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弗萊徹到朱姆沃爾特——記二戰後美國驅逐艦隊發展史(二)

從弗萊徹到朱姆沃爾特——記二戰後美國驅逐艦隊發展史(二)

來自專欄艦載機的整備間

※長篇連載注意,本文主要介紹美國海軍從二戰弗萊徹DD-445到最新朱姆沃爾特DDG-1000總共80年的美國驅逐艦發展史,鑒於船型甚多篇幅較長,所需較長的更新時間。這次更新給大家奉獻上第二部分:火力加強。(本篇字數12173 配圖152張 需要流量12Mb)

"薩姆納"級——USS Allen M. Sumner

戰爭爆發後雖然以弗萊徹級為代表戰前驅逐艦最高設計水平正陸續建造入役,但是戰爭激烈的海空對抗超乎美國海軍的預計,因此在下一代驅逐艦研製很快也跟著提上日程。鑒於戰場上反饋有必要加強驅逐艦的防空火力,於是著手在弗萊徹級的基礎上新設計改進型驅逐艦,也就是"薩姆納"級驅逐艦。

火力升級

作為火力升級的終極目標,在繼承上一代優秀設計的同時,不可避免要在武器上做出大規模更新。因此其經典的Mk.12主炮就順理成章的由單聯裝的Mk30型炮塔替換為新型雙聯裝的Mk38型炮塔,Mk38由戰列艦等大型戰艦的Mk32雙聯裝炮塔改進而來,對於驅逐艦來說新炮塔最大的好處就是從老炮塔的80噸重量減輕到40噸左右,更加適應驅逐艦的裝配要求。三座炮塔分別為艦首兩座呈背負式布置,而艦尾則單獨設置一座,並由Mk37火控系統引導射擊。Mk38炮塔除了運用在薩姆那以及基林級驅逐艦外,還大量應用在巡洋艦如亞特蘭大級,以及同時期的航母和戰列艦上,其作戰性能頗讓美國海軍滿意。除了主炮外中程防空同樣由12門博福斯40㎜防空炮負責,而近程防空也同樣由11門厄利孔20㎜機炮負責。

雙聯裝Mk12 127㎜38倍徑主炮

炮塔內部構造

英格蘭號(USS English/DD-696)上四聯裝博福斯40㎜高射炮及炮組

40㎜高射炮彈藥庫

Mk37型艦炮射擊控制指揮系統形似炮塔的射擊指揮塔,在正面和頂部開有多個觀察窗,內部配有三具高倍望遠鏡、一座 Mk42型4.6米光學測距儀和一座 Mk4型炮瞄雷達,雷達天線置於指揮塔上方,有6-7名艦員負責觀測和操作雷達。在標圖室內安裝有 Mk6型穩定儀和福特 Mk1A 型機械式彈道計算機。射擊指揮塔負責搜集目標的航向、速度、方位、距離等信息並傳遞給彈道計算機,計算機結合本艦航向、航速等信息自動解算出射擊諸元後引導主炮進行射擊,Mk6型穩定儀則用於克服艦艇橫搖、風浪顛簸的影響,為觀瞄設備提供穩定的觀測平台,此外還要修正因為目標位置變化和指揮塔旋轉帶來的偏差,保證觀測的準確性。Mk37型艦炮射擊控制系統可用於指揮對海、對岸和對空射擊,可以應對速度400公里/小時以上的空中目標,堪稱二戰中性能最好的火控裝置之一。如果在戰鬥中射控系統損壞或動力喪失,各炮塔也可手動操作,自行戰鬥,通過人工引導進行射擊。

Mk37型艦炮射擊控制指揮系統

Mk37型艦炮射擊控制指揮系統內部

魚雷方面繼續沿用弗萊徹級的布置,分別由Mk14和Mk15共2組五聯裝533魚雷發射管組成,分別布置在兩個煙囪之間和後主炮前的上甲板處。反潛武器方面同樣延續了弗萊徹級的配置為2條反潛深彈滑軌+6門側舷的K炮,但反潛深彈的備彈數有所增加。聲吶方面則升級為QHB/QGA型,該聲吶使用皇家海軍研製的新型整流罩可以30節航速下探測目標(SQ型聲吶在18節以下航速工作才能捕捉到目標)。

弗蘭克·E·埃文斯號上的Mk15五聯裝533㎜魚雷發射管

奧布萊恩號(USS O'Brien/DD-725)發射魚雷瞬間

漢克號(USS Hank/DD-702)艦尾布置的反潛深彈滑軌以及K炮

艦舷的K炮

薩姆納號上採用的QGA聲吶(船底右下)

聲吶控制台

動力配置也是沿用弗萊徹級的配置,分別由包括4座巴威公司生產的M型單煙道燃油鍋爐和2座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減速齒輪蒸汽輪機組成,輸出動力也和弗萊徹級相同為60000馬力,但因為艦體更加龐大因此最高航速降為34節。另外為了解決在弗萊徹級轉彎半徑過大的問題上,拋棄弗萊徹級上的單船舵設計引入了新設計的雙船舵改善其轉彎機動性能。

薩姆納級動力中控台

艦載淡水蒸餾裝置,每日可凈化淡水45000升

通用減速蒸汽輪機

巴威公司燃油鍋爐

應急柴油發電機

船舵控制室

薩姆納級船舵升級為雙船舵

電子系統上同樣安裝上弗萊徹級同樣SC型對空搜索雷達以及SG型對海搜索雷達,但做了相應的升級,對空搜索升級為SC-2型,其功率從1500W升級為2500W,探測距離和1型一致,不過誤差角度從5°降為3°,另外該雷達自帶IFF識別功能,讓其可以引導戰鬥機作戰。

生活水平同樣保持著弗萊徹級的高水準,同樣分為4個規格的艙室,同樣獨立的廚房、洗衣房等,得益於噸位增加,其空間都有所增大,讓官兵的生活水平甚至比弗萊徹還要高。

廚房

海圖室

艦橋

軍官餐廳兼會議室

艦隊司令室

艦長室

軍官艙

士官艙

水兵艙

專業警戒

相比弗萊徹級只提加150噸的情況下,薩姆納級其主炮火力增強20%,對空火力更是增強50%,因此服役後薩姆納級除了巡航和火力支援外,更多的被派往執行防空警戒任務。

在這些預警任務中最出名最為人所知的恐怕就是拉菲號(USS Laffey/DD-724)了。其艦名的來源不光是巴雷特·拉菲(此人為1864年南北戰爭中面對南軍密集的火力,堅守崗位屹立不倒毫不退縮,並用榴彈炮強硬反擊了對方火力),還包括了那位拚死奮戰至最後一刻的同名前輩拉菲號(USS Laffey/DD-459)?

1944年剛服役不久後就參與了著名的諾曼底登陸。在這次作戰之中就表現出了她逆天的強戰力和強運,一隊德國高速魚雷艇封鎖登陸點附近海域,還打傷了己方一艘驅逐艦,拉菲未受傷就驅散了整隊;第二次行動炮擊對方岸防,己方兩艘驅逐艦受損,拉菲僅挨了一發炮彈還是枚啞彈。之後調防太平洋戰場。

1945年4月14日,二代「拉菲」號奉命前往沖繩島以北30海里充當雷達警戒艦,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之前的任務中大量弗萊徹級已經被瘋狂的自殺飛機擊中而沉沒,因此美國海軍開始調配防空能力更強大的薩姆納級和基林級執行預警任務?

儘管已有心理準備,但二代「拉菲」艦的艦員沒有料到,日軍的兇殘程度遠超想像,16日這一天,是拉菲號死裡逃生英勇血戰的難忘日子?日軍共派出165架飛機,其中很多是自殺飛機,分成三批向美艦隊攻擊? 8時27分,拉菲號上空出現50架日機,美國巡邏艦載戰鬥機經預警驅逐艦引導下迎擊日機?拉菲號無法向空中射擊,怕打中自己的飛機,只能是觀戰? 突然間,兩架自殺飛機不顧一切地向拉菲號直撞而來,拉菲號艦長下令集中炮火射擊,所有火炮對準這兩架日機,6秒鐘之後就把兩架自殺機擊落墜海。拉菲號剛鬆了一口氣,3秒鐘之後又有20架自殺日機從四面八方朝拉菲號衝來。艦上又響起猛烈炮火,左舷2架敵機被擊落,艦尾又擊落一架;可是,那個時候還沒有電腦和「密集陣」,也沒有導彈,全是靠人工操作的火炮,一時要對付如此多的亡命之徒,實在是難上加難;8點45分時,一架自殺機呼嘯而來,像支黑箭,垂直地從空中而下,正好撞在拉菲號上層建築一座20毫米的高射炮上。轟隆一聲巨響,飛機把高炮炸得飛上天去。接著又有一架自殺飛機,貼著海面朝艦尾衝來,咣當一聲撞在127毫米的炮塔上,飛機上的炸彈引起了炮塔內彈藥庫的爆炸。一個火球騰空而起,高達60米。炮塔內的所有炮手,都被炸得血肉橫飛,有的在一瞬間被燒成炭了?緊接著,又有一架自殺飛機呼嘯而來,轟隆一聲撞在右舷3號炮塔上,飛機的燃油和碎片變成千萬個小火球,撒落在甲板上,頓時燃起熊熊大火,濃煙籠罩著全艦?

題圖油畫:表現拉菲號被2架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撞擊後,第3架自殺飛機準備撞向右舷

許多艦員身上著火,紛紛跳進海里?艦長下令損管隊立即滅火,可是火勢太大,難以隔斷,大火又引起一些彈藥箱爆炸? 拉菲號的官兵在這危難時刻,沉著冷靜,用炮火不停地還擊,又有幾架敵機被擊落?一架日機衝進彈網,投下兩枚炸彈,不偏不歪命中一座20毫米火炮的彈藥庫,劇烈的爆炸把軍艦的舵機炸壞,拉菲號就好像頓時失去雙腳一樣,不能動彈?敵機更加瘋狂,又有2架自殺飛機撞到拉菲號的身上火勢更兇猛,尾部火炮全部毀壞?這時,拉菲號全艦隻剩下艦首4座20毫米的高炮還在吐著火舌,拚死戰鬥,戰鬥前後進行80分鐘,拉菲號遭22架自殺機的圍攻,其中5架撞中艦身引起爆炸,同時被4顆炸彈命中?拉菲號也擊落9架自殺飛機?全艦員傷71人,亡32人?

最終經過5架飛機撞擊外加4枚航彈命中後,拉菲號艦體多處受損進水,隨時都有沉沒的可能?也許拉菲號上面管損隊管損能力出眾,也可能得益於戰神巴雷特·拉菲英靈庇佑。這艘英勇的驅逐艦非但沒有沉,甚至奇蹟般地返回了關島,經過修復,1945年10月又正式服役,,因而有『The Ship That Would Not Die(不死的驅逐艦)』之稱,絲毫無愧於它所繼承的勇者之名?【響爺:哈啦休!終於找到一個敢稱自己不死鳥的】

"The Ship That Would Not Die"就成為拉菲號的名言,甚至還有人為拉菲出書,書名也是這個名字,其艦長當時也是很鎮定,當時補助通訊官法蘭克曼森少尉詢問貝克頓艦長他是否有棄船的打算, 貝克頓罵回去"去你的棄船,只要還有一門炮能打我就不會棄船"。不過後面跟別人輕聲補了句「不過首先得找到一個人開火才行」。

1945年4月16日經過5架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撞擊後嚴重損壞的拉菲號(USS Laffey/DD-724)

其後主炮已嚴重損毀

拉菲號左舷被撞擊後的大洞

之後拉菲曾在濃霧中和一艘獵潛艦相撞,獵潛艦被撞後受損嚴重,5分鐘即沉,一人失蹤,拉菲僅受傷,還救起了對方大部分人員,安全回港。後來她參與了核爆試驗的十字路行動,經歷了朝鮮戰爭和冷戰,環遊過世界,巡防過五大洲,最終於1975年3月9日退役除籍,是該級艦中最後一艘退役的。現在她位於南卡羅來納州芒特普林森的愛國者地海軍海事博物館(Patriots Point Naval & Maritime Museum)作為浮動博物館,是美國海軍中該級艦中唯一一艘能夠保留下來的。也是美軍參與過二戰大西洋戰場行動的驅逐艦里,唯一留存下來的。

愛國者地海軍海事博物館的拉菲號

當然在激烈的戰鬥中並不是每艘船都可以成為不死鳥的,雖然薩姆納級較晚服役,但大部分都趕上了沖繩戰役,就不可避免的在前線獨力承擔來自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的瘋狂攻擊。而第一艘戰沉的薩姆納級卻不在太平洋遭受空襲沉沒,而是在諾曼底戰場上被德軍飛機擊沉的。1944年6月5日開始,梅雷迪斯號(USS Meredith/DD-726)開始為諾曼底為猶他海灘的陸地執行火力支援,7日上午正在諾曼底海域警戒巡邏的梅雷迪斯號撞上德軍之前布置的水雷(請記住這個梗),水雷爆炸導致船尾進水下沉,造成7人陣亡50餘人受傷,附近船隻立即把梅雷迪斯號拖行到附近塞納河的錨地進行進一步修復。但是到了6月9日上午,在德國空軍轟炸下,之前搶救部位受損擴大,不久後搶救無效整艘驅逐艦斷成兩截沉入水中,最終美國海軍決定放棄修復,並將殘骸於1960年賣給一家法國拆船公司拆解報廢。

1944年5月加入護航船隊橫跨大西洋前往歐洲戰場的梅雷迪斯號(USS Meredith/DD-726)

中雷後船尾進水的梅雷迪斯號(USS Meredith/DD-726)

遭德軍空襲後斷成兩截的梅雷迪斯號(USS Meredith/DD-726)

回到太平洋戰場上,1944年12月3日菲律賓海戰役在上演時庫珀號(USS Cooper/DD-695)、莫爾和薩姆納號驅逐艦在凌晨0時09分開始攻擊在奧爾莫克灣碼頭泊岸的日軍運輸船隊,但被日軍轟炸機、海岸火炮、港灣中的潛艇及日軍驅逐艦的猛烈反擊。日軍桑號驅逐艦及一艘運輸船被擊沉,之後竹號驅逐艦使用魚雷攻擊美軍庫珀號驅逐艦並在0時13分取得命中, 庫珀號右舷被魚雷命中後發生爆炸並在0時15分沉沒。由於日軍持續干擾當天下午才開始救援工作,船上逃生的191名官兵(其中168名官兵直到在12月4日才被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救起)才被救出。0時33分,2艘剩下來的美軍驅逐艦下令撤出奧爾莫克灣。

庫珀號(USS Cooper/DD-695)在菲律賓海域

在沖繩島戰役期間,1945年4月12日在沖繩海域擔任預警艦的曼納·L·阿貝樂號(USS Mannert L. Abele/DD-733),在當天下午2時左右3架日軍神風特攻隊零式戰鬥機沖向阿貝樂號準備攻擊,在擊落了2架自殺飛機後被第3架自殺飛機擊中右舷機艙發生爆炸。阿貝樂號失去了動力,所有武器失去電力供應,並損壞了龍骨。一分鐘後另一架自殺飛機攜帶著4枚300公斤炸彈撞上阿貝樂號右舷水線,幾乎同時艦體斷成兩截並迅速沉沒。在編隊中的LSM-189和LSM-190協助下剩下的自殺飛機均被擊落,大部分落水官兵都得到收容,阿貝樂號共84名官兵傷亡。

曼納·L·阿貝樂號(USS Mannert L. Abele/DD-733)

另外一艘在沖繩海域沉沒的是德雷克斯勒號(USS Drexler/DD-741)。1945年5月28日清晨7時2架神風自殺飛機正準備攻擊預警編隊,其中1架被炮火擊落,另外一架試圖撞擊編隊另一艘薩姆納級驅逐艦洛瑞號(USS Lowry/DD-770),結果卻撞上了旁邊的德雷克斯勒號,撞擊導致該艦動力喪失並發生大火,儘管受損嚴重德雷克斯勒號還在堅持著對空射擊,並擊落2架神風自殺飛機。3分鐘後1架日軍P1Y銀河轟炸機突破防空網後撞上了德雷克斯勒號,該艦艦體嚴重受損並在1分鐘內迅速沉沒。

德雷克斯勒號(USS Drexler/DD-741)

除此之外絕大部分的薩姆納級都迎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其中不少船都進入東京灣參加了日本投降儀式。

撞船狂魔

由於在1944年才大規模服役,對比其前輩弗萊徹級勝利的天枰已經傾向盟國,因此其作戰出名程度就沒弗萊徹級那麼高了,但就像上面拉菲號撞獵潛艦那樣,薩姆納級卻因為各種碰撞事故而聞名於世。

第一個接受這份榮幸的是曼斯菲爾德號(USS Mansfield/DD-728),1950年秋天仁川登陸兩周後,正在朝鮮海域執行搜索巡邏任務(這次任務主要搜索一架被擊落的B-26)途中右舷突然與水雷發生碰撞發生爆炸(恩,又是水雷的鍋),直接在前主炮右側撕開一個大洞,導致26名船員受傷。經過應急修復後馬上前往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進行簡易艦首的更換工作,更換簡易艦首後啟程前往美國華盛頓州普吉特灣海軍造船廠進行大修。

曼斯菲爾德號(USS Mansfield/DD-728)右舷的大洞

損壞的艦首被切割分離

損壞的艦首被整體吊離

正在加裝臨時艦首

安裝後的臨時艦首

第二位中招的是瓦爾克號(USS Walke/DD-723),同樣在朝鮮海域,不過時間發生在1951年6月12日,當天瓦爾克號加入TF77特混艦隊在離朝鮮海岸線60海裏海域巡邏時,其左後弦被水雷或魚雷命中(沒錯,又是中雷),導致左推進軸損壞並撕開一個大洞,這次爆炸導致26人陣亡,另有40人受傷。控制損傷後瓦爾克號開回日本佐世保進行應急修理,再回到美國馬雷島海軍船廠進行大修,直到1952年6月才重新服役。

瓦爾克號(USS Walke/DD-723)中雷後正在傾覆

瓦爾克號(USS Walke/DD-723)在朝鮮水域中雷後損傷

瓦爾克號(USS Walke/DD-723)在在朝鮮水域中雷後損傷

水雷/魚雷爆炸後留下的大洞和左推進軸

第三位主動請纓的是克萊特號(USS Collett/DD-730),1960年7月19日在加利福利亞近海莫名其妙就和弗萊徹級安門號(USS Ammen/DD-527)撞上了,導致安門號11人死亡20人受傷,並且結構損壞無法修復直接退役解體。克萊特號自己還好直接拉到長灘船廠修復,而安門號就沒那麼好運氣了,這一撞直接把一艘弗萊徹級給撞沒了。

扭頭向你微笑的克萊特號(USS Collett/DD-730)

相撞後受損的克萊特號(USS Collett/DD-730)

相撞後艦首受損的克萊特號(USS Collett/DD-730)

相撞後艦首受損的克萊特號(USS Collett/DD-730)

嚴重受傷的安門號(USS Ammen/DD-527)

上層建築嚴重遭殃

上層甲板後部都撞沒了

可見薩姆納級撞船強大的破壞力

第四個中招的就是搞了個大新聞的弗蘭克E埃文斯號(USS Frank E. Evans/DD-754),1969年6月3日凌晨,埃文斯號正陪同澳大利亞海軍戰績最輝煌的尊嚴級「墨爾本」號航空母艦(其主要戰績為服役期間撞擊7艘船,並取得「擊斃」156名船員的「輝煌戰果」)在南中國海舉行反潛演習期間,因埃文斯號誤解墨爾本號發出避免碰撞的方位信息,導致2艘船在同一航道向同一方向規避,墨爾本號航母攔腰截斷埃文斯號使其斷成兩截,前半段在幾分鐘內沉沒,後半段在墨爾本號救助下一直浮在海面。事後調查埃文斯號艦長當時正在休息,留在艦橋值班的兩位中尉第一位航海考試不合格,另外一位是第一次出海。埃文斯號後半部分最後被拖到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做廢棄處理。

反正弗蘭克E埃文斯號(USS Frank E. Evans/DD-754)被撞後就剩下半艘船了

拖回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的埃文斯號後半部分

在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的埃文斯號後半部分

肇事者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航空母艦

事故後墨爾本號損壞的艦首(墨爾本:不是針對誰,論撞船你們都是垃圾)

※澳大利亞海軍「墨爾本」號航空母艦主要戰績包括:

1957年10月28日「墨爾本」號在澳洲阿德萊德港參加軍演,卻將自己友「藍卡」號戰艦撞致重傷。

1964年2月10日參加由美國主導的「海妖」聯合軍演,連「盟主」美軍的「航海者」號驅逐艦也攔腰撞斷,82名官兵當場死亡。

1969年6月3日在南海參加美國聯合軍演,再次將美軍的「埃文斯」號驅逐艦成兩截,「埃文斯」號沉沒73名官兵當即死亡。

往後的1969年6月、1970年9月、1974年7月、1976年7月「墨爾本」號在悉尼港先後把「馬魯」號海輪、一艘渡輪、一艘客輪、一艘日本貨輪撞傷。

最後一位申請報名的是羅比特·K·亨廷號(USS Robebrt K. Huntington/DD-781),在1951-1952年之間與一艘貨船發生碰撞,雖然算不上重傷但也傷的不輕。

和貨船親密接觸的羅比特K亨廷號(USS Robebrt K. Huntington/DD-781)

和貨船親密接觸的羅比特K亨廷號(USS Robebrt K. Huntington/DD-781)

戰時被擊沉4艘,在戰後反而撞了5艘船,戰後比二戰期間戰損還高也是夠諷刺的。

戰後改裝

戰後改裝計劃

同樣到了50年代的時候,弗萊徹級、薩姆納級和基林級三款二戰驅逐艦的改裝逐漸實施,由於薩姆納級比較新因此沒有經歷過弗萊徹級重新服役類似的小改裝,而是直接提升戰鬥力的戰後改裝計劃開始。

戰後改裝重點同樣放在提升中口徑的防空效能上,因此做得更徹底把所有的博福斯40㎜高射炮以及厄利孔20㎜高射炮全部拆除,為了給新炮留下空間也把尾部的魚雷發射管一併拆除,在獲得較大空間後就開始在原來40㎜炮位地方加裝了3組雙聯裝76㎜高射炮(當然大部分因超重只能上2組,最慘的只能在原來Mk15魚雷發射管的位置只上1組),並在艦橋兩側加裝Mk10/11反潛深彈發射器,為了保證平衡很多薩姆納級艦尾的深水炸彈滑軌被砍剩一條,而K炮還是保持在6組。另外大部分薩姆納級的對空搜索雷達也跟著升級,主要從SC型升級為AN/SPS-6型2坐標雷達,高空對轟炸機有效搜索距離為260公里,對戰鬥機有效搜索距離為150公里,最大探測目標高度為13000米。

經過戰後改造後的查理S斯佩里號(USS Charles.S.Sperry/DD-697)

艦體中部的雙聯裝76㎜高射炮

雙聯裝76㎜高射炮

2組MK10/11刺蝟炮反潛深彈

FRAM改裝計劃

到了60年代初,33艘薩姆納級和倆難兄難弟同樣開始了FRAM改裝計劃。其主要改裝包括拆除所有76㎜防空炮在其位置加裝飛行甲板以及機庫容納操作DASH系統,新型Mk32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代替原來的五聯裝533㎜魚雷發射管,原來的QGH/QGA聲吶換成更現代的SQS-4聲吶(水下目標最大探測距離1.8公里),最後拆除艦尾所有反潛深彈發射器加裝SQA-10變深聲吶(托纜長180米,最大深度53米,最大拖拽航速20節,最大探測距離10公里)。電子系統上原來的AN/SPS-6型對空搜索雷達更換為AN/SPS-40(也有部分只升級到AN/SPS-29,其對空探測距離270公里),AN/SPS-40型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為320公里,探高15000米;對海的SG型雷達終於更換為AN/SPS-10對海搜索雷達,對潛望鏡大小目標探測距離為14.6公里。

在詹姆斯·C·歐文斯(USS James.C. Owens/DD-776)起降的DASH

準備安裝在薩姆納號(USS Allen M. Sumner/DD-692)上的DASH機庫模組

完成FRAM改裝的德黑文號(USS De Haven/DD-727)對空雷達還是AN/SPS-29

在艦體中部的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正在改裝的AN/SPS-40對空搜索雷達以及AN/SPS-10對海搜索雷達

作為艦體結構更改重點,第一個麻煩點就是艦尾的聲納平台,需要切開一部分艦尾甲板一部分,然後再安放托盤和吊架。

約翰W湯姆森號DD-760正在改裝艦尾以容納可變深聲吶

約翰W湯姆森號DD-760改裝後艦尾聲吶吊架

薩姆納號(USS Allen M. Sumner/DD-692)改裝後的飛行甲板以及拖放聲吶

另外一個大麻煩的還是飛行甲板和機庫的改裝了。首先要把舊甲板給拆掉再建新的艙室加上甲板最後還有那個模塊化的機庫模組安裝後才算是完工。

正在拆除舊艙室

用於建造飛行甲板經過平整後的主甲板

正在搭建的飛行甲板

完成後的飛行甲板(機庫尚未安裝)

安裝上機庫後的狀態

1970年後薩姆納級逐步從美國海軍中退役(除了二戰中沉沒還有戰後被一刀切那位倒霉鬼外),共有29艘出售或轉贈其他國家/地區,中華民國(台灣省)一家就拿走了其中12艘。剩下海軍自留7艘作為訓練艦,還有2艘作為博物館保存外(其中一艘在台灣),其餘13艘的皆被拆除。

哥倫比亞海軍服役的DD-03

阿根廷海軍服役的ARA Segui (D25)

巴西海軍服役的(CT Mato Grosso/D 34)

土耳其海軍中服役的TCG D-356 Zafer

民國海軍(台灣省)服役的DD-1

伊朗和美國鬧翻前得到的2艘薩姆納級之一

最後一艘薩姆納級中華民國(台灣省)海軍洛陽號在2000年才退役,在經過57年的奮鬥後終於圓滿退役。今天除了美國海軍功勛戰艦拉菲號DD-724成為博物館外,最後一艘退役曾在中華民國(台灣省)海軍服役的洛陽號也被改造成戰艦博物館。

「基林」級——USS Gearing

薩姆納級在設計上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性能,但還是困於航速平庸、航程不足的缺點,在廣闊的太平洋上還是有點力不從心。於是美國海軍著手設計航速更快、航程更遠的新型驅逐艦。由於在戰時沒有時間重新設計船體,所以設計師還是以薩姆納級驅逐艦為基礎進行改進,對於提升航速和增加航程一箭雙鵰的好辦法就是拉長船體提高其長寬比,因此設計人員對動力艙進行拉長4.3米(拉長的部位剛好就是2個煙囪中間)容納額外增加的燃料達到最終增加航程的目標,增加燃料後基林級航程在20節巡航時為4500海里(同樣速度下比薩姆納級高出1200海里),其航速也增加到36.8節。

基林級繼承了薩姆納級的雙船舵設計

武器方面主炮還是沿用薩姆納級的3座雙聯裝的Mk38炮塔承載著6門127㎜主炮,中程防空方面維持著12門博福斯40㎜高射炮,近程防空方面維持著11門厄利空20㎜高射炮負責。反潛也沿用薩姆納級的2條反潛深彈滑軌+6門側舷的K炮。魚雷也沿用之前的布局。

電子設備也是沿用薩姆納級的基礎配置,由SG型對海搜索雷達加SC對控索索雷達,炮控同樣由Mk37火控系統承擔,聲吶同樣沿用QHB/QGA的配置。也就是說除了拉長4.3米外,就和薩姆納級沒有任何差別了。

升級成四聯裝博福斯40㎜高射炮

基林級反潛配置為2條反潛深彈滑軌+6門側舷的K炮

無故受傷

基林級和兩位戰時的前輩不一樣,雖然第一艘基林級1944年入役,但是上前線已經是1945年的時候了,接近戰爭結束才上前線和強大的對空火力也讓基林級很幸運在二戰中沒有一艘戰沉。所以基林級大部分戰損事故都發生在二戰後的朝鮮戰爭以及越南戰爭。

按照舷號開始第一個遭殃的是貝利號(USS Kenneth.D.Bailey/DD-713),1959年某天被彈藥補給船海地勝利號(T-AK-238)撞擊,闖禍的海地勝利號就掉了點漆然後就跑了,貝利號撞完就成下面這副樣子了(把半側都撞凹了)。

貝利號(USS Kenneth.D.Bailey/DD-713)

貝利號(USS Kenneth.D.Bailey/DD-713)

貝利號(USS Kenneth.D.Bailey/DD-713)

貝利號(USS Kenneth.D.Bailey/DD-713)

施暴者彈藥補給船海地勝利號(T-AK-238) 反正撞了後除了掉漆沒有任何損傷

第二和第三位出事的,分別是托馬斯號(USS Lloyd Thomas/DD-764)和希格比號(USS Higbee/DD-806),1972年4月19日,正在越南北部灣執行對地火力支援任務的托馬斯號和希格比號遭到越南空軍923航空團的2架米格17空襲,其中黎春迪駕駛的米格17扔下的250公斤炸彈分別命中了托馬斯號艦首炮塔和希格比號的艦尾炮塔,造成4名水兵受傷。另外一架由阮文北駕駛的米格17攻擊了火力支援編隊里的俄克拉荷馬城(CLG-5)導彈巡洋艦造成輕微損傷(是的也就是掉了點漆的程度)。這是二戰後美軍驅逐艦首次因為受到空襲而受損。

托馬斯號(USS Lloyd Thomas/DD-764)在越南被炸

托馬斯號(USS Lloyd Thomas/DD-764)在越南被炸

希格比號(USS Higbee/DD-806)嚴重損壞的炮塔

在菲律賓蘇比克灣AFDM-6修理浮動船塢維修的希格比號(USS Higbee/DD-806)

第四艘出事的是(USS Ernest G. Small/DD-838),1951年10月7日在朝鮮水域中雷,艦首被炸斷;11月在日本橫須賀加裝臨時艦首,然後啟程前往本土更換艦首,到1952年艦首修復工作才完工。

艦首被炸斷的號(USS Ernest G. Small/DD-838)

遠走高飛的艦首

橫須賀加裝的臨時艦首

正在本土更換新艦首

第五位上鏡的是紐曼K佩里號(USS Newman.K.Perry/DD-883),1965年8月27日於香格里拉號航母(CVA-38)發生碰撞造成一人陣亡,一人受傷。

佩里號(USS Newman.K.Perry/DD-883)艦首受損

香格里拉號航母CVA-38碰撞後受損部位

佩里號(USS Newman.K.Perry/DD-883)更換的艦首

戰後改裝

相比空間不大沒啥搞頭的弗萊徹級,搞了一半就沒有下文的薩姆納級,空間和噸位更有改裝優勢的基林級就被重點照顧了,其主要經歷過戰後DDE/DDR改裝以及之後大規模的FRAM改裝,使其成為50-60年代美國海軍驅逐艦隊的中堅力量。

DDE(反潛驅逐艦)改裝

一到50年代初,紅色海軍的水下狼群發展戰略就一直深深刺痛著美國海軍的心,花名冊上二戰大規模建造的新型驅逐艦卻無力對付日益豐滿的蘇聯水下艦隊。經歷了1949年的預算大潰敗後(其結果就是空軍採購更多的B-36,海軍的合眾國號航母建造被取消),海軍也沒有什麼資源造新艦來對付海狼戰術,但時間不能等預算,為了增強戰鬥力體型最大的基林級就成為了各種改裝的好對象了,而第一個改裝項目,就是DDE反潛驅逐艦以及DDR警戒驅逐艦了,這裡先介紹DDE反潛驅逐艦。

在那個年代對於基林級來說能最大提高反潛能力就應當屬反潛深彈刺蝟炮了,因此根據各艦的狀態分別在B炮位或艦橋兩側加裝Mk15旋轉反潛深彈刺蝟炮和Mk10/11固定反潛深彈刺蝟炮。防空火力方面中近程防空炮全部拆除,然後在艦尾的Mk15五聯裝魚雷發射管位置,視反潛武器增加的數量安裝上1到3組76㎜雙聯裝防空炮。但其聲吶雷達還是沿用之前的配置。

按照DDE標準改造的基林級分別是:【共6艘】

DD-764/DD765/DD-858/DD-859/DD860/DD861

艦首B炮位的Mk15刺蝟炮反潛深彈

換成2組雙聯裝76㎜高射炮的DD-790(反潛深彈因平衡重量被拆除一組滑軌)

完成DDE改裝後的麥卡菲號DD-860

DDR(遠程警戒驅逐艦)改裝

遠程警戒驅逐艦標準電子設備改裝包括,加裝AN/SPS-8遠程對空高度搜索雷達,安裝在後上層甲板平台(原來Mk15魚雷發射管),SC型雷達更換成AN/SPS-29型2坐標對空搜索雷達。通過2組雷達合力就可以探測出目標的三維坐標,為艦隊提供精確的預警信息。中部的Mk14五聯裝魚雷管也被拆除改造成雷達艙室,側面同樣各安裝1組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各艦較大的差異在於其76㎜高射炮的配置數量。(沒錯這方案把所有反艦魚雷管都拆了)

按照DDR標準改造的基林級分別是:【共10艘】

DD-805/DD-807/DD-830/DD-877/DD-713/DD-742/DD-831/DD-834/DD-838/DD-874

完成DDR改裝的外觀(注意後方AN/SPS-8雷達天線已經張開)

DDR-831上的AN/SPS-8遠程對空高度搜索雷達

DD-835的另一個改裝版本加裝3組76㎜高射炮拆除所有魚雷加裝新雷達的DDR改裝

DD-838沿用835加裝76㎜高射炮的配置 AN/SPS-8雷達後的小雷達為引導76㎜高炮的火控雷達

還有比較特殊的DDE/DDR改裝例如卡朋特號(USS Caroenter/DD-825),說是特殊改裝更像是武器試驗平台,一開始二戰期間還是比較正常的,然後50年代初經過DDE改造在B炮位換上Mk15刺蝟炮,奇怪的地方就是A炮位Mk38雙聯裝127㎜主炮塔被拆除也換上雙聯裝76㎜高射炮,過了沒多久雙聯裝76㎜高射炮加上了炮塔。美國海軍覺得還沒過癮繼續把A炮位的雙聯裝76㎜高射炮拆掉換成了諾福克號DL-1同款的Mk26雙聯裝高射炮,順帶把B炮位的刺蝟炮拆掉換成了弗萊徹級專用的Mk108反潛火箭發射器。美國人折騰完後就把A炮塔換回原裝的Mk38雙聯裝127㎜主炮塔,B炮塔的Mk108反潛火箭發射器拆除賣給了土耳其。到了土耳其人手中又再次坐不住想找點武器把B炮位給填上,結果找來了厄利孔雙聯裝35㎜GDM-A高射炮裝上,最終才平息這段換炮風波。

後來經過FRAM改裝看起來還比較正常的卡朋特號(USS Caroenter/DD-825)

A炮位莫名其妙換成雙聯裝76㎜高射炮的DD-825 B炮位裝上Mk15刺蝟炮

A炮位的76㎜高射炮裝上來Mk.33炮塔

這次A炮位換成了Mk26雙聯裝76毫米70倍徑主炮 B炮位則換裝Mk108反潛火箭發射器

FRAM改裝計劃

到了60年代初,更大規模FRAM改裝計劃正式開始,這個計劃主要是之前因技術問題而劃分成的DDR和DDK兩種改裝合二為一,這次FRAM改裝計劃頗為龐大,第一個動作先是把DDE上的B炮位反潛深彈刺蝟炮或者DDR和未改裝船的主炮去掉,再拆掉所有的反潛深水炸彈發射器,把中間的Mk32魚雷發射管移到B炮位的兩側(沒有的話就加裝),中間的平台加裝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火箭助推魚雷。電子系統上面對海搜索雷達升級為AN/SPS-10,但對空從AN/SPS-6(大部分在戰後沒經過正式升級的基林級都把雷達升級成這個)升級為AN/SPS-29或AN/SPS-40,聲吶則升級為SQS-23艦殼低頻聲吶。作為FRAM重點,同樣也是在原來艦尾高射炮的位置新建直升機甲板和機庫運行DASH無人機系統。

FRAM改裝後的艦橋

DD-819艦橋前的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尤金A格林號(USS EUGENE A. GREENE/DD-711)正在發射反潛魚雷

艦體中部加裝的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助推魚雷火箭發射器

發射阿斯洛克反潛助推魚雷火箭瞬間

開普勒號(USS KEPPLER/DD-765)正在維護DASH的船員

開普勒號(USS KEPPLER/DD-765)QH-50C正在起降

小約瑟夫P肯尼迪號(USS Joseph P. Kennedy/DD-850)系留的QH-50C

實際上無人機飛行甲板起降休伊是沒問題的

AN/SPS-29對空搜索雷達以及AN/SPS-10對海搜索雷達

新型的SQS-23低頻聲吶(注意這是非艦首的安裝模式)

當然改裝的工程量是巨大的,比如下面這艘DD-833的FRAM改裝工程,首先就是把前炮塔到後炮塔中間所有的上層建築統統拆掉。然後開始重建艦橋、煙囪、上層甲板、直升機甲板等

除了前後炮塔中間所有上層建築都被拆除

重建艦橋

重建上層建築

加裝機庫

基林級未改裝(上)和FRAM改裝的區別(下)

基林級FRAM改裝後的外觀

特殊改裝

除此之外基林級還有更多的特殊改裝,例如美國第一艘導彈驅逐艦DDG-1。1955年9月進入波士頓海軍船廠改造,改造後舷號變更為DDG-712。主要改進把艦尾的127㎜雙聯裝主跑拆除,其主炮被Mk.10雙臂導彈發射架取代,而火炮彈藥室也被40發導彈的彈藥艙取代。其主要裝備的導彈為RIM-2小獵犬防空導彈。

小獵犬導彈初期使用雷達波束制導,採用氣動控制和常規彈頭。最高速度僅為1.8馬赫,僅有19公里的最大射程,僅對亞音速目標有效。其彈體原始尺寸為直徑340㎜,長8.08米,翼片跨度1.59米。1957年每枚導彈的成本估計為60,000美元。在廣泛服役之前,小獵犬導彈就有重大改進型號。 RIM-2C於1958年服役。前部控制翼片被替換為固定的魚尾板,尾部成為控制面。 還配備了新的固態火箭發動機,射程提高到37公里,速度提高到3馬赫和擁有更好的機動性。 RIM-2D於1962年投入使用,配備W30一千噸當量核彈頭,而其他型號則使用99千克的碎片彈頭。RIM-2E引入了半主動雷達引導技術,以更好地對付低空飛行目標。最終版本RIM-2F高級小獵犬使用了一種新的固態火箭發動機,其有效射程增加了一倍,達到了74公里。

1957-1962年間,為了體現其為導彈驅逐艦的貢獻,舷號從DDG-712改為DDG-1.1962年DDG-1再次大修拆除了後部導彈發射架,舷號改為DD-712,從事著日常任務和導彈培訓,最終在1970年作為靶艦擊沉。

舷號更改為DDG-1時期

改造後舷號為DDG-712

搭載RIM-2C的DDG-712

小獵犬最喪心病狂的改裝密西西比號EAG-128導彈防空戰列艦

RIM-2C導彈

1962年大修後拆除導彈設備的DD-712

還有DDE-848在1959年試驗的噴射推進系統。

到此美國人的改裝就到此結束,但是還有盟國的各種魔改版本,比如有希臘的完全拋棄掉DASH,直接在飛行甲板上裝上OTO76㎜速射炮和2組雙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器的重火力改裝。

FRAM改裝後希臘重火力再魔改狀態

希臘海軍鍾愛加裝OTO76㎜速射炮+2組雙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的組合

民國海軍倒是鍾愛上OTO76㎜速射炮作為主炮,然後就在前中後喪心病狂的塞下18組導彈發射器(艦首2組雙聯裝+中間2組四聯裝+艦尾2組三聯裝),其中中間的是雄風反艦導彈專用的,前後是以色列狼式導彈發射裝置,可以發射RIM66D(一種經過改裝可以用Mk37火控系統上Mk25雷達引導的防空導彈型號)和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理論上可以發射)。艦尾主炮拆除換上了Mk.15密集陣近防炮。

灣灣為基林安裝上oto76㎜速射炮+雄風反艦導彈和狼式導彈發射裝置

艦尾的和狼式導彈發射裝置和Mk15密集陣

而土耳其風味就是在B炮位和Mk15魚雷發射管位置裝上厄利孔雙聯裝35㎜GDM-A高射炮

土耳其海軍加裝了2組厄利孔雙聯裝35㎜GDM-A高射炮

土耳其海軍加裝了2組厄利孔雙聯裝35㎜GDM-A高射炮

厄利孔雙聯裝35㎜GDM-A高射炮

墨西哥海軍倒是對Mk.2單管57㎜速射炮感興趣。

墨西哥海軍基林級選擇Mk2 57㎜速射炮作為B炮位武器

韓國海軍比較簡單,先讓B炮位的127㎜主炮歸位,艦體中間阿斯洛克發射箱換成2組雙聯裝捕鯨叉發射器。

本系列二戰部分在此終於完結了,二戰及戰後幾年大規模生產的弗萊徹、薩姆納、基林級分別174+57+98共329艘驅逐艦已經介紹完畢,下一期將進入戰後的DL(驅逐領艦)時代!

※由於大部分時間都在收集資料,核對方面就沒做那麼足,如有錯誤請大家指出,會及時修正的!

在此感謝 @frx1024 為本文理清了雷達改造情況,另外感謝 @敬者陽明在聲吶和DASH系統上的資料滋持,在此特別感謝!


推薦閱讀:

美國海軍30多名軍官含航母司令被炒魷魚:原因好尷尬
美軍第七艦隊與亞太恩仇
遊戲與歷史:USS BB-40 新墨西哥小傳
003核動力航母已開建?排水量11萬噸載機70架 直接超越美國福特級
尼可的戰艦打造:切角鐵甲艦?

TAG:美國海軍 | 海軍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