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戰列巡洋艦的興起和衰亡

戰列巡洋艦的興起和衰亡

戰列巡洋艦的興起與沒落

目錄

戰列巡洋艦的興起與沒落 1

起源:皇家海軍的危機 2

高速主力艦:戰列巡洋艦的誕生 3

費舍爾老爹的美夢 3

無畏和無敵 4

戰巡的任務 5

巡洋艦獵手 5

強行偵察 6

誰殺死了戰巡? 7

再論伊麗莎白女王級(QE) 8

戰巡和戰列艦的融合 9

從未建成的末代戰巡:G3 10

快速戰列艦的時代 10

戰列巡洋艦在美國的發展 11

現代美國海軍的建設 11

美國海軍對高速艦隊的需求 12

戰巡角色的明確化 13

列剋星敦之夢 14

航空兵的黎明,戰列巡洋艦的黃昏 15

末代高速主力艦 16

最近看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和資料,也想寫點什麼,寫一下練練手吧。

只想給對這方面沒什麼了解的人介紹一下這種已經逝去的戰艦和屬於它們的時代。

有什麼錯誤還請指正。

戰列巡洋艦,一種活躍在20世紀初的艦艇。

它,修長,優雅,高速,迅猛,昂貴。地位崇高,與無畏艦一同被稱為「主力艦」,甚至噸位比同期的無畏艦更大,造價更加昂貴。

然後,迅速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從第一艘戰巡無敵號下水(1907年)到末代戰巡胡德號下水(1918年),前後不過10餘年。即使算到胡德號沉沒(1941年),也不過20餘年。如同一顆流星划過天空,令人著迷。

起源:皇家海軍的危機

身為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世界第一強海軍,皇家海軍一直維持著「兩強標準」,即英國海軍不弱於其他兩個最強海軍國家的海軍加起來的規模。

但是進入20世紀,兩強標準遭遇巨大的危機:英國需要大量的主力艦來確保決戰能力,而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的巡洋艦來維護遍布全球的海上權益。而主力艦隊又需要巡洋艦護航、巡洋艦也組成前衛艦隊對敵偵察。財政負擔是非常可怕的。

而且,用於維護海洋權益的巡洋艦和作為前衛艦隊的巡洋艦,在數量和質量上的要求差異極大,矛盾越來越突出。裝甲巡洋艦開始參與戰列交戰並且在日俄戰爭當中表現搶眼。

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魚雷對主力艦的威脅也開始突出,迫使戰列線交戰往遠距離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統一口徑重炮取代小口徑速射炮的「全重炮革命」以及遠距離炮術的誕生。

高速主力艦:戰列巡洋艦的誕生

「全重炮革命」最大的產物是無畏艦,一夜直接讓所有其他戰艦都過時了,影響之深遠以至於所有後來者都以「無畏」的名字命名。但是無畏艦的發明者,費舍爾勛爵,其實更加激進。他真正的目標其實是同期出現的「無敵號」,第一艘戰列巡洋艦。

費舍爾老爹的美夢

針對皇家海軍的困境,費舍爾開出的藥方就是一種「終極巡洋艦」。一種全重炮的巡洋艦,擁有不遜於戰列艦的火力,而戰列艦被取代。巡洋艦將會履行制海職能,可能會輔佐以大量廉價的巡邏艦。需要決戰的時候,則把巡洋艦集中進行決戰。一種艦艇擁有雙重功能,徹底解決決戰與制海這兩者的根本矛盾。

巡洋艦的高速不止可以更好的發揮制海功能,對集中兵力也極其重要性。高速特性不只是戰術性的,更是戰略性的。

費舍爾的美夢做的更多:皇家海軍發展出的遠程炮術可以使得皇家海軍在敵方無法打擊的範圍對敵發起攻擊,有效射程是最優良的裝甲。同時,高速可以讓己方始終佔據優勢陣位,始終保證自己處在敵方射程之外、還能依靠擺角度獲得更高的等效防禦力。這種終極巡洋艦可以使得皇家海軍在新的時代繼續獲得巨大的優勢。

當然,後來的歷史證明費舍爾老爹想的太美好了,因為皇家海軍在遠程炮術上的壟斷並沒有持續多久。

無畏和無敵

無敵號戰列巡洋艦的出現不是一時興起的產物,已經醞釀已久,而且同無畏艦革命關係密切。

對於無畏艦,費舍爾表示:

海軍中最進步的思想者和那些具有最豐富海軍經驗的人逐漸確信,戰列艦已經完蛋了(the battleship is really dead)。除了潛艇和驅逐艦,沒有誰還需要與一艘戰列艦作戰,戰列艦在未來戰爭中的唯一作用就是被擊沉。無論在白晝還是夜間,沒有什麼是它們能保障防禦住的。但是,目前提議這種新式戰列艦並不僅僅是一艘戰列艦,還是一艘優於任何巡洋艦(除了最新式者)的一等巡洋艦。在未來的幾年裡,不管戰列艦會不會被淘汰,她都將會是有用的。她的航速必將使她擁有最大的價值。

無畏艦就是一種引入了巡洋艦血統的戰列艦。只不過相比無畏號,無敵號有著更多的巡洋艦血統,有著更高的航速,而無畏號有著更厚的裝甲。

費舍爾老爹的構想太驚世駭俗了,以至於他在皇家海軍的同僚也多有反對。無敵和無畏這一對,看起來太像全重炮時代的戰列艦和一等巡洋艦了,而主流觀點認為,只有戰列艦才是艦隊實力的唯一標準,戰巡高航速價值並沒有被普遍認識到。與無敵號一起出現的無畏號掀起了更大的迴響,開創了無畏艦的時代,並且在各大海軍強國掀起了更大的軍備競賽。當然,也讓大英帝國的財政負擔更加沉重。

戰巡的任務

把話題拉回到戰列巡洋艦上。

現在皇家海軍有了一種新式戰艦,它跟無畏艦分享同樣的技術,有相同等級火力,可以對前無畏艦造成相當大的威脅,有著比裝甲巡洋艦更高的航速,有著相對輕型但是足以抵禦裝巡和輕巡的裝甲。當然也很昂貴。

這種戰艦可以有哪些用處?

巡洋艦獵手

身為「終極巡洋艦」,戰巡天生的任務就是獵殺敵方的巡洋艦,保障海外領地的制海權。等同無畏艦的火力,吊打巡洋艦,裝甲可以免疫巡洋艦的6寸火炮,速度比同期巡洋艦還快,敵方巡洋艦將處於防不住、打不過、跑不掉的悲慘境地,只能等死。唯一的缺陷就是戰巡過於昂貴而數量不足(這也與戰前皇家海軍對於戰巡的反對有關)。

1914年的福克蘭群島海戰是戰巡身為巡洋艦殺手的完美表演。為了狙擊意圖歸國的德國東亞分艦隊(即「施佩艦隊」),防止其突入大西洋干擾商船航運,英國派出兩艘「無敵級」戰巡前往福克蘭群島,另外還派出一艘戰巡前往加勒比地區防止施佩艦隊取道巴拿馬運河。施佩艦隊擁有兩艘新型裝甲巡洋艦和三艘輕巡洋艦,其中「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兩艦奪取過德國海軍炮術比賽冠軍,實力強大,一個月之前剛剛殲滅了英國西印度群島分艦隊。原本計劃突襲斯坦利港的施佩艦隊發現港內有兩根三腳桅杆——意味著此地有無畏艦或者戰巡出沒,大事不妙——毫不猶豫的掉頭逃命。兩艘戰巡還沒生火熱機,等到做好出航準備的時候施佩艦隊已經逃走一小時了,但是戰巡憑藉高速追了上去。施佩伯爵帶領兩艘裝甲巡洋艦掉頭阻擊,試圖給輕巡洋艦換來一些逃命的時間。但是戰巡的優勢太大,德艦受損嚴重,而命中英國戰巡的炮彈毫無用處。輕巡洋艦也被英國巡洋艦隊殲滅。施佩伯爵與他的兩個兒子同一天戰死,德國最大的海外艦隊就此覆滅。

這是施佩艦隊悲劇性的終結,也是戰巡超新星一般的登場。

強行偵察

20世紀初期,艦隊決戰的時候往往會有一支由巡洋艦組成的前衛艦隊,用於偵察敵方艦隊的動向,為己方T頭橫跨敵方戰列艦隊創造條件。另一方面,敵方的巡洋艦隊也在試圖獲取己方艦隊的精確方位,前衛艦隊還擔負著阻止敵方偵察的任務。如果由戰巡取代巡洋艦,那麼戰巡前衛艦隊面對普通巡洋艦前衛艦隊有著壓倒性的優勢,能夠直接消滅敵方前衛艦隊,還可以突破敵方巡洋艦組成的護衛網,強行偵察敵方艦隊動向。單向透明的戰場是每一個指揮官的夢想。

日德蘭大海戰當中,英國戰巡分隊頂著巨大的損失非常圓滿的完成了強行偵察的任務,公海艦隊的一舉一動都為皇家海軍大艦隊所掌握,貝蒂和傑里科聯手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壯舉——展開10公里長的戰列線,T頭截殺公海艦隊——兩次。公海艦隊灰溜溜的回到港口,皇家海軍牢牢掌握著北海的制海權。

反制由戰巡組成的前衛艦隊,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戰巡艦隊,德國人就是這麼乾的。可惜一戰時期公海艦隊戰巡分隊不論是數量還是速度還是火力都遜於皇家海軍戰巡分隊,雖然對對方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是沒能阻止對方完成偵察任務。

一支戰巡組成的分艦隊對於戰列艦決戰有多重要,手握十幾艘鐵烏龜的美國海軍最清楚了。由於海軍條約的簽署,美國人夢寐以求的戰巡變成了初代航母列克太太和薩拉小姐,導致美國海軍在整個20年代都生活在英國和日本強力前衛艦隊的淫威之下,並且間接導致了美國海軍航空兵的興起。

關於美國人戰巡夢的故事,我們在後面再講。

誰殺死了戰巡?

不可否認的是,日德蘭海戰當中,戰巡艦隊損失慘重,而高速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級(擁有25節的速度,接近初代戰巡無敵號)表現出色。一戰後除了末代戰巡胡德號以外沒有新的戰巡服役,新的年代流行的是高速戰列艦:有著27-30節的速度、與末代戰巡接近,也有標準厚度的裝甲。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戰巡並非技術不足的年代的妥協之作。在海戰中,重要的不是絕對速度,而是各艦隊之間的相對速度。雖然二戰時代的高速戰列艦達到了一戰結束時代戰巡的速度,如果用新技術建造新的戰巡,速度可以達到33節以上(列剋星敦、G3等)。

這還是20年代初期的技術,如果採取30年代末的技術,戰巡速度甚至可能會超過35節,戰巡分隊相對戰列線的速度優勢會比日德蘭時代(27/25節vs 21節)更大。

同時,二戰時代巡洋艦的速度也變快了,達到了33-35節,高速戰列艦依然追不上巡洋艦,無法擔任艦隊前衛艦隊的任務。如果這時候有一支33-35節速度的戰巡分隊,依然可以讓敵方的高速戰列艦隊像瞎子一樣。

雖然戰列巡洋艦確實消失了,但是並非是因為技術的進步殺死了它。

再論伊麗莎白女王級(QE)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一下高速戰列艦的開創者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QE)

QE的出現可以看作是激進的費舍爾勛爵與保守勢力的妥協:保守人士一直戰列巡洋艦的價值,直到他們發現一支放在戰列線兩端的高速分艦隊可以在戰列線對決的時候前出包抄準備逃跑的敵軍艦隊。這一角色可以由戰巡擔當。

然而這就意味著戰巡需要跟戰列艦硬碰硬,戰巡的輕裝甲讓海軍大臣非常擔憂。最終成果就是5艘QE,在擁有足夠的裝甲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提高了航速。在日德蘭海戰中期,4艘QE救了一把戰巡分隊,並且在被德國艦隊集火的情況下安全返回。

但是在QE服役的時候,英國最新的戰巡獅級已經達到了27節的速度,QE即使有25節的極速也跟不上自家戰巡分隊,也追不上德國戰巡分隊(26節),導致日德蘭海戰的時候QE沒能跟戰巡一起趕到,後期追擊德軍的時候也沒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同期英國戰列線速度是21節(全都是無畏艦),QE放在戰列線里也浪費。QE這不高不低的速度使她只有一種用途:服務於戰列線。而戰巡可以單獨活躍在戰場。

而且,QE作為兩派的妥協,擠佔了戰巡的建造名額,導致日德蘭海戰的時候貝蒂的戰巡分艦隊只有6艘戰巡,與德國(5艘)拉不開差距。如果4艘聲望級水平的戰巡加入貝蒂分艦隊,在日德蘭海戰的時候9 vs 5,英國佔據數量和質量雙重優勢,希佩爾就不會那麼那麼好過了。

至於QE一直活躍到二戰,無疑是沾了速度的光,同期的21節戰列艦都退役解體了。但是如果QE換成聲望,同樣經過大改,在二戰時候無疑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因為可以追得上新一代高速戰列艦,也可以跟得上航母機動艦隊。

戰巡和戰列艦的融合

戰列巡洋艦面對敵方的輕巡洋艦或者裝甲巡洋艦的時候擁有巨大的優勢,但是當對方也擁有戰巡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戰巡,作為一種具有重火力和輕甲的戰艦,對於敵方戰巡的防禦力很弱,戰巡對轟不可避免的會遭遇巨大損失。應對這種情況,可以擴充戰巡的數量,通過數量優勢迅速擊垮對手;或者讓戰列艦高速化,比如QE;或者可以讓戰巡重甲化。當然,這不可避免的會導致排水量和造價的增長。

作為實際上的最後一代戰巡,胡德的防禦水平非常強,側舷防禦水平比QE更高,水平防禦在日德蘭海戰之後也進行了加強。可以認為胡德號的防護水平達到了同期戰列艦的水平。這是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融合,代價就是超過4萬噸的排水量——世界最大。

當然QE和胡德各有缺陷:QE航速太低,而胡德的裝甲防護是後來追加的,防護有缺陷。高速主力艦的真正後繼者,需要等到未來才能看到。

從未建成的末代戰巡:G3

一戰結束後,胡德的三艘同型船被叫停,胡德號也進行了修改以加強防禦。

1920-1921年,在海軍條約簽署之前,英國人還進行了若干未來戰列艦和戰巡的設計,最後敲定的就是G3戰巡和N3戰列艦。

G3有著3*3的16寸火炮,航速33節,裝甲可以防禦研發中的15寸新炮,實際上防護水平超越了當年所有建造中的戰列艦。N3戰列艦更誇張,裝備18寸火炮,航速23節,裝甲可以防禦18寸火炮。G3已經超越了狹義的「戰列巡洋艦」的範疇,可以認為是真正的高速戰列艦;而N3則是大和級的怪物,專註於戰列線。

可以從參數上一窺皇家海軍對未來海戰的規劃:G3作為前衛艦隊,可以擊敗任何敵方戰巡;N3組成戰列線,是任何戰列艦的噩夢。

然而海軍假日的到來把G3和N3都擊沉在圖紙上,big7之一的納爾遜只不過是縮水的低速版G3。對皇家海軍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對英國政府可能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更新、更大、更快、更猛的戰艦,大英帝國已經難以承擔了。

快速戰列艦的時代

胡德之後,英國再也沒有建造新的戰巡。羸弱的大英帝國也負擔不起一支昂貴的戰列艦艦隊和一支更加昂貴的戰巡前衛艦隊,剩下的可憐的幾艘主力艦必須同時承擔起制海和與敵方主力艦作戰的任務。費舍爾老爹的設想——只有高速主力艦組成艦隊——終於用這種頗具諷刺意味的形式實現了。

大英帝國這種海軍立國的列強都無力負擔,歐洲其他列強就更可憐了。德、法、意、俄新建的主力艦都屈指可數。歐洲的主力艦對抗逐漸由大艦隊作戰轉變為小分隊乃至單艦的對抗,不需要一種昂貴又脆弱的主力艦作為前衛艦隊——甚至連一個前衛艦隊都難以湊出來了。各國海軍紛紛放棄了追求絕對速度的戰列巡洋艦,選擇了攻防速兼修的快速戰列艦。

戰列巡洋艦在美國的發展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財大氣粗、有著龐大戰列艦隊的美國海軍接過了戰巡的旗幟。雖然美國海軍從未建成一艘真正的戰巡,但是戰巡的血脈在美國海軍此後所有的戰艦里流淌。

現代美國海軍的建設

美國現代海軍建設的標誌是老羅斯福當政時建立的「大白艦隊」。老羅斯福推動國會通過了決議,每年為海軍建造兩艘新型戰列艦。1907年大白艦隊環球航行宣告了美國作為一個新生海軍強國的誕生。

而在無畏艦時代,美國越過了歐洲各國趟過的坑,徑直選擇了三聯裝、全中線、背負式的典型超無畏艦設計。截至1917年美國參戰,美國海軍擁有8級17艘無畏艦和大量前無畏艦,僅次於英德。這些無畏艦有著統一的特點:21節的低航速、背負式炮塔、重裝甲、長續航力,被稱為「標準戰列艦」,又叫「鐵烏龜」。儘管高航速對於美國戰列艦來說並非完全無用,但為了滿足續航力、火力和防護的需求,航速是可以犧牲的。

美國海軍對高速艦隊的需求

在長期只有低速艦隊的情況下,美國海軍一直在尋求最佳運用手中艦隊的方法。1902年,各路海軍軍官經過激烈討論, 締造出了美國海軍戰列線基礎戰術:1號戰鬥方案。

面對有著航速優勢的敵方艦隊,為了防止被包抄,己方先導艦將跟隨轉向,盡量保持平行,利用內圈優勢阻止敵方佔據優勢陣位。在兵棋推演和實戰演習當中,這一戰術行至有效。

但是,如果兩軍反向航行接敵,這一戰術就會直接被動,以至於美國海軍建議戰列艦隊接敵之前先掉頭。

隨著戰列線規模的擴大,1號戰鬥方案後來發展為2號戰鬥方案,把戰列線分成幾個分艦隊,可以各自機動。

在研究戰列線戰術的過程中,美國海軍意識到低速戰列艦有著戰術劣勢,這也意味著一支高速分艦隊對美國海軍有著格外重要的意義。戰巡誕生之前,裝甲巡洋艦是高速艦隊的首選,按照美國海軍的構想,戰列艦與裝甲巡洋艦數量應當為2:1。美國建造了10艘大型裝甲巡洋艦,被稱為「Big Ten」,與戰列艦一樣用州來命名,說明其對於美國海軍有著不亞於戰列艦的重要意義。

但是戰列巡洋艦的誕生讓Big Ten全部過時了,美國海軍暫停了裝甲巡洋艦的建造,開始研究戰列巡洋艦的價值。

支持建造戰巡的人認為,憑藉高航速的優勢,戰列巡洋艦完全可以對敵軍戰列線進行突擊,在主力艦隊趕到戰場前搶佔有利陣位;從戰略層面看,戰列巡洋艦也可以獨立行動,奪取前進基地。而眾多保守人士,包括眾多國會政客,一直在懷疑戰巡的價值,認為戰巡幾節的航速優勢,沒有足夠的戰略優勢;戰列巡洋艦雖然能擊敗一切輕型戰艦,但是遲早會遭遇主力艦,輕甲的戰巡難以威脅到鐵烏龜;美國海軍也沒有做好容納戰巡的準備,應該先全力發展戰列艦。由於保守人士佔據主流,直到1915年,美國海軍也沒有獲得戰列巡洋艦。

戰巡角色的明確化

但是,無論爭執如何,有一點明確的事實是:美國海軍缺少大型偵察戰艦。多年以來,美國海軍只能用驅逐艦等輕型艦艇編隊執行偵察任務。但是輕型艦艇在惡劣海況下效率銳減,必須有大型艦艇克服惡劣海況。沒有新的大型高速戰艦,偵察的短板越來越嚴重,直到在1915年「戰略問題1號」演戲中暴露無疑:高海況下,整個艦隊變成了瞎子。

沒有戰巡的情況下,海軍只能用裝甲巡洋艦嘗試組建偵察艦隊,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裝甲巡洋艦較差的火力和比較低的航速局限依然很大。通過歷次演習的總結,美國海軍對於戰列巡洋艦的運用方法有了日漸明朗的認識:強力高速偵察艦。在後來「列剋星敦」級的設計中這一思想貫徹始終,其極高的航速要求正是為了能夠擔負起艦隊偵察的重任。

另外一方面,日德蘭海戰對美國朝野震動巨大,保守的海軍部和國會終於意識到戰列巡洋艦對於海戰的決定性意義。而日本四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陸續服役,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國會意識到美國海軍急需擴充以面對同時兩洋作戰的威脅,隨即通過1916海軍法案,允許海軍在之後的三年中建造10艘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和大批輔助艦艇。

列剋星敦之夢

1916年,在實質上的末代戰巡胡德開工的時候,美國海軍終於從國會那裡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戰列巡洋艦,並在1919年完成設計:即列剋星敦級。

這是一種標準的戰巡:重火力、輕裝甲、航速高到變態。列剋星敦有著8門16寸火炮,33節的設計航速。這將是當時速度最快、火力最強大的戰艦。

由於英國戰巡在日德蘭海戰放了好幾個大煙花,美國海軍並非沒有考慮過加強列剋星敦的裝甲,但是綜合考慮之後,美國海軍認為,列剋星敦級的防護水平足夠,不會像日德蘭海戰那樣放煙花,而航速依然是最重要的指標,不能接受為了加強防護減慢速度。同時,重裝甲的戰巡排水量更大造價昂貴數量更少,最重要的是,會拖慢海軍獲得高速戰艦的進度。

在歐洲走向快速戰列艦的時候,美國海軍接過了原教旨戰列巡洋艦的大旗。

1920年,6艘列剋星敦級陸續開工,很快美國海軍將會獲得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隊。

然而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把所有的列剋星敦都擊沉在船台上。

雖然美國海軍龐大的鐵烏龜陣容不遜於任何國家,但是由於缺少強力偵察力量,一旦開戰,鐵烏龜都會變成瞎子。整個1920s美國海軍都在英、日的戰列巡洋艦的陰影里瑟瑟發抖。

航空兵的黎明,戰列巡洋艦的黃昏

失去了戰列巡洋艦的美國海軍也在尋求替代品。作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補償,建造進度最快的兩艘船,列剋星敦和薩拉托加被改造為航空母艦。她們繼承了戰列巡洋艦龐大的艦體、極高的速度,這樣在海軍航空兵剛剛出現的時候,美國海軍就擁有了兩艘大型快速航母。

美國海軍利用這兩艘大型快速航母與另一艘較小型、低速、廉價的航母(用於伴隨戰列艦行動,被稱為「艦隊航母」),一起在1920s和1930s的各次「艦隊問題」演戲當中探索了海軍航空兵這一新兵種的運用方式。美國海軍很快意識到航母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行動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效果:以航母為核心、巡洋艦伴隨組成獨立的高速艦隊,執行偵察、快速打擊的任務,還可以掩護登陸部隊搶佔前進基地。這一套對於快速航母編隊的運用方式正是脫胎於戰列巡洋艦的使用。這不是偶然的,快速航空母艦高速機動、強火力、遠程偵察遠程打擊的這些特徵可以視為是戰列巡洋艦概念的終極發展。

而隨著20-30年代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型快速航母的戰鬥力與日俱增。到了1930s後期,列剋星敦級航空母艦,以及後續建造的其他大型快速航母,對戰列艦的威脅已經遠非戰列巡洋艦能做企及。戰列巡洋艦的職能被航空母艦所取代,而航空母艦則敲響了所有火炮戰艦的喪鐘。

末代高速主力艦

回到1930s,航空母艦距離登基還尚早,艦載機攻擊力尚顯不足,各國還準備在倫敦海軍條約下建造新一代主力艦。

在航母戰鬥力無人敢打包票的時代,日本的四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是美國海軍的心頭大患,26節的航速和14寸火炮可以輕鬆消滅美國海軍的輕型艦艇,讓戰列艦變成瞎子。華盛頓海軍條約到期後,在倫敦海軍條約下美國海軍開始建造航速27節的新型快速戰艦以克制金剛級,即北卡羅來納級。北卡羅來納級有著16寸主炮,火力裝甲足以防禦14寸炮,但是面對歐洲新一代主力艦:獅級、黎塞留、維內托仍顯不足,於是重新設計建造了南達科他級,一型非常均衡全面的戰艦,單艦作戰能力極強,同級4艘外加兩艘北卡也可以組成27節的高速戰列線,不畏懼任何國家的新艦艇。

然而此時對面舊日本海軍金剛級第二次大改後已經可以跑到30節,美國海軍前衛艦隊不足恐懼症並沒有得到緩解。隨著倫敦條約的自動放寬,美國海軍可以建造一型標準排水量4.5萬噸的大型戰列艦,他們選擇建造了一種跑的更快的南達科他,把多出來的排水量全部堆到動力上——成果就是衣阿華級,最後的戰列艦。

衣阿華級有著9門16寸mk7主炮,性能最優秀的16寸主炮,火力僅次於日後的日本大和級戰列艦。防護水平相對南達科他級稍有提高。而航速……具有33節的極速,輕載試航的時候甚至跑出過35節,比任何建成的或者計劃中的戰列巡洋艦都要快速。

這就是美國人對於「前衛艦隊不足恐懼症」的最終解決方案。

4艘33節的衣阿華級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分隊活躍在海上,消滅輕型艦艇,逼迫敵方主力艦與戰列線交戰,或者追上去打擊任何試圖逃跑的敵艦,僅僅這四艘就足以威脅任何一個海軍強國。而2艘北卡、4艘南達和計劃中的5艘蒙大拿這11艘新型戰艦可以組成速度27節的戰列線。對於任何指揮官這都是夢幻般的組合。

可惜航空母艦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俾斯麥」號戰列艦這麼出名?
澳宋帝國海軍之劍
戰列艦的演變
《戰艦世界》「蒙大拿號」戰列艦造出來了么?
夢幻戰艦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為什麼只是個「夢」

TAG:海軍 | 戰列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