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手錶就可看出中日之間創造力的差距

一塊手錶就可看出中日之間創造力的差距

許錫良

人類對時間的計算是一個悠久的歷史。對時間的感覺是根據太陽的升落來定位的。因此,人類最早使用的計時儀器是利用太陽的射影長短和方向來判斷時間的。前者稱為圭表,用來測量日中時間、定四季和辨方位;後者稱為日晷,用來測量時間。二者統稱為太陽鍾。太陽鐘的測量時間方面,只能夠是一個大致的時間概念,相差會在數個小時以上。

在中國除了太陽鍾之外,還有室內的相對更為精準的時間測量裝置,比如刻漏,又稱漏刻、漏壺、漏沙等等,這些測量時間的裝置因為粗陋不可能精準。而且古代是農業社會,生產與生活節奏都很慢,也不用著那樣精準的時間測量。

精準的時間測量是在進入近現代工業社會之後的事情,這裡不得不要提被世界公認的鐘錶之國的瑞士。瑞士表業可謂歷史悠久,產生的世界名表可謂是燦若群星。瑞士鐘錶業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中葉的日內瓦到16世紀末,日內瓦製表業就以其質量聞名。1601年創建的日內瓦製表協會是世界首家鐘錶行業協會,當時日內瓦錶廠已多達500多家,到1800年的時候,世界鐘錶總產量達到2500萬隻,而瑞士鐘錶產量就佔了三分之二,遠遠超越英國而領先世界。其產生的世界頂級名表品牌,有百達翡麗特級表Patek Philippe 、愛彼Audemars Piguet 、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 、朗格A.LANGE&SOHNE、寶璣Breguet 、寶珀Blancpain 、雅典Ulysse Nardin 、勞力士Rolex 、萬國IWC 、積家Jaeger-LeCoultre 、卡地亞Cartier 、蕭邦Chopard 、伯爵PIAGET、真利時Zenith 、崑崙Corum 、尊達GERALD GENTA 、瑞寶CHRONO 、沛那海PANERAI、歐米茄OMEGA等等,其中最為中國平民百姓所熟悉的勞力士、歐米茄、卡地亞等品牌赫然在列。目前世界上頂級名表,瑞士一個國家就佔據了99%以上,其鐘錶業的霸王地位,至今無人可以與之抗衡。

就亞洲來說,中國與日本都是在接觸了西洋鐘錶之後才開始進入這個行業。但是,中國從第一次製造出自己的手錶的時間來看,中國要晚日本半個多世紀。更重要的是中日鐘錶業發展水平與創造力方面的巨大差距,也可以看出日本這個民族後來者居上的強大的創新能力。在世界名牌鐘錶榜上,除了瑞士之外,現在就是算日本最強大了。

日本在短短的百年鐘錶歷史上,先後有西鐵城、精工表業、卡西歐、東方鐘錶公司生產的鐘錶可以擠進世界名錶行列。在機械鐘錶方面,瑞士的製表技術,其精密程度可謂堪稱世界一絕,其數百年積累下來的技術與寶貴經驗智慧,其他任何國家都是望塵莫及的。但是,日本人的以其獨特的創造精神另闢蹊徑,從電子錶業入手,勇超瑞士。至今在電子錶方面,日本居於世界獨一無二的領先地位。如果說機械錶方面瑞士當之無愧對是世界上的霸主,其一枝獨秀的地位至今無人可以撼動的話,那麼電子錶業卻是日本人的天下。

日本第一個鐘錶業精工(SEIKO)TYO: 8050是日本的第一家著名的製表公司,是日韓地區最大的手錶機芯製造和供應商,也是日本最早的成品腕錶製造商,始創於1881年,公司原名為服部計時店,1892年改名為精工舍。1924年發布了第一隻正式使用精工品牌的手錶。這家公司早在1969年,精工表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指針式石英手錶-SEIKO ASTRON[35SQ]。從此手錶進入石英電子時代,使鐘錶在計時誤差方面達到了每天正負誤差控制在1秒之內。這種利用石英通電產生振動的規律製作成的鐘錶,是日本人的偉大發明與創造。日本人發明這項鐘錶技術之後並沒有作為專利壟斷,而是向世界開放,使之很快就與瑞士的機械錶技術產生完美的結合。隨後,精工表又發明了Kinetic人動電能和機械式,石英式一樣,都是動力傳送系統的一種。在過去的20年中,SEIKO(精工)以 Kinetic人動電能這種動力傳送系統為基礎,推出了眾多的腕錶產品,每一款都讓消費者體驗到它的獨特性。早在1986年瑞士巴塞爾展覽會上,SEIKO (精工)就推出了 Kinetic人動電能最初的試製品,暫命名「 AGM 」向外推出,這是當時世界上第一款將人體運動轉化成為電能的腕錶。

在邁出了這第一步後,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如今對於全世界 Kinetic人動電能的眾多用戶而言, Kinetic人動電能已經成為了環保,高性能,持久耐用的代名詞。自從1988年首款腕錶正式上市(當時採用了 AGS 這個新名字)直到今天,Kinetic人動電能腕錶累計銷售超過了800萬隻(截止2007年)。精工表走向世界是以其獨特的發明創新威力而顯示其魅力的。如今即使在瑞士表業獨霸天下的時候,日本人發明的電子手錶、人動電能表、太陽能表,仍然有不可撼動的地位。也許論經典收藏價值瑞士表首選,但是,作為日常生活使用,經濟實惠、精準耐用等方面,還是要首選日本電子錶。日本人發明的人動電能表、太陽能手錶,仍然不見於瑞士表業。

我們再看日本另一家世界名表西鐵城表的輝煌業績。

西鐵城公司的前身為日本尚工舍時計研究所,創立於1918年。CITIZEN品牌的計時產品始於1924年,是一款懷錶。當時的東京市長,後藤新平先生期望這款苦心研製的日本製造的懷錶能夠成為「為CITIZEN,也就是全世界全體公民所親近,所喜愛」的產品,因此將其命名為「CITIZEN」。懷著這樣的美好願望,「西鐵城時計株式會社」(CITIZEN Watch Co. Ltd.)在1930年正式成立。一直以來,西鐵城都以「為市民所喜愛,為市民作貢獻」作為企業理念。

我們再看看這家表業的發展歷史:

1931年 推出第一款手錶

1956年 推出日本最早的防震手錶

1959年 成功研製出日本最早的防水手錶

1978年 推出Exceed Gold超薄手錶,是世界上最早的機芯厚度薄於1毫米的手錶

1985年 推出世界最早的測水深手錶Depth Meter

1995年 推出第一隻光動能手錶

2002年 光動能超薄手錶STILETTO全球同步上市,外殼厚度只有4.4mm

2006年 推出世界第一隻光動能三問報時手錶

2008年 10月推出「中國真情50年」典藏限量版,限量發行888隻。採用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光動能電波機芯。

2010年 單品條碼化管理全面實施,在行業內尚屬首家。

2010年 Eco-Drive DOME突破多重技術難題成功量產,全球限量發行500隻,再一次向世人宣告了光動能的無限可能。

2010年 正式簽約國際巨星金城武先生為其全新品牌代言人,精彩演繹了「創新思維」

2011年 推出具備劃時代意義的全新一代計時產品——全球首款光動能衛星對時表·時翼(Eco-Drive SATELLITE WAVE)

西鐵城手錶之所以能夠在世界燦若群星的世界名表之列佔一席之地,就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獨到的發明創造。1995年他們發明的光動能手錶,以及光動能衛星對時功能,加上其精美耐用,經濟實惠的特性,這是瑞士手錶不可替代的。

我們再看看中國的表業進展。1949年之前,中國幾無鐘錶製造業,只有為數很少的鐘錶修理匠。中國第一隻手錶在天津於1955年,這也是中國天津海鷗手錶的前身。幾乎同時1955年7月9日,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與上海鐘錶工業同業公會組織13家鍾廠和建國儀錶廠、華康鐘錶材料行、慎昌鐘錶店、以及藝星、和成、華成、中蘇等4家工業社,加上6名從事鐘錶修理的個體技工共58人參加手錶試製小組,第一批試製的長三針(17鑽)細馬手錶150隻零件均由參加試製單位和人員分頭製造。到9月26日,試裝成首批18隻長三針(17鑽)細馬手錶。翌年5月,試製工作集中到江陰路(原齊心發條廠倉庫)進行,試製隊伍擴大到150多人,採用簡陋設備試製出第二批手錶100隻。1957年4月,試製小組抽調原搞火車頭設計工程師奚國楨、原製造醫療針頭技術人員童勤奮等參照《蘇聯工藝學》教科書,結合試製實踐,用了4個多月時間,畫出了150多張零件圖紙,訂出1070道工序的生產加工工藝,成為我國自己制訂的第一套手錶生產的工藝文件。

在上海1958年3月,A581型機械手錶註冊為上海牌商標。4月23日,我國第一家手錶廠——上海手錶廠建成。當年共生產上海牌手錶13600隻。從此,結束了中國只能修表不能造錶的歷史。1958年後,上海手錶工業逐漸開始形成,但關鍵元件器件仍依賴進口,為填補我國鐘錶工業空白,支持手錶元器件、材料基地的形成和發展,上海市政府又從文教、冶金、儀錶、日用化學、日用五金、科研、財貿等15個系統選擇一批企業轉產,還抽調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大力發展寶石鑽眼、防震器、遊絲、發條等元器件加工,以及銅材、不鏽鋼材、易切削鋼材、鎳基合金材料、鐘錶儀器、模具、專用機床生產的專業工廠,使上海鐘錶工業很快形成協作配套較為完整的手錶生產基地。

1968年,上海手錶廠第一次突破年產手錶100萬隻大關,1970年又提高到228萬隻,兩年翻了一番。從此,我國的手錶消費才開始擺脫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鐘錶業是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背景下,幾乎是在完全封閉的狀態中進行的。其時,全中國人沾沾自喜的上海牌手錶,其手錶質量與生產水平是可想而知,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也遠遠落後於日本人的精工、西鐵城、東方等名表。但是,那樣的水平,那樣的質量的手錶在封閉的計劃經濟時代仍然是中國人最搶手的熱門奢侈品。

上海牌手錶在我幼小時的印象中,是一個人,一個家庭地位的象徵,有著不可撼動的王者地位,直到我上初中時的語文課本里,還有過一篇叫《新手錶》的課文,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以歌頌社會主義生產力的先進,此文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時如果誰家擁有一隻上海牌手錶,那就意味著他家是村裡的大戶人家。那時結婚嫁女的「三轉一響」中三轉就是「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以及「一響」的收音機。中國人在完全徹底的封閉環境中,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的變化,不知道人家的水平達到了什麼地步,仍然靠計劃經濟之下的壟斷地位,取得行業里的暴利。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那時一塊上海手錶要120元人民幣,而且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必須憑關係,走後門拿到票證才可以購到。類似的上海奢侈品還有當時上海的鳳凰牌、永久牌自行車與蝴蝶牌的縫紉機等。而那時一個初入職的工人一個月只有18元,一個民辦學校的教師一個月才5元代課費,一個農民要拿1500多斤糧食才能夠換到這樣一塊手錶,這在當時幾乎就是一家三口一年的養命糧。中國的農民辛苦一年,還賺不到一塊上海牌手錶。其實,那時中國的鐘錶業沒有一樣是領先於世界的發明創造,一直是處於落後狀態卻又是在國內十分暢銷的商品,靠是的計劃、封閉、壟斷和特權。中國自80年代進入開放之後,許多中國人才知道日本人有電子錶,而且極其便宜,走時還十分準確。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上海牌手錶的神話才慢慢結束了。如今中國的鐘錶業在世界名牌表業的大潮中,幾乎全軍覆滅。無論上海、天津,還是廣州,當年火紅的手錶業幾乎完全凋零。1997年我剛來廣州工作的時候,就在我們學院旁邊的廣州手錶廠,還有模有樣地在生產著,沒過兩年就搬到郊區了,留下的土地賣給了開發商做了房地產用地。而且搬到郊區的工廠也很快就消停了。在鐘錶市場上,中國產品除了少數與外國人的合資產的外國品牌外,幾乎完全不見蹤影。

一塊手錶的發展史,就知道中國與日本在創業力的巨大差距,也道出了多少中國人的辛酸苦難史。什麼時候中國人能夠送出自己品牌的手錶等商品而不是送出2500多年前的孔子及打著孔子名號的所謂「孔子學院」,中國才會真正有希望。日本人沒有孔子式的人物,但是,他們擁有世界第一流的學習精神與創造能力,這才是真正值得自豪的資本。一個民族只會炫耀自己的祖宗,這正如「我爸是李剛」一樣醜陋。

2015年1月13日星期二


推薦閱讀:

所有智慧都是通過聞思修行創造的 普巴扎西仁波切
他用生命創造了34個成語,只有蘇軾能與他比肩
古詩創造手法鑒賞 《漁洋十二法》之十二
如何培養創造力
王玉鎖:創造良好消費環境 促進文化發展

TAG:創造力 | 手錶 | 中日 | 差距 | 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