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爆發尼帕病毒已致 11 死,暫無可用疫苗,這是種什麼病毒?
原文:印度爆發尼帕病毒已致11死 暫無可用疫苗
關於尼帕病毒,曾經在專欄里介紹過相關病毒——
尼帕病毒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一種病毒,我個人認為這是比埃博拉病毒為代表的出血熱病毒更危險的病毒。因為這種病毒引起癥狀是腦炎,而尼帕病毒感染的顯性率估計在50%以上(可能接近100%,個人推測,未核實)。下表是部分病毒感染的顯性率,這裡面我國主要流行的乙型腦炎病毒的顯性率不到1%,而且這1%裡面引起腦炎癥狀的估計會更少,但是,臨床上如果真收治了因為乙腦而昏迷的病人,那患者的預後很難樂觀,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神經後遺症(痴呆,癱瘓都有可能)。而接近消滅的脊髓灰質炎病毒,侵襲的是脊髓的灰質,會引起小孩的脊髓灰質炎,在疫苗發明之前,中國、美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因為這個病毒感染造成的小兒麻痹症,可是這個病毒的顯性率也只有1%。
所以,我們就能夠知道,對尼帕病毒這種顯性率很高的腦炎病毒來說,有多麼的危險!!
關鍵這腦炎病毒的感染治療上並沒有好的手段,只能靠支持手段,但是如果病毒真的進入大腦了,那真的回天乏術,完全看造化了,本身大腦就是一個免疫特赦的區域,血腦屏障/BBB打開之後各種免疫細胞因為救主心切的跑進去大殺一片,也就不奇怪人如果活下來的話會有各種後遺症了。
後續如果要開發治療手段,可能會用下文提到的方法;
Vigorous Cooler:腦炎病毒感染治療的新手段?zhuanlan.zhihu.com圖表參考資料:人民衛生出版社《醫學微生物》第八版;
以下為專欄文章內容:
Vigorous Cooler:病毒性腦炎 之 尼帕病毒?zhuanlan.zhihu.com
病毒性腦炎/出血熱 之 尼帕病毒感染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一種新的新現人獸共患病病原體,可以引人和動物的嚴重疾病, 為有包膜的球形病毒,直徑約150nm。自然宿主是果蝠(狐蝠科,狐蝠屬 Pteropodidae Family,Pteropus genus)。
1998年9月,東南亞馬來半島爆發疫情,病因不明、並以急性發熱型腦炎、高死亡率為特徵。最開始的患者都和Ipoh(怡保)市郊的養豬業密切相關,同時該地區的豬群也出現腦炎疫情。最初人們懷疑人的腦炎癥狀可能是日本腦炎病毒(蚊子傳播)引起的,但是相關預防措施並未奏效。年底時,疫情蔓延到森美蘭州(Negeri Sembilan),包括尼帕村(Kampung Sungai Nipah)附近全州最大的一個養豬場,疫情蔓延與生豬引進、豬場生豬轉運密切相關。1999年新加坡報告11例發熱性腦炎病例,1例死亡,患者均為處理過馬來半島疫區豬的屠宰場工人,3月從尼帕村患者腦脊液中分離出一種新的副黏病毒,並被確認是這起疫情的病原體,命名為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在第七次報告中,在副粘病毒亞科原有的三個屬的基礎上,新設第四個屬——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該屬包括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
截至1999年12月,共確診尼帕病毒性腦炎發病283例,109例死亡,病死率38.5%。
1999 年,馬來西亞在各地養豬場總共捕殺了100多萬頭豬,進而控制了疫情的蔓延。這場疫情的爆發給馬來西亞的養豬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旅遊業等間接損失難以估計。
這次尼帕病毒的第一次爆發是通過中間宿主——豬來傳播的,但是後續尼帕病毒的疫情卻可以不通過中間宿主進行傳播。
2001至2005年孟加拉國(Bangladesh)先後爆發5次疫情,其中2004年爆發的疫情被證實是人通過進食帶毒果蝠污染的生棗果肉汁(raw date palm sap)後感染上的。2001年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與孟加拉國接壤)也爆發過一次疫情,且大部分患者在醫院內感染,證實NiV可以直接人傳人,但是馬來西亞病例中沒有發現人傳人的證據。兩國流行的病毒在基因組上差異較大,目前認為可以分屬兩個譜系。
病毒的原生宿主果蝠的地理分布廣泛,並且在我國相關蝙蝠體內也檢測到了病毒的抗體(血清學證據)。泰國和柬埔寨無病例報道,但也在蝙蝠體內檢測到病毒的RNA。
分類上屬於副黏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屬。單負鏈基因組結構與同科的副黏病毒(如仙台病毒SeV)、麻疹病毒(MeV)類似,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偏肺病毒(MPV)和腮腺炎病毒(MuV)稍有不同。
基因組表達的蛋白主要有N(核蛋白)、P(磷蛋白)、M(基質蛋白)、F(融合蛋白)、H(即糖蛋白G)、L(RNA依賴的RNA聚合酶),此外,P的基因框內可以通過內部翻譯位點和特殊轉錄可以產生不同的多肽,包括V和C。
病毒表面為G和F蛋白,脂質雙分子層下有基質蛋白M,內部的病毒基因組由負鏈RNA(-ssRNA),上面包裹著N、P和L。
G蛋白介導病毒與細胞受體結合(黏附),F蛋白介導病毒脂質膜與細胞膜的融合,從而釋放病毒基因組進入細胞質。
2005年時,兩個課題組發現EphrinB2是尼帕病毒的受體,EphrinB2是Eph B類酪氨酸激酶受體的膜結合配體,可以特異性結合NiV的G蛋白,進而介導NiV進入細胞。EphrinB2表達於神經元細胞、血管內皮細胞。與NiV的組織嗜性相吻合。同時EphrinB2的序列在哺乳動物中很保守,這也可能是很多哺乳動物都對NiV敏感的原因。而且,後續發現EphrinB3也有介導病毒入胞的功能。在受體明確的情況下,很自然可以想到,重組的EphrinB2可以抑制尼帕病毒的入胞,具有一定的治療意義。
亨德拉病毒(HeV)是早於尼帕病毒、於1994年在澳大利亞爆發的,可以感染馬和人,與尼帕病毒基因組十分相似。目前澳大利亞針對亨德拉病毒G蛋白有一個亞單位疫苗,主要用於免疫馬來抵抗亨德拉病毒感染,產生的抗體可以交叉保護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也是可用於人的潛在疫苗,但未經臨床實驗。
——————
P.S. 以前這個病毒在國內沒有辦法進行活毒研究,不過武漢P4實驗室建好後正酌情引進,這樣研發其疫苗才有最基本的評價可能。
——
至於蝙蝠為什麼攜帶眾多病毒,可以參考——
專欄文章:為什麼蝙蝠(Bat)是理想的病毒存儲宿主
或問題:Vigorous Cooler:為什麼蝙蝠是眾多著名病毒的自然宿主?
——————
參考資料:
WHO: http://www.who.int/csr/disease/nipah/en/;http://www.who.int/csr/disease/hendra/en/
CDC: https://www.cdc.gov/vhf/nipah/index.html
Wiki: https://microbewiki.kenyon.edu/index.php/Nipah_Viru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5 Jul 26;102(30):10652-7. Epub 2005 Jul 5.
Nature. 2005 Jul 21;436(7049):401-5. Epub 2005 Jul 6.
PLoS Pathog. 2006 Feb;2(2):e7. Epub 2006 Feb 10.
關於這種表裡的病毒,專欄里基本都有相應介紹——
病毒學筆記?zhuanlan.zhihu.com現在正在印度出差,出門就能看到滿樹的蝙蝠,特嚇人~
樹上掛著的,都是蝙蝠,晚上像公雞大小的蝙蝠滿天飛,當地土著十分的鎮定。我們的客戶是醫生,說印度目前已經死了好多人了,建議我們不要出去喝鮮榨果汁。
現在出門有點澀澀發抖,蝙蝠吊在樹上,盯著我看那。
通常來說高危性病毒流行性會比較差,高流行性病毒危險性比較低,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有一些反證,但請仔細想想:你依然還在是因為什麼?至於疫苗的問題,現在疫苗研製本身滯後,暫時無疫苗正常,而且以後有沒有還要看市場和利益。科學服務於利益,其實就這回事,可悲嗎?這是事實
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瘟疫公司既視感
一種危險的腦炎病毒,但也不是新面孔了
推薦閱讀:
※印度神油真的是印度人發明的嗎?若不是為何叫印度神油?
※想不出好標題之印度游——孟買篇
※印度無人機入侵我領空:印度為何頻頻對中挑釁?
※周德堃:印度電影為什麼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香餑餑
※我們與印度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