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後走向決裂還是和解?特朗普與《紐約時報》的「恩怨情仇」
即使主流媒體無法撼動草根甚至改變歷史,特朗普依舊需要尊重他們作為美國社會「第四權力」的角色。
文|王亞娟
一位身家豐厚的紐約地產商每天都要閱讀一份當地報紙,有事沒事去互動下寫個「讀者來信」,還在Twitter上發表自己對這家報紙的看法;這家報紙天天關注他的一舉一動,抓住一切機會報道他,甚至曾經花了整整兩個版面整理他的語錄。
這是特朗普與《紐約時報》「相愛相殺」的故事,從他參選以來就已拉開帷幕。他們之間的互動幾乎沒有過任何溫情時刻,你來我往中充滿火藥味,吵得不可開交。
「最大敵人是媒體,而非希拉里」
在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美國主流媒體眼中,身兼「大嘴」「土豪」「侮辱女性」「政界小白」等多重標籤的特朗普就是一個跳樑小丑,不應該也沒可能打敗前第一夫人、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而登上總統寶座。無論是他們發布的報道、社論抑或民調,都呈現出一邊倒支持希拉里的態勢。(文末回顧《《紐約時報》》在這場大選中對特朗普做了什麼)
特朗普:我是和扭曲的媒體,而非扭曲的希拉里競爭。
堪稱「世紀最大黑天鵝」的競選結果,讓為希拉里搖旗吶喊的主流媒體、知識精英顏面掃地。在最終結果出來之前,沒有任何一家媒體給出特朗普可能勝選的報道。大選塵埃落定之後,社會上下開始反思:美國媒體出了什麼問題?主流媒體的報道,是否能真正反映美國社會的實際民意?作為美國「第四權力」,媒體應該側重報道事實還是引導輿論?言論自由和利用話語權打壓異己是一回事嗎?大洋彼岸的中國網友甚至開始思考:美國媒體對中國充滿成見的報道,是否與圍剿特朗普如出一轍?
這些報道對大選最終結果的影響很難估量,它們共同營造出「希拉里勢在必得,特朗普不堪一擊」的局勢,在主流媒體所能輻射到的範圍內起到了不容忽視的傳播效果。看到有關特朗普種族主義、歧視女性相關報道之後倒戈轉投希拉里的人一定不在少數,但也有人指出,這些報道或許成為了特朗普的「神助攻」,在選民中佔比更大的下層群眾可能反而會在鋪天蓋地的對特朗普的報道中愈發加強對其的認同感:「我們想罵不敢罵的,他都替我們罵了。」
希拉里的競選集會上,精英群體支持者眾
在精英群體的集體反思中,不乏這樣的聲音:「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事情都如我們所願,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如願才是常態。是時候走出來了。」「過去那些狂妄的話,反映了我們的無知與傲慢,以及對這個複雜世界的淺薄理解。」「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國家如此陌生,近乎無法理解。」
美國人對媒體信任度降至歷史低點
與之相呼應的是,包括蓋洛普在內的最新民調均顯示,美國人對大眾媒體的信任度已經跌至歷史低點。只有32%的美國人還信任新聞媒體報道的內容,相比上世紀70年代媒體受信任度創下72%的歷史峰值,降幅竟超五成。在2016年大選年,對媒體的不滿和分歧尤其突出。
這場傳媒界、科技圈齊齊上陣的大選,或許亦成為了曾經緊握話語權的主流媒體在互聯網時代逐漸日薄西山、不敵網路社交媒體的縮影。當《紐約時報》為希拉里大唱讚歌之際,特朗普卻玩轉社交網路,依靠Facebook、Twitter、Youtube的傳播,組織了數場聲勢浩大的大型集會。
Twitter,在大選中成為了特朗普最為倚賴的言論陣地。8月,他就在Twitter上發文與媒體叫板,「我不是在與希拉里作鬥爭,而是與媒體作鬥爭,」並表示,「如果噁心和腐敗的媒體誠實地報道我,不對我說過的話進行造假,我的民調支持率會領先希拉里20個百分點。」
9月初,特朗普繼續抱怨:「大選最讓我感覺意外的是媒體太不誠實了。他們發表你的聲明,這本來非常好,但是這裡砍一點,那裡剁一下,或者動點別的手腳,然後突然間,這玩意就不像你實際要說的那樣好了。」
《紐約時報》對特朗普騷擾女性的報道
勝選後的特朗普依舊在炮轟那些曾經對自己口誅筆伐的媒體。美國當地時間21日,特朗普邀請了主流媒體的大佬們到他位於第五大道上的特朗普大廈作客。出乎眾人意料,這場座談會更像一場「鴻門宴」,特朗普一開場就給了所有人一個下馬威。他對CNN總裁Jeff Zucker說:「我恨你的電視台,CNN所有人都是騙子,你應該感到羞恥。」
「渴望被愛」的特朗普
這僅僅是前奏,重頭戲是之後他與「宿敵」《紐約時報》的會面。這場會面從一開始就一波三折,當地時間22日,特朗普兩度發文稱取消與《紐約時報》見面,因為「這次見面的條件在最後一刻變卦」。並且,他在Twitter上的對《紐約時報》的稱呼是 「The failing NYT」(每況愈下的《紐約時報》)。然而,幾個小時後,他還是出現在了《紐約時報》總部,與高層開了會。
這是一場註定不會愉快的會議。特朗普說他非常尊重《紐約時報》,但認為時報對他「非常粗魯」,他認為自己受到了「在某種意義上非常不公平的對待,真的很不公平」。
特朗普到訪與《紐約時報》出版人小阿瑟·蘇茲伯格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特朗普還提到了那位說他還不如狗的《《紐約時報》》評論員毛琳。「如果你們覺得我有什麼錯誤,我很願意傾聽,你們可以打電話給我。唯一一個不能打給我的人是毛琳,她對我太狠了。我不知道她究竟怎麼了,她過去是一位這麼好的評論員,這麼多年來都很好。」
不過,此次座談會是非公開會議,屬於私人會晤性質,也就是說,此次特朗普僅僅在非正式場合對《紐約時報》表達抱怨。或許是屁股決定腦袋,這位準總統已經開始有所收斂。並且,會議結束時,特朗普承認自己是時報的忠實讀者,稱讚時報是「世界的瑰寶」,並說「希望我們可以改善關係」,或許可以從中窺見其對媒體態度的變化開始趨於緩和。
會面前,特朗普在Twitter上稱紐約時報「每況愈下」
根據《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弗蘭克·布魯尼在《在時報總部會見一個渴望被愛的特拉普》一文中的說法,「特朗普渴望得到認可,渴望被愛。」
他在文章中回憶道,與特朗普會面時,這位準總統與他握手後走向下一個人之際,又退回來對他說:我一定能讓你為我寫些好話。
他也因此確信,「儘管贏得了世界上最有權勢的職位,特朗普仍然強烈渴望著贏得他人的敬愛,而且過於迫切地需要告訴所有人,這些是他應得的。」
弗蘭克在文章中依舊沒有留情:「我們這位70歲的候任總統天性就像粘土一樣沒有定型、易受影響,這一點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 」
特朗普到訪《紐約時報》總部大樓
《紐約時報》與特拉普的恩怨情仇,還遠遠沒有結束。在媒體扮演「第四權力」角色的美國,特朗普「渴望被愛」其實無可厚非。美國開國功臣傑弗遜有一句名言家喻戶曉:「如果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這種傳統或許早就宣告,未來特拉普並不會與主流媒體走向決裂。而那句坊間熱傳的「不看《紐約時報》我能多活20年」,則更多地被解讀為一種「特朗普式的幽默」。
社交媒體帶來的變革將會扭轉新聞業的格局,但這並不妨礙,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一眾主流媒體,仍舊發揮著不容小覷的議程設置能力,以及在精英階層中的影響力。前真人秀主持人特朗普,又豈能不懂這個道理?
《紐約時報》在大選中對特朗普做了什麼:
1月31日,《紐約時報》發表社論宣布支持希拉里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人;
5月,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中脫穎而出,《紐約時報》刊發時評《共和黨賽馬結束了,新聞學輸了》;
7月29日,《紐約時報》盛讚了希拉里47年來所有值得紀念的時刻;
9月24日,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前夕,《紐約時報》再次力挺希拉里,直斥特朗普是「美國近代史上最差的總統候選人」;
10月1日,《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張特朗普在1995年的報稅單,揭露其因一筆巨額虧損而避繳18年聯邦個人所得稅;
10月10日,《紐約時報》一篇時評說,「將特朗普與狗相提並論並不公平,因為狗很棒。」;
10月12日,大選關鍵時刻,《紐約時報》又曝特朗普醜聞,直指其騷擾女性;
10月24日,《紐約時報》用整整兩個版面,把專人收集的特朗普競選期間在Twitter上罵人的所有言論刊登出來。
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 婚前必須要問的15個問題
※紐約時報-觀點:Your Kid』s Phone Is Not Like a Cigarette
※2018.3.24期經濟學人,紐約客,時報,讀者文摘,大西洋周刊等外刊更新
※《紐約時報》弗里德曼:致年輕記者的50句媒體真相
※紐約時報:現代奴隸制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