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女孩不能玩芭比娃娃

澳洲的女孩不能玩芭比娃娃

5月21日,據澳洲Sunrise電視台報道,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孩子們將被剝奪玩玩具的權利。因為專家說要從小開始樹立「性別平等」觀念,便要消除一切帶有性別標籤的事物,如玩具、書籍和辭彙等。

這一切緣起於2016年澳洲墨爾本式政府的一項研究。項目由澳洲國立大學的Naomi Priest負責,研究學前教育中關於性別成見的問題。他們發現孩童的性別成見多來自於「男孩的玩具」和「女孩的玩具」。

政府一聲令下,幼兒園被禁止提供「女孩的玩具」如芭比娃娃和「男孩的玩具」如小火車、汽車模型。而《白雪公主》、《小美人魚》、《托馬斯與它的朋友》等明顯存在性別傾向的書籍也將被禁止。

更惹人爭議的措施是語言中對性別的徹底抹殺。澳洲政府發布了一份「包容性語言指南」(Inclusive Language Guide),內容提及:

不要使用「husband」(丈夫)和「wife」妻子這種異性戀特徵和性別傾向明顯的詞語,建議市民們使用「partner」(伴侶)取代。

更激進的抹殺方式是取消英文第三人稱中的性別,「She」(她)和「He」(他)被建議以同時包含男女性別的新造詞「Se」取代。

抹殺性別之潮來勢洶洶,各界反饋不一。澳洲某超市在父親節時在蛋糕上的祝福語寫的是「Special Person』s Day」(特別的人的節日)而非「Father』s Day」(父親的節日)。

悉尼一所女校Cheltenham Girls High School規定學生們在校內不能使用「woman」、「lady」等具女性意味的詞語,只能使用「性別中性」詞。

昆州黃金海岸舉行聯邦運動會(Commonwealth Games)前給所有參與者派發了一本名為《Games Shapers》的指導手冊,手冊中建議大家,不要使用具有性別特徵的詞語,以免冒犯別人。

比如要使用「parent」(家長),而不能使用mother(母親)或father(父親)。

消除歧視的過程中製造的還是歧視

政策的目的是消除性別不平等/性別偏見,給予LGBT人士更多尊重。但嘲諷的是,政策本身卻製造了許多新的歧視

父親節不讓叫父親,避免了對心理上認為自己是母親/女性的人的冒犯。但這難道就沒有在歧視那些心理上認為自己是男性/父親的人嗎?

女子學校內不讓學生們自稱女性,不也正是在歧視那些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認為自己是女性的學生嗎?

先天性別和後天性別一樣重要

為了抵制性別不平等/偏見而去消滅「性別」本身是荒謬的。人要對自己的先天性別有了足夠的認知及了解後,才能真正得出後天自我性別的結論。

強行將性別意識從世上抹除,如同為人們製造一場愚蠢的夢境,帶來的只有混亂和不解。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及:「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也能被理解為:「除卻生理因素外,性別是後天被塑造而成的。」

擺脫後天及外界對自身性別認知的影響是很重要,但難道了解並接受自己先天的性別就不重要了嗎?

要消除性別不平等/偏見,不是要將所有帶有性別意味的東西都刪除,而是要將「你們可以成為任何性別的人」這個觀念清晰地傳達給下一代。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是將性別觀念帶給孩子。並明確告訴他們:生理上,你們被分作男女,但心理上,你們可以是男是女,甚至可以認為自己既是女性,又是男性。這才是正確的性別平等教育。

芭比還是賽車,重要嗎?

孩子們真正需要是的:

「即使你在生理上是女性,但無論你喜歡的是賽車遊戲或芭比娃娃,男生或女生,都沒問題。」

「即使你在生理上是男性,你也可以喜歡化妝、喜歡洋娃娃、喜歡男性。這毫無問題。」

「我們提供一切玩具,無關性別,任你挑選。」

而不是「你們都不要玩任何具有性別傾向的玩具,別接觸任何有性別意識的事物。」

不談性別,談何性別平等

如果要告訴孩子們,世界上並無性別之分,沒有Mother和Father之分,只存在Parent。當他們問起:為什麼媽媽們的胸部都明顯比爸爸們豐滿呢?我們要如何解答?

當還單純的孩子問起:媽媽就是媽媽,爸爸就是爸爸;男生就是男生,女生就是女生。為什麼不能叫爸媽,不能分男女?我們又該如何回答?

一個正常的回答必然是:因為即使有些人在生理上被稱之為男/女性,他們在心理上可能不認同。

且不論孩子能否理解。這個回答背後的邏輯,還是要先為孩子普及關於性別的知識,才能做後續推導。孩子們不懂性別,便不懂性別平等,更別談追求性別平等的意識。

故而消除「性別」意識根本是一個不實際和不合理的舉措。

希望澳大利亞維州的孩子們可以早日取回玩玩具的權利。畢竟,要知道自己喜歡賽車還是娃娃,總得先接觸過,才能下結論。

如果你認同文章或是有所收穫,希望能動動手指頭給我們點個贊喲!大家對移民有疑惑的話,也歡迎回帖提問或邀請我哦~

------------------

進入美移知乎主頁,有彩蛋哦:

美移移民 - 知乎?

www.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生活在墨爾本
在澳洲,扔垃圾也有門道!不小心就罰款!
墨爾本戶外BBQ場所及準備清單——走心攻略
2018澳洲最富和最窮的區排名,你在哪個區?

TAG:移民 | 留學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