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礎邏輯看醫療:醫院精細化發展的必然
來自專欄醫療市場品牌
在醫療信息行業工作一段時間後,發現這類公司有著與互聯網不太相同的底層邏輯,本文我試著從醫療信息化的視角來解讀對醫療的一些理解和認識。
兩個基礎邏輯
第一個邏輯是來自政治學的,醫療不同於我們理解的醫學,「醫療」在維基百科的解釋是「一個國家的醫療衛生包括該國家內所有保障和提高國家人民的健康、治療疾病和受傷的人員、組織、系統、規則和過程。」這也讓我大吃一驚,醫療在本質上是一個政治辭彙,而非我們理解的醫學辭彙。
我們可以從定義看出,醫療本質上是一套國家服務,國家政治對這個系統最大的影響方式是起財政系統,一般分為三類:1. 國家經濟,即通過稅務建立的醫療衛生;2. 社會保險,通過法定醫療保險建立;3.私人保險:個人或公司保險。
簡單說就是政治規定了誰是付費方,這三類方式核心的區別就在於付費方的變化,從國家付費到個人和公司付費。再通俗點講,錢是影響和改變醫療的一個決定因素。
第二個邏輯是來自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公式,即成本+利潤=價格,我們做個轉換,就是利潤=價格-成本。
這個是醫療行業,也是醫療軟體行業最簡單的邏輯。不同於2C行業搶佔流量之後再變現的邏輯,2B行業最大的底層邏輯就是不免費,因為2B涉及到多關鍵角色的決策、關注安全風險、重資產和持續發展的問題,醫院客戶願意為你付費的產品才是好產品,這是醫療行業的一個非常核心的邏輯。
從基礎邏輯看醫療趨勢
- 醫院走向精細化發展的必然
基於這兩個基本的邏輯,我們來試圖解釋醫院精細化發展的必然。
首先我們從醫院角度看,醫療要回歸它的本質,即價格要與服務相匹配,醫院通過醫學服務來創造自身的價值。
目前的公立醫院醫療價格與成本嚴重背離,即基礎邏輯二的公式中利潤為負。一方面,國家的政策在不斷減少對公立醫院的補助,醫院不得已只能在支付方(基礎邏輯一)確定的情況下,向行業外找價值。
醫改提出的DRG單病種付費,最終是在控制國家投入的總成本。在總成本降低的情況下,「兩票制」及「零加成」 又卡死了醫院再外部尋求收入的機會,而且在政策不能放開價格、嚴管過度醫療的背景下,整個邏輯二隻剩下「成本」一個變數在醫院的可控範圍內。
所以醫療行業,經歷過發展期、膨脹期後,將進入價值回歸期,醫院快速增長帶來的紅利將徹底消失,醫院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必然從內部管理和優化上下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醫院必然進入精細化管理。
2. 最佳臨床路徑由付費機制驅動
從第一個邏輯不難看出,單病種付費的最終目的是在保證治療效果的情況下,用足夠少的資源和成本,使某個病的治療流程在規定價格範圍下,使醫院的利潤達到合理(基礎邏輯二)。注意這裡的利潤是合理而非最大化,主要是要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
因而我們可以看出,臨床路徑的最重要影響因素不是醫生,而是付費機制的驅動。
3. 醫療互聯網/大數據的價值在哪裡
醫療互聯網風風火火炒了幾年,從前期的挂號到導診到院內支付業務,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有限的醫療資源效率,降低成本(基本邏輯二)。
但互聯網始終難以進入醫療的核心,即醫療管理和臨床診療領域,其中有諸多原因,但是其中政策和行業重安全偏保守、醫療數據的所有權問題、多系統的兼容和互通問題是醫療行業必須要跨越的鴻溝。
未來大數據將從內部管理(財務、物資、人員等)和臨床(檢查、診斷、處方等)兩個方向發展,再進一步的業務和財務數據的融合,才能真正的形成的醫療大數據,指導醫院管理和臨床高效地運轉管理(公式二:成本降低)、讓醫生更好更有效的診療(增加價格,降低效率)。
從兩個基礎的邏輯我們可以看出醫療行業的競爭本質,即用最合理的成本完成最合理的診療方案,取得最合理的利潤。一切的源頭仍是錢。(END)
以上是我的一點心得小結,醫療市場相關還有很多觀點值得進一步探討,我也會繼續關注和分享相關話題。如果對文章或者醫療市場有興趣,歡迎加我微信( yutong_83 )進行交流(註明:來自知乎),期待你的反饋。
推薦閱讀:
※輔助生殖市場藍海投資與醫患風險研究簡報
※如何用互聯網的思維,運營一家診所?
※一名全科醫生小志
※以精神分析來看戀愛
※光黑是解決不了醫療行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