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攢機和優化指南

PC攢機和優化指南

□ CPU

主頻>核心數量

因為首先桌面和伺服器有很大差別,桌面應用通常要運行各種各樣的程序,比較繁瑣,而且很多小程序並沒有進行多線程優化,即使進行了多線程優化,也未必在每個功能上優化,有些瑣碎的地方也不太適合多線程優化.所以主頻是相當重要的.當然核心也重要,當你在解壓縮,視頻編碼,虛擬機,專業行業軟體中,核心也是重要的.

因為現在Intel在擠牙膏,產品更新換代了,主頻不高,價格不降,多年前300元可以買一個Intel的主流U,多年後你發現300還是可以買一個Intel主流U,而且後面的這個U除了不能超頻,和之前的那個差別不大,要說有什麼實際的提高,就是功耗降了.

所以現在選CPU可要懂點腦筋了,現在要買到性價比高CPU,有幾種選擇

1 X58主板+拆機Xeon CPU,但這些CPU的主板通常不支持SATA3,而沒有SATA3,SSD性能就會打折.

2 老i3/5/7+H55主板 但由於H55只支持SATA2,有些主板支持SATA3但不是原生,只有一款華擎的p67變形金剛支持1156的CPU,現在幾乎處於有價無貨.

3 B59開4核心+支持SATA3的AM3主板.

4 H81+G3258.

若要最便宜,就選3,個人推薦4,畢竟H81支持SATA3,雖是雙核,但也夠用了,而B59很難難超過4G,而G3258隨便上4G,而且單G性能要搞過B59,所以實際體驗使用要好過B59.

若不在乎性價比的,直接上i5-6600k了,至於要不要i7-6700k,它的優勢是原生頻率比較高,至於它4核8線程,我倒是存疑的,如果操作系統調度的不好,單線程能力還不如4核4線程,價格也貴.至於要不要買非K系列來非K超頻,非K的U要比K的便宜200元,而一旦非K超頻,集成顯卡就用不了,而這個i5 6600k集顯魯大師大概有15000分左右,200元肯定可以買到25000+跑分的卡了,但是你還要考慮非K超頻的能力問題,獨立顯卡功耗,介面,還有噪音問題.

□ 散熱器

如果你不超頻的話,沒有必要去又大又酷的散熱器,因為現在的CPU大多都無法超頻,就算超頻,超得不多的話,10塊錢的散熱器就夠了.

一般而言熱管>銅芯>鋁芯

如果要超頻的 最好不要買那種Intel原裝散熱器那種按下的卡子,調速風扇在調速的時候,卡子會高頻振動的聲音,最要買背板上螺絲的,AMD本身就有支架另當別論.最好不要買那種早起的膠釘連接的熱管,整體振動相當大,有時還會帶動機箱共振.

網上寫了一堆理論,我不懂什麼熱擴散係數還是什麼有限元模擬,作為一個散熱器的使用者而不是設計者,只要知道結論就好了.

這裡給出一組測試,為測試平台H81+G3258超到3.8G.

因為其中一個散熱器是3針的,為了公平,所有的散熱器都接到SYSFan1調節為固定為1550轉/分,灰色硅脂標準塗.

溫度以Core Temp結果為準.

項目/散熱器 Inte原裝 l終極者猛獁戰士 avc超薄純鋁(*) 紅海10靜音版(雙熱管)

*由於BIOS刻度的原因,此風扇無法調至1550轉,只能調至1350轉.

價格(元) 10 8.5 15 28

重量(g 不含支架) 178 140 250 400

閑置(平均) 29 28 29 28

魯大師溫度測試(最高) 78 78 73 56

Linx(最高) 78 78 76 60

這裡可以看出花式鰭並無優勢,但是花式鰭由於是由於是側吹,比起下吹,主板的溫度要低,而且也能給主板和其它部件散熱,而且它重量要小.

而avc超薄純鋁在轉速低的情況下,還能取得更低的溫度,可見重量一個關鍵因素.

而熱管的優勢比較明顯,可見熱管並不是噱頭.

當然這裡比較不是完全公平的,因為Intel原裝7葉片,猛獁戰士是9葉片而且,而且直徑比較大.

這裡家裡的G3258選擇了avc超薄純鋁作為散熱器,注意此散熱器最好配降速線,不然此風扇會飆到3500轉,光是風聲就忽忽的,使用了配套的降速線後最高速度只有2600轉,最高溫度也不過高了3-5°,熱管雖然效果最好,但是無法放入ITX機箱.

從價格看,熱管>純金屬,純金屬構造相同的情況,越重越貴.

◇ 硅脂厚薄

這裡以Intel原裝散熱器來測試硅脂厚薄對散熱的影響

項目/塗法 標準 薄塗 不塗 厚塗

魯大師溫度測試(最高) 78 80 87 74

Linx(最高) 78 78 91 77

這裡可以看出,不塗是絕對錯誤的,最好是厚塗,當說的厚塗也就是比標準稍微厚一點,若硅脂多到從旁溢出,就沒用了.

◇ 硅脂類型

以Intel原裝散熱器厚塗,白色普通為終極者送的硅脂,灰色為heatsink compounds

項目/塗法 白色 灰色

魯大師溫度測試(最高) 72 74

Linx(最高) 74 77

可以看出,硅脂類型對散熱有影響,但並非灰色就比白色好.

□ 主板

現在買主板,想要便宜的就用H81+G3258+DDR3這樣的平台,200多的主板,300多的U,8G*2內存350元,不到1000元既可以買到3大件,超超頻性能還行.

如不在乎那點錢的就要上Z170了,這是顯然的,用新平台,又不超頻,那還不如用老平台,所以只能選Z170,至於為什麼不用AMD平台,我在另一篇攢機實戰篇中測試過,Intel比AMD單G性能要高出25%-60%.當然了,這套3大件下來最少也要2000吧,不可能有人用好主板上次U,低頻條吧.

尺寸可以買itx,我自己買的matx因為我需要32G內存,一般人16G內存就夠了.

至於品牌沒有大差別,小差別還是有的,以前有一塊asrock Z170M itx,AData 2800的內存最多超到3100,1.35V,而後來換成GA-Z170M-D3H,超到了3200但是電壓為1.36V,因為asrock是0.05V一跳,1.4V太高,所以沒有嘗試了.但是這塊技嘉主板,AData 3200的內存只能超到3333,網上看有人用華碩主板穩定超到3466,而且還不能超外頻,超到102都不行,而asrock的主板能超到105,集成顯卡還能工作,我感覺就Z170平台,華碩>華擎>技嘉,但是沒有大的差別.

□ 內存

內存一定要大,如果你是現在配機器,肯定是64位系統了,內存最少8G,最好16G甚至32G.像搜狗瀏覽器就是個超級內存大戶,隨便開十個淘寶網頁,它的內存佔用量就超過VS2010,Eclipse和Delphi XE7三者之和,我以前用XP只有4G內存,如果你要還開什麼Word,PDF可能有些捉襟見肘了,如果還要開虛擬機,多媒體創作,行業模擬,諸如此類大型軟體,根本就不夠用,只能關一些不用的,反之這些東西無法同時開.而且大內存可以做虛擬盤,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會有20倍以上的效率提升.

若是現在買,恐怕恐怕不會考慮DDR3內存了,畢竟現在DDR4內存也是主流了,價格和DDR3差不多甚至更廉,只不過DDR4內存平台貴.

□ 機箱

因為現在的主板都是小板了,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小,若不超頻的話則考慮買小機箱,超頻也應考慮中機箱.但是現在的小機箱不好買,現在淘寶上能買到的價格合理的小機箱只有大水牛和立人.小機箱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不能裝獨顯,但可以安裝3.5寸硬碟的小機箱(厚度為6.5cm,以大水牛mini3 ITX為參考),可以上m-atx主板,但是要注意,它的硬碟位在主板內存條的上面,若要上3.5寸大硬碟,內存只能買窄條,CPU的散熱器也不能過高,機箱總高為6.5cm,可以在自己比劃一下.若要安裝雙硬碟的話,因為這些機箱電源套件通常只有一個SATA電源口,另外一個是老式的4D口,最好準備一根4D轉SATA連接線.如果買這種機箱的話,綜合成本要比買普通機箱電源要高60元左右,一般普通的機箱電源也就100元,這種機箱電源套件要150-170元,淘寶搜立人E-T01B,大水牛mini3,除非買二手,現在的行情沒有更便宜的了,還有就是大水牛的機箱開關線短了一截,當然這和主板介面的位置有關,不出意外的話通常都要自己接長,而且散熱風道也有問題,總之這款機箱絕度不要超頻.也可以考慮立人E-T01B,要稍微好點,最好的超頻小機箱是佑澤海洋之星(注意這機箱無Reset鍵,要自己做),因為有80mm高,可以容納稍微高的散熱器,但僅是G3258這類的雙核,四核肯定不行,就是這雙核在最熱時候能不能穩定運行都還有待觀察,我現在家裡用此機箱,G3258超4.4G,avc超薄純鋁.

  還有一種更小的HTPC機箱,只能容納17*17的itx主板,有些也可以裝3.5寸盤,外形像一個盒子,但是這種盒子的缺點是必須外接一個電源適配器,當然有動手能力的人可以想辦法把這個電源做到裡面去.當然如果不嫌麻煩的話可以自己DIY一個機箱,可以做到最小.

最好不要買那種外形接近於正方形的機箱,這種機箱空間利用利用率比較低,前上左右都不好放東西.

□ 電源

本來電源沒啥可說的,不過考慮到小機箱,這裡要說下常用電源的尺寸.

標準電源 150x140x86

迷你電源 125*100*63

長條電源 210*48*62(大水牛 立人)

1U電源 150*80*40(佑澤海洋之星)

基本上,基本上選擇機箱,電源尺寸就定了.

這裡說下電源風扇的聲音,長條電源用的6cm風扇,1U電源用的是4cm風扇,所以更靜音.

因為自己家裡用的1U電源風扇不靜音,所以打算在淘寶上賣個風扇來換.

買過幾種:

1 一種是淘寶賣家"郭曉濱"賣的所謂靜音風扇,因為它賣的便宜,收到發現是二手的,而且,聲音相當大.

2 超頻三 水晶F46,聲音中,這風扇能效等級太低了,電流0.07A.

3 日產Nidec 4020 聲音小,電流0.03A,不過這個風扇就不便宜了,10元還不包郵.

反覆對比,最後發現,其實電源自帶風扇聲音是最小的,但是它的頻率比較高,會引起外殼嗡嗡的共振,而日產Nidec 4020頻率低,不會共振,最後還是換上了日產.

4cm靜音風扇本身就不好找,雖然不是完全滿意,將就用了.

□ 硬碟

◇ 系統盤

現在SDD已經很便宜了,(當初我買的SDD比較早,主控技術不穩定,系統還用的XP.現在要好的多了,即使以當初的SDD(AData 讀230M 寫150M)的水平,已經可以感覺到速度的提高了,當然也不是特別明顯的提高,現在2T的希捷機械硬碟外圈也能有200M的讀寫.)

系統盤可以考慮用SSD,

對一般用戶,大型軟體裝在D盤那麼64G足夠了,其實用XP把32G也夠了,但是32G速度不快,性價比很低,至少要也要64G,但64G速度也不快,若不想省幾十元錢,可以考慮120G,若從單G成本來看120G未必最划算,但是更大的盤速度也沒有多少提高,未來還有會有更強的主控出現,所以,可以作為2年的一個過渡策略,120G系統+大容量倉儲.

當然,對多媒體創作的可以考慮買個大的SSD,這樣會有更快的速度,當然倉儲還是要的,除非你打算買2T的SDD.

未來的固態硬碟可能會走M.2介面,因為sata3為6Gbps,換算為750M/s,實際可能只有600M.而SATA4遲遲未出,若要提高速度,只能取道PCI-E.

再來說下SSD的選購,一般SSD會公布它的讀寫速度,如果連這個都不敢公布,我建議不要沒了,當然有點自信的還會標註AS SSD Benchmark的跑分,因為這個讀寫速度只是順序讀寫速度,SSD的優勢在於隨機讀寫,這個跑分就是各種速度的加權平均值,有實際意義.

要讓SSD充分發揮性能,還要做一些工作.

首先要有一塊支持sata3的主板,現在能買的到的主板恐怕都支持sata3介面吧.

其次要啟用AHCI(在BIOS里選成AHCI)安裝系統則會載入AHCI驅動,這也是不得不用win7的原因,因為XP裝AHCI比較麻煩,如我現在的H81晶元組已經沒有XP下的AHCI驅動,只能用IDE模式.而且XP沒有Trim NCQ,所以SSD最好用win7.

另外還要4k對齊,若win7系統自帶的格式化就對齊,而XP可用PAT4來對齊.

做好的以上工作之後就可用AS SSD Benchmark來測試效能,測試之後會有一個得分,越大越好,若SSD賣家若不公布此跑分通常都是4k性能差,差的原因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主控差,一種是沒緩存或緩存小,而4k是機械硬碟的弱項,一般120G的SSD的連續讀寫和機械硬碟有2.5-6倍的差距,而4k有15-50倍的差距,而多線程4k讀有150-300倍的差距,所以SSD的帶來性能提升是可以明顯感覺到的.

一般來說,120G的SSD的得分起碼也要上700分,如果連這個分都沒有,最好還是不要買了.

◇ 倉儲盤

若不在乎隨機讀寫的,注重性價比的,直接上2T的希捷也可以的,機械硬碟的特點是讀寫速度不均勻,呈前高後低,容量前面部分是磁軌外圈,約200M/s,最後的那些部分是內圈,約80M/s,你把C盤分個100G,也能保持200M左右的速度.

□ 滑鼠(墊)

◇ 滑鼠

一般而言 大小要始終 重量要合適 側握>平握

尺寸

以經典的亞洲人手型的羅技迷你旋貂〖旋〗作為參考 104*60*36mm 69g,基本上這滑鼠就是覺得滑鼠最短的了.

最近發現了一款fkmini的滑鼠,旋貂雖好,但是,現在已經買不到了,當然,需要的自然早就買好了,換微動可以用一輩子,不過它的缺點是滑鼠DPI太低只有800,在win7下的移動速度調到最快還嫌慢,在XP下的驅動好快很多,當然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軟體來解決.

fkmini的微動為D2FC-F-7N,和旋一樣.

fkmini滑鼠採用機械編碼器,比起旋的光耦精度低,滾動略費力,中鍵特費勁,好在我幾乎不按中鍵.

fkmini的外觀和尺寸幾乎和旋一樣,最關鍵的按鍵結構上,fkmini採用幾乎和羅技一樣的設計,這不過形狀略有不同,微動位置比旋傾向兩邊,上殼按鍵部分比旋輕2g,更薄,fkmini的手感不如旋這就是原因之一,由於它比起旋配合的比較緊密,因此按鍵力要略大於,在按鍵中部測試,約為60g,而旋為45g.不過我們看能不能通過某種改造,使得它能能比同樣微動的旋更省力.

這裡我們換上D2F-FL155,(由於FL155比7N省力5g,因此換上還是值得的)

由於fkmini配合的較緊密,換上FL155之後,反而只要35g,因為這個微動的突起要略高於7N因此按鍵上蓋會壓著它,所以反而更小,不過這種優勢是不可取的,因為,行程變得很小,而且,有時候拖動後,甚至按鍵不會彈起,因此我們用小銼刀打磨一下,把那個突起磨成跟7N一樣高,如果只是這樣,最多更旋打平,由於,旋的按鍵部分是松配,因此,實際上是fkmini會更費力.不過,我們可以利用它緊配合的特性,取出上殼按鍵部分,向下掰一掰,至於掰多少,自己反覆調整,掰多了,就會出行程太小以至於無法彈起的問題,,掰少了,又無法省力.總之,我現在調節的結果是既能夠正常使用,又比同樣微動的旋省力.

不過fkmini按鍵的聲音特別不好聽,tita,tita的,換了FL155要好點,不過還是dita,dita的,這種聲音跟那種5塊錢包郵的滑鼠差不多,而旋的換了FL115後,是dida,dida的,顯得要厚重些,類似IO1.1的聲音.

從外殼模具看 分體式(這裡指的按鍵部分的外殼)的要好過一體式,注意有些滑鼠從外面看是分體的,但是裡面是和上蓋連接的,這種要比從外面看就是一體的要好點,不過還是無法跟分體的比.

◇ 微動

微動也重要,首先一般市售的滑鼠都不會用好微動,一般的好微動壽命只有3個月甚至2個月,就會出現雙擊的問題,當然如果不打遊戲的話,可以用軟體來解決.由於保修的問題,他們會採用ZIPPY或類似微動,簡單的說,硬,壽命長,如果是ZIPPY的話基本上一輩子都用不還,所以買到滑鼠的首先就把微動換了.

這裡主要微動的壓力不等於滑鼠按鍵的壓力,前面的微動標稱壓力為0.74N(75g),而且這只是標稱,我實測的結果是FL155 52g,7N 57g,但在滑鼠上測試遠不到,因為槓桿作用,外殼本身有一定重量.

最好的微動是歐姆龍紅點D2F-F-37(S),20一個,1個月就壞了,現在已經買不到了.

◇ 滑鼠墊

滑鼠腳貼要滑.

滑鼠墊要滑(這裡我推薦鐳拓H1粗面),不過這種六邊矩陣工藝的滑鼠墊現在已經買不到,在淘寶只有6mm的了.而類似材質的滑鼠墊因該沒有,由於這種布面工藝要複雜些,因此我估計以後都不會有了.

這個滑鼠墊是有講究的,不要認為5元一張甚至2元一張的其實也差不多,差很多.

注意那種面料的鐳拓H1現在買不到了,後來我又去買個H3的鐳拓,發現面料變了,就是絲滑的那種跟5元一張的微軟滑鼠墊同樣的面料,只不過底層是橡膠的而已.

那種面料是指蜂巢式六角形網紋結構,現在的鐳拓已經不生產這種面料了墊子,只能去買存貨(搜鐳拓 X1 X3,其實當初這種面料還有一個名字叫矩陣系列不過這種已經買不到了).

至於為什麼這種網文結構好,用過就知道了,一兩句話說不清楚.

□ 鍵盤

機械鍵盤流行很久,偏偏我就沒入這個坑

手感有些類似當年playsc上流行的,三星DT-35鍵盤,當然僅只按鍵的感覺,DT-35相當的硬,比Dell-8115硬的多.

我不喜歡硬的鍵盤,所以就選了嘴軟的紅軸.

說實話我拿到手按了幾下,感覺很一般,在很早含早的時候,鍵盤就是機械的,一個鍵下面連接一個彈簧,現在報彈簧包起來,就成了機械鍵盤了.

下面那這款都市方圓的紅軸和薄膜鍵盤經典Dell-8115對比.

項目鍵盤 都市方圓紅軸 Dell-8115 Dell-8115(新版) 美國Kensington肯辛通

重量(g) 1224 520 540 740

觸發壓力(g) 32 62-64 52-55 65-70

維持壓力(g) 40-50 30-32 25 40-45

為何維持壓力紅軸越來越大,而薄膜會變小?

紅軸的本質就是一個彈簧,當行程增大,自然彈力越大,而薄膜鍵盤實際上是一個雙穩態結構,一旦過了那個突變點,壓力就會變小.

那麼實際使用的效果呢,紅軸打字比較爽,觸發壓力僅32g,而Dell-8115為50g(如果你用的是其它鍵盤,可能會有60+g),但是若是按熱鍵,紅軸的維持壓力偏大,所以不如Dell-8115.總體來說,是各有利弊吧.

但就這款都市方圓來說,它的手托有設計缺陷大,手托面積小,手不能完全放上去,且不能拆卸.

若你非要用機械鍵盤,最好也要用紅軸(其它軸觸發壓力更大),紅軸在網上查到的觸發壓力是40g,而這款我實測為32g可以理解為改進型.

為什麼不考慮做更輕的軸,甚至可以考慮縮短行程,減小維持壓力.

而新版的Dell-8115壓力更小,當然也不是說這個鍵盤一點問題都沒有,那就Ctrl鍵有些卡澀,而老版用久了之後,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卡,一個權宜的辦法是在另外一個鍵盤取同樣的鍵換一個.具體原因是鍵帽和鍵槽接觸面磨損了.

暫時這個新版的Dell-8115作為首選,這個新版8115還是有Ctrl的卡澀問題,現在找到一個麻煩但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拆開了在火山口那裡上潤滑脂,當然這不是什麼一勞永逸的辦法,但是現在8115已經沒有賣了,而且由於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更軟的新版,估計換回了老版就不適應了.

當然一個鍵盤的手感的好壞不是單純靠一些工藝的名詞可以衡量的,同樣的火山口架構的薄膜鍵盤,為什麼只有Dell-8115做的好,拆一下就知道,一兩句話還說不清楚.若說鋼板,我還有另外一塊薄膜鍵盤有700g重,還是不行.

而且這款鍵盤的觸發壓力和維持壓力和Dell-8115差不多,但手感是軟綿綿的,鍵還卡澀,一個鍵盤好使,低壓力克數只是一個必要條件.

□ 顯示器

以前的LCD是ccfl燈管,現在好多都是LED的,據說這個東西傷眼,最好買ccfl,顯示器表面有光面和砂面,最好買光面,不然自然光照射的時候會有很強的眩光,不過可用有些辦法把砂面改光面,如貼膜,噴光油.

所謂光面就是手機屏幕的那種效果,有鏡面的效果.

不過貼膜有點耐心就是了,因為這麼大一張膜,想要無氣泡的的貼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不過貼膜的麻煩在於,可能你買不到大小合適的膜,反正我的顯示器是用2張拼的.

還有鐵

光油也要注意,少了就有霧狀,多了就有流綴,這種操作最好要一次成功,先用,先用其他東西實驗好了再操作,無法補的,如果失敗了就用除漆的溶劑全部洗了重做吧.

做好後用東西蓋住,乾燥24小時.

不過,由於光油膜層偏軟,不耐磨防刮,用指甲一划就會有痕迹.

當然還有一種辦法是把偏光膜換成光面,不過著這種辦法最麻煩,對沒拆過顯示器人來說,拆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

◇ 大小

最好買大的,保護眼睛

顯示器的大小和護眼有關嗎,如果一個顯示器尺寸是原來的N倍,如果把以前的顯示器離眼睛距離記作S,那麼現在把它放在N*S的地方,從視覺上看就是等效的,但是由於離得更遠了,眼睛不用聚焦那麼近,所以因該能護眼.

□ 升級

現在攢機幾乎不用考慮什麼升級,到了該換的時候,除了機箱電源顯示器不換,估計其它的都要換.

□ 優化

雖然在硬體做了一些工作,在某些方面有較大的改觀.但是不是所有的方面都有速度如飛的感覺,當然了再好的硬體如果你不設置,也不可能有最大化的效果.

首先進程和線程,Windows系統的特點是進程和線程多.CPU的調度是以線程為最小單位的,單CPU系統上一個系統Tick一般為10ms,多CPU系統上一般為15ms,我的系統還是略微優化過的,如果什麼都不幹(但包括QQProtect,TaobaoProtect這些,我也懶得去優化),都有37個線程,500多個線程,正常使用通常在1000以上,若windows的時間片是平均分配的,假定CPU是雙核,前台線程也要7.5s才能獲得一次執行機會.當然Windows既然是操作系統,肯定有一套複雜的線程調度機制,首先它只會為就緒線程分配時間片,這1000個線程,大多數都是處在GetMessage,waitforXXXobject這樣的掛起狀態.即使是在就緒的狀下,優先順序高的線程分配的執行時間會遠高於低優先順序的,這就是為什麼1000個線程都沒有卡成馬的原因.但是線程多了,總有一些不是掛起的線程,它們也會獲得時間片,會佔用緩存,影響系統的響應速度和切換速度.簡言之,若線程本身是用不到,最好還是想辦法關掉.

□ 功率

以家裡機器G3258為例,無獨顯,若不操作35W,如果操作45-55W,滿載70W.

以我17寸LCD標屏為例,亮度從0-100的話是15-31W,若顯示全黑比全白要多用0.5-0.8W.

□ 其它的話

不是好的配置就什麼都流程,反正我這個機器打星際1(單機)還有點卡.

當年FC上的魂斗羅流暢運行,用的6502隻是一個8位1.7M主頻寄存器很少的CPU.別人寫的程序如何糟糕,這是你是無法控制的.

你能做的就是硬體配的好一點,把系統配置的好一點而已.


推薦閱讀:

TAG:電腦DIY | 電腦硬體 | 個人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