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美國學護理的那些誤區
筆者在美國中北部一個以寒冷著稱的州的明尼蘇達大學(BIG TEN之一)學習護理本科(BSN), 本科期間曾在各個科室轉科學習,並且在大四順利進入到急診室完成了Capstone Practicum。 畢業後要去當地一個醫院neuroscience ICU工作。 護理這個專業,很少有中國人學,也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網上充滿各種錯誤或者已經過時的信息。筆者也是進入到這個專業後才漸漸撥開迷霧了解真正美國護理行業的現況,因此寫這篇文章和有興趣來美國當護士的小夥伴們科普一下 。
誤解1. 中介:來美國當護士=兩個月拿綠卡+年薪幾十萬
現在網上仍然到處可以見到護士移民的信息,並且還有很多中介以」護士移民「,」美國缺護士「,「年薪幾十萬」的噱頭來收取高額的中介費,很多懷著「美國夢」的人相信了中介的忽悠,支付了幾萬塊錢卻只是來到美國不知名的野雞大學,蹉跎幾年荒廢時光。因護士短缺而對於外籍護士辦理工作簽證的優惠政策早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後就已經不復存在了。所謂神乎其神的「護士簽證」,也就是H-1A 簽證早在千禧年就已經停止辦理,後繼的H-1C簽證項目也已經於2009年停止。今天的護理人員想要申請工作簽證只有辦理H1-B一條路可以走。而根據美國移民局在2015年頒布的《關於護理職業的H1-B簽證請願書的補充說明*》, 普通註冊護士,也就是Registered Nurse (RN), 不符合申請辦理H1-B簽證的要求,除非僱傭者可以證明這個職位的工作內容特殊或複雜到要求學士及其以上學歷。而在美國,至今仍有大批擁有兩年制副學士學位的護士在工作崗位上,也還沒有一個州全面要求只能僱傭本科學歷及以上的護士。
當然,這條路也不是完全走不通的。首先可以選擇來到美國上護理本科(BSN)或者碩士(MSN-Entry level),在畢業之後會有一年的OPT來工作,在此期間可以考專科護理資格證,如急診護士資格證(CEN), 註冊神經科護士資格證 (CNRN)等等,同時與自己的僱主商量辦理H1-B。或者繼續讀書獲得碩士(MSN-Non Entry Level)或博士學位(DNP),成為高級職業護士(APRN)或專科護師,常見的職稱有註冊護理助產師 (Certified Midwife),註冊護理麻醉師 (Certified Nurse Anesthetist),註冊開業護師 (Certified Nurse Practitioner),臨床護理專家 (Certified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等等。但注意很多研究生項目在錄取時都要求有至少護理學士學位,美國註冊護士執照以及一到三年的臨床工作經驗,所以擁有國內護理執照希望直接來美國讀研究生的小夥伴可能需要和學校聯繫問清楚具體的錄取要求。而在國內擁有護理大專學歷的小夥伴可以考慮先在國內考下RN, 然後再來美國上RN-to-BSN的項目。最後的最後,隨著金融危機的緩解,美國人口老齡化的日漸嚴重,美國的護士短缺也會捲土重來,所以小夥伴們也不要熄滅你的美國夢。無論現在你在哪裡,都要增加自己的護理知識,磨練自己的護理技能,畢竟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是嗎?
註:筆者也不希望以偏概全「一棒子打死」辦理護士出國的中介,筆者所屬只是現今美國外籍護士的普遍現狀,仍有可能有一些筆者不知道的特別合作項目。只是希望大家在諮詢的時候不要盲目輕信,不要有僥倖心理,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Adjudication of H-1B Petitions for Nursing Occupations: https://www.uscis.gov/sites/default/files/USCIS/Laws/Memoranda/2015-0218_EIR_Nursing_PM_Effective.pdf
誤解2. 要當護士都要讀研究生,或者要讀好多年
想要成為RN(Registered Nurse), 也就是註冊護士,一般有三種方式:既可以在社區學院學習兩年拿到diploma,也可以在大學學習四年拿到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BSN), 還可以在拿到一個非護理的本科學位後,通過一個加速項目(accelerated program) 拿到Master of Science in nursing-Entry level (MSN)。在考過職業資格統考 (NCLEX-RN)之後,就可以作為工作了。在美國,越來越多的大醫院更加傾向於聘用擁有本科學歷的RN,很多醫院的New Grad Program或者Nurse Residency Program也只收護理本科畢業生。而如果想要進入更高等級的研究生項目,如master (Non-Entry Level), DNP, PhD,護理本科學歷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誤解3. 護理專業是在醫學院里
國內的護理專業有一部分是歸在醫學院下的,屬於二級學科 (自2011年起,護理在中國從二級學科變為一級學科)。而在美國,護理學院,醫學院是分別獨立的系統。比如我們學校護理學院,擁有相當完善的科研和教學系統,擁有自己的faculty,自己的教學樓,自己的官網等等。
誤解4. 護士就是醫生的助手
醫生的助手有一個專門的職位叫做physician assistant。護士和醫生各有分工,美國的醫院大多為開放醫院制,就是說醫院裡除了急診是由急診醫生進行初步穩定治療後收診入院治療外,病人大都是由診所(primary care/specialty clinic)轉診進入醫院。 病人入院後,醫生大部分時間都不在病人身邊。所有病人病情的緊急程度必須由RN立刻進行判斷並決定是否進行任何醫療干預並且告知病人的主治醫生。因此RN必須具備獨立的判斷能力,能在不同臨床情況下做出安全正確的決定。同時RN也必須具備通暢的英語溝通能力,才能和醫生,病人和其他醫療人員無困難的溝通,達到護理病人的目的。在美國,護士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作為病人權益的維護者(advocate),是病人能夠的到最高質量的治療與護理的重要防線。這一角色保證了護士這個職業的獨立性不被醫生或者其他醫療從業者所左右。
誤解5. 護理專業很簡單
這個誤區在國內非常常見,但在美國,護理專業很難學是一個常識。從作者親身經歷來說,學護理專業真的不容易。首先考進護理學院就是第一道坎,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考不上醫學院才被調劑無奈進入到護理。作者大學的護理項目一共四年,由一年先修課 (prerequisite)加三年專業課構成。注意每個學校的課程設置都不一樣,作者給出的只是我們學校四年護理項目的課程安排,具體信息請參考各個學校官網提供的課程設置。
第一年的先修課程包括生物,化學,心理, 營養,寫作等。護理學院大一新生的平均錄取GPA是3.6,錄取率1:10。題主原本是以生物專業錄的,後大二轉專業到護理學院。我們那一屆轉進護理專業的名額是37個,但當時一共有400多人報名,競爭很激烈。
再來說專業課: 大二開始專業基礎課比如解剖(anatomy),生理(physiology),微生物學(microbiology)病理(pharmacology), 基因(genetics)再加上nursing專業課,閱讀量異常龐大。同時學生還會有實驗課(lab)在假人身上來練習學到護理技術和操作技能,同時會有機會實況模擬現實中的情況(simulation)來提供護理。大三大四還會加入研究 (research),醫學倫理 (ethic),及領導力 (leadership) 等方面的課來全面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溝通協作,以及循證實踐 (evidence-based practice)等能力。
Clinical rotation: 大三大四就開始實習了。大三我們進行轉科,四個科室分別為內外科,精神科,公共醫療和婦產科(Medical/Surgical,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Public Health, OB & Maternity),每個科室各呆半個學期。大三更多是觀察為主,而大學的最後一年則會一學期都在一個固定的科室跟隨一個固定的導師 (Preceptor), 學習自己獨立為病人提供護理,慢慢增加照顧病人的人數。誤解6. 護理專業沒有男生
雖然護理行業仍是女性主導,但隨著醫療行業中男性護士優勢的體現,越來越多的男生選擇護理作為他們的職業。我們這一屆大概有十幾個男生,佔總人數的百分之十,我的很多教護理專業課的教授也都是男性。在美國,男護士最常見的崗位包括麻醉護理師,急診室護士和航空護士 (flight nurse)。在我實習的急診室,男護士和女護士的比例也高達1:1。
誤解7. 形象問題
歷史上身著白色護士服,頭戴護士帽的護士經典形象在國內還非常常見,而在美國現在的醫療從業者,包括醫生,牙醫護士一般都穿洗手服,也就是scrubs。洗手服更加舒適便捷易清洗,並且可以根據制服顏色區別職業,如在我們護理學院的學生在實習時會統一穿著深紅色的洗手服。
這篇文章只是根據筆者有限的在護理學院學習經歷,指出人們對於美國護理專業幾個常見的誤區,有很多方面沒有照顧到,畢竟筆者也還在慢慢了解這個行業。如有不妥之處,請諒解,歡迎指正。如果大家對於我在急診室的實習經歷,或者對於其他類似於科研,獎學金,學術會議,工會等方面感興趣的話,可以留言告訴我~
推薦閱讀:
※英美留學如何選擇
※留學中,那些關於英語的煩惱
※全世界假貨只賣中國人!不是因為你傻,只因為你得不到基本的尊重!
※收藏!波蘭留學申請Deadline!
※到了大不列顛怎們能不去G8?(G8——The Great 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