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進步,人民卻不依
文/悠悠媽 微信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
本文於2018年6月05日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
1. 遠見
買了我的書的讀者們一定發現了,我的研究生是在沙烏地阿拉伯讀的,就是那所大名鼎鼎的網紅土豪學校——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
學校行政樓
我心裡一直對這所改變了我人生軌跡的大學充滿了感激,所以今天想寫一寫母校,當然這也和我們的育兒有關。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以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的名字命名,因為這所學校承載了阿卜杜拉國王的改革夢。
阿卜杜拉國王在位期間(2005-2015年)在沙特國內進行了多項改革,尤其在教育領域。具有遠見的國王意識到石油遲早有一天會被挖空,國家要長遠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和創新,而科技和創新必須通過教育來實現。
2005年,國王一即位就啟動了政府獎學金項目,7萬名沙特學生在獎學金的支助下前往歐美一流大學攻讀本科碩士博士學位。2010年,沙特國內財政預算的25%被用於教育,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高得驚人的比例!
2009年,國王成立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研究型大學,在全世界範圍內招收理工科領域的研究人才,學生中不乏普林斯頓、康奈爾大學的本科畢業生。而我也有幸成為了被這所大學錄取的第一批學生。
圖書館和教學樓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是沙特第一所男女混合大學,也就是說,它是第一所男生和女生可以坐在同一間教室學習的大學。在學校里,沒有宗教警察的時時監督,沙特女性可以破天荒地不帶面紗、開車,以及與男性在公共場合混合坐著和交談。要知道,這些在學校外的沙特社會都是被嚴格禁止的。
學校以外國人為主,學生和教師來自世界60多個國家,遍布亞洲、歐美和南美洲。我在學校就讀期間,沙特人佔比不超過15%,皆為嚴格篩選出來的沙特最優秀的學生。學校承諾校園文化以開放的西式文化為主,外國學生不需要穿黑袍、帶頭巾和面紗。
全沙特境內只有兩家電影院,一家在沙特最大的石油公司阿美(也有很多外國員工),一家在我們學校。
圖書館內景,面朝紅海
國王曾坦言,之所以成立這所國際化大學,用最優秀的硬體設施吸引外國學生和教師,一方面是為了引進科研人才,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讓頂尖的沙特學生有機會接觸外國人,看到外國人的生活方式,了解外國人的思維方式。通過接觸外國人的「不同」來逐漸改變沙特人的保守思想。
阿卜杜拉國王的這個思路很對,他和他的子女由於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很多,思想開放程度走在了人民前面。然而國王想要改變人民長久以來形成的保守思想卻並不那麼容易。
國王深知改變不是由上至下下達一紙命令就能在一朝一夕實現的,改變是一個人影響另一個人,一個心靈撼動另一個心靈。改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親歷了不一樣的環境、人和思想。因此,改變只可能先從一小部分人開始,再由這一小部分人去影響更多的人,形成蝴蝶效應,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我在校外與沙特孩子的合影
2. 開放
學校有高高的圍牆和兩道保安嚴守的大門,進出都必須出示證件。郵件包裹學校只開設了Fedex通道,其餘快遞公司送來的包裹我們只能去校門口取,快遞員被禁止進入校園。外面和裡面的人的生活完全被隔開了。
校園內有不少思想開放、攻讀博士學位的沙特女性。平時她們穿著黑袍帶著頭巾,不輕易和男性交談。但在沒有沙特人的白人或者亞洲人聚會上,她們終於可以卸下包袱,脫掉黑袍,摘掉頭巾,和其他人一樣談笑風生,談話對象不分男女,甚至還喝酒。只是出了門,她們又不得不恢復將自己包裹起來,以符合社會對她們的期待。
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沙特學生,普遍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他們初識,簡直不敢相信他們是沙特人,完全顛覆了我對沙特人的刻板印象。
學校給每個學生都配備了超豪華的學生宿舍。說是宿舍,其實是一整套房。結了婚的可以攜家屬一起獲得獨立套房,單身的兩人合住一套兩室一廳。
我的學生宿舍客廳
宿舍外景
學校依紅海而建,每天去上課的路上都能看到碧藍閃爍的紅海。歐美人穿著比基尼在校園內的紅海海灘上曬太陽。我在那裡學了windsurfing和潛水。
每天去上課的路上就能看到紅海
傍晚的天色總是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每一次看到都美得令我窒息。並且,每天的顏色都不同。
在每年一月的冬季Winter Enrichment寒假活動上,學校花巨資從世界各地請來各個領域的達人,涉及電影、戲劇表演、藝術、音樂、科技、人文、運動等,每天好幾個workshop和講座,連續開展一個月,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和興趣愛好。
我在Winter Enrichment活動中學習了非洲鼓,並和同學老師一起登台表演。
坐著的右二是我
作為Winter Enrichment活動的志願組織者之一,我還和中國同學們一起在除夕夜組織了中國春節聯歡晚會,向來自60多個不同國家的師生展示了中國文化和中餐的迷人之處,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
3. 保守
與學校的高大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圍牆外的小漁村。一牆之隔,卻彷彿是兩個世界。圖瓦小漁村,一個最最普通的沙特漁村,破舊的房屋,衣衫襤褸的漁民,過著與校內學生截然不同的生活。每每走出校門看到他們,我會情不自禁地在心裡感嘆「還是知識改變命運啊」!
學校為什麼要修那麼高的圍牆?因為怕啊!怕外面的沙特民眾知道了裡面的生活與外面如此不一樣,接受不了。
沙特女性不能單獨上街,必須要有父親、丈夫或者兄弟中的至少一名男性陪同才行,在街上幾乎見不到女人。我一個人在沙特大街上走路,會引來周圍男性的頻頻側目。
餐館分男區、女區和家庭區。我們外國男女學生一起去校外餐館吃飯,都選擇坐在家庭區,如果有人問起,我們就說是兄弟姊妹關係...
而我們在校園內,這些生活在校外的人不能做的事竟然都可以做了,這是普通沙特民眾難以想像的。
在阿美石油公司一起暑期實習的同學,理工學校男多女少
剛開學不久時,學校有幾張男女生在一起聚會的照片被傳到網上,曾引來不少校外圍觀者對校內學生生活的指責和抨擊。
還有些女家屬和女學生因為在學校入口處拒絕摘下面紗讓男保安識別臉部是否與證件照片一致,最後毅然悲壯地退學了......
校園住宿區
不得不說,起初學校的氣氛是非常開放的。可惜好景不長,隨著校內和校外沙特人抱怨的聲音越來越大,學校為了照顧沙特人的感受開始收緊管理,要求也漸趨保守。
衣服必須有袖子,不能穿短褲,女生不能進入男生宿舍樓,男生也不能進入女生宿舍樓。搞得我們中國學生在家裡吃火鍋,都得偷偷摸摸從後門安全通道溜進去,生怕被大樓的保安看到。
再後來,阿卜杜拉國王於2015年病逝,隨後即位的國王比他保守得多,學校招收沙特人的比例越來越高,2016年時上升到31%。學校現在是否比我當時就讀期間更保守,我不確定,但在科研成果上它一直保持著強有力的進步趨勢。
4. 改革的阻力
我很佩服阿卜杜拉國王的遠見卓識,他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寄予通過一所國際化的大學去改變一小部分沙特人的人生。
而我看到了國王改革的阻力,並且這阻力有很大一部分竟來自民間。大家一定會問,沙特民眾自己不想過開放一點的生活嗎?他們為什麼要自己束縛自己?
不是他們要自己束縛自己,而是要一個成年人改變長久以來的觀念太難了,尤其是當TA從小就被灌輸某種思想,在長大過程中又沒有機會體驗其它可能性的情況下。有時候改變需要兩代甚至多代人的時間滲透。
再看一看中國的教育改革,我們也處於同樣的境況。任何改革和進步都不可能是單方面的由上至下或者由下至上,而一定是上下雙方共同推動的結果。我們教育改革的阻力,也有一部分來自民間。
一邊是家長抱怨國內幼兒園的室外活動太簡單,運動量不夠;另一邊是老師抱怨孩子在幼兒園受了一點傷就會被家長投訴,而投訴會影響老師的績效考核,最終導致老師不敢讓孩子們放開腿腳盡情活動,只敢安排一些最安全的活動。
一邊是家長抱怨國內學校的作業太多了,可是當有的老師真的為了學生著想只布置很少的作業,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去發展興趣愛好時,家長們又坐不住了:「不布置作業怎麼知道學進去了沒有呢?這個老師就是懶,就是不想批改作業所以才布置這麼少的作業的,太不負責任了!」 最後逼得老師不得不按照家長的要求給孩子布置一大堆作業才不至於被家長誣陷......
有人說幼兒園和學校不應該迫於壓力妥協,而應該推動家長進步。我想這種推動必須是雙向的,僅幼兒園學校或者家長一方進步,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只有雙方達成共識,改變才會加速。若雙方不達成共識,改革就很難推進。
在上篇文章《生活在多元價值觀的德國社會是什麼體驗?》中我寫到殘疾人,有讀者提到國內現在也為殘疾人設計了很多公共設施,比如殘疾人專用的停車位。但她每次去停車,從來沒見過殘疾人專用停車位是空著的。
這說明,人是環境的產物,環境也是人的產物。事實上,為了讓環境變得更好,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從自身做起,先改變自己。雖然個體的力量有限,但聚少成多,大環境的改變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原創不易,喜歡請轉發朋友圈!
作者:李茜(悠悠媽),坐標德國,曾經的學霸,留過學,做過外企經理。有了女兒後,愛混德國親子圈和幼兒園,深度鑽研德國早教與教育。公眾號「德國育兒研究」(ID: yoyomadeguo)分享在德國學到的育兒知識、先進教育理念和女兒在德國的真實成長經歷。
推薦閱讀:
※德國幼兒園:沒有班級、沒有晨檢、100%尊重兒童!
※我如何知道孩子缺不缺安全感?
※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拿到永居之前,在德國能享受什麼待遇?
※中國父母是全世界最愛孩子的?德國丈夫給我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