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下美國的真正訴求和中國的歷史性機遇

中美「貿易戰」下美國的真正訴求和中國的歷史性機遇

原創 2018-04-10 戴苗強 法律與國際事務學會FLIA

文 | 戴苗強

法律與國際事務學會 「一帶一路」人才培養項目主管;諮詢業務總監

首先讓我們通過幾個重要的時間點,了解一下中美貿易爭端的硝煙是從何而起、又如何愈演愈烈、而今又似乎要冒出降溫苗頭的。

1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經總統特朗普批准,美國將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201條對進口洗衣機和光伏電池及組件徵收保障性關稅。3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了美國商務部所作的對美國從國外進口的鋼和鋁分別加征25%和10%的關稅的提議,該決定從3月9日生效。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批准對從中國進口的價值6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這些商品主要包括航空、科技和能源行業的零部件。4月2日中國對進口自美國的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其中對水果及其製品、乾果、酒和鋼管等120項商品加征15%關稅,對豬肉、再生鋁等8項商品加征25%關稅。4月4日美國政府依據其301調查結果,宣布對原產於中國的1300餘種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共涉及500億美元的中國對美出口額。當日下午,中國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同樣涉及美國對中國的500億美元的出口額。4月5日特朗普再度發表聲明稱,他已經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根據「301」調查考慮是否再額外對價值1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意味著可能有總價值高達1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在進入美國市場時面臨懲罰性關稅。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隨即強硬回應,稱將毫不猶豫,進行大力度反擊。4月8日上午特朗普總統在推特發文稱不管貿易爭端如何發展,其與習近平主席將一直是「朋友」,中國將「降低貿易壁壘」,中美貿易關稅將變得「對等互惠」,並且「雙方將就知識產權達成一致」。人民日報在4月9日凌晨發文於人民網,從「強制性技術轉讓」角度切入,反駁美方301調查中對中國有關知識產權的指責。這場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兩大經濟體之間你來我往的交鋒已經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在短短數日內多次大跌,許多觀察者甚至已經開始擔心惡化的中美經貿關係將重創剛剛復甦的全球經濟。的確,在當今這個高度全球化時代,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涉及數千億美元的「貿易戰」一旦開打,不僅是雙方將兩敗俱傷,世界經濟的其他參與方也很難獨善其身。爆發「貿易戰」毫無疑問是個壞事,但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因為爆發的概率極小,而美方提出的咄咄逼人的關稅計劃是短期的、戰術性的,其背後是特朗普政府在「美國第一」指導思想下希望與中國重構經濟關係的強烈訴求。這對崛起中的中國來說自然是一個巨大挑戰,但長遠來看,特別是對中國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來說,倘若把握得當,趨利避害,也不失為一個歷史機遇。

1 「貿易戰」是短期的、戰術性的而非長期的、戰略性的

首先,作為上述判斷的基礎,我們需要明確的是,「貿易戰」並沒有發生且實際發生概率極小。這次所謂「貿易戰」實質上只是以中美雙方關稅政策計劃的宣布表現的短期貿易衝突,本質上仍是戰術性的摩擦,而非長期的、戰略性的貿易衝突。2017年,美國是中國除歐盟外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是美國除加拿大外最大貿易夥伴,儘管兩國存在貿易不平衡現象,但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中美將毫無疑問仍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中美經貿關係仍將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經貿關係之一。

從長遠來看,保持雙邊貿易的穩定健康發展是符合中美雙方的根本利益的,正如前財長、現任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所指出的,「中美是命定的夫妻」,是對手,但也是夥伴。特朗普在4月8日發布的推特中所稱「中美兩國都有美好的未來」也暗示其並不希望破壞中美經貿關係,因為這事實上也將損害美國利益。

從技術上來說,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特萊希澤已經明確回應稱特朗普總統宣布的關稅政策沒有任何一項會立刻生效,並稱生效前將有六十天公示期以徵求各方意見,今年六月份之前或不會開徵關稅。中國4月4日所發布針對50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征關稅方案也沒有確定具體生效時間,相反,「最終措施及生效時間將另行公告」。

如上文所述,此外美國」貿易戰」策略的戰術性十分明顯。在明知關稅戰開打的嚴重後果的情況下,美國大張旗鼓列出加稅清單並開出60天窗口期,此外還一邊放著狠話一邊表示談判存在希望。事實上,特朗普在4月5日通過推特發布的一千億額外徵稅計劃甚至都沒有說清楚是稅基還是總稅額(其原文為「額外一千億美元關稅」,後來白宮官員解釋稱總統的意思是價值一千億美元的商品)。4月9日,看到自己言論已經激起中國方面劇烈反應,特朗普馬上發布推特降溫,表達其對中美雙邊經貿談判的開放態度和積極預期,為握手言和留下餘地。這些談判技巧對於商人總統特朗普來說可謂是駕輕就熟了,目的無非就是為自己在談判桌前爭取更多餘地。中方的回應也是直指痛處,點到即止,言辭強硬的同時又為談判留下空間,中美戰術博弈怎一個精彩紛呈。

事實上,對美國國內外面臨的壓力稍加聯繫也可發現此次」貿易戰」其背後還有有多重因素支撐。特朗普執政已有一年有餘,期間其競選承諾兌現遭遇種種困難,當下亟需拿出政績以應對中期選舉並為準備連任競選打下基礎。咬住中美貿易赤字這一簡單概念大做文章,揮舞關稅大棒大打」貿易戰」無疑是轉移執政壓力,爭取選民認可的有效方式。另外特朗普也聲稱當前以WTO為代表的國際貿易體系對美國是不公平的,退出TPP的美國儼然已經沒有了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的空間,而與中國的」貿易戰」則是其重塑其雙邊國際經貿關係的重要手段。此外,平昌冬奧會後朝鮮半島局勢進展飛速,中朝關係迅速回暖,韓朝領導人對話在即,地位略顯邊緣化的美國在此時大搞」貿易戰」難免有爭奪注意力和話語權的嫌疑。

2 啟示:「貿易戰」背後的美國訴求

特朗普自從參與總統競選以來就一直高呼邊境建牆等保護主義口號,執政後更是明確以「美國第一」作為施政綱領。遏制中國崛起是 「美國第一」原則在政治戰略上的表現,而在與中國的經濟交往中爭取最大經濟利益是「美國第一」原則在經濟上的表現。此次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主要目的毫無疑問是表達「美國第一」的政治經濟訴求,即要在中美經貿關係中重新定位,把美國的利益最大化。

從表面上來看,特朗普發動此次」貿易戰」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中美商品貿易巨額逆差問題。然而稍加分析便可知,僅僅通過關稅來減少逆差雖然短期有效,但終究不可持續。事實上,」貿易戰」的目的還是為了通過關稅保護和發展國內製造業,通過進口替代甚至擴大出口來縮小貿易逆差。這一政策思路依然是與「美國第一」的戰略一脈相承,其從戰略層面上看就是美國的「一帶一路」,但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走出去不同,特朗普的「美國第一」戰略是要吸引製造業回到美國,創造就業,帶動經濟增長。

有部分聲音從政治博弈的角度看,認為美國挑起這次」貿易戰」的主要目的就在於遏制中國的崛起,這種觀點不無道理。的確,守成大國與崛起大國的衝突必然是不可避免的,衝突最後導向貿易上的修昔底德陷進也並不是不可能。不過我們也要看到的是,中國之外的許多國家也都受到了美國單方面的關稅政策影響,經濟受損嚴重。韓國甚至已經通知世界貿易組織其希望暫停對部分美出口韓國商品暫停關稅減讓並擬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儘管中國受到影響最大,但美國的」貿易戰」針對的並非僅有中國,因為務實的特朗普在經濟問題上已經跳出了為了反對中國而反對中國的冷戰思維,商人出身的他關注的還是「美國第一」的利益。

中美經貿合作雖偶有摩擦,但總體趨勢還是長期向好的。建交以來,中美雙邊貨物貿易增長了兩百餘倍,雙邊累積投資已經達到1700億美元,雙邊經濟利益交融已經十分深入。歷史證明,中美經貿合作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於互利互惠,其根本還是在於互相尊重利益訴求,平等協商。當下美方通過」貿易戰」這一激烈方式表達了其對中美經貿關係的不滿,中方在據理力爭,沉著應對的同時也應考慮到美國作為貿易夥伴的訴求,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找到雙方利益最大交集,通過協商談判解決貿易摩擦,否則你來我往的關稅戰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對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

3 「美國第一」戰略中的中國機遇

正如人民日報4月9日所發評論文章而言(《美國為何熱衷曬「貿易焦慮」》,駐美國記者 胡澤曦 張夢旭),美國當下所表現的焦慮體現了其對貿易政策的扭曲認識和在世界大勢面前的不負責、不自信。美國將其對外貿易逆差視作其「吃虧了」並將其歸咎於貿易夥伴,沒有認識到其貿易結構失衡的根源在於其國內消費奇高而儲蓄不足的經濟結構失衡,此外在消費旺盛的基礎上,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所造成的貿易逆差傾向也是一大原因。當下,全球化與全球經濟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以中國為代表的的新興市場的崛起與美國自身相對實力的衰落讓美國產生了明顯焦慮。特朗普的標誌性單邊主義、孤立主義的短視政策傾向是運用其優勢地位為自己謀求最大化利益的選擇,也表現出了其在面對世界格局重塑時的無擔當、不自信。

在貿易問題上,美國的扭曲認識和混亂的政策意圖已經在全世界樹立起了一個多邊貿易規則破壞者形象,其盟友韓國歐盟等都紛紛指責其對全球自由貿易體系造成的衝擊。此時,中國嚴格按照多半貿易規則處理糾紛,理性克制、據理力爭,則可以實際行動做到成為世界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系的重要力量,最大程度地樹立起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在剛剛開幕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承諾:「中國的開放的力度將更大,惠及世界的程度會更深」,這與正匆匆關緊自家大門的美國相比,更是體現出中國正成為「全球治理的守衛者」和「開放貿易體系的火炬手」。

就中美雙邊貿易而言,中國應清楚認識到特朗普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和激進政策言論背後的「美國第一」利益需求,跳出對抗思維,從實際操作層面找到兩國互利互贏的最大利益交匯,在友好協商的基礎上打造可持續的雙邊經貿關係。在特朗普政府在貿易逆差、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所提出的訴求中的合理部分,我國應當有所回應,但作為對等互利貿易關係的另一方面,我國應當在美國對華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出口限制、中資在美投資准入限制及投資保護等議題提出訴求並要求回應。在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和進一步推進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我國應當在互利互贏的基礎上探索在經貿關係領域與美國的合作與政策對接,例如美國的再工業化、製造業迴流與中國的「走出去」戰略的潛在對接。

在美國從多邊主義全球化大潮中退出的情況下,中國的崛起實際上有了更大的空間。4月5日,驚雷巨響的巨額關稅煙霧彈把其保護主義傾向的貿易政策完完全全地擺在了全世界人民面前,國際金融市場迅速對此作出反應,各大指數均現不同幅度下跌,市場對於美元的信心也受到打擊,美元隨即下挫。貨幣的根本支撐終究是國民經濟,倘若美國繼續堅持其「貿易戰」煙霧彈那樣的極度保守的對外經貿政策,美元走弱幾乎與美國經濟將衰退一樣不可避免。這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中國應當多管齊下,大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例如中國在3月26日啟動了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這是我國在爭取國際油價定價影響力上邁出的歷史性一步,這也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此外還應與一帶一路倡議緊密結合,推動離岸人民幣結算體系完善,在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投資人提供便利,減少匯率風險的同時,將人民幣打造成真正的國際貨幣。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這一貿易爭端所體現的美國訴求也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提供了良好機遇。「美國第一」既然要吸引製造業迴流美國,而我國企業又在尋求走出國門實現國際化發展,二者倘若加以對接,其中互利互惠的協同效應將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方都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事實上目前已經有金龍銅管集團阿拉巴馬州工廠、福耀玻璃俄亥俄州工廠、比亞迪加州電動大巴工廠等通過這一思路打入美國市場,實現企業國際化的成功案例。

對於美國許多地區來說,中國企業的投資毫無疑問將為死氣沉沉的經濟帶來活力,困擾政府管理者的失業問題也將得到緩解,作為交換,企業也往往會得到土地和財政政策上的眾多優惠。美國阿拉巴馬州托馬斯維爾市威爾科克斯縣是全美國有名的貧困縣,當地方圓幾個縣市甚至在近半個世紀以來都沒有一家製造企業。金龍銅管集團在2011年宣布選址威爾科克斯縣建立其美國工廠,生產製冷設備的銅管零部件。阿拉巴馬州政府為金龍集團提供了包括建廠現金補助、用地費用優惠、工人培訓、變電站和路橋設施在內的優惠與支持。掌握有核心技術優勢的金龍銅管集團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很快在美國市場立足,在解決當地貧困和就業問題上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際化企業。

把握住「美國第一」政策機遇,進軍美國市場也有利於中國企業打造全球品牌,是中國企業實現在全球產業鏈微笑曲線上的翻身好時機。長期以來,中國企業一直處在全球產業價值鏈底端,從事貼牌加工、裝配等勞動力密集型低附加值業務。而今經濟形勢已然發生變化,勞動力成本上升使得原本業務難以為繼,國家經濟和許多企業亟待轉型發展。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加工製造業務中積累了大量經驗,長期的研發投入也造就了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新興中國企業,在電子行業、互聯網行業方面中國企業的創新也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當下中國企業跳出微笑曲線底部,轉型到產業鏈頂部的投資、研發、銷售環節,重塑其所在行業的全球價值鏈條。

你可能感興趣

中美爭奪制高點——貿易戰與數字霸權| FLIA每周必讀第32期

「中美貿易戰」輿情報告 | FLIA專報

3月底中朝習金會、4月朝韓峰會——美方有機會迎頭趕上嗎?| FLIA每周必讀第33期

FLIA是一家專註於法律與國際事務領域的教育型和諮詢型智庫,致力於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教育與合作,並提供法律與政策戰略諮詢。本文版權歸 FLIA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我們。

官方網站 flia.org

weixin.qq.com/r/J0j95Q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號 ThinkTankFLIA


推薦閱讀:

由中興危機引發的教育改革思考
貿易戰:影響你和世界的「戰爭」
天氣炎熱,行情來幫你「降溫」!
閆定燁論貿易戰:美財團聯手打掉中國製造業,黃金原油何去何從?
西方應該質疑中國的科技嗎?

TAG:中美貿易戰 | 國際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