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爾過冬指南
來自專欄蒙特利爾的春夏秋冬
過去的周五, 蒙特利爾天文台發出了極寒警告, 據說晚上氣溫體感跌到零下38度. 可是我作為一個普通員工, 沒有收到上司通知, 只能戰戰兢兢的開車上班.
當天飄著大雪, 我以時速30公里的速度行進, 大約前方300米有紅燈我已經開始踩剎車. 在雪地是絕對不可以急剎車的. 上午能見度比較低, 雪大, 所以只能不停的噴玻璃水, 雨刮一直在工作. 心驚膽站的到了公司的停車場, 我從車裡出來, 那個寒風呼嘯, 臉都很疼, 真的是刺骨寒風. 還好的是平安到達了. 可是看這天氣狀況, 下班時候必須鏟雪.
蒙特利爾的冬天很恐怖, 動不動零下30度, 寒風風速60公里/小時. 不要說我要被風吹走, 感覺車都要被風吹跑了, 所以只能死命抓緊方向盤. 好吧, 要安全溫暖的過冬, 我們都要做好準備了.
曾經以為蒙特利爾的冬天是這樣的:
很有韓劇浪漫風吧, 實際上,它是這樣的.
對, 沒錯, 如果你的車停在室外, 早上起來, 請先挖車. 挖車工具包括並不只限於: 雪鏟
圖2最好放在車后座, 而不是車後尾箱, 因為天氣太冷時, 有可能根本打不開後尾箱. 給車清雪時, 最好是打火了, 這樣雪會融得快些. 鏟雪這事是個體力活, 我建議女生還是最好把車停在室內車庫. 2016年的那個聖誕假期, 我幾乎每天都在鏟雪, 真的是累死人的節奏.
在室外活動, 你最需要一件足夠厚的羽絨服. 剛來的時候, 我穿的是國內買的, 據說90%是down的羽絨服. 結果是什麼, 是凍成狗. 而且因為行動需要, 最好長度到膝蓋, 短了不夠暖, 長了走動都不方便. 問題是室內溫度又很高, 這時候到底是一條褲子, 還是兩條褲子呢. 我真的不是因為魯豫老師而鄙視秋褲, 只是室內兩條褲子實在很熱, 所以還是堅持一條褲子.零下三十度的時尚只剩羽絨服. 話說, 我在法國的時候, 是喜歡羊毛大衣的, 因為確實輕暖而且好看. 可是, 自從來了蒙特利爾冬天, 就只剩羽絨了. 走在大街上, 最多人穿的是加拿大鵝. 裡面比較好看的.
可是它的保暖度只有3, 所以,只到零下15度. 我可是南方人, 怕冷的要死, 所以不推薦.
另外的牌子有nobis, 例如全智賢同款, 還有 Moose Knuckles, 確實那兩個球球很可愛. 有時候這兩個牌子會打折. 由於沒有穿過, 只能評價好看與否, 至於暖和度, 就不清楚了.
我自己穿的羽絨, 14年買了Marmot, 700 fill down, 防風防水, 價格算中等, 大約相當於鵝的一半. 但是羽絨這貨, 越穿是會越薄. 所以16年聖誕, 我趁大減價入了osc的siku, 650fill down, 據說可以抵禦零下40度.
OSC同樣是加拿大製造, 帽邊的也是狼毛, 親測, 零下三十度, 我只需要穿一件毛衣和它, 已經沒有寒冷感覺, 如果是零下10多度穿它鏟雪, 還會冒汗. 我是南方人, 極度怕冷, 所以不會裡面短袖而外面羽絨.
除了羽絨, 還要準備一雙防滑的靴子, 大家十分喜歡的ugg, 除了其中的這款, 基本不具備防滑防水功能.
而我是趁聖誕節後打折, 半價買了 olang釘鞋.
每年都會有幾次冰雨, 冰雨過後, 整個地面就如溜冰場. 這個時候,稍不留神, 就會摔倒, 剛來的前幾年, 平均每年摔兩次. 還好年輕, 我都不敢想像, 60歲的時候摔一下, 估計就走不動了.
除了這些神器, 開車的話, 還是要準備一瓶後備的防凍玻璃水在後備箱. 就像下圖,
因為下雪天用得快, 上次加了, 不到三周, 玻璃水缺乏的那個黃燈又亮了. 雨刮也換了新的, 用久了, 橡膠會磨損. 至於機油, 也在換冬胎的時候一併換了. 據說冬胎防滑, 我的感覺是就算是冬胎, 冬天還是很滑的, 只能放慢速度. 至於別人超車, 讓他超吧, 畢竟冬天行車, 安全最重要.
沒有到蒙特利爾之前, 我一直覺得雪景是浪漫的. 後來發現, 不用開車, 只坐車的話, 雪中的蒙特利爾還算恬靜, 如下圖.
但是零下30度再加大風的時候, 真心覺得這環境有點太惡劣了, 不適合生物生存, 並不限於人類.
不過, 我們能夠生活在比北極還要冷的地方, 想想都挺好玩.
有一個朋友, 當時剛收了房子, 冰箱還沒有運來, 買了菜, 直接往陽台一扔, 也可以過一周, 天然冰箱很給力.
準備充足也就可以過冬了. 畢竟, 享受一個城市的好處, 也要能夠接受它的缺點. 樂觀點想, 都不用去北海道也能看雪景了, 賺了.
推薦閱讀:
※楓葉國的粽子與茶葉蛋,讓我的舌頭拋錨了
※在加拿大找工作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蒙特利爾安家手冊——(三)蒙特利爾島
※Cashewathome小課堂系列之——你想懂卻不懂的蒙特利爾生活
TAG:蒙特利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