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變革降臨
來自專欄讀《通鑒》記 ? 三國部分
(建安二十一年)十一月,張魯將家屬出降。魏公操逆拜魯鎮南將軍,待以客禮,封閬中侯,邑萬戶。封魯五子及閻圃等皆為列侯。
——《資治通鑒?卷六十七?漢紀五十九》
劉備奪取益州之後,天下可征戰之地,已屈指可數。
自中平元年黃巾之亂以來,群雄割據,混戰不已。如今三十多年過去,天下隱隱浮現出三分之局,曹劉孫三足鼎立,虎視角力。
而在這三方勢力之外,中原大地上唯一的割據勢力,就是張魯的漢中了。
如果你現在去問別人「漢中和西安的差距有多大」,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並不見得有多少,無非只是城市體量上有大小之差。
但是,在三國時代則不同。兩地距離雖然不遠,卻分屬兩個不同的政治區域,漢中屬益州刺史部的漢中郡,西(長)安則屬司隸校尉部的京兆尹。長安在建安初年即已納入曹操的實際管轄。而漢中在更早的時候,便為被張魯所佔據。
在漢中,張魯奉行的是一種政教合一的管理機制體制。他將自己祖父開創的道教「天師道」一派發揚光大。而且,雖然道教祖溯老子,但實際上,真正讓道家開始向道教轉變的,正是張陵、張魯祖孫(目前於江西龍虎山的「張天師」,據稱就是張魯的後代)。曹操早在幾年前就盯上了漢中,只是無奈大軍才動,韓遂和馬超開始造反。曹操只得停下手來,先去解決西涼軍閥的問題。
好在彼時劉備忙於益州,一時也騰不出手找張魯的麻煩。因此等到平定關中以後,曹操發現張魯的漢中居然還安好地放在那裡,等著他來吃。
- 曹操之所以會盯上漢中,大約是基於這麼幾個因素:
首先,張魯只佔據了一郡之地,實力弱小。
其次,漢中是巴蜀的門戶。佔據了漢中,也就掌握了進攻益州的主動權——這也正是劉備和曹操後來爭奪漢中的原因。
最後,三輔(關中之地)因連年戰亂,關中的老百姓都逃到了漢中避難。幾十年間,漢中的人口幾乎翻了一倍。據張魯自己的部下說,當時漢中已「戶出十萬」。到韓遂馬超之亂的時候,百姓又一次逃往漢中避難,這又讓漢中的戶數多了幾萬戶。
這是個什麼概念?幾十年後,蜀國滅亡,全國的戶數加起來也只有二十八萬。在那個人多就意味著力量大的時代,張魯有這麼多的資本在手中,自己難到就一點想法都沒有么?
別說,還真有過。
曾經有人在地里挖出過一枚玉印,獻給張魯。其手下人便跟著起鬨,勸張魯稱王。
而張魯似乎也有些心動。
但這個時候,手下閻圃出來勸誡了:
「 漢中之地,雖然人多勢眾,地勢險要,但是,領導您還是不要太得意忘形的好。
我們還是應該做國家的忠臣良將。如果能輔佐天子復興漢室,那您在青史上就是齊桓公、晉文公那樣一流的人物。退而求其次,也可以做個竇融一樣的人物。
而最不可取的,就是出頭。如今天下大亂,貿然稱王,會讓您會成為眾矢之的。而且,一旦稱王,在其他諸侯那裡,也就沒有了退路。」- 註:上面提到的竇融,是兩漢之間割據河西走廊一帶的割據勢力,後來歸順了劉秀。竇氏家族之後綿延了兩百餘年,東漢歷史上幾乎所有姓竇的人,都是竇融的後代。」張魯很聽勸,於是放棄了稱王的打算。
過了幾年,曹操打來了。
張魯自己本來也沒有多少爭奪天下的野心,而且對手又強悍如曹操,因此便想直接投降。但他的弟弟張衛卻表示反對,並以一番勸說,讓張魯決定率兵抵擋曹操。
只是這種未經戰陣的士兵,根本就不經打。當時,夏侯惇、許褚帶著一支部隊夜裡行軍,不小心就走進了張衛的軍營。曹軍反應過來後,趁勢便打散了張衛的軍隊。
這一仗,曹操贏得稀里糊塗,張魯敗得莫名其妙。
張魯於是只能收拾人馬,開始撤退。
在臨撤之前,有人勸張魯把留在南鄭(漢中治所)的糧草細軟全部燒掉。但張魯拒絕了,他說:我本來是想歸順國家的,誰想結果卻造成如此局面。我們如今是避讓軍隊,並沒有什麼惡意。財物本來就是國家所有,何必燒了呢!
曹操在進入南鄭以後,發現了張魯留下的輜重,對張魯好感倍增。而張魯在逃離漢中後不久,也終於接受了曹操的招降。
張魯是漢末群雄中,少有的能得善終的人。
他的這種結果,一來跟時局很有關係。我們只要略考察張魯在漢中的割據過程,便可以一窺端倪。
曹操對張魯的優待,有涉當時曹操與劉備的戰爭。在張魯投降後給予其優厚待遇,這對劉備一方來說,是巨大的政策攻勢——尤其是對劉備手下那些有離心傾向的將領而言,可能會是一種很好的吸引。(不過,曹操的這個打算實際上並未成真,劉備應該是御下有方的,並沒有出現手下北逃的現象。)
而更多的,張魯之所以能成為曹操立起來的這面大旗,還跟他自己的行事有關。張魯佔據漢中二十多年,雖然也有過非分之想,但並未真正付諸於行動。
他確實想過稱漢寧王,卻被閻圃及時的制止了。這給其後來行事,留下了很大的轉圜餘地。如果當時真的稱了王,那麼曹操以漢朝丞相的身份再接納張魯,就有障礙了。
之後,張魯又以封存府庫的舉動,更加在曹操那裡拉升了好感。
最終,張魯得以被曹操以優厚的待遇招降。
那麼,本篇我們的主題,是說「要做一個向別人釋放善意的人」嗎?
並不。
在下想說的是:當變革來臨之時,個人該如何應對。
如果你現在的工作環境發生了變化,比如說裁員、調崗,你會有什麼想法?
大部分人的第一想法,都是排斥和拒絕。主動擁抱變革?這只是一句很漂亮的口號。但以在下這些年的所見,這種人比大熊貓還要珍貴。
大部分的人,在被告知工作變動的可能時,首先想到的都是反對。你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證明它不可行,雖然你自己在心裡也都知道,那只是借口,不是理由。
你當然也可以祈禱,祈禱一輩子都不要遇上這樣的變動,但殘酷的現實往往是,你不可能永遠待在舒適區里。即便是體制中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也都會面臨一些無法抗拒,但又影響深遠的變動。
但以在下之見,這種舉動是幼稚的。而這位童鞋,就是那種當變革降臨之時,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典型。有人曾經問過在下一個職場問題,大意是:
兩個部門合併以後,新領導出自對方部門。自己的部門相對弱勢,因此承擔了新部門的大部分工作,而對方卻整日無所事事。提問者對於這種情況心有不甘,因此想去領導那裡跟他擺事實講道理,讓他一碗水端平。
當變革已經降臨,過去如何便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你應該如何去佔據在未來的有利位置。
這位童鞋迷戀於過去「公平」的工作環境,因此便覺得現在被佔了便宜。但殊不知,你去找領導談,真的就能如你所願?既然領導出身自對方部門,那麼你去談只會是適得其反。
說到底,之前感覺相對「公平」的工作分配,不過只是一種應然。而隨著「合併」這個變化的降臨,過去的一切已經清零。
只能是往前看。
因此,個人的建議是:
不要做「去找領導談」這種無用功。目前最重要的,是想想自己在新的單元中如何定位。
如果輕鬆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最終訴求,那你大可以充分發揮拖拉懶散的優秀作風。假以時日,你自然能把多出來的那些工作量推到別人那裡。
但如果你想在職位上有所提升,那麼,多一份活就是多一點跟領導接觸的機會,你為何不藉此機會,獲得他對你的好感呢?
當過去已經無法回頭,所有的執念都只是對自己的傷害。
你看張魯,自從有了投降曹操的念頭以後,即便跟曹操接了一仗,也還是處處留有餘地,將府庫封存,等待曹操接收。
他接受了割據已然不再可能的事實,沒有作繭自縛,也沒有垂死掙扎,而是主動對未來予以布局,向曹操釋放善意,不因為曹操的征討而懷有戒心。
這才是變革來臨之時的應對典範:讓過去的過去,讓未來的到來。
人在職場也是一樣,總歸會遇到公司業務調整、工作性質變動的情況。這種時候,不要浪費時間去拒絕抵抗,而是應該根據自己的訴求,主動去佔據未來的有利地形。
你若不如此考慮,那麼,最大的可能只會是:
你被丟到的地方,都是別人挑剩下了的荊棘之地。
- Review -
有一種等,叫做等死
馬超的覆滅:你坑的不是爹聽說你有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 More -
文字內容原創
謝絕未經授權轉載 三國之前內容已歸檔入 微信公號「喻以流年」 不再搬運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不妥請告知刪除
推薦閱讀:
※【薦書】清華大學推薦給學生的人文經典85本,你看過幾本?
※如何成為一個深藏不露,有城府的人?
※塵思錄:就算人生充滿痛苦和波折,也要從中擠出歡樂的乳汁
※秩序與社會文明
※奴隸制是黑人的自主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