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美術別為一杯水失去一片海

孩子學美術別為一杯水失去一片海

來自專欄兒童美術

一起藝術 為孩子藝術成長護航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

1

前兩天,朋友圈一位家長曬了一幅孩子畫的素描,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畫的這幅靜物素描非常專業成熟,造型結構、光影色調、比例透視、空間節奏、排線用筆都很到位,就這幅畫而言,已經具備了參加藝術類院校中高考的能力。

我以為孩子至少得十六七歲了,後來一問,孩子才十歲多一點。這讓我很吃驚,這樣的水平沒有三四年的專業訓練是根本達不到的。

我問他孩子幾歲開始畫素描的,他說不到六歲就開始畫了,已經畫了不下幾百幅素描了!

很顯然,這是個有超強自律和耐心的孩子,在這個年齡就能把素描畫這麼好,在技術上下的功夫一定少不了,顯然投入了不少重複性勞動 。

我在為這個孩子豎大拇指的同時,也陷入深深的沉思:孩子這麼早就投入大量時間學習素描這種強調理性和技能性的項目真的好嗎?

孩子在素描技能明顯超越同齡孩子的同時,是否失去了其他一些更寶貴的東西呢?

這讓我想起很多學鋼琴的孩子,他們從三四歲開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同樣的動作,不斷熟練著自己的手指,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在這種情境下,能堅持下來彈到十二三歲的孩子都能談的一手好琴,當然,能堅持下來也需要付出很多。

鋼琴的學習,一入手就是專業的學習了,因為學鋼琴技能是基礎,解決不了技能就無法往下走,成人和孩子都一樣。

比之於鋼琴學習對技能技法的嚴苛,美術的學習則友好的多,尤其是在早期的學習過程中,技能並不是重要的因素,沒有任何技能也可以畫出動人的畫。

然而,現實中,很多家長和老師並沒有很好地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依然堅定地認為孩子學美術和學鋼琴一樣,就是要學技能,否則就是瞎玩!

有不少兒童美術培訓班設課按照的是專業大學裡的分科模式: 油畫班,素描班,線描班,造型班,國畫班,繪本班,設計班,創意班、手工班等等,門類齊全,這種分班也是以技能發展為導向的,孩子在相對窄的範圍內的確在技能上能更快地進步,家長也更容易得出孩子進步的結論。

有個家長把他七歲孩子的畫發給我看,畫的是抽象油畫,畫布上有堆塗有滴灑,色彩豐富,用筆自由,很有專業范,後來又發來一些圖,都是這樣的,我問他,孩子學了幾年了?都是畫的這種嗎?

家長告訴我,孩子上的是一個國外留學回來的畫家開辦的少兒油畫工作室,畫了兩年了,每次都是這種抽象油畫(丙烯)。

他還告訴我,這個工作室收費很高,但很多家長都趨之如騖,覺得很專業,孩子畫出來都像大師,比一般其他兒童畫班高級得多。

單就一門課來說,讓孩子接觸材料,體驗抽象藝術,本沒什麼問題,但所有孩子都這麼畫而且每次都這樣畫的時候,這就有問題了,難道其目的就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個抽象畫家?

以上絕不是個例,用專業性,技能性美術教育取代全面性素質美育教育的大有人在,而且還頗受歡迎。

還有個很有規模的機構,倡導孩子自由創造,提倡孩子的個性發展,理念聽起來很好,的確,他那裡教出來的孩子畫的確實有別於大多數機構要麼簡筆畫模式,要麼抽象滴灑模式,有其獨特的面貌,畫面里滿滿密密奇奇怪怪的內容,體現了孩子的自由,然而當我看了更多每個孩子每幅畫都差不多面貌時,不由的失望了,這只是群體式的形式上的個性自由,並不是孩子個體本真的個性和自由。

很顯然,上述例子中,孩子通過技能的強化和重複式學習,在短期內得到一個明顯的效果進步,似乎很有收穫,然而,如果是長期的這種單一學習,孩子得到的只能是一杯水,而失去的可能是一片海

2

如果我們把通過重複性訓練或強化記憶形成的熟練技能和表面效果定義為一杯水,這一杯水顯然是容易得到的,而很多人也會因為得到這一杯水而沾沾自喜。

然而得到這一杯水的代價是可能會失去更廣闊更深層的一片海,這片海包含了孩子的自由想像、 審美美感 、鮮活感受力,自如表達和藝術思考以及獨立的創作表達能力。

我不否認技能在美術學習中的重要性,它主要體現在專業階段的學習上,而孩子早期的繪畫學習技能真的不重要,也沒太大意義,事實上孩子早期美術學習中掌握的那些技能在日後基本上沒什麼太大作用。但搞不好卻會干擾到他們吸收更健康全面的藝術養分。

很多時候,之前學過畫的孩子,和同一個班中剛開始學的孩子比,並顯現不出什麼優勢,反倒因為他們腦海里已經形成一些固有的東西,在自主表達上受到的束縛更多,引導起來更困難。

事實上,不止是孩子時期,就是進入到成人的專業學習階段,現在的趨勢也是愈來愈重視深層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現和培養,尤其是思考能力。

中央美院近年來專業考試的變化充分反映出這個趨勢;設計學院去年的基礎部分考題題目是《轉基因的魚》,要求考生自由想像發揮畫出自己心中轉基因魚的形象並加以文字解讀和說明。面對這個題目,很多技巧熟練基本功紮實的考生都傻了眼,根本不知如何下筆。

事實上,考題考察的就是學生寬泛的知識和變通能力,考的是藝術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光有基礎和技能,不具備想像力和思考能力的考生是根本無法應對的。

在近年來的美院畢業作品展上也能體會到這一點:學生作品中新穎、大膽、獨特,具有思考性的越來越多,以技術和基本功為主的作品不再是主流。

3

話說回來,不少家長和老師也深知綜合素養」那片海「」的重要性,但無奈的是,那片海又似乎太虛幻太縹緲,不容易得到,而知識技能「這杯水」則近在眼前,觸手可得。索性也就忘記了那片海。

武俠小說里一般武師教徒弟都是教一招一式的技能技巧和招式,徒弟們也很快就能學會很唬人的花拳繡腿。而世外高人教徒弟,往往幾年不教招數,他讓徒弟每天去山下用錐桶一趟一趟去挑水,讓徒弟每天靜心打坐,讓徒弟細心揣摩體悟自然萬象。

寬泛綜合的藝術素質教育的確不容易在短時期內見到明顯的成效,但從長遠角度出發,我們不得不學會拋開表面結果,從底層邏輯出發,從孩子畫的背後分析他們是否在各個方面得到充分的滋養

在孩子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後,不妨從這幾個方面衡量:

一 在孩子畫上是否看到了自由豐富的想像(想像力)

二 畫面中的形象是否具有具體豐富的感受(感受力)

三 是否具有好的畫面感(審美)

四 畫面是否過於拘謹或過於混亂無序(氣質)

五 離開老師後是否能夠自主獨立地完成命題創作(獨立思考和表達)

六 是否想畫就能畫沒有恐懼和障礙(自由主動)

七 是否能畫出更多不同的題材內容(知識面)

以上七點,不一定都做的到,但至少我們知道這是應該努力的方向。

這是一個十歲小學生為學校的一篇關於旅遊的語文作業配的圖,輕鬆隨意,又很細緻有感受,圖文並茂,很形象具體地介紹了旅遊地的特點。可以看出平常的繪畫學習,讓她具備了用繪畫的方式思考和表達的初步能力和自信

我一直強調,孩子時期的美術學習,不是專業的學習,不是縱向的學習,而是寬度的學習,是借畫畫這一行為載體進行的綜合學習。

孩子時期的美術學習,表面上看是畫出一幅幅畫,但就畫論畫的教育方法是有問題的,這個時期重要的是通過畫畫這個表面的行為解決他們思維、想像、感受、審美、表達以及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和素養。

從這個意義上說,孩子學畫的過程中哪怕畫了很多效果漂亮的畫,但如果沒有解決或涉及上述方面的能力培養,根本上說是失敗的,只能算是得到了暫時的一杯水,而失去的卻是潛在下面的一片海。

做為美術老師不應該只是用單純的畫家思維去教孩子,更需要從孩子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制定相應的具有邏輯的體系和引導方法,力求讓孩子在成長期得到豐富全面的養分。

這也許很難,但它是我們的責任。

老潘(潘利國),中央美院碩士畢業,

中央美院的任課教師,

一個非著名畫家,

一個十歲孩子的父親,

一個教了二十多年繪畫的美術教師,

願意把他多年的心得體會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我們一起藝術!

作者微信lgpan1970

微信公眾號《一起藝術》

fineart2017

weixin.qq.com/r/XC3H34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都怪當年傻,要麼我孩子都會泡妞了
別讓你說的這些話,改變孩子一輩子
簡易的 懶人版發糕,激活孩子的食慾~
187 |【原創】廚房是孩子全面成長的搖籃

TAG:美術 | 孩子 | 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