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真的老了,今天別裝寶寶了好不好。。。
來自專欄曲濕濕
今天是兒童節,顯然我們的朋友圈裡又會冒出一堆自稱要「過節」的油膩中年男和大齡女青年。
不過,要真的返老還童,並不是幾句「嚶嚶嚶」和賣萌發張自拍再PS一下就可以的。
先分享最近的一件小事,我的一個小外甥,今年8歲,他的性格是那種好奇心很強的,碰到什麼事都要問「為什麼」,真是移動的「十萬個為什麼」。
上周末見面時他問了我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我不知道怎樣回答,他問:為什麼我們打電話完了,要「結束通話」是叫「掛電話」?
這真的一時把我問懵了,現在年少一代真的幾乎不太可能看到而要「掛」才能結束的電話了,現在都是智能手機,按一下就結束通話了。
這件小事,反映了一個現象:年少一代和現在的青壯年、中老年的最大差別,還真的不是年齡造成的生理差異,而是認知和三觀的差別。有一些差別甚至是雙方都無法想像的。
這就是代溝——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與現在的小朋友越來越無法溝通呢?
日本有一個延續半個多世紀的熱門搞笑節目:《笑點》,就在前一陣子,節目裡面的相聲演員回答了網友的一個奇葩提問:18歲和81歲有什麼區別,引起了網路上的大範圍討論:
「在路上駕車橫衝直撞的是18歲,逆行的是81歲」
「心靈脆弱的是18歲,骨頭脆弱的是81歲」
「沉溺戀愛的是18歲,『沉溺』在浴缸的是81歲」
「仍然什麼都不懂的是18歲,已經什麼都不記得的是81歲」
「希望參加東京奧運會的是18歲,希望活到東京奧運會的是81歲」
「展開探尋自我之旅的是18歲,出門不回、讓大家去尋找的是81歲」
「心砰砰跳的是18歲,心悸無法停止的是81歲」
「想要早點到20歲的是18歲,想重回20歲的是81歲」
18歲和81歲的區別似乎對我們來說有點難以想像,畢竟每個人都年輕過,但不是每個人都年老過。
如果換成是「13歲和31歲有什麼區別」,你能說出來多少呢?
01
把你的周杰倫刪掉,00後只聽TFBoys
看看最近由媒體採訪00後都愛聽什麼歌的視頻,你就大概能知道現在00後愛聽什麼歌了。
這都什麼年代了,你還喜歡周杰倫?
想起當年年少時,年輕的象徵就是聽周杰倫,現在,歲月就是一把「殺倫刀」了。
所以,今天如果你想裝成00後兒童,請分享幾首TFBOYS在你的朋友圈吧!
02
別稱呼我真名,請叫我的網名
日本最近一項調查發現,很多年輕人即使關係很親密,認識了3-5年,也極少稱呼對方的真實名字(或者是由真實名字縮短的昵稱,比如姓王的叫「小王」),交往時都只稱呼對方的網名,或者常玩遊戲里角色名。
所以,別再叫別什麼王總、李總、劉姐、趙哥。。。那是老土的稱呼了。
改喊「用伱.啲諎」、「純情⑦鈅」、「偽裝、軒唲↘」、「尐吖頭脾氣拽」、「濄溡啲莮孓」等等這類的網名吧!
不過有時這個新時代的習慣可能會引起一些尷尬,有一位在車站工作的網友稱,有一次碰到一個乘客為好友叫救護車,雖然他們聲稱自己認識很久,卻無論如何都在醫生前叫不出對方的真實全名,這可是尷尬萬分了。。。
03
別用指針時鐘,請用數字表
早前,英國一則新聞「年輕一代只會看數字表」引發了全球的巨大關注。
這個報道是說,現在英國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會看指針式的鐘面,只會看數字式的鐘錶。
有很多老師走出來說話證實,說現在的小朋友基本上不習慣看指針式的鐘面,因此,為了方便學生,目前很多學校教室、考試場地等等都改為放數字表而不是指針鍾了。
這新聞,嚇得我趕緊把我的「勞X士」扔了,換上了「小X才電話手錶」。
有人認為,以前我們人類是用「銅漏滴壺」、「日晷」來計時,到後來發展成指針時鐘,現在變成數字計時,這時科技進步的正常結果。
可以預見,當我們這些只會看數字表的小朋友長大後,指針時鐘也會像當年的「日晷」一樣,被淘汰在歲月里了。時鐘被時間淘汰了,還是挺諷刺的。。。
04
放開你的電腦,多玩手機
會跟指針表一起被淘汰的,還有台式的桌面個人電腦。
國外一項研究也表明,現在年輕人對桌面個人電腦的利用率相當低,電腦操作、鍵盤打字、滑鼠運用等等這些當年我們必學的技能,現在都不是每個年輕小朋友所必須了解的了,相反,手機、平板等運用變得十分多。
05
更注重個人感受,拒絕當「社畜」
相比起我們,年輕一代都普遍更注重自我的體驗。
之前網上有一個爭議,說一位老闆在網上吐槽,說現在剛入職場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加班,每天做完自己的份內事就下班,老闆說這不是正確的工作態度。這個爭議,徹底變成了年輕人與老一輩人意見正反的兩極。
我們這一代人覺得,當年我們也是這麼加班加點地奮鬥過來的,現在的年輕人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機會。
但年少一代則覺得,我把工作做完了,剩下的下班時間就是屬於我的,我可以自由支配。
在最近一篇熱文:《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里,這樣的爭議又重新出現。
但也有人(主要是新一代年輕人)認為:這根本不是人過的日子啊!
在日本,有年輕人就把這種我們上一輩的「任勞任怨」精神戲稱為「社畜」,認為這是跟畜生一樣不可取的,只追求奉獻給社會集體,沒有個人的精神。
究竟哪一方的意見會勝利?我覺得年輕人肯定會贏,不是因為他們說的有多對,而是他們有的是青春,有的是時間。
我們這些「社畜」精神,相信最終也會沉入土中。
06
見過這些玩意的人,現在都不是兒童了
這裡不多說了,用圖片說話。
07
「一個反對自己時代的戰士」
有關「13歲和31歲有什麼區別」,我們還可以說出很多很多,但最終你都會發現,自己與當前少年兒童的最大差別,絕不是生理層面的,而是心理上,精神上,認知上的巨大鴻溝。
面對這個來自時代變遷的巨大鴻溝,我們該怎麼辦?
是墨守成規,還是坦然接受勇於面對?
我想,兒童節的意義並不只是讓我關心兒童身心健康和成長,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因為我們的未來,並不是決定在我們這些31歲、41歲、51歲的人身上,而是決定在那些13歲、14歲和15歲的人的腦海中。
正如德國哲學家尼採在《歷史學的利與弊》里說的:「如果你們想讀傳記,就不要想讀那些帶有『某某先生與他的時代』的口頭禪的傳記,而要讀封面上必須寫著『一個反對自己時代的戰士』的傳記。」
最後,祝天下的大小兒童都兒童節快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