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因果說法,佛道相通

因果和天道,佛家與道家

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

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德經》

很多人都知道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但是因果規律是什麼呢?很可能很多人都無法說出一二三來,在佛經之中,關於因果多有真經,今日我拋開佛經,用道經來解釋因果。

因果即天之道,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天道在時間的長線之中,他是非常公平的,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每一個因都會有一個果,但為什麼要說損有餘以補不足呢?

我前兩天走在大街上,將一個垃圾扔在地上,忽而想起,我扔一個垃圾,肯定會有人來收拾這個垃圾,那麼誰來收拾呢?環衛工,可是環衛工收拾垃圾的這個果是誰種下的呢?歸根結底是我,站在同一平面,我和環衛工相比,我的力氣是有餘的,環衛工可能經歷了一天工作之後,相比於我來說,這是不足的,結果是我種下了一個不好的因,不足的卻為我結束這個果,這是什麼?這是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環衛工的不足,卻還要將力氣奉給我這個有餘的,這是人之道,但是天道呢?我們一般人自然不會去思考我扔了一個垃圾,一個煙頭,誰去收拾,但是我們不注意,天道會不會注意呢?我種下了這一個小的因,這麼小的果最後會不會落到我的頭上呢?我的結論是會的,但是怎麼落,具體落,我不清楚,但是一定會落下來,最後降臨到我的頭上,而環衛工結了我的果,那這就是因,到最後會不會因為這個因得到好的果呢?會的,因為天道是公平的,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佛家有六道輪迴之說,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道,前三個是三善道,後三個是三惡道,能夠生為天人,那肯定是種下了許多善因的,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功德很大的人,生為天人,而能夠生為人生,那是因果所牽扯不大的,也就是種下了大約的善因,結下了大約的善果,有人問如來佛一個人輪迴轉世成人有多大的可能,佛祖抓起來一把沙,用力捏住,很多沙從指縫中間流了出去,那人說會有這麼多?佛祖伸出手掌,說,在手掌里的沙才是能夠投身為人的,所以得出一個結論:人身難得。

而因果里所說人身難得是什麼呢?就是因果相約,差不多的,才可以投

身為人,反過來說,既然能夠投身為人,那欠別人的果肯定不多,別人欠自己的果也一定不多,所以才能夠投身為人。

既然因果所欠不多,那麼我們就應該做兩件事,第一個珍惜人身的難得可貴,珍惜福報,習大大提出光碟行動,也是佛家所說的珍惜福報的一種,在餐廳之中大家也許見過一種海報,就是一碗米飯上邊,寫著惜福兩個字,如果不惜福,那這就是種惡果,最後肯定是要自己承受的,如果惜福了,那這個種下的善因也是會自己承受的,這是非常美妙的,這也是為什麼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因為他種下的因,使自己有了福報,並非說天道偏向於善人,天道是非常公平的。

第二個就是該抗爭的抗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佛家的善書,說是某個人受到家暴,這個人很隱忍,後來某個禪師告訴他,說這是前世種下的惡因,這一世就該給你承受,其實不然,之前我就已經說過,善因善果相當,才能投身人身,所以在這些不公平的面前,要懂得自己抗爭,而不是無休止的隱忍,但是在抗爭的時候,依舊要保持一種善心,不能生噁心,一生噁心,在抗爭的過程之中,肯定會有偏激的想法,從而生出惡果,這就成了惡因,所承受的惡果最後還是要自己承擔,這是不好的。

我們大家基本上都有這樣的認識,如果在一個比較殘酷的情況之下,依舊能夠保持一種善良之心,是要比在一個平和的情況之下,保持一顆善心難得多,而在殘酷的情況之下保持一種善心,就是想著佛家所說的大慈悲修行,這可是菩薩願,可以成菩薩的,也是很難的,而在儒家,這種心就是仁心,是非常難得的,可以成聖的,但是現在這個社會好像沒有人願意成聖,甚至鄙視聖人,我不知道這個社會究竟是怎麼了?

中國風水史(增補版) ¥24 京東 購買


推薦閱讀:

土登翁修堪布:攢錢不如積福,一旦福報享盡,惡業現前
因果故事——龜胎
佛教講因果,是宿命論么?
因果與修行
心上蓮花討論:因果就像萬有引力一樣,客觀存在

TAG: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