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舉國之力 「山寨」,為「侵權」開綠燈,印度如何將仿製葯做成近500億美元的大生意?

以舉國之力 「山寨」,為「侵權」開綠燈,印度如何將仿製葯做成近500億美元的大生意?

編者按:本文首發於動脈網,歡迎大家關注~常看常交流!網站、公眾號轉載請聯繫授權。

去印度買葯,是不少面臨天價「救命葯」選擇的患者及家屬的最後稻草。其背後,是印度高度發達的仿製葯體系。印度有近3000家仿製葯企業,仿製葯出口量約佔全球20%,2016年出口量高達168.9億美元。

動脈網(微信號:vcbeat,求關注啦啵啵啵)梳理了印度仿製藥行業發展歷史及市場概況,擬解答以下問題:印度仿製葯產業為何發達,有何政策及產業背景,印度仿製葯產業發展能給中國何種啟示,未來印度仿製葯產業將走向何方?同樣作為發展中國家,醫藥創新力量薄弱,中國如何在創新葯企業和患者利益之間找到平衡?

印度:世界藥房

截至2015年,印度有10500個製藥單元(工廠),3000多家葯企。從規模上看,印度藥品市場規模約佔全球市場2.4%,生產的藥品數量佔比為10%。

2016年印度藥品市場規模為275.7億美元,2011-2016年印度藥品市場規模年均增速為5.64%。受政府醫療衛生支出增加、仿製葯政策利好等因素影響,預計2015-2020年市場將保持12.89%的年均增速,2020年印度藥品市場規模或達到550億美元。

資料來源:IBEF,動脈網製圖

從市場結構看,仿製葯佔印度藥品市場70%左右,OTC藥物佔比21%,專利葯佔比9%。銷售排名靠前的藥物主要治療領域為抗感染、心血管、消化、維生素等,排名前五的細分領域藥品佔比為57%,這與全球及中國市場類似。

資料來源:IBEF,動脈網製圖

印度是一個仿製葯出口大國,仿製葯出口量約佔全球20%。2016財年,印度出口仿製葯價值168.9億美元,增速為9.44%;預計到2020年,印度仿製葯出口額將達到400億美元。

資料來源:IBEF,動脈網製圖

印度排名前五的葯企依次為Dr Reddy、Lupin、Cipla、Aurbindo、Cadila。Dr Reddy 2016財年收入23.6億美元,Lupin 2016財年收入20.93億美元,Cipla 2016財年收入20.89億美元。

印度藥品市場集中度較高,以2015財年數據計算,排名前四的葯企佔印度20%左右的市場,前十佔40%左右。

資料來源:IBEF,動脈網製圖(註:Aurbindo採用的是2015財年數據;市場份額以2015財年測算而來)

對於印度藥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有十大預測:

高研發投入。印度葯企投入總收入的8-11%進行研發,研發支出增加會幫助印度葯企增強研發實力,獲得更多藥物專利以增加銷售;

仿製葯出口持續增長。仿製葯業務是印度藥品市場壯大的重要因素,預計此後仿製葯出口額仍將快速增長;

國際合作增多。跨國公司正在與印度製藥公司合作開發新葯,如Cipla與印度血清研究所建立了獨家合作夥伴關係,在南非銷售疫苗;6家領先的製藥公司已經組建了一個聯盟「LAZOR」,以分享他們的最佳成果實踐,從而提高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

印度本土葯企向海外擴張。如Cipla正在非洲建立了一個價值320億美元的工廠,用於生產抗逆轉錄病毒和抗瘧疾藥物,Cipla現為非洲最大的抗瘧葯供應商;

研發領域的PPP合作(政府和社會資本)。印度政府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和社會資本建立共同基金;2017年4月,Clavita製藥和GITAM(Gand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員互訪、聯合會議、人員培訓方面達成合作。

專利法改革。商業和工業部在2015年頒布了專利(修正)規則草案,2016年生效,該法將企業專利申請文件提交的持續時間從過去的12個月縮短至4個月,整體受理時間縮短;但考慮到企業適應過程,在提供額外的證明及費用之後,申請文件提交時間可延長2個月至6個月。這是「印度製造」改革的一部分;

產品專利增多。印度重申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這促使印度專利申請量激增;如2016年12月,Suven Life Sciences獲得了神經衰弱疾病治療產品的專利;

更快的審批時間。為了與全球參與者競爭,印度藥品審批流程已大幅簡化,新葯的上市時間大幅縮短。

印度藥品行業發展大致分為4個階段

1970年前的外資葯企主導時代;

1970-1990年,印度當地葯企開始發展;

1990-2010年,本地仿製葯企全面發展,同時開始原料葯及仿製葯出口業務;

2010年以後,印度葯企開始注意研發創新,向創新葯市場發起挑戰。

資料來源:IBEF,動脈網製圖

「印度式」專利政策為仿製葯開路

政策,是培育印度藥品產業的基石,印度通過專利法、專利強制許可、化合物專利授權等政策,為本土葯企發展打下了基礎、預留了時間。

1970年以前,印度執行國際通行的化合物專利保護制度,外資葯企藥物專利受到嚴格保護,而本土葯企研發能力薄弱,幾乎無力無外資葯企競爭。

為改變這一現狀,印度在1970年通過專利法,打破了外資葯企的專利壟斷。其具體方法是,將藥物專利分為產品專利和方法專利,1970專利法只保護方法專利,意味著印度本土葯企可以通過「逆工程」的方式對外資葯企產品進行仿製。同時,1970專利法還大幅縮短了藥物專利的保護時間。

在舉起專利大棒的同時,印度還通過了藥品價格管制法案,其主要目的是為指定的大批量應用的原料葯及主要製劑指定價格上限,保證消費者能夠以較低的價格獲得藥品,限制葯企在藥物上獲得較高利潤。這一做法有效降低了藥品的價格,同樣使外資葯企在印業務受阻。在1979年、1995年、2002年、2012年等年份,藥品價格管制法案多次修改,藥廠、流通、零售商的利潤被進一步壓縮。

1994年,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組織(GATT)決定成立更加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印度作為GATT的成員國之一,在1995年平移加入WTO。印度入世之後,簽訂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TRIPS要求加強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減少國際貿易的扭曲和障礙,以促進國際經濟和貿易的發展,這意味著印度1970專利法需要與TRIPS同步。

不過,印度發展中國家的身份為其正式執行TRIPS預留了十年的時間,TRIPS生效時間順延到2005年。在1995-2005年間,印度多次修改了專利法,以逐步將專利保護機制調整到與TRIPS同步。2004年,印度頒布《2004年專利(修訂)條例》,給予了藥品產品專利和方法專利保護,並將保護期限定為國際通行的20年。

在1970-2005年的35年里,印度通過「特有」的藥物專利保護制度,為本土葯企發展預留了時間。印度葯企通過仿製,逐步實現了與國際市場接軌,完成了印度醫藥工業的「原始積累」。

TRIPS框架下繼續為仿製葯開「後門」

雖然新版專利法的通過意味著印度葯企必須重視專利保護,但是印度推出的另外兩項政策卻繼續給印度仿製葯繼續發展留下了空間。這兩項政策就是「藥物專利有效性」和專利強制許可。

前述提到,印度入世後必須從2005年開始遵守TRIPS協議,這意味著仿製葯很可能面臨侵權風險。但是印度在TRIPS框架下,對藥物的專利保護增加了一項時間和有效性考量因素——專利法只對1995年以後發明的新葯或經改進後能大幅度提高療效的藥物提供保護,不支持衍生藥物專利。

而實際上,很多葯企會在藥物到期之前,推出基於該藥物的混合藥物或衍生藥物,以繼續獲得專利,全球主要藥品市場也保護衍生藥物的專利。每年申請上市的數千種新葯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這樣的衍生藥物。印度的這種做法部分忽視了衍生葯的專利有效性,相當於給本土仿製葯企業再次開啟了後門。

不僅如此,印度還充分發揮自身發展中國家的「優勢」,以國民收入低,但是應該享受到前沿藥物為由,對藥物執行「強制專利許可」。

強制專利許可也「有法可依」,同樣根據TRIPS,世貿組織成員國可在未得到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使用受專利保護的技術,條件是經過國家依法授權,以及向專利權人支付一定費用。印度依據該規定,可以出於公共利益、印度傳統、公共健康等原因,對藥物專利執行強制許可。

印度通過的2004年專利修訂條例還將「專利強制許可」範圍進一步擴大,強制許可的藥物範圍涵蓋到了癌症、慢性病等領域,印度同時可將此類藥物的仿製葯出口到其他沒有生產能力的國家和地區,這位印度仿製葯在全球市場銷售打下了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也在2012年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出台了《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辦法》,確定可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請求給予製造取得專利權的藥品並將其出口到最不發達國家或者地區、依照有關國際條約通知世界貿易組織表明希望作為進口方的該組織的發達成員或者發展中成員。

一半讚譽,一半詆毀

印度藥品行業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居風格的「印度特色」道路。現在,印度作為全球最大的仿製葯出口國之一,每年向全球100多個地區銷售低價的仿製葯,極大增強了全球患者的藥物可及性。由於仿製葯價格低廉,一些發達國家的患者也選擇到印度就醫或治療,印度由此被稱為「世界藥房」。

IBEF報告指出,印度的生產成本比美國低近33%,勞動力成本是西方國家的一半左右,而在印度建廠的成本也僅為西方的60%。

不僅有成本優勢,專業人才隊伍及與歐美接軌的管理規範是印度仿製葯能夠崛起的重要原因。印度仿製葯管理規範,多數按照美國FDA規則執行。印度通過FDA認證的藥廠有546家,有2633款藥品通過FDA認證。美國也成了印度仿製葯的重要出口國,美國市場上40%的仿製葯來自印度。

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也對印度仿製葯報以非常高的評價,世衛組織、無國界醫生組織等每年採購了大量的印度仿製葯。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報告」中闡釋仿製葯的重要意義,認為仿製葯產業的發展,是第三世界國家提高衛生水平、改善民眾健康狀態的重要保證,並對印度等國加強生產低成本仿製葯的努力給予讚賞和肯定。

在價格低廉、上市時間快等因素影響下,中國也成了印度仿製葯的重要消費國。一些個人及組織通過私下購買、跨境醫療等方式為患者提供價格低廉的藥品。但按照我國藥品監管政策,未按照正式審批程序註冊的藥品均屬於「假藥」,代購屬於違法行為。不過在利益及疾病驅使下,印度仿製葯成了許多患者的「救命葯」。

印度仿製葯產業這種「劫富濟貧」的方法在獲得一般民眾認可的同時,卻極大的損害了原研藥廠家的利益,不少葯企對印度仿製葯企業提起了訴訟。較為知名的是跨國葯企拜耳與印度仿製葯企Natco公司的強制專利許可案。

2005年,拜耳開發的一款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多靶點新葯Sorafenib(索拉非尼,商品名Nexavar)通過FDA認證,2007年拜耳獲得了該葯在印度銷售的許可,定價為4300歐元。

而彼時印度人均年收入不足500歐元,該葯對大多數印度人來說無疑是天價。印度當地仿製藥廠Natco向拜耳申請生產該葯,但是卻遭到拒絕。於是Natco動用了「強制專利許可」,向當局申請獲得生產該葯的強制特許。

2012年,印度知識產權局批准Natco的申請,Natco公司可在違反拜爾公司意願的情況下生產Nexavar,並以每月劑量合136歐元的價格出售。這一價格比拜爾公司的原售價(4300歐元)低97%。

之後,印度又陸續為三個抗癌專利葯:乳腺癌治療藥物Herceptin(赫塞汀)、乳腺癌化療葯Ixempra(伊沙匹隆)和白血病治療葯Sprycel(施達賽)實施強制許可。這些藥品同樣為跨國葯企開發的價格高昂的新葯。

仿製葯、仿創結合、創新葯,醫藥行業進階之路

與印度情況類似,中國同樣是仿製葯大國,中國批准上市的17萬多種藥品中,95%都是仿製葯。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是仿製葯大國,但並不是仿製葯強國。由於仿製葯評價參比製劑不規範、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仿製葯質量參差不齊。

2016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開展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要求化學藥品新註冊分類實施前批准上市的仿製葯,凡未按照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原則審批的,均須開展一致性評價;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學藥品仿製葯口服固體製劑,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其中需開展臨床有效性試驗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種,應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

《意見》同時對參比製劑選擇、評價方法、企業主體責任等做出了規定。

2018年5月22日,國家葯監局公布了第四批通過一致性評價藥品名單。目前共有41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其中12個品種屬於2012版基葯目錄。

對於率先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目前有三類實質性鼓勵:

其一是在醫保支付方面予以適當支持,醫療機構應優先採購併在臨床中優先選用;

其二是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採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其三是通過一致性評價藥品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在符合有關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申請中央基建投資、產業基金等資金支持。

一致性評價其實是對此前仿製葯審批的「補課」,補齊仿製葯與原研葯之間的差距,讓仿製葯達到與原研葯一致的臨床效果,而一些技術水平不足、一致性評價參與意願不高的仿製葯很可能會逐步被淘汰。

仿製葯為我國醫藥行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我國正在由仿製葯向創新葯進軍。2017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提出要改革臨床實驗管理、加快上市審評審批、促進藥品創新和仿製葯發展、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術支撐能力等,促進藥品醫療器械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提高產業競爭力。

在促進醫藥產業升級的同時,我國政府亦通過價格談判、關稅改革等方案降低新葯價格,提升患者對藥物的可及性。

2017年10月,人社部確定將36種高價重疾藥品納入醫保,與2016年平均零售價相比,談判藥品的平均降幅達到44%,最高的達到70%,大部分進口藥品談判後的支付標準低於周邊國際市場價格。

而自2018年5月1日起,將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

價格談判、關稅改革,是我國在葯企利益和患者利益之間所做的權衡,既考慮到了創新葯企業研發的積極性,又保護了患者獲得治療的權力,是一種商業利益和患者權益的折中方案。

總結

以舉國之力進行「山寨」,為侵權大開「綠燈」,為印度奠定了非常好的醫藥產業根基,其仿製葯也做到了5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在國際市場擁有極強的競爭力。

但印度並沒有止於簡單的仿製,而是建立了一套與歐美監管標準接軌的藥物生產規範,提供了產業升級的條件。

中國醫藥產業進階之路與之類似,從仿製葯起步,到「防創結合」,再到生物醫藥「彎道超車」。在政策、資本、市場等利好之下,國內醫藥產業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等等,還有!既然已經看到這裡,說明我們一定是有緣人,既然網路情緣一線牽,何不把這份緣分延續下去~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動脈網,每天早上8點更新,若不更新,一定是發生了爆炸性新聞~謝謝大家關注,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關注,世界將無比美好~

推薦閱讀:

沒有人知道如果沒有印度產的仿製葯,世界人口會減少一大半
從跨國併購印度葯企看國內仿製葯市場風險
賽程已過半,終點卻不在前方(評仿製葯一致性評價)
一年狂賣40億,「兒科神葯」匹多莫德走下神壇
「葯俠」為什麼印度買仿製葯?

TAG:印度 | 醫藥 | 仿製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