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的事太多,先從專註開始
最難的不是選擇做什麼,而是選擇不做什麼,邊界定義清楚了,就會有更多的時間聚焦在真正要做的事情上。
我喜歡畫畫,
我喜歡攝影,
我喜歡讀書,
我喜歡健身,
我想談戀愛了,
我想創業做職業教育,
我想做兼職攝影師,
我想做自由旅行家,
我想朝九晚五的工作,下班之後就好好生活,
我想在公司承擔更多責任,我想有成功的事業
...
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列出很長很長的一個清單,喜歡的事情、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列自己真正會經常做、很擅長、很享受的事情呢?情況又會變成怎麼樣?也許是:
我會畫一點點素描,我的單反基本用成了卡片機,我一個月大概讀一本書,我兩周去次健身房,創業或者兼職的事情我一直和朋友在討論商量,這段時間工作壓力倒是不大,都能準時下班,但是回家後我就看看綜藝節目、打打農藥,老闆最近給了我不少瑣事,我嫌煩沒有好好做。
以上列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喜歡,但只是喜歡。如果喜歡的事情沒法轉變成擅長的事,就沒法帶來成就感,而快樂很大一部分來源是成就感。比如每次聚會都可以幫朋友拍出好看的照片,比如自己的繪畫有機會展出,比如讀書很多可以跟朋友交流各種主題,也能寫文章分享自己想法,比如身材練得很好自己很自信...
如果10000小時定律是真實的,那麼要做好每件事情都需要持續投入大量時間。雖然不少朋友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學音樂、學繪畫很痛苦,但是也正是這樣的過程,使得自己長大後有了擅長的事情,也有些擅長的事變成了自己最喜歡的事。
假設每天晚上7點到家,11點睡覺,早上6點30起床,8點出門去上班。那麼早上有1.5小時時間,晚上有4個小時時間。
如果想要健康,早上洗漱加早餐30分鐘,晚上晚飯加洗漱1個小時,健身房待1個小時。健康之外如果還想讀書思考,早上可以讀書1小時,晚上可以寫文章1小時。除此還想培養興趣,晚上可以畫畫1小時,練吉他1小時。
有人會說這情況太理想了,確實,剛開始洗漱、做早餐、做飯可能時間很久,剛開始在健身房不會動作練的沒有效果也不夠自信,自己的繪畫和音樂作品自己都難為情。太正常了,但是熟能生巧,多做自然就會變好。不然會一直保留在自己的喜歡清單上。
有個同事,很喜歡健身,出差的時候也帶著運動服、運動鞋,有一次出差在健身房跑步,看她練習的時候,特別有章法,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動作也異常標準。身材保持的特別好,86年出生的,她身上一直帶著種自信、美麗。
有個朋友,兩年多沒見他,有次約見面之後驚了我一跳。瘦了得有40斤,他跟我分享,這兩年幾乎每天都跑步,晚上都不吃飯,最開始很痛苦,跑三公里就喘的不行。但現在經常跑10公里,整個人變得非常自信、帥氣。
有個朋友,自由旅行家,有各種攝影器材,GoPro、大疆、單反配各種鏡頭,在各地旅行,成了圈子裡的達人,經常被旅遊類公司邀請免費旅行、攝影、寫稿。很多時候凌晨兩點他還在修圖、寫稿,從南美到非洲到尼泊爾到西藏,看過了無數美景。
有個朋友,工作不忙,基本朝九晚五,周末就體驗各種不同的茶館,去不同的書店,自己做飯,生活很文藝、安靜。
有個朋友,非常喜歡籃球,自己的水平不是頂級的,但是堅持運營著一個籃球社群,每周堅持組織打籃球,後來去了一家體育類公司,在此過程中也不斷健身,和老婆兩人養了只叫路克的拉布拉多,會給路克買蛋糕過生日。
有個朋友,在四川綿陽讀的師範類學校,考進了對外經貿大學讀碩士,和異地的男朋友在北京相聚了,然後借著學校機會,又去愛爾蘭交換。這是非名牌大學朋友的奮鬥史。
會有很多故事,也許這當中就有你自己的身影。不論是10000小時定律還是吸引力法則,生活和工作就是需要形成良性循環,自己的做法會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心態,也會決定自己會碰到怎麼樣的朋友以及另一半。
以上是生活方面,如果換到工作。假如能堅持每天看10篇行業里新聞,每周讀一本跟工作相關的書籍,每個月多認識兩個高水平的朋友,每天做好當天的事情,每個項目結束都能總結出經驗。也自然就有能力承擔更多責任了。
《Mindset》中對fixed mindset和growth mindset的分析,也是在強調積極心態的作用,不怕失敗、不怕痛苦、不怕改變,如果有目標,就立刻行動,不斷重複,一步一步離目標也就近了。
想做的事情太多,就抓主要矛盾,做最想做的,新技能、新成就一項一項get,然後「我想、我喜歡」的清單,就能變成「我擅長、我是、我做過」的榮譽單了。
做選擇、行動、重複、不抱怨,成就和變化自然會帶來快樂。
推薦閱讀:
※胡思亂想最傷神,而專註,恰恰是養神的/我的文章網
※每天工作8小時,平均浪費5小時?| 圈外孫圈圈
※竊賊開鎖太專註 被抓時仍說「別吵快打開了」
※磨刀石-專註與圓融解碼
※它做行業老大的時候,雙匯尚籍籍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