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食典-聊城熏雞

聊城熏雞又叫魏氏熏雞、鐵公雞,是山東聊城的三大特產之一。聊城舊稱東昌府,民間還有這麼一句順口溜,「東昌府,有三黑兒,烏棗、香疙瘩和熏雞兒」,由此可見一斑。此菜形美、肉嫩、骨酥,色鮮味美,柔中帶韌,香而不膩,入口余香深長獨特,可下酒,又可佐茶。古往今來,過往聊城的商賈旅客無不爭相購買。

聊城熏雞是由聊城北關魏家扒雞店的魏永泰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創製的,故又稱魏氏熏雞。

故事從這開始

清代時的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了使扒雞能遠銷外地,魏氏先輩魏永泰創製了能長期保存且風味獨特的熏雞。這種熏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味香濃,手掐無彈性,味醇美,嚼後齒頰留香,存一年都不變質。

魏家扒雞店在每年的農曆十月至十二月成批製作,供全年銷售。因其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早在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前後,已美名遠揚,成為聊城著名特產。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魏永泰四世孫魏金龍為熏雞店命名日「龍勝齋」,寓「龍騰勝世」「翔龍致勝」之意,並請縣知事陳慶蓄題寫店名。

「鐵公雞」的由來

至於聊城熏雞後來怎麼又有個鐵公雞的怪名字呢?

話說1935年的一天,著名教授肖滌非在青島收到一位在聊城的朋友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是4隻熟雞,但是看起來黑乎乎、瘦骨嶙峋,還乾巴巴的。肖教授也覺得奇怪,當時天氣已熱,這些熟雞在途中又捂了多天,卻沒有變味。

正好這天老舍先生邀肖教授下館子小酌,肖教授就把雞帶去交給堂倌切開裝盤。誰知,那雞一經切開裝在盤中就大為改觀了,不再顯得那麼又黑又干,瘦得難看了,而是色呈栗紅,熏香濃郁,老舍先生邊吃邊稱讚:「別有風味,生平未曾嘗試。」

老舍先生問肖教授這是什麼雞,肖教授也答不上。老舍先生略一思索,便說:「這雞的皮色黑里泛紫,還有點鐵骨錚錚的樣子,不是很像戲裡那個鐵面無私的黑包公嗎,乾脆,就叫鐵公雞」。接著,又引申開來,從濟南大明湖鐵公祠說到鐵鉉鐵漢子的故事,說道:「山東既然有這一名勝古迹,管它叫鐵公雞,不也就表明它是山東的特產了嗎?」此事一時廣為流傳,成力佳話。聊城熏雞也便因老舍先生的美譽,得了個「鐵公雞」的名字了。

「龍勝齋」的由來

抗戰期間,這種熏雞基本失傳,解放後才逐步得到恢復。1984年,魏永泰老先生六世孫魏更慶重新啟用「龍勝齋」老字號,恢復生產。而今人們又可以品嘗到香而不膩、別有風味的聊城熏雞了。

製作方法:

聊城熏雞的選料及製作均極嚴格,選用外形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3斤當年的無病公雞,先加工成扒雞,弄熏制而成。製作時,先把雞宰殺洗凈,放入清水中,燙泡一下即撈出,將水分控干。將雞窩盤成型後抹上糖色,放入九成熱的油鍋中,炸至皮呈深紅色時撈起,控凈油。

再往雞腹內裝入白芷、草果、枸杞、陳皮、党參、八角、桂皮、胡椒、蔥姜等,把雞置煮制的鐵鍋或陶罐中煮爛。最後把雞懸起置於鋸末煙火上熏制,鋸末以沙柳、紅松木為宜,並要摻入適量細土。一般熏3-4小時。在熏制過程中,煙量的控制至關重要,還要注意不斷變動雞的姿勢。熏至雞肉呈栗色,手掐無彈性時,塗上雞油即成。


推薦閱讀:

史上最全拍攝技巧,一人旅行也不孤獨(三)
薛之謙既然那麼嫉惡如仇,為什麼不幫忙轉發兒子刺死辱母案。?
聊城的朋友,夏天上火吃什麼水果好呢
聊城結婚都有哪些習俗?

TAG: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