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征徂西,至於艽野 一周閱讀|5.28|計31,067字|書6部

我征徂西,至於艽野 一周閱讀|5.28|計31,067字|書6部

來自專欄風前立畫裙

已摘:

艽野塵夢 民國 陳渠珍

醒世姻緣傳 明 西周生

另:李賀等集

待讀書單:

一草一木 當代 汪曾祺

藤花與草莓 日 川端康成

怨女 等 民國 張愛玲


《馮小憐》 李賀

灣頭見小憐,請上琵琶弦。破得春風恨,今朝直幾錢。裙垂竹葉帶,鬢濕杏花煙。玉冷紅絲重,齊宮妾駕鞭。

《舞腰》 元稹

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聲自趁嬌。未必諸郎知曲誤,一時偷眼為回腰。

《生查子》 牛希濟

春山煙欲收,天澹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雜曲歌辭?楊柳枝》 和凝

軟碧搖煙似送人,映花時把翠眉顰。青青自是風流主,漫颭金絲待洛神。瑟瑟羅裙金縷腰,黛眉偎破未重描。醉來咬損新花子,拽住仙郎盡放嬌。鵲橋初就咽銀河,今夜仙郎自性和。不是昔年攀桂樹,豈能月里索姮娥。

《江樓宴別》 白居易

樓中別曲催離酌,燈下紅裙間綠袍。縹緲楚風羅綺薄,錚鏦越調管弦高。寒流帶月澄如鏡,夕吹和霜利似刀。尊酒未空歡未盡,舞腰歌袖莫辭勞。

《陵園妾-憐幽閉也》 白居易

陵園妾,顏色如花命如葉。命如葉薄將奈何,一奉寢宮年月多。年月多,時光換,春愁秋思知何限。青絲髮落叢鬢疏,紅玉膚銷系裙慢。憶昔宮中被妒猜,因讒得罪配陵來。老母啼呼趁車別,中官監送鎖門回。山宮一閉無開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門到曉月裴回,柏城盡日風蕭瑟。松門柏城幽閉深,聞蟬聽燕感光陰。眼看菊蕊重陽淚,手把梨花寒食心。把花掩淚無人見,綠蕪牆繞青苔院。四季徒支妝粉錢,三朝不識君王面。遙想六宮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雨露之恩不及者,猶聞不啻三千人。三千人,我爾君恩何厚薄。願令輪轉直陵園,三歲一來均苦樂。

《桐花落》 元稹

莎草遍桐陰,桐花滿莎落。蓋覆相團圓,可憐無厚薄。昔歲幽院中,深堂下簾幕。同在後門前,因論花好惡。君誇沉檀樣,雲是指撝作。暗澹滅紫花,句連蹙金萼。都綉六七枝,鬥成雙孔雀。尾上稠疊花,又將金解絡。我愛看不已,君煩睡先著。我作綉桐詩,系君裙帶著。別來苦修道,此意都蕭索。今日竟相牽,思量偶然錯。

《溪邊吟》 李中

鸂鶒雙飛下碧流,蓼花蘋穗正含秋。茜裙二八採蓮去,笑沖微雨上蘭舟。

《相和歌辭?祠神歌?迎神》 王睿

蓪草頭花椰葉裙,蒲葵樹下舞蠻雲。引領望江遙滴酒,白蘋風起水生文。

《春郊遊眺寄孫處士二首》 薛濤

低頭久立向薔薇,愛似零陵香惹衣。何事碧溪孫處士,百勞東去燕西飛。今朝縱目玩芳菲,夾纈籠裙綉地衣。滿袖滿頭兼手把,教人識是看花歸。

《牡丹》 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垂手亂翻雕玉佩,招腰爭舞鬱金裙。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山石榴寄元九》 白居易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

《銀河》 王初

猶殘仙媛湔裙水,幾見星妃度襪塵。

《和夢遊春詩一百韻》 白居易

昔君夢遊春,夢遊仙山曲。怳若有所遇,似愜平生欲。因尋菖蒲水,漸入桃花谷。到一紅樓家,愛之看不足。池流渡清泚,草嫩蹋綠蓐。門柳暗全低,檐櫻紅半熟。轉行深深院,過盡重重屋。烏龍卧不驚,青鳥飛相逐。漸聞玉珮響,始辨珠履躅。遙見窗下人,娉婷十五六。霞光抱明月,蓮艷開初旭。縹緲雲雨仙,氛氳蘭麝馥。風流薄梳洗,時世寬妝束。袖軟異文綾,裾輕單絲縠。裙腰銀線壓,梳掌金筐蹙。帶襭紫蒲萄,袴花紅石竹。凝情都未語,付意微相矚。眉斂遠山青,鬟低片雲綠。帳牽翡翠帶,被解鴛鴦襆。秀色似堪餐,穠華如可掬。半卷錦頭席,斜鋪綉腰褥。朱唇素指勻,粉汗紅綿撲。心驚睡易覺,夢斷魂難續。籠委獨棲禽,劍分連理木。存誠期有感,誓志貞無黷。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壯年徒自棄,佳會應無復。鸞歌不重聞,鳳兆從茲卜。韋門女清貴,裴氏甥賢淑。羅扇夾花燈,金鞍攢綉轂。既傾南國貌,遂坦東床腹。劉阮心漸忘,潘楊意方睦。新修履信第,初食尚書祿。九醞備聖賢,八珍窮水陸。秦家重蕭史,彥輔憐衛叔。朝饌饋獨盤,夜醪傾百斛。親賓盛輝赫,妓樂紛曄煜。宿醉才解酲,朝歡俄枕麹。飲過君子爭,令甚將軍酷。酩酊歌鷓鴣,顛狂舞鴝鵒。月流春夜短,日下秋天速。謝傅隙過駒,蕭娘風過燭。全凋蕣花折,半死梧桐禿。暗鏡對孤鸞,哀弦留寡鵠。凄凄隔幽顯,冉冉移寒燠。萬事此時休,百身何處贖。提攜小兒女,將領舊姻族。再入朱門行,一傍青樓哭。櫪空無廄馬,水涸失池鶩。搖落廢井梧,荒涼故籬菊。莓苔上幾閣,塵土生琴築。舞榭綴蠨蛸,歌梁聚蝙蝠。嫁分紅粉妾,賣散蒼頭仆。門客思彷徨,家人泣咿噢。心期正蕭索,宦序仍拘跼。懷策入崤函,驅車辭郟鄏。逢時念既濟,聚學思大畜。端詳筮仕蓍,磨拭穿楊鏃。始從讎校職,首中賢良目。一拔侍瑤墀,再升紆綉服。誓酬君王寵,願使朝廷肅。密勿奏封章,清明操憲牘。鷹韝中病下,豸角當邪觸。糾謬靜東周,申冤動南蜀。危言詆閽寺,直氣忤鈞軸。不忍曲作鉤,乍能折為玉。捫心無愧畏,騰口有謗讟。只要明是非,何曾虞禍福。車摧太行路,劍落酆城獄。襄漢問修途,荊蠻指殊俗。謫為江府掾,遣事荊州牧。趨走謁麾幢,喧煩視鞭朴。簿書常自領,縲囚每親鞫。竟日坐官曹,經旬曠休沐。宅荒渚宮草,馬瘦畬田粟。薄俸等涓毫,微官同桎梏。月中照形影,天際辭骨肉。鶴病翅羽垂,獸窮爪牙縮。行看須間白,誰勸杯中綠。時傷大野麟,命問長沙鵩。夏梅山雨漬,秋瘴江雲毒。巴水白茫茫,楚山青簇簇。吟君七十韻,是我心所蓄。既去誠莫

《無題》 李商隱

照梁初有情,出水舊知名。裙衩芙蓉小,釵茸翡翠輕。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莫近彈棋局,中心最不平。

《雜曲歌辭?踏歌詞》 謝偃

鬟薄不勝花。

《雜曲歌辭?妾薄命三首》 李端

憶妾初嫁君,花鬟如綠雲。回燈入綺帳,對面脫羅裙。折步教人學,偷香與客熏。容顏南國重,名字北方聞。一從失恩意,轉覺身憔悴。對鏡不梳頭,倚窗空落淚。新人莫恃新,秋至會無春。從來閉在長門者,必是宮中第一人。玉壘城邊爭走馬,銅蹄市裡共乘舟。鳴環動佩思無盡,掩袖低巾淚不流。疇昔將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對君羞。忍懷賤妾平生曲,獨上襄陽舊酒樓。自從君棄妾,憔悴不羞人。惟餘壞粉淚,未免映衫勻。

《琴台》 杜甫

茂陵多病後,尚愛卓文君。酒肆人間世,琴台日暮雲。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歸鳳求皇意,寥寥不復聞。

《畫角東城》 李賀

河轉曙蕭蕭,鴉飛睥睨高。帆長摽越甸,壁冷掛吳刀。淡菜生寒日,鮞魚潠白濤。水花沾抹額,旗鼓夜迎潮。誰知泥憶雲,望斷梨花春。荷絲製機練,竹葉剪花裙。月明啼阿姊,燈暗會良人。也識君夫婿,金魚掛在身。銅鏡立青鸞,燕脂拂紫綿。腮花弄暗粉,眼尾淚侵寒。碧玉破不復,瑤琴重撥弦。今日非昔日,何人敢正看。洞房思不禁,蜂子作花心。灰暖殘香炷,發冷青蟲簪。夜遙燈焰短,睡熟小屏深。好作鴛鴦夢,南城罷搗砧。尋常輕宋玉,今日嫁文鴦。戟干橫龍簴,刀環倚桂窗。邀人裁半袖,端坐據胡床。淚濕紅輪重,棲烏上井梁。

《謠俗》 李賀

上林胡蝶小,試伴漢家君。飛向南城去,誤落石榴裙。脈脈花滿樹,翾翾燕繞雲。出門不識路,羞問陌頭人。

《蘭香神女廟》 李賀

古春年年在,閑綠搖暖雲。松香飛晚華,柳渚含日昏。沙砌落紅滿,石泉生水芹。幽篁畫新粉,蛾綠橫曉門。弱蕙不勝露,山秀愁空春。舞珮剪鸞翼,帳帶塗輕銀。蘭桂吹濃香,菱藕長莘莘。看雨逢瑤姬,乘船值江君。吹簫飲酒醉,結綬金絲裙。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錦鱗。密發虛鬟飛,膩頰凝花勻。團鬢分蛛巢,穠眉籠小唇。弄蝶和輕妍,風光怯腰身。深幃金鴨冷,奩鏡幽鳳塵。踏霧乘同歸,撼玉山上聞。


夾袋人物的意思

舊指當權者的親信或存記備用的人。

雁默先烹的意思

比喻無才者先被淘汰。

雁默先烹的出處

《莊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莊子曰:「此不能鳴者以其不能鳴而滅亡。」

石火風燈的意思

比喻為時短暫。

石火風燈的出處

《萬善同歸集》卷五:「無常迅速,念念遷移,石火風燈,逝波殘照,露華電影,不足為喻。」

毀不危身的意思

儒家喪制。指居喪哀毀,但不應因此喪生。同「毀不滅性」。

黃耳傳書的意思

黃耳:犬名;書:書信。黃犬為主人往返傳書。後比喻傳遞家信。

黃耳傳書的出處

《晉書·陸機傳》:「初機有俊犬,名曰黃耳,甚愛之。既而羈寓京師,久無家問,……機乃為書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得報還洛。其後因以為常。」

開台鑼鼓的意思

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的開頭部分。也比喻一個事件的開頭。

發策決科的意思

策:策問;科:等第。拆閱策問題目,以決定錄取。舊指應試取中。

發策決科的出處

漢·揚雄《法言·學行》:「或曰:『書與經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


醒世姻緣傳 明 西周生

·……就如走草的母狗一般。大約十遭素姐也有九遭在內。為頭把腦,都是這侯張兩個盜。這些招僧串寺的婆娘,本來的骨格不好,又乘漢子沒有正經,干出甚麼好事?但雖是瞞了漢子作孽,畢竟也還懼怕那漢子三分。程大姐就如沒了王的蜜蜂,不怕貓的老鼠相似,還有甚麼忌憚?「有夫從夫,無夫從子。」又說:「家有長子,國有大臣。」你看那周家長子的嘴巴骨頭,自己先坐著一屁股臭屎,還敢說那繼母的過失?

·……穿著鮮淡裙衫,不多幾枝珠翠,妖嬈裊娜,通是一個妙絕的名唱。不惟慣唱吳歌,更且善於崑曲;不惟色相絕輪,更且酒豪出眾。常言:

  席上若有一點紅,斗筲之器飲千鍾;座中若無紅一點,江海之量不幾盞。

  這一席酒大家歡暢,人人鼓舞,吃得杯盤如狗恬的一般,瓶盎似漏去的一樣,大家盡興而散。陳恭度同程大姐回到自己書房,收拾床鋪睡覺。這些污穢之話,不必煩言厭聽。只得陳恭度雖是個秀才,其人生得村壯雄猛,年紀三十歲以下,在婦人行中大有強敵之名,致得那婦人們千人吐罵,萬人憎嫌。他自己誇嘴說:「一夜能力御十女,使那十個團臍個個稱臣納貢,稽首投降。」他有一妻一妾,也因受不得他的羅唣,相繼勞病身亡。所以陳恭度鰥曠了將半年,都也曉得程大姐被窩裡伸手,床鋪上拿人,是個有名的浪貨。這陳恭度的漢子,真是銅盆鐵帚,天生的美對。誰知第二日這陳恭度淹頭搭腦,前偃後合,疲睏眼濕,打呵欠,害磕睡,兩個眼睛吊在半崖,青黃了個面孔,把那雄赳赳的威風不知消靡到那裡去了。眾會友都去與他扶頭,見了他這個模樣,大傢俱笑起來。他說:「我從來不怕人,今日在程大姐手裡遞了降書降表,以後可為不得人了。」程大姐笑道:「你比那喂噥咂血的膿包,你也還成個漢子。只是在我老程手裡支不得架子罷了。」眾人道:「這程大姐若不著陳恭度,也管不飽;這陳恭度若不著程大姐,也沒人降的怕。」程大姐道:「他何常管我飽來?只點了點心罷了。」

內中有一郝尼仁道:「氣死我!這陳恭度不濟,叫他這等說嘴,滅了咱好漢的威風!你使幾文錢把你的#拿到鐵匠鋪里多加些爐火,放上些純鋼,咱兩個著一陣,看誰敗誰贏!咱賭點甚麼?」程大姐道:「我也不加爐火,不使上鋼,出上我這兩片不濟事的#,不止你郝尼仁一個,除陳恭度是遞了降書的不消上數,你其餘的這十來個人,一個一個的齊來,我要戰敗了你幾個,我只吃了一個的虧,也算我輸!我家裡有姑絨襖子,揚緞潞綢襖子,憑郝尼仁揀一領受心愛的穿。我要把你們一個一個的戰敗了,你眾人也攢下領襖子的錢出來治一個大大的東道,咱眾人頑一整日。誰要賴,誰就是兒是孫子!」眾人道:「你要輸了,俺不要襖子,咱言定都是四兩銀子。為甚麼把襖子叫郝尼仁自家受用,咱可冷雌雌的扯淡!」程大姐道:「也罷,只不許賴了。」

……程大姐還批出一隻飽滿瑩白的#來,扳倒郝尼仁的頭,將#頭放他口內,說道:「乖兒子去的多了,吃娘的些奶補養補養。」

郝尼仁退去。程大姐道:「戰敗了我這頂天立地的大兒了,別的混帳兒們挨次著上來么?」這些人知道郝尼仁是一員虎將,往時馬到成功,再沒有輸敗的事,兼之使一根渾鋼又大又長的鐵棍打人,一上手就是幾千,不知經了多少女將,跟斗翻不出他的掌來。如今一敗塗地,先有了一個餒心;又看了這般大戰,又動了一個慕心;還沒等上陣交鋒,一個個都做了「齊東的外甥」,只叫道:「娘舅救命!」程大姐呵呵大笑,說道:「何如?再不敢說嘴了?你們待要拿出銀來吃東道哩,還是叫我親娘,都與我做兒子哩?」眾人道:「這說不的,咱明日就齊分子,後日就吃。」果然踐約,不必煩言。

看官!你道這般一個濫桃淫貨,他的行徑,那個不知?明水一鎮的人倒有一半是他的孤老。他卻在女人面前撇清撩厥,倒比那真正良人更是喬腔作怪。

·這一日有一個軍門大廳劉佐公子,叫是劉超蔡,帶領了二三十個家丁,也下到明水看會,同了無數的游閑子弟,立在橋中,但是有過來的婦女,哄的一聲,打一個圈,圍將攏來。若是丑老村嫗,不過經經眼,便也散開放去。若是內中有分把姿色的,緊緊圈將住了,一個說道梳得好光頭,有的說纏的好小腳,有的說粉搽得太多,有的說使得太少,或褒貶甚麼嘴寬,或議論甚麼婰大,指觸個不了。那婆娘們也只好敢怒不敢言。

看來看去,恰好正是老侯老張這兩個盜婆領了一大群婆客,手舞足蹈的從遠遠走來。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侯張兩個的素行,這是「右仰知悉」,誰不知道?豈有大家娘子,宦門婦女,有與他兩個合隊之理!既與他合夥,必定就是些狐群狗黨的東西,不端不正。內中一個素姐,年紀不上三十,衣服甚是鮮明,相貌著實標緻,行動大是風流,精光陸離,神采外露,已是叫人捉摸不定,疑賤疑娼,又疑是混帳鄉宦家的寵妾,或者是糊突舉人家的愛姬。人空口垂涎,也還不敢冒失下手。又鑽出一個妖精程大姐來,梳了一個耀眼爭光的頭,扭黑的頭髮,後邊扯了一個大長的雁尾,頂上扎了一個大高的鳳頭,使那血紅的絨繩縛住;戴了一頂指頂大珠穿的髻,橫關了兩枝金玉古折大簪;右邊簪了一枝珠玉妝就的翠花,左邊一枝赤金拔絲的丹桂;身穿出爐銀春羅衫子,白春羅灑線連裙,大紅高底又小又窄的弓鞋;扯了偏袖;從那裡與素姐親了香戶,裊裊娜娜,象白牡丹一般冉冉而來。

·只見素姐披著一條藍布裙子,蹲在地下,狄希陳遞衣裳鞋腳過去,順便把狄希陳扯將過去,在右胳膊上儘力一口,把核桃大的一塊肉咬的半聯半落。疼得狄希陳只在地上打滾。眾女人都著實詫異,問說:「咬他是何緣故?」素姐說:「我來上廟,他自然該跟了我來,卻在家貪圖嘴頭子食,戀著不肯跟我,叫我吃這等大虧!」狄周媳婦袖中掏出一條綿綢汗巾,把狄希陳的胳膊咬下的那塊肉按在上面,地下撾了一把細土,掩在血上,緊緊使汗巾扎住。素姐罵道:「沒見獻淺的臭老婆!不來打發我穿衣裳,且亂轟他哩!」

·素姐只恨將狄希陳放了生去,便宜了這個仇人,苦了這些蚊子沒了血食,甚是不喜,惡口涼舌,無般不咒。起身之時,狄希陳進房辭他媳婦。素姐道:「你若行到路上,撞見響馬強人,他要割你一萬刀子,割到九千九百九十九下,你也切不可扎掙!走到甚麼深溝大澗的所在,忙跑幾步,好失了腳掉得下去,好跌得爛醬如泥,免得半死辣活,受苦受罪!若走到懸崖峭壁底下,你卻慢慢行走,等他崩墜下來,壓你在內,省的又買箔卷你!要過江 過河,你務必人合馬擠在一個船上,叫頭口踢跳起來,好叫你翻江 祭海!尋主人家揀那破房爛屋住,好塌下來,砸得扁扁的!我聽見那昝爹說,京里人家多有叫臭煤薰殺了的,你務必買些臭煤燒;又說街兩旁都是無底的臭溝,專常掉下人去,直等淘陽溝才撈出臭骨拾來,你千萬與那淹死鬼做了替身,也是你的陰騭:這幾件你務必揀一件做了來,早超度了我,你又好早脫生。」

素姐坐在一把椅上,逐件分付。狄希陳低著頭,搭趿著眼,側著耳朵,端端正正的聽。狄周媳婦在旁聽的不耐心煩,說道:「大嫂,你怎麼來!他合你有那輩子冤讎,下意的這們咒他!你也不怕虛空過往神靈聽見么?」又說狄希陳道:「他也咒的夠了,你不去罷?還等著咒么?」素姐才說:「你去,你去!你只揀著相應的死就好!」狄希陳才敢與素姐作了兩個揖,抽身出去。狄周媳婦道:「沒帳,只管去。人叫人死,人不死;天叫人死,人才死哩。」

·梳了光頭,戴了滿頭珠翠,雪白大圓的珠子挑牌,拔絲金鳳銜著,搽著杭州宮粉,用水紅絹糊著那猴咬的鼻窟窿,內襯松花色秋羅大袖衫,外穿大紅縐紗麒麟袍,雪白的素板銀帶,裙腰裡掛著七事合包,下穿百蝶綉羅裙,花膝褲,高底鞋。看了後面,依舊是個裊裊娜娜的個佳人;只是看了前面,未免是個沒鼻子少眼睛的個鬼怪。猴坐上一頂骨花大轎,張上一把三檐翠傘,前呼後擁到墳上,也只得各墳上拜了幾拜。然後狄希陳冠冕紅袍,象牙白帶,禮生前導,一柄灑金掌扇遮在後邊。禮生唱了「就位,鞠躬,興,伏。」禮畢,然後回到棚內,謝那陪祭諸賓,盛設款待。

·素姐這追趕興頭,也未免漸漸的懶散;又見那黃河一望無際,焦黃的泥水,山大的浪頭,掀天潑地而來,又未免有十來分害怕。對呂祥道:「河水兇險,差了五六日路,看來是趕他不上,也只得是憑天報應他罷。你去打聽那裡有甚河神廟宇,我要到廟裡燒紙許願,保護他遭風遇浪,折舵翻船,蹄子忘八一齊的餵了丈二長的鯰魚!」

呂祥走去問人,說是東門裡就是金龍四大王的行宮,今日正有人祭賽還願的時候,唱戲樂神,好不熱鬧。呂祥回了素姐的話。素姐甚是喜歡,一來要許願心,二來就觀祭賽;買了紙馬金銀,呂祥提了,跟著尋到金龍大王廟裡。素姐在神前親手拈香,叫呂祥寶爐化紙,素姐倒身下拜,口裡禱告:「上面坐著三位河神老爺:一位是金龍四大王;那兩邊兩位,我也不知是姓張姓李。弟子山東濟南府綉江 縣明水鎮住,原籍河南人,姓薛,名喚素姐,嫁與忘恩負義,狗肺狼心,蛆心攪肚,沒仁沒義,狠似龐涓,惡似秦檜,名字叫狄希陳,小名小陳哥,為正頭妻。弟子與他養娘奉爹,當家把業,早起晚眠,身上挪衣,口裡攢食,叫他成了家業,熬出官來。他偷到京師,另娶了老婆,帶著新老婆的丈母合他老子撇下的親娘,坐著船往四川赴任,丟下弟子在家。弟子趕了他這一路,趕的人困馬乏,百當沒得趕上。河神老爺有靈有聖,百叫百應,叫這伙子強人,翻了船,落了水,做了魚鱉蟹的口糧,弟子專來替三位河神老爺重掛袍,殺白雞白羊祭賽。要是扯了謊,還不上願心,把弟子那個好眼摘了!」

·再說這河神的出處,居中坐的那一位,正是金龍四大王,傳說原是金家的兀朮四太子。左邊坐的叫是柳將軍,原是個船上的水手;因他在世為人耿直,不作非為,不誣謗好人,所以死後玉皇叫他做了河神。右邊坐的叫是楊將軍,說就是楊六郎的後身。這三位神靈,大凡官府致祭,也還都用豬羊;若是民間祭祀,大者用羊,小者用白毛雄雞。澆奠都用燒酒,每祭都要用戲。

正在唱戲中間,這三位尊神之內,或是金龍大王,或是柳將軍,或是楊將軍,或是柳將軍與楊將軍兩位,或是連金龍大王,都在隊里附在那或是看戲的人,或是戲子,或是本廟的住持,或是還願的祭主身上,拿了根杠子,沿場舞弄,不歇口用白碗呷那燒酒。問他甚麼休咎,隨口答應,都也不爽。直至戲罷送神,那被附的人倒在地上,出一通身冷汗,昏去許久,方才省轉。問他所以,他一些也不能省說。

這日正唱到包龍圖審問蟹精的時節,素姐就象著了風一般,騰身一躍,跳上戲台,手綽了一根大棍,左旋右轉,口裡呷著燒酒。人有問甚麼事體,隨口就應。自己說是柳將軍,數說素姐平生的過惡,人人切齒。說金龍四大王與楊將軍都替他說分上,央柳將軍別與婦人一般見識。柳將軍說他設心太毒,咒罵親夫,不肯輕恕。這話都從素姐口中說出。

哥老會,起源於湖南和湖北,是近代中國活躍於長江流域,聲勢和影響都很大的一個秘密結社組織。在四川和重慶的哥老會被稱為袍哥。哥老會在川軍和湘軍中影響巨大,對清朝末年的革命有著巨大的影響。

哥老會是下層群眾自髮結成的社會群體,是民間秘密結社。有關哥老會的源流問題,是長期困擾歷史學工作者的一個難解之謎。究其原因,與天地會起源問題相似。其一,哥老會是下層群眾的自髮結合組織。不一定有準確的成立時間,成立時也不會留下可靠的資料;其二是辛亥革命時,革命黨人為了聯絡和引導哥老會,大力宣傳哥老會乃太平天國李秀成、李世賢等派洪門中人潛入湘軍而創立;其三,晚清及民國年間,洪門、青幫與哥老會互相滲透與融合,一些幫會中人便竭力宣揚洪門、漢留(哥老會)源出一家,皆為鄭成功首創之說。上述說法後來為學術界中人所認可,遂使哥老會起源問題失去了本來面目。所以,對於哥老會的起源,需要重新加以探討。


《詩·小雅·小明》

明明上天,照臨下土。我征徂1西,至於艽2野。二月初吉,載3離4寒暑。心之憂矣,其毒5大苦。念彼共6人,涕零如雨。豈不懷歸?畏此罪罟7。

昔我往矣,日月方除8。曷9雲其還,歲聿10雲莫。念我獨兮,我事孔11庶12。心之憂矣,憚13我不暇。念彼共人,睠睠懷顧。豈不懷歸?畏此譴怒。

昔我往矣,日月方奧14。曷雲其還,政事愈蹙15。歲聿雲莫,采蕭16獲菽17。心之憂矣,自詒18伊19戚20。念彼共人,興言出宿21。豈不懷歸?畏此反覆。

嗟爾君子,無恆安處。靖22爾共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23穀24以女。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爾共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25爾景26福。

【譯文】明明亮亮是上天,光芒照耀我下土。我出征兮到西方,一直到了邊荒地。二月初旬很吉祥,施行苦難寒與暑。我的心裡憂傷兮,這個苦痛非常苦。想念那些宮刑人,涕泗縱橫如下雨。難道不想歸還家?害怕犯罪罹法網。

想我當日在家中,日月剛剛才更新。何時才能還家鄉,歲月迅速莫能知。念我孤獨一個人,我的事情甚為多。我的心裡憂傷兮,畏怕我呀沒閑暇。想念那些宮刑人,睠睠情懷又回顧。難道不想歸還家?害怕遣責又發怒。

想我當時在家中,日月正是暖時候。何時才能還家鄉,政事越來越急促。歲月迅速莫能知,採摘艾蒿收豆葉。我的心裡憂傷兮,自己留下那憂懼。想念那些宮刑人,突然說那過去事。難道不想歸還家?害怕主人多反覆。

唉呀這些君子兮,不要長久貪安處。安靜宮人各複位,正直與人來相處。神靈來到聽這些,效法美善賜給你。唉呀這些君子兮,不要長久貪安逸。安靜宮人各複位,喜好正直與人處。神靈來到聽這些,助佑得到光明福。

【說明】《小明》訴說的是人人平等的問題。這是一首在家族內部小型宴會上唱的雅歌,歌者來到出征地後,對於當地的氣候變化很不適應,不斷地想起那些遭受宮刑迫害的人。歌的一、二、三段都是現實與回憶的交替,描述了歌者又想回又怕回的矛盾心理。至於本歌所描寫的宮刑是不是割護膝來替代,已不可考證,但可見宮刑很早就存在。

歌的第四段則是勸告所謂的君子們要與人為善,要安撫好那些曾經遭受刑罰的罪人,表現出歌者平等的思想。

【注釋】1.徂:(cu促)《書·胤征》:「胤後承王命徂征。」《詩·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詩·小雅·車攻》:「四牡龐龐,駕言徂東。」《詩·大雅·皇矣》:「侵阮徂共。」《詩·周頌·天作》:「彼徂矣,岐有易之行。」《爾雅》:「徂,往也。」《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這裡用為前往之意。

2.艽:(jiāo求)《說文·草部》:「艽,遺荒也。」《玉篇·草部》:「艽,遺荒之野曰艽。」這裡用為遠荒之地之意。

3.載:(zài再)《易·小畜·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詩·小雅·出車》:「召彼僕夫,謂之載矣。」《詩·大雅·桑柔》:「其何能淑,載胥及溺。」《管子·形勢》:「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尹知章註:「載,行也。」《老子·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荀子·仲尼》:「文王載百里地而天下一,桀、紂舍之。」《小爾雅·廣言》:「載,行也。」這裡用為施行、從事之意。

4.離:(lí梨)古通「罹」。《詩·王風·中谷有蓷》:「有女仳離。」《詩·王風·兔爰》:「雉離於罿。」《國語·晉語》:「離桓之罪。」這裡用為受難之意。

5.毒:(dú獨)《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管子·宙合》:「毒而無怒,怨而無言,欲而無謀。」這裡用為苦痛之意。

6.共:(gōng供)古通「宮」。宮刑。古代破壞生殖機能的酷刑。又稱腐刑,為五刑之一。《荀子·正論》:「墨黥,慅嬰;共,艾畢;菲,對屨;殺,赭衣而不純。」

7.罟:(gu古)《詩·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賊內訌。」《管子·乘馬》:「流水,網罟得入焉,五而當一。」《禮記·中庸》:「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孟子·梁惠王上》:「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國語·魯語上》:「里革斷其罟而棄之。」《說文》:「罟,網也。」這裡用為網的總稱之意。又可引申為法網之意。

8.除:(chú廚)《書·泰誓》:「除惡務本。」《管子·七臣七主》:「痛言人情以驚主,開罪黨以為讎除。」《戰國策·燕策》:「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這裡用為清除、去掉之意。

9.曷:(he和)《易·損·辭》:「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詩·唐風·有杕之杜》:「中心好之,曷飲食之?」《詩·小雅·四月》:「我日構禍,曷雲能穀?」《詩·大雅·雲漢》:「瞻卬昊天,曷惠其寧。」《說文·曰部》:「曷,何也。」這裡用為代詞,相當於「何」,表示疑問之意。

10.聿:(yu玉)《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詩·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詩·小雅·楚茨》:「鼓鍾送屍,神保聿歸。」《詩·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孟子·梁惠王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這裡用為迅速之意。

11.孔:(kǒng恐)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甚」、「很」。《書·禹貢》:「六府孔修,庶土交正。」《詩·鄭風·羔裘》:「孔武有力。」《詩·小雅·車攻》:「田車既好,四牡孔阜。」《詩·大雅·雲漢》:「祈年孔夙,方社不莫。」《詩·魯頌·泮水》:「戎車孔博,徒御無斁。」《楚辭·九章·懷沙》:「眗兮杳杳,孔靜幽默。」《爾雅·釋言》:「孔,甚也。」

12.庶:(shu樹)《書·皋陶謨》:「庶明厲翼。」《詩·小雅·雨無正》:「庶曰式臧,復出為惡。」《詩·大雅·卷阿》:「既庶且多。」《爾雅·釋詁下》:「庶,眾也。」邢昺疏:「謂眾夥也。」《國語·周語》:「制義庶乎以行之。」《說文·广部》:「庶,屋下眾也。」《春秋考異郵》:「明庶風至。」這裡用為眾多之意。

13.憚:(dan旦)《詩·小雅·綿蠻》:「豈敢憚行?」《詩·大雅·雲漢》:「我心憚暑,憂心如熏。」《左傳·僖公七年》:「何憚於病?」《論語·學而》:「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荀子·榮辱》:「勇而不見憚者,貪也。」《韓非子·三守》:「惡自治之勞憚,使群臣輻湊之變。」這裡用為畏難,怕麻煩之意。

14.奧:(ào傲)古同「燠」。《書·洪範》;「曰燠。」《詩·唐風·無衣》;「安且燠兮。」《爾雅》;「燠,煖也。」《荀子·大略》:「泔之傷人,不若奧之。」《說文》;「燠,熱在中也。」本意溫暖加熱,這裡引申為烤乾之意。

15.蹙:(cu促)《詩·大雅·召旻》:「蹙也百里。」《廣雅·釋詁一》:「蹙,急也。」《說文新附·足部》:「蹙,迫也。」這裡用為緊迫、急促之意。

16.蕭:(xiāo肖)《詩·王風·采葛》:「彼采蕭兮。」《詩·大雅·生民》:「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周禮·甸師》:「共蕭茅。」《爾雅》:「蕭萩。」《說文》:「蕭,艾蒿也。」這裡用為艾蒿之意。

17.菽:(shū蔬)《詩·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詩·大雅·生民》:「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詩·魯頌·閟宮》:「植稚菽麥。」《管子·法禁》:「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餓之色。」《荀子·富國》:「綴菽飲水。」《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冬十二月,霣霜,不殺菽。」《春秋·考異郵》:「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這裡用為豆及豆葉之意。

18.詒:(yí怡)《詩·邶風·谷風》:「有洸有潰,既詒我肄。」《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詩·魯頌·有駜》:「君子有穀,詒孫子,於胥樂兮。」這裡用為遺留之意。

19.伊:(yī醫)《詩·召南·何彼穠矣》:「其釣維何?維絲伊緡。」《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大雅·文王有聲》:「築城伊淢,作豐伊匹。」表示遠指,相當於「那」。

20.戚:(qī齊)《易·離·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詩·邶風·新台》:「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詩·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管子·小匡》:「是以聖王敬農戚農。」《孟子·梁惠王上》:「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這裡用為憂懼的樣子之意。

21.宿:(sù素)《論語·述而》:「子釣而不綱,戈不射宿。」《禮記·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鄭玄註:「宿草,謂陳根也。」《漢書·翟方進傳》:「是時宿儒有清河胡常,與方進同經。」顏師古註:「宿,久舊也。」這裡用為從前的、過去的之意。

22.靖:(jìng勁)《書·微子》:「自靖!人自獻於先王,我不顧行遁。」《詩·小雅·菀柳》:「俾予靖之,後予極焉。」《左傳·昭公二十五年》:「靖以待命猶可,動必憂。」《淮南子·精神》:「清靖而無私慮。」《說文》:「靖,立竫也。」這裡用為安靜之意。

23.式:(shì世)《書·微子之命》:「萬邦作式,俾我有周無斁。」《詩·小雅·鹿鳴》:「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詩·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士之式。」《詩·周頌·我將》:「儀式刑文王之典。」《詩·商頌·長發》:「上帝是祗,帝命式於九圍。」《孟子·公孫丑下》:「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韓非子·內儲說上》:「勾踐知之,故式怒蛙。」這裡用為效法之意。

24.穀:(gǔ谷)《詩·陳風·東門之枌》:「枌旦於差,南方之原。」毛傳:「谷,善也。」《詩·魯頌·有駜》:「君子有穀,詒孫子,於胥樂兮。」《老子·四十二章》:「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管子·禁藏》:「氣情不營,則耳目穀,衣食足。」尹知章註:「穀,善也。」這裡用為善良美好之意。

25.介:(jiè戒)《易·晉·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書·召誥》:「比介於我有周御事,節性惟日其邁。」《詩·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鄭玄箋:「介,助也。」《詩·小雅·楚茨》:「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詩·大雅·生民》:「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詩·周頌·潛》:「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爾雅·釋詁下》:「介,佑也。」這裡用為助佑之意。

26.景:(jǐng井)《詩·小雅·楚茨》:「以妥以侑,以介景福。」《詩·大雅·旱麓》:「以享以祀,以介景服。」《詩·商頌·玄鳥》:「來假祁祁,景員維河。」《詩·周頌·潛》:「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爾雅》:「四時和謂之景風。」《荀子·解蔽》:「濁明外景,清明內景。」《說文》:「景,日光也。」《廣雅》:「南方景風。」這裡用為光明之意。


艽野塵夢 民國 陳渠珍

·總敘

西藏,漢為西羌,唐為吐蕃,明為烏斯藏。素奉佛,初崇紅教,習符咒及吞刀吐火之術。有宗喀巴者,入大雪山苦修,道成,乃正戒律,排幻術,創立黃教,風行全藏,紅教濅衰。其高足弟子二:長曰達賴,即當時藏王,駐拉薩,握政教權,統治全藏,與羅馬教皇同,次曰班禪,駐後藏,僅負教皇之名而已。清初,設駐藏大臣管理監督,既而印度淪為英殖民地,英之陸軍直達喜馬拉雅山麓。俄之勢力亦駸駸逾帕米爾高原,侵奪中國領土。英、俄爭奪加劇,於是英人慾得西藏,進窺康蜀,以完成其楊子江勢力範圍,俄人亦欲得西藏,附印度,逾蔥嶺,奪新疆,席捲蒙朔。英人自失北美,視印度為「天府」,恐俄捷足,因先發制人,利誘達賴,認西藏為獨立國,與唐古特政府直接訂立英藏新約。欽使某,且為署名簽字。自後清廷遂不能過問藏事矣。達賴既入英人彀中,駐藏大臣,類皆昏庸老朽,清末孱王守位,淫後專權,不知強鄰逼處,宜固藩籬。達賴亦漸知英之陰謀,其屬下藏王邊覺奪吉對沙俄心存幻想,見英人虎視耽耽,乃聯俄抗英。借賀俄皇加冕為名,赴俄京以施其縱橫捭闔以夷制夷之術。英聞之怒,遣精兵數千,逾雪嶺侵入中國領土。達賴固以活佛自居,至是亦就其建亭寺護法跳神問卜,以決和戰。護法大言日:「佛能佑我,敵可虜而收其器械,請決戰。」達賴信之,調藏中兵數千拒英兵於慶喜關外。英人涉險深入,遇伏倉促應戰,死亡百餘,稍卻。藏中相慶,以為神言驗矣。而英復整軍進,藏兵素缺乏訓練,卒大敗,死千餘人,遂望風披靡。達賴知大勢已去,乃捕建亭寺護法寸碟之,囚其母於工布之頭波溝,攜帶珠寶珍物數百馱,率千餘人出奔哈喇烏蘇。因行甚緩,恐英兵追及,乃封存寶物於其喇嘛寺,留兵守之,僅率百餘人入京求援,為慈禧誦皇經祈福。慈禧素佞佛,乃命川督遣混成一協赴援。予時任川陸軍六十五標隊官,亦與入藏焉。

茲為略校數處:一、唐古忒為清人加於西藏之名,其稱非古,不當冠於漢前。二、達賴、班禪皆非宗喀巴首座弟子。達賴至三世始為蒙、藏人民所崇奉,有尊號。三、駐藏大臣雖創於雍正之世,至乾隆末葉平廓爾喀後始掌握西藏政權。四、英軍入藏,強與藏人訂約,駐藏大臣有泰署名約中,為光緒三十年事.達賴即於此役離藏入朝,原文敘次大誤。五、達賴初欲奔俄,清廷多方阻之,遷延年余,始被迫入京,非逕赴京求援。時達賴與清廷甚相左也。六、達賴離藏後,清廷命張蔭棠、聯豫等先後入藏辦理善後,直接掌握西藏政權。聯豫奏請自川調兵一協入藏駐防,鎮懾反側,非清廷應達賴請,調兵往援也。

·自成都四日而至雅州,風景與內地同,自是以後,氣象迎殊,山嶺陡峻,鳥道羊腸,險同劍閣,而荒過之。沿途居民寥寥。師行於七月,時方盛暑。身著單服,猶汗流不止。過雅州,則涼似深秋,均著夾衣。愈西愈冷,須著西藏毪子衣矣。過大相、飛越諸嶺,皆重峰疊嶂,高峻極天,俯視白雲,盤旋足下。大相嶺,相傳為諸葛武侯所開鑿,故名。經虎耳崖陡壁懸崖,危坡一線;俯視河水如帶,清碧異常,波濤洶湧,駭目驚心。道寬不及三尺,壁如刀削。余所乘馬,購自成都,良驥也,至是遍身汗流,鞭策不進。蓋內地之馬,至此亦不堪矣。行六日軍滬定橋,為入藏必經之道,即大渡河下流也。夾岸居民六七百戶,河寬七十餘丈,下臨洪流,其深百丈,奔騰澎湃,聲震山谷。以指粗鐵鏈七根,凌空架設,上覆薄板,人行其上,咸惴惴焉有戒心。又行二日至打箭爐。

登大相嶺,相傳不能交言,否則神降冰雹。予過大相嶺時,竭蹶至山頂,見清果親王摩崖題碑詩,上部為雪所掩,以馬撾撥之,有句曰:"奉旨撫西戎,冬登丞相嶺,古人名不朽,千載如此永。"蓋景仰先賢,亦自詡也。同輩回顧,予猶未至,大聲呼喚,有應聲而呼者,眾聲交作,天陡變,陰雲四起。雹落如拳粗,予急奔下山。後來者多為雹傷。蓋霧罩山頭,陰寒凝聚,一經熱氣衝動,雹即隨之降落,亦物理使然也。

打箭爐,為川藏交通樞紐地。相傳為諸葛武侯南征時,遣郭達於此設爐造箭,故名。其地三面皆山,終日陰雲濃霧,狂風怒號,氣候冷冽異常。山巔積雪,終年不化。三伏日,亦往往著棉衿焉。駐打箭爐數日,官兵內著皮襖,外著毯子大衣,猶不勝其寒矣。予嘗戲謂內地冬寒,寒由外入。病瘧發寒,寒 由內出。塞外之寒,寒生肌膚。亦事實也。

一入爐城,即見異言異服之喇嘛,填街塞巷,聞是地有喇嘛寺十二所,喇嘛二千餘人。居民種族尤雜,有川人,滇人,陝人,土人,回人;又有英法各國傳教士甚多,土人迷信喇嘛教,家有三男必以二人為喇嘛,甚或全為喇嘛者。蓋喇嘛據有最大勢力,能支配一切,一為喇嘛,身價即等於內地之科第,故人人以得為喇嘛為榮也。

[校注四] 打箭爐三字,系藏語"打折多"之譯音。明初即有此譯稱。清乾隆時,始有人捏造武侯遣將軍郭達造箭於此之說。世多仍之,荒謬之甚矣。余另有辨。其地才高于海面三千六百米。較巴塘、雅江、甘孜、道孚等處為低。但以四圍雪山環抱,陰濕多風之故,反較巴塘、雅江、甘孜、道孚等處為寒。打箭爐號稱八大喇嘛寺。當時尚存七所:安雀寺、南摩寺,皆黃教;奪吉村寺、紅教,三寺最大;夷龔寺、撒迦寺、俄巴寺、杜渣寺,皆小寺,寺僧亦各只十餘人。撒迦教或紅教,舊曾有白教寺,在白土坎,後毀,改為關帝廟,今康師校址是也。康熙時,跑馬山有大自教寺,因作亂被毀,今為南摩寺分院,不在八大寺之列。茲雲"十二寺",蓋追憶,未確也。

康藏一帶,氣候酷寒,僅產裸麥,故僧俗皆以糌粑為食,佐以酥茶,富者間食肉脯,以麥粉製為麵食者甚少也。糌粑製法,以青棵炒熟磨為細粉,調和酥茶,以手搏食之。酥茶者,以紅茶熬至極濃,傾人長竹筒內,濾其滓,而伴以酥油及食鹽少許,用圈頭長棍上下攪之,使水乳交融,然後盛以銅壺,置火上煎煮。食糌粑時,率以此茶調之。且以之為日常飲料。藏民嗜此若命,每飲必盡十餘盞。余初聞此茶,覺腥臭刺鼻。同人相戲,盛為酒筵,約以各飲一盞,不能飲者罰如其數,予勉呷一口,即覺胸膈作逆,氣結而不能下,自認罰金,不敢再飲矣。

藏民男子皆衣寬袍大袖之衣,腰系絲帶,頭戴呢帽,或裹絨巾,足著毪子長靴。女子衣長衫,毪裙,系腰帶,頭戴八柱,項圍珠串。

喇嘛服飾,因階級而異。上焉者內著襯衣,外纏紅黃嘩嘰披單,帽作桃形,靴為紅呢制,手拿佛珠,口誦佛號。其下,則粗呢披單,交縛上體而已。藏民住宅皆為層樓,上中層任人,下"層為豢養牲畜,屋頂扁平,或上覆泥土,室內及牆壁彩繪山水人物。若喇嘛寺,則樓高有十層者金碧輝煌、極為壯麗。

我軍由川出發時,適達賴由京返藏,途次,得其藏王廈札密報謂:"英兵已退,川軍大至,恐不利,宜制止之。"達賴既向清廷求援,又不便反覆,乃密令廈札發藏兵萬人扼要拒之。川邊大臣趙爾豐,知其謀,乃自率兵入營,由北道進剿德格叛匪,而令鍾穎所率川軍由北跟進,會師於昌都。

[校注五] 按此所謂藏王廈札,謂噶倫也。當時誤稱噶倫為藏王者,似以其握政權故。達賴雖出亡在外,噶倫在藏者,仍每事請示於其行宮。聯豫雖主藏政,令教多格不行,故請派兵入藏鎮懾。達賴被放回藏,行至甘青境,聞川軍人藏消息,即令噶倫派兵抗阻。與此文所謂"求援","反覆"者不合。

·一日,行抵道塢,天尚早,因偕同人閑步近郊,有民舍十餘家散居疏林間,草美而細,風景如畫。林外一溝寬四五尺,碧水清淺,魚多而巨,往來游躍。余等正苦無看,將取之食之。又疑此地居人甚多,豈無網罟,河魚之繁殖如是。詢之通事,始悉藏人死後,不用棺封。土掩其上者,延喇嘛諷經,寸桀其屍,以飼雕鳥,為天葬。其次以火焚之,為火葬。下焉者投屍水濱,任魚鰲食之,為水葬。故藏人無食魚者。余等聞之,乃止。

[校注七] 藏俗,火葬為上,喇嘛乃得行之,天葬為次,一般平民用之。水葬最下,罪人及貧民用之。原書所記,微有差誤。

又藏俗,忌殺小生命。故雞、魚、野鳥之類,例不誅殺。喇嘛之教曰:凡生命皆不可殺,但藏地糧實缺乏,不能不屠牲畜以維持人之生命。故戒行僧侶,亦得食肉。惟不可親手屠殺及親見其死。屠殺之事,另以「卑賤之人」專司之。如屬業屠之人,在西藏社會中為最賤者,謂其死後必入地獄。所屠亦僅限於牛之一種。因殺一牛,可以維持多人生命,故其罪小;若屠殺小生命如雞、魚等,則犧牲多數生命,以維持少數生命,其罪更大,至於獵取野獸,捕撈魚類,則其人之賤且惡,更甚於屠。此乃藏人不漁不獵,魚鳥繁殖之原因。非因食死屍而惡之也。

霍爾章谷,居民百餘戶,已改土歸流,設理事官於此。漢人甚多。我軍出關後,沿途所見,皆赭面左衽之藏民。所食,則酥油糟粑奶醬。荒山野戶,又無蔬菜可購。竟日疲勞,不獲一飽。出發時,原擬多帶食品,因林修梅力言不可,致途次食不甘味,至以為苦。至是,始有物可市。共購豬一頭,魷魚數斤,切碎,豆豉炒之,分盛兩桶,載之以行。修梅猶嘖有煩言,余等亦不之顧。然以後每餐,修梅則較他人搶食為多,其饞酸真可鄙也。

[校注八] 霍爾章谷,即今爐霍縣也,原霍爾章谷土司駐地。光緒初,川督鹿傳霖,討平瞻對之亂,倡議改流。時章谷土司故絕。遂以兵威收撫其地,置爐霍屯。其後清廷根據藏人請求,仍以瞻對歸藏,罷改流議。惟爐霍屯囚章谷土司已絕,競設流官未廢。其地在北道開市,漢人市場此為最早,故有百物可購也。爐霍屯至一一九一三年改縣。未曾經過設理事官階級。此雲設理事官者誤。

途次,見烏拉千百成群,尚未注意。至霍爾章谷換烏拉。先日傍晚,尚未齊。夜半,聞四野聲喧,視之,乃藏民送烏拉牛馬至矣。漫山遍野而來,不下數千。余方慮明晨掉換烏拉,馱裝捆載,不知費時幾許。迫次晨起視,則一人挾一駝,置牛背上,每駝重逾百斤,竟能舉重若輕,約一時許,而二千餘駝糧彈捆載已畢,身手敏捷,誠非漢人所及。因見體力強,不覺健羨無已。無怪唐代屢為邊患,郭馬名將,尚不敢言戰,而言和也。

[校注九] 郭、馬指郭於儀和馬磷。當(唐)肅、代之際,安史之亂未平,吐蕃、回鶻屢次聯兵寇擾隴西諸郡,數犯京畿。關隴諸鎮,竭全力以備御之。雖屢獲捷書,而寇終不可制。不得已而出於和;訂立盟約。事具《唐書·吐蕃傳》。

每日宿營,牛馬擁擠坪中,藏民卸裝,更為迅速。駝牛二千餘頭,不及一小時即卸畢矣。藏民揚聲,駝牛四散,滿山滿谷,到處噬青。迨黃昏前後,藏民呼哨一聲,但見山頭群牛攢動,皆爭先恐後,戢戢歸來,勿煩驅策。藏民即就平地之樁,系長繩,排列為若干行。長繩中系無數短繩,拴於牛蹄。牛倚繩,或立或卧,秩然不亂。猶憶一日中夜起溲,彌望白雪,不見一牛,大異之。詢之衛兵,始知牛卧雪中,雪罩牛身,望之似無數雪,穩約坪中。非轉側雪落,不知其為牛也。

甘孜,曾科,麥削(宿),崗拖一帶,嶂巒橫亘,冰雪滿山。每從山腹過,山水瀉冰,寬恆至十數丈,人馬通過,須先鑿道敷土,方免傾錇。谷底溪流,亦凝結成冰,牛馬數千,踏冰過,冰破碎聲聞數里。時已暮秋,天氣日加寒冷,大雪紛降,朔風怒號人馬牲畜,燦若銀裝,余有句云:"冰敲馬蹄鈴聲細,雪壓槍頭劍氣寒。"亦紀實也。

自麥削以西,河深流急,無舟揖,無津梁,故軍隊渡河,皆用皮船。船以野藤為干,以牛革為衣,其形橢圓,如半瓜;其行輕捷,似飛燕;凌波一葉,宛轉洪濤,浪起如登山邱,浪落如墮深谷。臨岸遙觀,若將傾覆焉。乃方沉於浪底,湧現于濤頭,嚴如颶風時際,立黃鶴樓看輕舟衝浪,同一怵目驚心也。幸河幅不寬,波瀾甚小,舟子一人,擺雙漿,坐後梢,順水勢,乘浪隙,斜行疾駛,瞬息即登。皮船大者,載重四百斤,小者載二百餘斤。小船以一革製成,大船則用二革,其結縫處時時以酥油塗之,以防浸漏。軍隊渡河時,先渡輜重,再渡官兵。船小而少,每渡一河,須延數日。計餘一營人,渡河已費三日之久。沿途河流甚多,故行軍稽延甚久也。惟藏地牛馬皆能泅水,每渡河時,先縱一牛過河,繫於彼岸,然後縱馬牛人水,不待驅策,皆攢望彼岸之牛而群集焉。

余渡崗拖河時,宿江干數日,見山中貝母雞數十成群,飛行地上;聞其味極佳,因約同人攜槍入山擊之,日必獲數頭。就江干去皮骨,取肉切為小塊,拌胡豆醬炒食之,味鮮美,遠非家禽所及也。

藏地行軍,不苦於行路難,而苦於起床太早。蓋自甘孜而後,沿途居民漸少,趙爾豐所定程途,又恆遠至百二十里以上,非竟日趲行,即無宿站。無宿站,即無藏官預備燃料,不能炊纓也,故起床不能不早,且行軍均自帶帳幕,到處架設,出發撤卸。藏地幾於無日無雪,一入夜半,雪滿帳幕,次晨早起,須先撤帳去雪以火烘之,方能駝載,最苦者,天猶未明,帳幕已撤,雪風削麵,鵠立曠野中,以候烘帳幕,上駝牛,約須一小時半之久,手足僵凍,戰慄呻吟,其痛苦誠非語言所能形容也。行五十餘日,始至昌都。

[校注十] 按通常行程,北道按站行,十七日可至昌都。只甘孜渡雅瓏江,崗拖渡金沙江,兩次須以皮船,以各耽延三日計,亦僅二十三四日耳。再以爐霍、甘孜等處勾留一二日估計,三十日必能到達。此雲五十餘日,或是因故稽延,或是誤記。

·稍遲,過西藏橋,行三里許,有群鴉千百遮道飛鳴,應明馬驚而墜,余亦下馬步行,驅散群鴉,牽馬而進。初以藏地多鴉,不虞其有他也。

·"縱不至臘左,亦宜登山一望"。遂決然上山。山高十餘里,纖曲而上,冰雪載途,人馬顛蹶者再。牽馬步行,亦屢蹶屢憩。將至山巔,遙望白霧漠蒙,疑為煙塵。至山巔,則空中狂飆怒號,卷雪飛騰,寒風砭肌骨,人馬氣結不能呼吸,遽昏倒。幸余神志尚清,有頃即醒。強起牽馬,再扶應明起。應明愀然曰:"不聽吾言,徒自苦耳。果何所見?"余曰:"子勿爾,既至此,必往臘左一觀."因鼓勇下山。應明不得已,隨之行。沿途顛蹶,幾為馬所傷。行約八九里,始下至平地,已薄暮矣。幸有雪光掩映,尚能辨路。沿小溪行,二三里至臘左,隱約見民舍二十餘戶,散居兩岸,家家閉戶,悄無人聲。以捶撾門,無應之者。後至一家樓下,一老人出。問詢之,具言:"藏兵離此僅十餘里,邏騎夜夜至此,居民皆逃避,余病不能行,是以留。"應明間余如何?余指對岸傍山一室可投宿,遂牽馬過溪。止宿其家。登樓,推門入。樓高僅齊人。系馬樓下,余擇樓上較寬一室下榻焉。燃洋燭,略食燒餅。應明勸勿燃燭。因移燭室隅,取板覆之,推窗望月,月色明朗,照耀冰雪,倍覺清寒,因思稍憩後,即登山眺望,且避番騎之來。倘能登高一覽前方形勢及番兵所在,亦不負此一行。正凝思間,忽聞鈴聲自遠來,知番騎已至,急下樓,翻著白羊裘,伏山麓大石後。未幾,見番騎數十,從容進至對岸民房,按戶以馬鞭敲之,操番語問有漢好否?勿得藏匿。未過溪,即向臘左山去。約一時許,仍回,敲門問如前,隨即自去。余以為從此無事,入室休息。應明繼至,蹙眉而言曰:"險哉!幾不免矣。"余因戲之曰:"尚未,尚未。明日將攜汝至前方,一觀其究竟。"語未畢,突聞前方鈴聲來甚急。滅燭推窗外窺,見番騎百餘,張兩翼,飛馳而來。距對岸約百步,皆下馬拔刀,跳躍而前。提時欲遁不能,但聞喊殺聲,馬嘶聲,一時並作,震應山谷。余急趨出,見旁一小室遂避入,暗中摸之,有磚石,似廚非廚,有小穴。鑽穴外窺,見番兵持刀擁至,刀長四五尺,映月光雪色,森嚴可畏。已漸近,急扃門,推石撐之。再外窺,則番兵相距僅十餘步矣,因轉念,門既內扃,安得無人,是不啻示敵以匿跡之所,不若開門以待。門甫開,番兵已至樓下,又念藏身暗室,設番兵持刀斬人,則殆矣。不如出而叱之,或可倖免。遂挺身出,甫出門,番兵已登樓。余厲聲叱之,先登者奔向余,猛斫。幸室矮刀長,為檐格,未中,後至者復擁集,刀劍無所施。但覺尾脊受刀傷甚重。一時拳足交加,喊殺活捉之聲並作,最後有以刀柄擊余右額,眼花迸飛,倒地漸昏。似有人拽余至樓口,向下拋擲,遂一痛而絕。


書名 作者 整理人 出版時間

安雅堂全集清宋琬著馬祖熙標校2007

白居易集箋校(共6冊)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箋校1988

白蘇齋類集明袁宗道著錢伯城標點1989

鮑參軍集注南朝宋鮑照著錢仲聯校1980

滄溟先生集明李攀龍著包敬第標校2014

岑參集校注唐岑參著陳鐵民、侯忠義校注2004

陳維崧集(共3冊)清陳維崧著李學穎、陳振鵬注201

陳與義集校箋宋陳與義著白敦仁校箋199

陳子昂集(修訂本)唐陳子昂著徐鵬標校2013

陳子龍詩集明陳子龍著施蟄存、馬祖熙標校2006

楚辭今注戰國屈原著湯炳正、李大明、李誠、熊良智注2012

戴叔倫詩集校注唐戴叔倫著蔣寅注2010

東坡樂府箋宋蘇軾著朱孝臧編年校注龍榆生校箋朱懷春標點2009

杜詩鏡銓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注1998

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修訂本3冊)唐杜甫著

宋趙次公輯林繼中校注2012

二晏詞箋注宋晏殊、晏幾道著張草紉箋注2008

樊川詩集注唐杜牧著清馮集梧注1978

樊川文集唐杜牧著陳允吉校點1978

樊南文集(修訂本)唐李商隱著清馮浩譯註錢振倫、錢振常箋注2015

樊榭山房集(共3冊)清厲鶚著清董兆熊注陳九思標校2012

范石湖集 宋范成大著富壽蓀標校2006

方苞集(套裝全2冊)清方苞著劉季高校點2009

放翁詞編年箋注(增訂本)宋陸遊著夏承燾、吳熊和箋注2012

高青丘集(共2冊)明高啟著清金檀輯注徐澄宇、沈北宗校點2013

高適集校注(修訂本)唐高適著孫欽善校注2014

龔自珍全集清龔自珍著王佩諍校1999

龔自珍詩集編年校注(全二冊)清龔自珍著劉逸生、周錫韋復注2013

顧亭林詩集匯注(上下)清顧炎武著王蘧常輯注、吳丕績標校2006

歸庄集清歸庄著2010

海浮山堂詞稿明馮惟敏著凌景埏、謝伯陽整理1981

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唐韓愈著錢仲聯集釋2007

韓昌黎文集校注(共2冊)唐韓愈著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2014

後村詞箋注宋劉克莊著錢仲聯注釋2012

淮海集箋注(全3冊)宋秦觀著徐培均箋注2000

淮海居士長短句箋注宋秦觀著夏承燾箋注2008

嘉祐集箋注宋蘇洵著曾棗莊、金成禮箋注1993

稼軒詞編年箋註定本宋辛棄疾著鄧廣銘箋注2007

劍南詩稿校注(共8冊)宋陸遊著錢仲聯校注2005

姜白石詞編年箋校宋姜夔著夏承燾箋校1981

揭傒斯全集元揭傒斯著李夢生點校2012

敬業堂詩集清查慎行著周劭標點1986

珂雪齋集(全3冊)明袁中道著錢伯城點校1989

李白集校注(全4冊)唐李白著朱金城、瞿蛻園校注2007

李賀詩歌集注唐李賀著清王琦等注1977

李清照集箋注(修訂本)宋李清照著徐培均箋注2013

李玉戲曲集(共3冊)清李玉著陳古虞、陳多、馬聖貴輯校2004

李璟李煜詞校注南唐李璟 李煜著 詹安泰校注2015

梁辰魚集明梁辰魚著吳書陰輯校2010

兩當軒集清黃景仁著李國章標點1983

聊齋志異匯校匯注匯評本清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2011

嶺雲海日樓詩鈔清丘逢甲著丘鑄昌整理2009

劉大櫆集清劉大櫆著吳孟復標點1990


側記:讀到陳渠珍近百年前描摹藏地的文字,其中講到成千上百的烏鴉驚退了士官的馬匹,滿路的冰雪,毒辣的藏區的太陽,特別是「冰雪滿山。每從山腹過,山水瀉冰,寬恆至十數丈,人馬通過,須先鑿道敷土,方免傾錇。谷底溪流,亦凝結成冰,牛馬數千,踏冰過,冰破碎聲聞數里」這一段,難以想像是怎樣的原始的壯麗。

高中時候抄晚明的吳從先:讀《山海經》、《水經》、叢書、小史,宜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無垠之游而約縹緲之論。遊記確實是一類無垠縹緲無際無涯的書。古人說「廢書而嘆」,我想最容易發生在讀遊記、史書之際。

——想看驚心動魄,想看桅杆和帆船,想看戰爭與嬰兒,想看落日一般大的海港。想看新生與毀滅,想看波濤轟崩如山嶺。願我長命百歲,走到淚不再流的那一天。

「還說將來但願死在山巔水涯松雲竹雪之間,一星如燈,照徹山川。」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詩?
吳玉章:法律與文學
李白們為啥不回家? ——當然是因為詩和遠方
男人用80元騙來一個老婆,結婚後感覺像做夢
漢族文學

TAG:閱讀 | 人文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