子的回歸與提拔問題,老領導如來佛祖安排的還是很妥當很周全的。金蟬子被貶下凡間以後,馬上就被賦予了西天取經的重任,對於取經的人選如來沒有明說,但主管取經事務的觀世音菩薩自然揣摩透了如來的心思,他去大唐物色取經人選,很自然地就選中了金蟬子轉世的唐僧。從「取經八十一難」也可看出,唐僧取經顯然是佛祖事先擬定好的(八十一難自金蟬子遭貶開始,至通天河落水而止)。
西天取經一成功,金蟬子就有了足夠的理由和借口重返靈山了。取經的路很長,有十萬八千里;取經路上妖精也很多,僅比較正規一點的就有百十個。雖然取經之路遠且難,但是大夥心裡都有數,唐僧取經必然會成功,因為這只是金蟬子重返佛界的一種形式。況且如來還派出了自己的得意弟子觀世音菩薩專職處理這件事,觀音菩薩倒也盡心儘力,每當唐僧有難,他老人家都是身先士卒第一個出頭。為了唐僧西天路上不寂寞,還給他物色了三個徒弟和一副腳力,並且這三個徒弟都曾經在天庭上任過職,都有天宮大學的文憑,那副腳力竟也是具有正宗海龍血統的白龍。
唐僧取經成功後,觀世音菩薩曾鄭重其事向如來道:「弟子當年領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之人,今已成功……准弟子繳還金旨。」如來大喜道:「所言甚當,准繳金旨。」看來在唐僧取經這件事上,如來佛祖完全是當作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的。唐僧取經只不過是金蟬子重返靈山的一個必由之路。
接下來我們再說外因。唐王李世民「地府還魂」以後,受十代閻君囑託,要辦一次「水陸大會」還願。大會的主持人選誰呢?眾僧人推薦了當時還很年輕的金山寺和尚陳玄奘(也就是唐僧)。我們說唐朝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高峰,當時出家的和尚比比皆是,為何會單單選中陳玄奘呢?書上的說法是陳玄奘乃一名極有德行的高僧,「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所不會。」故而入選。筆者以為,這只是表象,年紀輕輕的唐僧能有多少德行?陳玄奘入選「水陸大會」主持人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他有著極不尋常的家庭背景。
首先唐僧的外公是當朝宰相殷開山,父親是當朝大學士陳光蕊;其次唐僧的出家地點是極富盛名的金山寺,出家人眼裡的金山寺,就好比大學生眼裡的清華北大。朝廷放著有如此家庭背景和學業背景的和尚不用,又能用誰呢?唐太宗派魏徵、蕭髃、張道源選拔「水陸大會」主持人,這三位都是殷開山的同事,裡面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估計很大。
唐僧主持「水陸大會」極有可能是外公殷開山、父親陳光蕊暗箱操作的結果,目的當然是給唐僧尋一個鍍金和表現的機會。主持「水陸大會」的唐僧就不再是地方上的和尚了,搖身一變成了京城的和尚,皇帝身邊的御僧。觀音菩薩的出現改變了唐僧的人生,一面袈裟、一桿錫杖,勾起了李世民對西天佛祖的嚮往,在觀世音菩薩循循善誘之下,唐王李世民一門心思要派和尚西天取經,作為「水陸大會」的主持人,唐僧無疑成了首選。李世民將唐僧封為「御弟」的那一刻,已經註定了唐僧已沒有回頭路,只能一路向西,向西,再向西,直到西天為止。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陳光蕊有意讓外孫主持「水陸大會」,但絕無打發他去西天取經的意思,在凡人眼裡,西天取經無異於上西天,有去無回的勾當。作為外公的殷開山和作為父親的陳光蕊,自然不希望自己的親生骨肉去冒這份險,然而皇帝的聖旨也下了,御弟也封了,金口玉言,再沒有更改的可能。兩個長輩只能眼睜睜看著親生孩子一路西去了。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唐僧離開長安一路西去,皇帝李世民尚情深意重直送出城外,浩浩蕩蕩的送行人群中獨不見老爸陳光蕊的影子,其中緣由誰又能說得清……
推薦閱讀:
※話題:太極拳到底能不能打!解密太極的前世與今生
※解密奇恆之府——腦2
※解密中國古人如何訓練妓女!
※趕屍之謎遭曝光? 網友解密PK湘西巫儺絕技(圖)
※《水滸細節解密》之 妻子稱呼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