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慢熱?這些技能趁早學!

孩子內向慢熱?這些技能趁早學!

作者:鳳梨小姐 摘自:崔玉濤的育學院

養孩子,常常覺得自己像個孤獨的角鬥士。

啥意思?苦苦堅守的育兒理論,總被別人指手畫腳,偏偏老公、長輩還有一種奇怪的邏輯——輕信他人,輕視親媽!!

  • 「小糖豆的奶奶說了,枕禿就是缺鈣!」
  • 「看把你能的!人家***還能騙咱?」
  • 「醫生還不是為了騙錢?你別不聽老人言!」

呵呵噠!無言以對,沒有隊友,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可是,長假期間,鳳梨小姐結結實實地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洗腦之路」漫漫修遠兮!單說說「鄙視鏈」:

  • 同月齡會走路的,鄙視還在爬的!
  • 會蹦一兩個英語單詞的,鄙視不會說的!
  • 會背《三字經》的簡直了不得,你背《詠鵝》算什麼?
  • 自來熟的鄙視慢熱的!外向的鄙視內向的!

誒?橋豆麻袋!「慢熱」憑什麼要被鄙視?內向有什麼錯?!

外向VS內向,都有優點!

每個寶寶都有截然不同的先天性格:

有的寶寶對小夥伴很有興趣,對社交很有熱情,經常微笑、大笑,誰抱都行,見誰都「自來熟」。

有的寶寶相對謹慎一些,比如mini,早教中心一節課45分鐘,她得先觀察老師同學20分鐘,再熟悉環境10分鐘,直到課程快結束,才high起來!

有的寶寶特別「高冷范兒」,相比和別人打招呼,和小夥伴玩,他們寧願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央視紀錄片《零零後》,連續十年,跟蹤了若干00後孩子的成長。

其中,自小在幼兒園便一個人獨處,且悠然自得的「一一」(名字叫yī yī,不是破折號)

3歲語出驚人,她認為自己不需要朋友的理由是這樣的:

關於外向和內向,一一在13歲時,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作為天生的內向者,隨著時間推移,閱歷豐富,一一也逐漸認識到與人交往的重要性:

美國內向性格研究專家蘇珊·凱恩,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書中認為:在強調競爭、高調與張揚的現代社會,外向者往往被賦予更有能力的假相。比如,父母喜歡活潑一點的寶寶,老師也喜歡積極雀躍的學生,老闆偏愛社交能力強的員工……

事實上,研究表明,那些表現得內向的人,往往更擅長深入思考和冷靜分析,儘管他們看起來不善言辭,但並不代表他們的內心不豐富。

的確,不同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任何性格都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

一般來說,「內向慢熱」、「羞澀退縮」主要發生在1歲以上的孩子身上,是一個從「認生」開始,逐漸發展的過程。崔大夫認為,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在孩子還沒有精確的分辨能力時,從安全形度來說,對完全的陌生人有一定的「慢熱」,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

所以,該順其自然?

別走極端嘛!

鳳梨小姐認為:所謂的「順其自然」,不過是因為未雨綢繆,步步為營。

即使寶寶「內向慢熱」,甚至「高冷」,並不代表就不需要家長的引導了,至於社交能力,小小年紀,咱先從交朋友做起吧!

mini 1歲左右,朋友帶著8月齡的Oli妹妹來做客,mini對Oli很好奇,觀察了半天,不知道該怎麼打招呼,然後!忽然呼了Oli妹妹一巴掌!

Oli可是國際友人,這一不小心,就變成真正的「外交事件」了啊!

故事的結局是我請Oli媽媽吃了8隻大閘蟹!!

一巴掌=8隻大閘蟹!

求:要吃掉多少斤小龍蝦,孩子才能知道表示友好可以說「嗨」,可以抱抱,可以握手?!

看寶寶笨拙靦腆的樣子,真心為他們著急,有沒有?!

我們先來看看,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有同伴:

如何幫寶寶交朋友?

一位「社交恐懼症」患者的日常可能是這樣的:

尷尬到臉酸!

「尬聊」,大約說的就是這種現象。

可見,尤其對孩子來說,會打招呼,能建立和維持同伴關係是具備社會化技能的標誌。

走!帶孩子出去玩!

我有一個朋友……(這種故事開頭,總覺得像是在說自己,哈哈!)不點名,防止友盡。

  • 春天?到處都是楊絮柳絮,帶孩子出去,萬一過敏怎麼辦?
  • 夏天?天兒太熱了,不帶孩子去上早教了。
  • 秋天?霧霾,別約了,在家凈化器開著。
  • 冬天,太冷了,孩子一出門鼻頭都凍紅了,在家待著吧。
  • 下雨天?哎呀,外面濕漉漉髒兮兮的,別出去了。
  • 去商場?人太多,空氣不流通,不行。
  • 各自帶孩子出來吃飯?不行,我家晚上8:30必須睡覺……

可憐他家孩子,快3歲了,沒接觸過幾次別的小朋友。

其實,家長要作為孩子交往的「支持者」,從小多幫孩子安排和同伴的玩耍機會,帶孩子參加各種早教班或聚會,這樣才能讓孩子有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帶孩子外出時,多帶一些零食或有吸引力的玩具,讓孩子能主動和其他小朋友開展外交活動。

(在美國,孩子的生日派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動之一)

來!教孩子社交技巧!

顯然,霸道的、不遵守規則的孩子,在社交場上,是不受歡迎的。

在《小豬佩奇》中,有一集叫「跟爺爺來遊樂場」。

原本,小朋友們都在排隊玩滑滑梯,豬爺爺照顧到小兔理查德和弟弟喬治年齡小,就給了他們特權,不用排隊,可以一直玩,然後,其他小朋友都不樂意了!

後來,豬媽媽告訴豬爺爺:遊樂場里只有一個規則,那就是「排隊」!這才成功化解孩子們之間的矛盾!遊樂場里的氛圍又友善熱鬧了起來。

  • 教孩子學會遵守秩序。可以從排隊、輪流和等候做起,2~3歲時,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家長要給孩子從小灌輸相關概念,「哥哥正在玩,等哥哥玩過了,你再玩吧!」
  • 教孩子學會分享和交換。1~2歲時,讓孩子分享有點「強人所難」,不過家長依舊要努力做到以身作則,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 教孩子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能不能」,嘴巴甜甜的孩子,會讚美人的孩子,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喜愛。這一點,孩子受家長的影響會比較大,如果家長會關心人,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 教孩子表達。主要是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比如,孩子想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可以說,「請問,我能一起玩嗎?」

嘿!你別事無巨細!

拜社會新聞所賜,如今的家長們,在帶孩子去公共遊樂區域時,謹慎了許多。畢竟,孩子之間的小衝突,處理不好,就成了家長們的矛盾!

一般來說,在孩子和同伴玩耍時,家長會密切監控,以確保孩子沒有「欺負人」,也沒有「被欺負」。

不過,為了促進孩子社交技能的發展,建議還是給孩子們一點空間,玩他們自己的遊戲,讓他們解決小的爭吵和衝突。

加油!培養安全型依戀!

寶寶的依戀類型,和很多因素相關,比如先天氣質、家庭養育質量、家庭環境等等。

安全型依戀的寶寶,單獨和媽媽在一起時,能安逸地遊戲和探索,媽媽離開時,會感到不安,媽媽回來後,會高興地叫「媽媽」,主動和媽媽擁抱。

不安全依戀的寶寶,似乎離不開媽媽,媽媽離開時極度痛苦,抗拒陌生人,對媽媽和陌生人都有氣憤的攻擊行為。

相比較而言,擁有安全型依戀的寶寶會更友善,面對衝突,也不會有明顯的挫折感,能處理和化解尷尬的場面。

《爸爸去哪兒5》中,其他爸爸接到外出任務,留下鄧倫一人照顧孩子們。嗯哼大王有點憂傷,Jasper趕緊來安慰他,並表現得相當冷靜:

在Jasper的安撫下,嗯哼也很快平復了情緒……

--------------------小編說---------------------

甭管孩子的天生氣質是什麼類型,

要引導,不要強迫。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必須成為社交達人。

因為,每個人有自己和他人的相處方式。

作為家長,終極目標是讓孩子適應社會,同時,不委屈自己。

-------------------好文推薦-------------------

隔代育兒的槽點,多到讓你快爆掉?

孩子一哭你就怕?「1秒止哭法」收藏好!

關注【點點橙】公眾號學習早教育兒小知識

----------------------------------------------

點點橙丨會早教的玩具盒

推薦閱讀:

關於分享,我想說:2歲,即使孔融也不讓梨!
培養一歲半寶寶動手、認知和思維能力--「八塔杯」幼兒玩具
幼兒教育能否放開?
你誤解親子教育多久了?
寫好作文的方法

TAG:兒童教育 | 育兒 | 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