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兒童服藥誤區!千萬別給孩子掰葯吃了

(健康時報記者 魏雅寧)孩子生病了,如何合理安全地給孩子用藥,是家長最犯難的事。一旦用藥不當,輕則病情加重,重則致殘甚至死亡。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顯示:中國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每年約有7000例兒童死於用藥錯誤。14周歲以下的兒童中,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

一片成人葯,要平均分成兩份、四份甚至八份,再給孩子吃。這樣的精細活兒,就連兒童醫院的藥師們都覺得很難,更何況普通的兒童家長。經常聽到身邊有媽媽抱怨:小片葯直徑還不到1厘米,怎麼能平均分成4份?分偏了怎麼辦?為什麼兒童葯這麼少!

在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上,中藥藥理學專家李連達院士說:「做父母的經常有一個誤解,認為兒童就是小大人,兒科疾病就是內科病的縮小,用藥就是內科葯一片掰成一半、掰成1/4給兒童用就可以了。這種概念是錯誤的,兒童有其生長發育的規律和生理病理的特點,他們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上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使和成人得的同一個病,他們的發展規律也不相同,選方用藥不一樣,注意事項不一樣,用藥規律也不一樣。」

「孩子發燒,有些家長用酒精塗抹退燒,但是孩子的皮膚又薄又嫩,用得太多,就會造成灼傷。孩子的腎臟功能不太好,用一些常規的葯,有時候會造成血漿的藥物濃度過高,特別是孩子的血腦屏障,並不太健全,有時候用一些關於鎮靜的葯,會引起孩子昏迷等。」鍾南山院士舉例說。

北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任王曉玲指出,和成人相比,兒童不合理用藥、用藥錯誤造成的藥物性損害更嚴重。

在《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中顯示:目前我國現有的3500多種藥品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只有60多種,僅佔總數的1.7%;而且,適合兒童的顆粒劑、糖漿劑、泡騰片等劑型也非常少;95%以上的藥品沒有兒童用藥安全包裝,不配備專用量器;全國6000多家藥廠中,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的僅10餘家,有兒童生產部門的企業也僅30家。

兒童用藥的選擇應該特別慎重,否則會對兒童健康留下極大的安全隱患。以下列舉的藥品不是完全不能服用,而是服用時一定要遵醫囑、看清說明書,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1.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等有可能損害兒童的聽神經,引起耳聾。

2.多黏菌素、去甲腎上腺素能引起兒童的腎臟損傷。

3.胃復安能引起一些兒童的腦損傷。

4.四環素、氟哌酸等藥物能影響幼兒牙齒、骨骼的發育。

5.感冒通能引起兒童血尿;滴鼻凈(萘甲唑啉)能引起兒童中毒等。

十大兒童服藥誤區

誤區一:果汁服藥

用果汁送服藥物,或吃藥後立即喝果汁或吃水果,果酸會中和鹼性藥物,或使藥物提前分解,降低藥效。

誤區二:喂葯加糖

糖能抑制某些藥物的藥效,干擾礦物質和維生素在腸道的消化吸收。再者,糖能與某些中藥中的蛋白質、鞣酸等成分起化學反應,產生有害物質。

誤區三:剝去溶衣

外包溶衣的藥物一般對胃有刺激或易被胃液分解破壞,如剝去溶衣或壓碎服用,易產生不良反應。

誤區四:強行灌藥

父母齊上陣用筷子撐開孩子嘴巴或捏著鼻子,在兒童的哭鬧聲中強行灌藥,易使藥物嗆入氣管,輕則引起呼吸道肺部發炎,重則堵塞呼吸道而造成窒息危險。

誤區五:靜睡喂葯

兒童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受外來刺激時適應性調整能力差。如果趁其睡眠時喂葯,藥液突然刺激舌、喉等部位的神經,可反射引起喉部痙攣。

誤區六:服成人葯

有些家長覺得成人葯藥效強,為使兒童儘早痊癒而用成人藥物喂兒童,是很錯誤的。比如治腹瀉時用諾氟沙星膠囊(氟哌酸),此葯對兒童腎臟有損傷。

誤區七:服藥過量

有的家長急於求成,給兒童服藥時擅自加大劑量,這樣會引起兒童臟器中毒。如鎮痛類藥物服用過量,會傷及肝臟(中毒性肝炎)。

誤區八:濫用退燒藥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有些年輕的媽媽一見孩子發熱,就給孩子吃退熱葯。這樣做很容易掩蓋癥狀,使疾病難以診斷。

誤區九: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確實很重要,但並不是多多益善。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

誤區十:濫用抗生素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用抗生素是不合適的。而且長期使用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孩子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長期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健康時報網)


推薦閱讀:

中國十大險峻山路彎道集錦(七)
中國十大名茶,你最愛哪種
古代十大梟雄排行:曹操倒數 第一是他
國內十大遊樂園排行,約么?

TAG:孩子 | 兒童 | 誤區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