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寫作課 第三節(文字版實錄)

第三節大綱回顧

大家好,今天已經是第三課了。兩周過去啊,我們和之前已經有了很多的不同。比如我們知道寫作的全部環節,包括輸入處理和輸出,而不僅僅是輸出而已。再比如,我們對各類辭彙的感知也發生了變化。通過一定的練習,我們甚至可以做到清楚地感知到其他人的世界。這很神奇。再比如說我們知道寫作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表達,更重要的是,為了溝通。我們也知道溝通之所以被稱之為有效,是因為我們做到了讓對方能夠理解之前他們不能理解的東西。我們做到了讓對方了解之前他們並不了解的真相。又比如說我們知道了什麼決定文章的結構,即是順序。我們明白了,為什麼要用順敘、倒敘、插敘這些手法是因為我們要照顧對方的理解順序。於是呢,我們找到了一些工具。比如說未知和已知之間的關係,再比如說簡單與複雜、次要與重要等等。進而呢?我們也知道了使用修辭的目的。那不是為了炫耀技巧,那是為了讓對方能夠感知到之前他們並不能夠感知到的感知。兩周過去也做了不少的練習,我相信你能夠體會到自己的變化。因為對很多概念的認知升級決定了你現在已經身處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個與你之前所在的世界大不相同的世界,你的價值觀,有了變化,有了更新。你所使用的概念,很多的概念都有了新的定義,新的邊界。你的選擇,你的行動都因此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我真的知道那升級的感覺有多棒,因為我自己反覆經歷。

為什麼要做調查做研究

那麼今天呢,我們要講的是寫作的一個核心重點,即做調查,做研究。做調查、做研究的本領是所有創造者都必須必備的本領。我們為什麼痴迷於調查研究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害怕成為井底之蛙。大家想想看,同樣是青蛙,智商上不會相差太多的吧。但不用猜,井底之蛙就是更笨,因為雖然它也叫也會跳,它的活動範圍畢竟有限,它的視野有限,它的感知有限,所以它只能是井底之蛙。最要命的是井底之蛙,同樣有繁殖能力,所以它很可能並不覺得自己比別的青蛙差多少。雖然它也沒有機會知道真的差多少。其實呢,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我們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因為現實給了我們一些很難突破的邊界。比如這兩個邊界,時間上和空間上。在時間上,我們可以用來輸入的時間有限。不說難以突破。24小時事實上連8小時都很難做到。空間上,我們每一個人必然身處在這世界的某個角落。我們走在大街上,連另外一條街上剛剛發生了一場車禍,都不知道。沒有辦法知道。正因如此,也正因我們真的不想做井底之蛙,我們想盡了一切辦法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不是嗎?在開闊眼界上,我們有一些人選擇了書,而不是四處遊歷。你可以仔細想想這是為什麼。遊歷這個東西,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間的局限,但突破程度還是相當有限的。讀書卻不一樣。你可以讀美國人寫的書,你可以讀德國人寫的書,空間局限徹底被突破。你可以讀紐約時報上最新的暢銷書籍,你也可以讀上個世紀的經典書籍,於是時間上的局限也被徹底突破掉。剩下的只有一個局限,就是你自己到底有多少時間去讀好書。我個人呢就曾經跟一個朋友討論,他很奇怪,我為什麼不喜歡旅遊,我後來解釋給她聽。你看你出門旅遊的時候,遇到聰明人的概率其實是非常低的,甚至可能沒有。雖然說你可以遇到好人,但是你在家讀書,你隨便打開哪一本都是聰明人寫的。因為前提是選過的嘛,也有機會提前選,這是不一樣的體驗品質是吧。注意重點啊,我不是勸你不要旅遊啊,因為我們每個人是不一樣的。我是在告訴你說我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再給你講一個例子,其實這個例子我在很多場合都講過。我以前呢,是用Hootreat看推特的。現在呢,用TweetDeck看推特。因為他們都可以設置很多分欄,獲取信息更為一目了然。你用官方的client是什麼都看不出來的。它可以設置很多的搜索和關鍵詞過濾。比如土耳其爭辯,我聽到消息之後就很好奇,全球人民都在說什麼,都看到了什麼他們都如何評價。於是我就會為此單獨設置一個分欄。然後呢,再為這個分欄設置關鍵字,Turkey或者是土耳其。Twitter全網差不多上億用戶。無論是誰只要提到了,這兩個關鍵字就會在這個分欄出現,而我就能看到。你看我是不是相對於別人好像腦袋上多了根觸角呢,或者乾脆就是雷達呢?在信息獲取方面,我有很多我自己的獨立思考。比如,我就是不相信用人作為過濾器可以提升信息篩選的質量。我在推特上follow了18000多人。為什麼,理由很簡單,突破局限。在那個時代里,幾乎所有的社交媒體都是由關注人的結構來過濾信息流的,這很令人挫敗。這個挫敗感很強,你關注一個律師,可能律師並不會在Twitter或者微博上發表法律相關的消息的。弄不好更多的時候,他們更喜歡發孩子的照片。你想學英語,於是呢,你就關注了最親密的英語老師羅永浩吧,對吧。可是他在Twitter上是不講英語課的,他說相聲。你不喜歡,於是呢,你憤而取消關注。另外一批人就是喜歡聽相聲的,於是他們就關注了羅永浩。可是沒有多久,它就開始跟別人撕逼,又有一票人憤而取關。這樣的老羅,我不喜歡。於是呢,又來了另外一撥人,喜歡看別人撕逼的人關注了羅永浩。可是羅永浩同學砸了冰箱之後呢,就開始做手機了呀。甚至後來成熟了呀,不再跟人撕逼了呀。於是就有人說羅永浩,你變了。這是不是很久的事情呢。所以說用關注人的方法去過濾信息,其實是很沒有效率的,甚至是完全無效的。因為你還是通過自我選擇了一些你自己知道的人,給自己的事業限制到了一個範圍內。其後果只不過是你自己換了另外一口井,繼續做井底之蛙而已。當我想明白這件事之後,我就寫了個腳本,自動關注所有關注我的人。到最後我關注了1萬多個賬號。直接的結果就是我的timeline約等於Twitter的整個timeline。或者說在所有用戶里timeline最接近全網timeline的那個人就是我。所以呢當我告訴大家,我是這麼用推特的時候,經常就有人問我說那信息過載怎麼辦?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在真實的世界裡,就是信息過載的。你們害怕的不是信息過載,你們害怕的其實是真實的世界。我跟你們沒有共同語言的,我沒有必要對你們講解。事實上我也講不清楚,等有一天都能夠講清楚的時候,我講了這樣一個理由。就是在這個世界裡生存,沒可能解決問題就不要去解決了。信息過載就是沒有可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嘗試著去解決它呢?誰愛解決這個就誰解決去,我不管。要不是我這麼做,我就不可能在2011年的時候知道比特幣這麼一個東西,也許最終我還是會知道的。比如2007年,你看,仔細聽這裡啊,我不是在勸你們跟我一樣,在Twitter上關注18000人。我是在告訴你,在獲取信息方面,除了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之外,還有那麼多的局限可能需要突破。我也是在告訴你,你看,人們總是不知不覺的理直氣壯的給自己設置局限。然後我還要告訴你的事,你要想辦法突破局限,你要想辦法不給自己設置局限。而我當年就是因為這樣使用Twitter才有機會。否則的話,可能很多的機會對我來講就是不存在的。你看,有很多事情,首先你得看到你才能進一步研究。你看不到就不可能有進一步的行動。你再想想看,達爾文也是一樣的。他要是沒有經過長期的旅行,他就不可能在全球各地不同的地方看到那麼多相似卻有些許不同的生物。沒有看到的話呢,它就不會進一步思考,進而就不可能由他來提出改變人類的學說進化論。所以呢,總結了一下,就是突破局限是很重要的事情。而我們去做調查,去做研究。其實,核心目標就是為了突破局限。

如何突破局限

接下來呢?我們說,在思考質量上如何突破局限。有兩個學科是各位一定要認真研習的,別指望別人教你,別指望花錢學會。即便有人教你,即便可以花錢省一些時間也要自己想辦法。因為在這個學習過程當中,你的大腦深就會進化的,甚至不誇張的講,你的大腦結構都可能會發生巨大變化的。第一個學科是統計與概率,第二個學科是歷史方法論。在我們國家統計概率被放到理科,歷史方法論被放到文科。好像學其中的一個,就沒有必要去學,另外一個了似的,又好像說學會其中一個的人就不可能學會另外一個了似的。其實這是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沒有這兩個學科的訓練就相當於現代文盲。過去,所謂的文盲就是指不識字。現在的文盲範圍很廣,不識字的已經不多了,不講邏輯的其實是文盲,不懂統計概率的其實是文盲,不懂歷史方法論的其實更是文盲。除了統計與概率,歷史方法論之外,我又會建議大家仔細研讀另外一個領域就是邏輯。我曾經專門寫了篇文章講邏輯的3個層面,

  • 第一,形式邏輯
  • 第二,非形式邏輯
  • 第三,認知偏差
  • 邏輯學這個東西呢,是很難單獨習得的。因為他是格外需要大量實踐和大量知識,才能夠熟練掌握的技能。學習統計概率,學習歷史方法論就是最能應用邏輯技能的領域。在統計概率這個學科里,你首先要理解一些違背直覺的真理,比如拋硬幣是獨立事件。獨立事件這個概念就是絕大多數人一生無法掌握的概念。這一次的結果並不影響下一次的結果,這一次是正面下一次並不見得更可能是反面。概率是一樣的。這件事情有一些人掌握了,就會感覺的很簡單,而另外一些人好像永遠掌握不了似的。在歷史研究里,你是沒有辦法獲得一手證據的,因為你沒有辦法直接回到過去。你也沒有時間機器。於是你只能全靠各種二手證據去推理。中國的理科生真的搞錯了,數學公式的推理其實比歷史推理簡單太多了。甚至相比來看根本不值一提。理科生認為文科生笨絕對是理科生真笨。文科生因此感到自卑絕對是文科生真笨。再一次啊,在短短的一節課里,根本沒有辦法幫某些人一下子補上別人幾年才能搞定的知識體系。所以呢,我們也不必在這方面在課堂上浪費太多的時間。但是提醒是必須的,你必須通過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思考質量上的局限。再重複一遍,你必須通過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思考質量上的局限。而這個所謂的完整的知識體系,我給你3個線索,統計概率、歷史方法論、邏輯學。3個支點啊,再重複一遍,統計概率、歷史方法論、邏輯學。

    收集素材的方法之一:卡片

    OK。接下來呢?我們講這個調查研究過程當中的方法論就是收集素材的方法。第一個呢,要跟大家講是卡片的應用哈。我總覺得我這一輩子有一些事兒佔了很大的便宜,比如說我母親是圖書館館長,這個事實給我帶來了一個直接好處就是什麼呢?從小我家裡四處都是卡片,那種圖書館專用的帶有標籤的若干種顏色的咖啡。你們可能見過,對吧?我母親呢?其實天天在寫卡片,這使得我從很小就了解卡片的用處用法。所以呢我幾乎從識字開始就開始使用卡片。雖然並不是真的像我母親那樣,為了寫論文而收集資料。最初的時候,卡片對我來講是識字卡而已。但是很快,卡片的終極作用終極用法起作用了。正面呢,用來識字。背面呢,用來造句。你仔細想想哈,這個紙質的卡片所謂的用法很簡單,就是呢,正反面有不同的用處,正反面有不同的用處,正反面有不同的用處,重要事情說3遍啊。但是,當然了,只要你細心,還有很多的細節的。卡片上的標籤可以用來標號和分類。卡片的顏色可以用來分類。卡片上一定要註明出處。許多年後呢,我痴迷於收集各種例子的時候,我還是這麼乾的。正面呢,摘抄的是例子或者是那例子的要點。背面呢,是這個例子可能用到的地方。以後你會發現的,一個例子,常常可以用到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地方。而這些一例多用,常常只是因為不斷的問自己,這個例子還能用到什麼地方。我再重複一遍啊,這個問題很重要。牢牢得記住以後看每個例子都要反覆問自己這個問題,這個例子還能用到什麼地方。其實呢,就是因為反覆問這個問題,因此才腦洞大開,發現很多驚喜。常常慨嘆,竟然還可以這麼用。比如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哈,有個例子呢?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呢,是用來說明傳統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說啊,這科學家們做實驗,把abcde五隻猴子關在籠子里。籠子頂上呢,掛了一串香蕉。猴子們呢當然最喜歡吃的是香蕉。於是呢,個個都想去拿。當猴子快要拿到香蕉的時候,實驗者就潑下一盆開水。那猴子就會被燙到。於是呢,就不敢再去拿了。每個都去試過,每一個都被燙到。所以呢,所有的猴子都不去拿那個香蕉了。然後呢,做實驗的人把後猴子a換走,放進來一隻新猴子甲。這個新猴子不知道開水的存在啊,它當然也想去拿那個香蕉啊。這一次實驗者還沒有倒開水呢,新猴子甲就被bcde四隻猴子摁住一頓打。因為猴子不會說話呀,眾猴子想要告訴新猴子的知識是那香蕉是不能拿的。反正挨打了嘛!於是新的猴子甲也不想去拿那個香蕉了。然後呢,再把b猴子換走,換進來一隻新猴子乙。以如此往複,籠子里的猴子都被換了一遍,已經不再是a,b,c,d,e而是甲乙丙丁戊了。每隻猴子都知道那個香蕉是不能吃的。至於開水嘛,已經沒有哪一隻猴子見識過,反正香蕉是不能吃的。只要新來的猴子想去拿那個香蕉就會一頓暴打。這個例子很好玩吧。對吧,ok,後來我發現哈這個例子只要稍微擴充一下,就能說明一個常見的現象。即便是在看似相同的環境里,每個人學到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的,而這種差異的存在真的不能怪某個單獨的個體。我再重複一遍啊,這個例子可以用來,就是猴子的這個例子可以用來說明的問題是,即便是在看似相同的環境里,每個人學到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而這種差異的存在真的不能怪罪某個單獨的個體。於是我在講的時候補充了一下細節。於是呢,這個例子就可以用來說明這個問題了。補充的細節是什麼呢?就是第二隻新來的猴子乙當然還是想去拿那個香蕉啊。可是它剛一伸手。其它的猴子們就衝上來一頓暴打,其中猴子甲出手最狠,為什麼呢?因為其他的猴子其實是出於愛護的。而猴子甲呢?是出於報復。你說每個人學到東西是不是不一樣?你說這是不是不能怪猴子甲?對猴子來說,壞得流油的科學家,不對,是壞的跟開水似的科學家簡直就是對人類來說永遠陰晴不定的上帝一樣,並不可感知並不能左右啊。所以你看,即便是在相似的環境里,也常常會出現每個人學到東西是完全不同的。而之所以學的完全不同,有的時候真的不能怪某一個個體,是這樣吧。OK,同樣的例子,我也會在另外一些講課去用。在另外一些場合當中結論是這樣的。你看,沒有語言文字就是這樣痛苦。你想啊,剛才那個實驗里的猴子若是會說話的話,用得著動手打人嗎?告訴對方就行了嗎?唉,那個是不能吃的,對吧?你傻呀,我告訴你,你夠它對吧,差一點拿到手就有開水燙著你的。別吃啦,那現在不信,那它可能上去試,然後就被開水燙了嘛,對吧。所以呢,如果他們會說話的話就用不著動手打了嗎?而若是猴子竟然識字,那籠子里的猴子換上幾百遍都無所謂,誰都會知道開水的存在,不是嗎?也與其它動物的不同,最根本就在於說我們擁有了極為有效的工具,語言文字,用來相互溝通。不是嘛,其結果若是不能有效溝通,那我們真的連猴子都不如。因為猴子還起碼齊心協力。你看啊,同樣的例子已經可以放到3個場合去用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好多的素材都是這樣的,都是可以有很多很多用處的。跟詭計一樣多端,這也不奇怪。素材和蔬菜是一樣的,同樣,一根黃瓜可以做出很多菜品。同樣,一顆大頭菜可以做出很多的味道。而作為的廚藝無非是反覆問自己,嗯,這個蔬菜還可以用來做什麼樣味道的菜。這些卡片給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當年我在新東方的時候經常被要求出去演講。幾乎所有的老師出去演講,講的都是一模一樣的,恨不得百年不變。導致的結果就是講座組織人員很喜歡跟著我跑,為什麼呢?因為我每次講的都不一樣。所以他們聽我講說不會膩的,甚至盼著再聽我一次。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尤其是在那些講演的主題,其實確實是一模一樣的情況下。很簡單啊,我有很多卡片啊,他們沒有啊。每次我需要講演的時候,我就會找出一大堆的卡片背面朝上。因為背面上寫著那些例子的是有場景的。然後我就隨機挑選一些當天用的著的卡片。然後呢,翻過正面,看看都是哪些素材,然後重新炒一盤菜嗎?有新的話,同時也可以換換佐料嘛,就這麼簡單。其實呢,現在是可以不用卡片的。我覺得iPhone上note就是挺好,很簡單,很實用。雖然沒有了正反面吧,但是說實話,這也無所謂,反正一個note裡面只寫一個例子,然後時不時拿出來顯示看看它,還有什麼其他的用處和用法。這就是調查研究的工具之一啊,卡片。

    收集素材的方法之二:電子書

    另外一個呢,是這個電子書。其實呢,今天的作者是很幸福的,因為每個人哈都可以很廉價的給自己打造一個圖書館。而且還是可搜索的電子圖書館。現在的計算機上呢,都有全文檢索功能,mac的spotlight就可以直接內建全文檢索。Windows呢,稍微笨一點,需要專門設置。當然了,就是因為這一點我就再也回不到Windows上了。另外呢,因為有全文檢索功能,電子書比印刷版實在是高效太多了。說實話,我個人現在對印刷版書籍實在是提不起興趣。因為unsearchable就是不可能搜索這件事情令我非常惱火。我在一篇文章里專門寫過,我一般都是在Amazon上買來kindle版的圖書。解密之後轉換成一套版本保存起來,這樣就可以靠全文檢索檢查這些書了。很多的細節呢,就不用像以前那樣要記筆記去記住,只需要記住幾個關鍵字,用腦子就可以記住了。然後呢,需要的時候打開spotlight。然後呢,檢索關鍵字就能找到相應的內容。這個呢在這裡不說了,因為我已經寫過完整的文章。所以呢,大家看這個鏈接就好。好,我們來看看哈,其他值得收集的東西都有哪些。除了事例之外,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其他可以收集的東西、值得收集的東西。到最後你會發現收集是一大樂趣。在我眼裡,素材收集比收集郵票可有意思多了。起碼搜來的素材可以反覆用,不像搜集來的郵票那樣只能看不能用。

    值得收集的東西之一:類比

    第一個值得收集的東西是什麼呢?類比,好的類比常常是神來之筆。很多的時候,精妙的類比不是坐在那裡就可以蒙出來的。許多年前,我發現收集類比是學習類比的最重要手段。收集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很多創造類比的細微道理。那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技巧,都是在長期的收集過程當中習得的。我相信你們也是一樣。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類比當中哈有兩個我是經常拿出來做例子的。你看這第一個類比是這麼說的。教育呢,就像一副眼鏡,在帶上之前和戴上之後,我們身處的世界其實是相同的世界。可是戴上眼鏡之後,我們就可以看的更為清楚。不是嗎?你看這個類比一下子就把教育的作用教育的重要性,說得非常非常清楚。同樣的說理,沒有類比的話就變得非常得乾巴巴。教育很重要,教育改變世界。教育很重要,教育改變世界。你覺得這樣有意思嗎?沒有意思的。還是這個類比很精妙,教育就像一副眼鏡。另外一個類比呢也很精妙。大家聽一聽哈,房子呢,確實是用磚頭建起來的,可是我們沒有辦法把堆在一起的磚頭稱之為房子,是吧。科學呢,也是一樣的。科學是由事實構成的,可僅僅羅列一堆事實本身,我們無法將其稱之為科學。不是嗎?這兩個類比都不是我原創的類比,可他們都是我特別喜歡的類比,其精巧程度看一眼都覺得開心。我也經常在各種場合使用它們。只要他們能夠為讀者或者聽眾在未知和已知之間構建一個橋樑,類比的功用就完成了。至於是不是我們原創的毫無關係。那都是在好多好多年之後了,我才發現自己可以自如地使用類比。就好像類比這個東西已經是我身上的一個器官一樣,可以隨時調用伸縮自如。其實你也是一樣的,你知道類比是好東西,但最初的時候很難直接習得這個技能怎麼辦?我告訴你,方法就是收集收集再收集大量的收集。收集多了你自己就會用了。更為重要的是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你學會了,於是呢,類比這東西你自己就會造了。類比是個非常值得收藏的東西。

    值得收集的東西之二:理論

    那第二個值得收藏的東西是什麼呢?是理論。你平時要讀書,然後呢,多讀書,你要去收集各種各樣的理論,因為各種理論都是需要收集的。事實上,各種理論的收集其實只不過是終生學習的樸素過程。不要以為從學校畢業了,學習就結束了。各個領域的理論,若是有道理的話,那就應該去指導自己思考的工具。什麼叫理論啊,比如說哈,這都是大家知道的,二八理論,木桶理論,黃金分割理論。OK,那我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哈,可能你之前並不知道的黃金分割理論的應用方式。這個黃金分割理論指的是什麼呢?就是0.618,這個數字可以應用到很多很多很多的地方。比如這個,當相信一個謠言的人數比例超過61.8%其實就是0.618的時候,這個謠言的影響力就可能暴增到百分之百。再比如說,當一個錯誤的觀念流行度跨越61.8%的時候,那正確的觀點很可能就徹底被打敗。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例子是什麼呢?我們今天所使用的鍵盤。我們現在所使用的鍵盤上面的字母排序其實是亂序。最初這只是一個騙局。那個騙子說他設計了一種排序,人們使用這種排序打字的時候效率會有極大的提升。居然全世界的人民都相信了。許多年之後有個好奇心特別嚴重的人認真的統計了一下。最終發現說qwert,這種鍵盤布局乾脆就是個騙局,根本就沒有任何效率提升,甚至可能會降低效率。於是呢,根本不服氣,精心設計了另外一個鍵盤布局。一個真正經過數理統計之後,證明為有效的鍵盤布局叫DVORAK。可結果呢?這個真正有數學統計根據的鍵盤布局,其實最終幾乎沒有人用。最近呢,也有人專門為這個移動設備設計了新的布局,叫kalq。其實你猜都不用猜的,結局肯定是一樣的還是沒人用。反正最終用的最多的是那個騙子設計的qwert布局。為什麼呢?因為這個騙局已經成功的使61.8%以上的人相信且習慣。誰說沒有人能做到欺騙全世界呢。黃金分割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這世界有時候顯得那麼不講理,不是嗎?你仔細想想,好了,其實呢,重點並不在於61.8%影響力的結果。黃金分割理論的應用,重點在於這樣幾個細節。注意,第一,每種理論都是有可能被推翻的,第二,每一種理論都大體上只適用於某些個領域。第三,每種理論都有一定的局限並非真理。但是你要學會收集它們,你收集的多了,慢慢慢慢你就是能夠創造理論的那個人。其實呢,大家仔細去想想看研究生教育博士教育,到最後核心的本質就在剛才我給你講這一番話里。仔細想想,進而呢?除了類比,除了理論之外,最重要的其實是你要不停的收集思考方式和論證方式。

    思維模式之一:複雜二分法

    我們先看看一個被我稱之為複雜二分法的思維模式。所謂的複雜二分法是這樣的,凡事呢,都可以粗暴的二分,比如好的和壞的,比如聰明的和愚蠢的。然後呢,對同一事物用兩個維度,兩次二分,相互組合就可能出現4種情況。這是一個特別常見的思考方式和分析方法,被我稱之為複雜二分法。比如呢,我給你舉個例子。人呢,是可以分為聰明的和愚蠢的。而從另外一個緯度上,人又可以被分為勤奮的和懶惰的。於是呢,你看就有了4個組合嘛!聰明而又勤奮的人,大體上適合做中層幹部,奮鬥在第一線。聰明而又懶惰的人,貌似適合去做領導。愚蠢而又懶惰的人,那就算了吧,哪哪都用不上他們。勤奮可又愚蠢的人,哈,他們很危險,因為他們不知道能做出多少怪事。要想盡辦法,在第一時間識別出他們,然後馬上把他們開除掉,否則你很可能收不了場注意啊。我並不是讓你相信剛才這種分法啊,4個分類之後的判斷。我是想告訴你說,你看你只需要經過兩次二分,對同一事物從兩個維度上進行兩次二分,相互組合就有4種情況。於是呢,你就會針對這4種情況做出不同的分析。這是特別常見的論證方式和分析方式,思考方法,值得收集啊,對吧。同樣的思考方式我再給你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今天要做事。那做的事呢,就分為有用的和無用的,這是一個二分法的維度。再從另外一個維度上去二分呢,就是這個事可能是有意思的可能是沒意思的,就是有趣的無趣的。是這樣子吧。於是呢,就有4種情況,然後我們再仔細想想看。你想啊,誰不想去做那些既有趣又有用的事呢。可惜那樣的事很少啊,甚至乾脆找不到啊。只有很少的人有這個運氣。你看張學友我就喜歡唱歌,我就覺得唱歌有意思,然後呢,我就唱一輩子歌,然後因此我就一輩子衣食無憂。馬拉多納,我就喜歡踢球啊,然後呢,我就覺得踢球有意思,對吧,然後呢,我就天天踢球,然後因此一輩子衣食無憂,你看有用吧!對吧?比如說這個加藤鷹對吧?我呢就喜歡FK。然後呢,我就天天FK,然後呢,我就因此一生衣食無憂。你們都是成年人,你們不可能不知道加藤鷹是誰的是吧。OK,然後呢,我們再看這4種組合當中。那既無趣又無用的事情,其實也不少的。大家都不願意去做的是這樣子吧。當然了,有的人莫名其妙的去做。比如說像抽煙,你想著抽煙,它有什麼用呢?對吧?然後它有什麼意思呢?但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一直在抽,甚至戒不掉,對吧。於是呢,這兩個去掉之後就剩下兩個了。有趣的卻無用的,或者是有用的卻無趣的。在這兩個當中應該選哪個呢?最終你自己的理智會告訴你說,你當然應該選擇有用的,即便它是無趣的。好了,那這樣的分析就可以讓我們很好的解釋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要去做一些那麼沒趣的事情,因為他們有用啊。好了,在兩個例子過後,我們整理一下基本的思路吧,這個所謂的複雜而分法其實是很簡單的,就是對同一事物用兩個維度去做二分,然後做出4種情況。然後呢,再逐一分析。簡單吧!以後呢我相信你在各類的說理書籍里,會反覆看到作者運用這樣的同樣的思考方法分析方法。反正你會反覆看到的,既然它這麼好用,既然它這麼好玩,你一定要學會嘛。

    思維模式之二:進一步拆解

    再比如說,另外一個思考模式叫進一步拆解。進一步拆解,也是值得收藏的思考模式啊。你看我之前講寫作的本質,我說的是什麼,不要誤以為寫作是輸出。這是普通人的理解。於是呢,我們把它進一步拆解。事實上至少有3個節點需要注意。輸入處理然後才是輸出。在這樣的表述當中。你能看到背後的思考模式嗎?我現在在講另外一件事,你聽一聽。很多人呢。誤以為看到了終點,想到了終點就是有理想了。不是的,不是的,那不一定是能夠實現的理想。實現不了的理想,只不過是空想,不是嘛。能夠實現的理想至少有3個節點構成。仔細聽啊,至少有3個節點構成。聽著熟悉吧,這3個節點,分別是起點、路徑和終點。你看,僅看到終點是沒有用的,因為你的起點可能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呢,別人三下五除二就已經到了,你卻還在很遠的地方。所以沒有用啊。再比如說站在同樣的起點上,別人搜索到了最佳路徑,你卻連最基本的路徑都沒有想過,你覺得誰有可能到達終點?所以呢?路徑是很重要的。這就好像說從南極到北極。無論,哪一個方向都只要不改方向的,走下去都可以走到終點。可問題在說,你走著走著,路就斷了。遇到了河卻沒有橋。撞到了山卻沒有路。所以呢,從起點到終點,就是要反覆選擇路徑的不是嗎?很多人之所以看到了終點。然並卵,為什麼。無非就是有一件事搞錯了。什麼呀?看著終點從起點出發,卻從來沒有認真選擇過路徑。這要是一下子竟然走到了,天理何在?我講完了啊。好,這個道理先放在一邊。讓我們看看這兩個說理過程背後的思考模式,寫作是輸入處理輸出,成功是起點路徑終點。你看其實它們是一樣的思考模式的。無非就是把別人膚淺的理解的東西稍微再深入一點點,拆解的再仔細一點點。把人家覺得是一個點的事情深入到三個點。於是,就好像透過顯微鏡看同樣一個世界一樣,看到了不同的東西。所以呢,你可能聽到這裡就明白了。很多人讀書都是白讀的。湊個熱鬧而已。你們不一樣,尤其是聽過我的課的你們更不一樣。從此以後你再讀書的時候,第一遍可以跟著別人一樣,看熱鬧玩,也挺有意思的。但是不能忘了要給自己時間和機會反過來重新整理。看看好書的作者是如何論證自己觀點的,論證過程當中有哪些素材可以用到其他地方,論證過程是什麼樣的,思考方式是什麼樣的?自己是否可以模仿一下,自己是否可以拿來創作其他的東西。在我看來,讀一本好書就是參觀一個新的兵器庫。不小心真的遇到好的怎麼辦?3d列印一個嘛,我們這種有分析他人武器習慣的人,腦子就是個3d印表機。在不損壞原件的情況下,複製出一個一模一樣的東西出來豐富自己的武器庫,不好嘛。有個很多人討厭的人,名字叫方舟子。可能大家不知道哈,某種意義上他是我的老師之一,雖然我跟這個人見都沒有見過。嗯,當年我很早就知道此人的人品一般的。當年他逃到美國之後,曾經在網上洋洋自得地鄙視那些落難在國內的學生,覺得自己是大智慧才早早逃出去的。這孫子後來自己回來了啊。但是,仔細聽這裡,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甚至經常從自己並不喜歡的人身上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多年前啊,方舟子剛剛創辦新語絲的時候,那裡是我天天要去的地方,有很多有思辨的文字,雖然質量參差不齊吧。而方舟子呢,也確實是有令我佩服的地方,它令我佩服的地方在於它的文獻檢索能力。嗯,當時在網上,他畢竟是個在讀博士,所以呢啊,因為學術研究的素養,從而他就練就了過人的文獻檢索能力。你讀他的東西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閃念,我靠他怎麼連這個都知道,或者是我靠他怎麼找到這些東西的。啊當然啦,嗯,也是我個人的運氣。我剛才提到過我母親是圖書館館長,所以我從小就知道文獻檢索的方法。於是在我受了很多刺激之後,對我就是被方舟子在很多方面刺激了刺激到了。對吧,看到一些人在某些方面很強,就是讓你在那個方面啊發力的刺激。在我受到很多刺激之後呢,我就開始刻意訓練自己的文獻檢索能力。其實說穿了無非就是三條哈。第一條呢叫搜索搜索再搜索。有互聯網的好處,或者說最大好處就是,其實每個人都相當於擁有了一個巨型的圖書館。第二呢,叫付費付費再付費,網上很早就開始有很多付費的在線圖書館能買會員的,我都買。提高收入質量的東西,花多少錢都划算。第三叫整理整理再整理。這節課就在講整理。在用了mac之後,我在這上面就基本上不花太多時間了,反正就是想辦法搞來電子文本,然後存在電腦里。需要的時候spotlight調出嘛。OK,三條啊,搜索搜索再搜索。第二條付費付費再付費,第三條整理整理再整理。其實呢,到最後,只要你收集整理的足夠多,各種奇奇怪怪的好運就出現了。年初的時候呢,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如何把壞運氣變成好運氣。大家去看一看這篇文章裡面我提到的例子,我個人是非常洋洋自得的。我讀一本書,其中呢,提到了一個好運氣的例子,然後我就在自己的電腦上搜索壞運氣的例子,結果發現竟然有一個例子與那本書的作者提到的是同一個彩票獎項上發生的。寫文章時可以用到這樣的例子,一定讓很多年輕版本的李笑來受到刺激。嗯,他是怎麼搞到這個例子的。正確答案是,我也不是故意的呀,攢啊攢,後來就這樣。所以呢,我覺得啊,收集素材這個事啊,比攢錢過癮多了。因為收集到的素材,貌似比攢下來的錢在將來更能產生升值,更能形成資本。錢這個東西如果是你的起點比較低,攢下來多少也沒多大意思。素材卻不一樣,大家的起點真的都一樣,不是差不多就是一樣都沒有嘛。然後呢,積累多了,你就可以不斷的換個方式拼接起來,做成新的東西,拿出去賣錢,這實在是太過癮了。

    總結

    你別看我整天只發表說理文章,其實這些年我陸陸續續也積累了很多很多寫小說的素材。隨便給大家講一個我之前構思過的小說框架,這個框架我給幾個編劇講過。所以呢,公開了也無所謂。大家有沒有想過程序員們用的github這個東西,本質上是什麼樣?本質上它就是一個時間穿梭機,只不過它的方向不是回到過去的,更多是小心翼翼的探索未來。你寫代碼寫著寫著開始做實驗。先做個分支,然後在那個分支上寫新的構想。寫完之後呢,嘗試運行各處測試完畢,確定功能實現物之後就把這個分支合併到主幹上。這其實是向未來邁步試試。不行的話再退回到原點重新起步。所以呢,git這個東西實際上是一個啊,非常新型的時光穿梭機。所以呢,我編的故事可以有若干個版本啊。用愛情做主線的話,這就是反覆試婚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的笑料,當然也可以有很多嚴肅的探討。用愛情做主線的話,它可以是個完美的犯罪故事,它也可以是個超級偵探故事啊。悲劇的朋友們聽完之後通常都會很驚訝。說啊,那你後來怎麼不想接著寫啊?啊,我答案很誠實,哈,就是我突然發財了嘛。所以再寫小說賺錢對我來講已經沒有多大意思了嘛。值得乾的事情變成別的了,大家都是了解我的,你們知道我對炫耀技巧刷存在感之類的事情並不感興趣,我講這個肯定不是為了向你們展示,你看李笑來怎麼樣,怎麼樣。重點在這裡,我想告訴你的是,從今天開始,你就要變成對素材如饑似渴的人,甚至要不擇手段的去收集。所謂的沒有靈感,其實只是攢的不夠攢的多了,靈感就多的去了。我們這種料多的人其實不把那個叫做靈感的。我們知道,那隻不過是司空見慣的融會貫通,僅此而已。加油吧,這一周的練習其實很簡單,把你讀過的好書重新翻出來看一看,哪一些素材被你錯過了。你會發現你好像錯過了所有的一切,還是那句話,相信我,你並不孤獨。好,今天呢,課程就到這裡,謝謝大家,謝謝。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鑽探式寫作」拓寬文學邊界
    公文寫作中「三大技巧」
    格律詩的寫作之二——格律(修改稿)
    文學作品:鈴蘭殤

    TAG:寫作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