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轉診手冊系列之二:什麼人合適海外轉診?

海外轉診手冊系列之二:什麼人合適海外轉診?

來自專欄隨手乾貨解救戰火知乎

  隨著海外就醫市場的逐步火熱,赴海外就醫的人群在不斷擴大,雖然癌症、心臟病等重症疾病依然在海外就醫患者人數中佔據絕對領先位置,但人工生殖、人工關節甚至是一些常見病比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患者也加入了海外就醫的隊伍,那麼,是否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選擇海外轉診呢?

顯然並非如此。毋庸諱言,國內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醫療資源供不應求,大醫院人滿為患,可能醫護人員在工作的細緻程度上和部分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國內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差距巨大,但總體而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醫生都有充分的機會赴海外交流學習,以整體醫療水平而言,和發達國家是在同一個水平上的。如果幻想國內療效不佳的癌症,在海外某個小診所就能用疫苗完全治癒;或者相信某發達國家偏遠山區的診所能夠提供長生不老的藥方,那麼不免是貽笑大方了。

  有一些疾病是海外就醫的絕對禁忌症。比如外傷。曾經有車禍導致脊髓損傷患者向筆者諮詢海外手術可能,由於海外轉診耗時耗力,很可能耽誤搶救和治療,同時海外轉診涉及長途旅行,搬送過程中很可能加重原有損傷,可以說此類疾患是絕對不宜海外就醫的。另外急症也不合適海外轉診,比如腦栓塞、心肌梗塞、腹膜炎,救命如救火和時間賽跑才是正確的選擇,海外就醫耗時較長的短板決定了此類患者也不宜選擇海外就醫。最後,體力衰弱不能耐受長途旅行的也無法選擇海外就醫。如果醫生判斷比如飛行不會增加疾病風險,那麼患者的體力也至少需要能夠在飛機起飛和降落時保持坐姿,才有選擇海外就醫的可能。

  那麼,究竟那些人合適選擇海外轉診呢?

第一類:對目前診斷還有疑問,或者希望了解海外對自己的疾病治療方案和國內有無區別的。毫無疑問,對自己疾病的知情權是患者的一項基本權利,患者也應該充分享有自由選擇會診的權利。部分醫院出自各種考慮,拒絕將患者的檢查資料比如影像學的DICOM文件交付患者,這其實侵犯了患者的基本權利。

第二類:海外確有較先進的治療技術,國內經驗尚不充分的。這方面比較突出的例子是質子重離子治療,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進入臨床四十年以上相比,國內質子重離子治療起步不久經驗尚很難說充分,甚至價格上日本等國家也有優勢,因此形成了海外就醫的一個熱點項目。類似的例子比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具有損傷小,動作靈活的特點,部分發達國家已經大面積普及,相對國內經驗更加充分。

第三類:部分藥物已經在海外上市,療效突出,但國內尚未批准的。癌症化療和靶向藥物進展較快,這方面的事例比較突出。但值得注意的,並非所有海外上市療效不錯的藥物都適合國內患者選用:比如日本武田製藥的糖尿病新葯zafatek在淘寶銷售一片火熱,令醫學界有識之士頗為擔憂,第一,買賣處方葯在日本非法,這些藥物來源可疑,日本厚生省也曾多次公布在中國有假冒藥物銷售的事實;第二,zafatek一周僅服藥一次。日本醫生對國內患者追蹤病情種種不便,而中國醫生又對這個藥物認識不足,很容易造成血糖過高或者過低的併發症出現。

第四類:財力無憂,願意體會海外醫療服務細微差距的。和國內門診就診每天數百患者的就診壓力相比,發達國家就診多採用全預約制,從制度上保證了事先了解病情的充分,並且和患者有充分的時間溝通,當然,這種差異究竟能造成多大差別,就屬於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推薦閱讀:

生什麼病 忌什麼口 留著這張表 不用問醫生
醫生猝死值得學習嗎?
【蕁麻疹面面觀】得了蕁麻疹,醫生說不能吃「發物」,發物到底是個啥?
65歲老漢查出艾滋病,醫生叫媳婦也來檢查,老漢捂臉不好說
兒科醫生談——寶寶缺少微量元素的表現!怎麼補?

TAG:健康 | 海外 | 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