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薈萃 | 崔蕾:「下水文」的魅力何在
崔蕾/文
教師是否要寫「下水文」?對於這個觀點,歷來有「岸上指揮」與「下水示範」兩種習作指導觀,它們各持一端卻各有千秋。
有反對者曾列出諸般弊端,比如新課程倡導個性化和創造性的自由表達,「下水文」的範例性質會制約學生的創造力;「下水文」水平參差不齊,有的難免對學生形成誤導,難以具備示範性,反而會妨礙學生廣泛參閱名篇佳作,等等。
但也有不少支持者引經據典地指出,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要是老師自己經常動動筆,就能更有效地指導和幫助學生。」語文教育家劉國正先生也說:「你要教會學生寫文章,自己要先樂於和善於寫文章,教起來才能左右逢源。猶如游泳教員自己要專於游泳,鋼琴教師自己要精於彈琴,道理是很簡單的。」
不管這兩個觀點如何交鋒,作為一位常年在高年段教學的語文老師,我還是喜歡寫一寫下水文,因為它的確有自身獨特的魅力。
你看,雖然到了五年級,作文也完成過無數篇,但不少學生對於寫作文還是比較發憷的。每每當我板書作文題目時,總會有幾個學生開始輕聲嘆氣:「唉,又要寫作文了……」往往還沒寫了就先來了畏難情緒。
這天,是寫《童年趣事》。課堂上,我讓學生們明確了習作要求後,提議他們先交流一下自己在童年時代最有趣的一件事。學生們說的大同小異,不是釣魚就是去放風箏,而且都是一句話概括,乾巴巴的沒有內容,課堂氣氛十分沉悶。怎麼辦?我也不知從何指點。靈機一動,在學生們說得差不多的時候,我忽然提議道:「這次,老師也來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趣事,我和大家一起來寫這篇作文吧!」學生們露出驚喜之色,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是件新鮮事。
開始寫了,學生們都埋頭動筆,教室里很是安靜,我也投入了寫的行列,跟他們一樣時而冥思、時而匆匆下筆……漸漸地,隨著寫作思路的清晰,我發現在如何選材和如何體現出「趣」字上,將是這次習作中孩子們會碰到的「攔路虎」,我決定在自己的文章中特別突出這兩點。大約十幾分鐘之後,我把自己寫的下水作文片段給學生們讀了出來——
我要上一年級了,全家它當成一件大事。爸爸認真地對說:「女兒,明天我要給去你買件新文具——墊板。」當時的我,還不過六歲,聽見爸爸提到的「電板」,便立刻興奮起來——因為帶電的都是好玩的玩具呀,你瞧,隔壁的阿毛有電動小火車,會「嗚嗚」地開,這神奇;小夥伴田田的電動小風扇能吹出風來,真好玩;總算我也有一件帶「電」的寶貝了,太棒了!於是,眼巴巴地等待著爸爸的回來。
時間是那麼漫長,這個中午第一次如此難熬。終於,爸爸的身影出現了!我手舞足蹈地迎了上去,爸爸笑盈盈地將一張塑料的平板遞給了我。「這是什麼?」我拿在手裡左瞧右看,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玩意。爸爸笑著說:「給你買的墊板呀!」「這就是電板?哪兒可以裝電池呢?」我一臉懷疑,以為爸爸在戲耍我。
文章雖未寫完,但我給他們一讀,孩子們的眼睛為之一亮,精神也振奮起來。有的情不自禁地叫起來:「有意思,真有趣!」還有的聽到精彩的句段,不自覺地重複起來。當他們再寫時,一個個不再是愁眉苦臉,面露難色,而是或津津有味、或冥思遐想、或靈機一動進入了「狀態」。有許多學生的臉上還帶著微笑,似乎真正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不知不覺,下課鈴響了,他們意猶未盡,還要接著寫。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太棒了!我想,孩子之所以這麼歡迎老師的「下水文」,一是可能覺得老師跟他們一樣來體會寫作甘苦,特別有親切感;二是因為他們從我的文章中受到了啟發,知道了寫作的規律和運筆行文的微妙所在,我的下水作文使他們「茅塞頓開」。
讀讀他們的文章,選擇的題材也由單一變的豐富起來:有的寫自己童年捉蜻蜓的樂趣;有的寫把「瓜子」寫成「爪子」後鬧出的可笑一幕;還有的寫到了自認為吃西瓜子會頭頂長出西瓜秧的忐忑心理……這次學生們的題材開闊了,還能寫得具體生動、妙趣橫生,讓批閱的我也忍俊不禁。
我知道,自己的文章並不能堪稱範文,與名家名篇的差距甚遠,但孩子那麼喜歡我的「下水文」,只是因為學生對自己老師的習作更感興趣。再者,老師與他們日日相處,共同經歷的事情太多了——學校開運動會了,組織春遊了,舉辦讀書節、英語節了,師生們可以同寫這些有意思的事;上了一堂特別的課、校園盛行某種遊戲、發生了偶發事件,師生也可以一同關注它,寫事件的過程,寫自己的認識……「下水文」中所寫的都是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人和事,它是那樣真實地走進學生的心靈,寫出了學生的心聲。所以,孩子們在聽老師習作時會心情激動——啊,老師寫的,我們全讀到了,我也有類似的東西要寫,我也能寫得這麼好!於是,一個個躍躍欲試,真正體會到寫作的樂趣了。而這,不就是「下水文」特有的魅力嗎?
下水文也可以是「糾錯文」崔蕾/文
敢寫敢示範,這是一個優秀語文教師應當有的氣質和氣魄,但並不每個老師都願意寫「下水文」的。
在蘇州大學讀教育碩士的時候,和一群中學語文老師成為同窗好友。批改作文是個浩大的工程,平時就忙於工作的她們,周末也常常會把自己班級學生的作文帶來批改。中學的孩子的文章無論在立意、選材、修辭上,都趨於成熟,的確與小學孩子的習作不可同日而語。看她們一會兒推薦這篇,一會兒評判那篇,我也跟著開闊了一下視野。忍不住問其中一位:「你們中學老師會寫一寫『下水文』嗎?」一高中老師就笑著答道:「哈哈!這個沒法寫,你看我們班有些孩子的文章寫得真好,萬一我的文章拿出來還不如學生,豈不坍台?」
一番話,讓我深思。是啊,我想很多老師一定也有這樣的擔心——我的文章寫得還不如學生怎麼辦?而且,現在有些家長的文化水平比較高,若是認為你寫的「下水文」文采一般,或是從中發現個別錯字、一兩句病句,他們就會質疑:這樣的「下水文」也能給孩子當範文嗎?
其實,在我看來,下水文寫得不夠完美也沒關係。下水文可以是範文,但也不見得篇篇為范,有時候教師的下水文也可以是「糾錯文」。學生敢於批判老師的「下水文」的不是,難道這不是一種更為有效的示範嗎?
五年級第一次習作,就是寫自己的老師。不少孩子都把我當模特,把我寫成是一個幾乎是毫無缺點的完美老師。我樂了,這個年紀的孩子也知道「為尊者諱」了——我哪兒有他們筆下寫得如此優秀?再者,有些細節都是孩子們自己編的,什麼我冒雨為某個孩子送作業,什麼腿摔傷了我如何背孩子上下樓,都是孩子們為寫老師而自己捏造的素材。這該如何批閱?
評講課前,我忍不住自己也寫了一篇《我的老師》,從孩子的角度審視了一下真實的自己。我獨闢蹊徑,沒有寫一個多麼和藹可親、循循善誘的老師形象,而是選取了一個很特別的素材:開學初,陪著全班孩子吃飯,一個瘦小的學生偷偷去把尚未動了兩口的飯菜倒了,被我發現。我很生氣地批評了他,孩子很委屈地告訴我,他不愛吃紅燒肉,因為老師當天的菜與學生略有區別,我把自己碗里的大蝦都撥在了這個孩子的飯盒裡,但還是很嚴肅地告訴他,要把飯吃完。其實,有時候「嚴」背後也是「愛」,五年級的孩子很難有如此發現的眼光。我希望自己的「下水文」能給孩子一點思路的開拓。
果然,在作文課上,我把文章讀給學生聽,學生們恍然大悟,覺得這樣的素材就在自己身邊,有孩子叫道:「原來還能這樣寫呀!」
我點頭首肯,反問:「你們覺得老師寫的這篇文章怎麼樣?」「好,當然很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
我又笑著說:「瞧,為啥老師的文章就一定好嗎?難道只是因為我是你們的老師?你們不覺得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嗎?」
孩子們瞪著我,很意外我的說法。我告訴他們,大作家的文章尚且也需要修改,成文的不一定都是精品,這節課希望大家來改一改老師的作文。
能有機會給老師改文章,同學們都很興奮!嘰嘰喳喳,第一次作文評講課變得如此熱鬧。
我讓學生們點評這篇文章哪裡寫得生動,哪裡需要潤色。學生們從細節入手,饒有興緻地提出了種種修改方案。開始修改了!——一個大膽的男孩,直接衝到投影屏下,為我的文章修改了一個錯別字;喜歡寫作文的班級「小才女」在大家的鼓動下,忸怩著走上台,為我的文章加了一些修飾語;那個事件中的「男主角」在文章里加了自己的心理活動,他說這樣可以更生動……就這樣,不一會兒這篇文章就被修改成了「大花臉」。
我將被改得「面目全非」的文章拿出來和大家分享,看看哪些地方改得好,哪些地方不該改。孩子們七嘴八舌,也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一篇文章終於在大家的評議中最終成型。
我讓兩個孩子分別將原文和修改後的作文聲情並茂地朗讀了一遍,教室里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前後一番比較,大家不僅知道了如何選材,將細節寫生動,還發現了修改的奧妙。孩子們感嘆道:「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這下,孩子們再也不是抱怨連連,而是自覺地拿出自己的文章,將自己原先的作文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
所以,大膽地寫,不要怕孩子們批判,不要怕在孩子們面前丟人。韓愈早就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何況你我乎?
(本文選自《教作文有竅門——作家老師的58個建議》,崔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11)
推薦閱讀:
※男人的品位與女人的魅力
※山水有相逢,水墨桂林,魅力陽朔
※涵養女人,魅力永存
※同課異導 彰顯魅力
※胡歌的魅力在哪裡?
TAG: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