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可以引起胳膊發麻、手腳麻痹?抓緊看看吧!
麻是一種日常很常見的現象,可能是手臂撞了一下桌子,或者睡覺時被腦袋壓著了,都會讓人感到疼痛、酸麻無力,這種癥狀時間非常短;也有的人長時間感覺手上隱隱發麻,拿東西總會有一些不痛快;最嚴重的可能夜裡由於酸麻被「麻」醒,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面對這個癥狀,有一些人不以為意,覺得就是血液循環不暢,用另一隻手按摩按摩,活動一下手指手腕,癥狀就消失了;有一些人非常緊張,上網一查發現頸椎病會造成手麻,而手臂發麻無力甚至還可能是中風發作早期的表現,很緊張,甚至急忙掛急診檢查。
手麻是一種神經疾病的癥狀,病因可能來自於中樞神經系統,也可能是周圍神經疾病的表現。對於最可怕的腦缺血造成的發麻,癥狀往往不限於手,身體一側的整條胳膊,乃至腿部、面部都會有各種麻、不靈便的表現,還有講話困難、頭暈噁心等等;
下面我們來看看引起 手腳發麻 的3種疾病:
一、中風(老年人居多)
不少中風病人發病前在短時間內出現過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癥狀(需要注意!),伴有突然說話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於上述癥狀常在數分鐘內消失,而不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其實,這是微小腦血栓引起的瞬間腦局部缺血,醫學上稱為小中風。約有一半小中風病人在5年內發生癱瘓,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小中風,一出現病症就要及早就診防治。
1、中風的危險信號
中風有以下幾大危險信號:
突然面部、胳膊或腿麻木無力,特別是在一側,這是中風病人最常見的情況。當一側腦損傷後,無力通常發生在對側肢體,比如:中風病變在左側,病人表現為右側肢體麻木或無力。
突然單眼或雙眼視物不清。中風後出現視力問題相當常見。有些病人失去了單眼或雙眼的部分視力,叫做視野缺損。這會導致病人只能看見盤子的一側並只吃一側的食物。
突然意識不清、說話或理解費力。中風會影響病人說話、閱讀、書寫或理解別人說話的能力。
突然發生走路不穩、頭暈、平衡障礙或動作不協調。
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
2、中風救治
強調「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大腦」的概念,因為在腦中風救治過程中,有一個寶貴的「時間窗」,即在6個小時內運用藥物迅速疏通被阻塞的血管,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就沒辦法再用藥。「及時有效的治療是保證大腦功能的關鍵。」此外,由於中風複發率很高,曾經患過中風的病人再次發作中風的可能性很大,特別是在中風首次發作的第一年內,因此,中風的二級預防十分重要。
中風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種類型。「大多數中風是『缺血性中風』。」余尚貞主任介紹,前者是由於血管被小凝快堵住或變窄使血液不能流到大腦而引起的;後者是由於血管破裂,血液流入大腦引起的損傷。
3、受中風「青睞」的人群
中風的高發人群主要有五大類,包括: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症和肥胖症患者;高血糖和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家裡以前有人得過腦中風的;生活習慣不太好,大量酗酒,吸煙,脾氣暴躁的人。
4、中風預防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不良飲食習慣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可使熱量過剩,血脂升高,久而久之,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流速度都會發生改變;飲酒過多,血液中的血紅細胞可受到損害,從而會影響紅細胞的粘合力而引起血栓。
一般預防
1 、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 在生活中,某些生活行為因素與中風發病的風險密切相關。如吸煙、過量飲酒、高脂飲食、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等。飲食成分中應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量,多吃水果、蔬菜、魚類、豆製品和乳製品;適量進行體力活動或體育鍛煉;避免長期的精神緊張狀態,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過度勞累。
2 、積極治療和控制中風的危險因素 中風是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長期作用下,導致腦血管功能損害。例如,高血壓病患者應根據醫師的建議,調整好血壓水平,將血壓調整至 140/90mmHg 以下。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頸動脈狹窄和肥胖等患者也應到醫院就診,
上述措施是中風預防的基礎,可延緩腦血管功能受損的進程,能使中風發病的風險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重點預防
1 、檢查腦血管功能,評估中風發病風險:腦血管血液動力學檢測是一種無創傷的腦血管功能檢測方法。腦血管功能積分能夠定量評價腦血管的功能狀況和中風發病的風險。
正常人為 100 分, 75 分以下時提示腦血管功能有不同程度的異常,分值越低,中風的可能性越大。
2 、合理進行藥物預防,目前肯定有效的藥物有:
阿司匹林:國外研究認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 100~300mg ,能使中風發病的風險降低,但只能降低 14% 左右。
他汀類葯: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他汀類葯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降脂葯,也具有一定的防止中風發病的作用。
3 、按時複查腦血管功能:當您按上述方法進行中風相關疾病的治療及重點藥物進行預防時,每年應複查腦血管功能 1~2 次。若腦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腦血管功能積分等指標上升,提示防治效果良好,否則應及時調整防治方案。
二、頸椎病壓迫神經引起的麻木
多見於中老年人,特別是長期姿勢不正者,還有年輕人,主要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所至,由於頸椎的關節錯位,傷及神經或血管,從而使這些神經或血管所支配的筋、肉、皮膚出現痛麻。
但主要癥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僵硬,導致患者活動受限。病情嚴重的患者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重者伴有噁心嘔吐、卧床不起,更有少數人出現眩暈、猝倒等情況。
頸椎問題包含的內容挺多,頸椎病是個很籠統的說法,椎關節炎,頸後韌帶增生,頸椎間盤膨出/凸出等等;頸椎病造成的發麻診斷通過X線、椎間孔神經受壓、CT等檢查脊柱的生理曲度、間隙改變等等可以判斷,確診並不困難。
主要表現:頸椎病的麻是「直線」的;「患有頸椎病的人手的麻木一般都會感覺是在一側的某一條直線上的感覺,其實頸椎病引起的手麻木是因為頸椎壓迫到神經引起的,所以麻木發脹的部位都是神經走行的部位,感覺就是像在一條直線上的;頸椎病除了表現在手的麻木外,還會出現輕重不一的疼痛,一般像多年的慢性頸椎病患者,疼痛並不明顯,只有在勞累後才會感覺疼痛感加重。
1、如何判斷你的頸椎是不是出了問題?
1、頸後(第七節頸椎附近)有明顯的贅肉堆積;
2、低頭或轉頭時,頸椎下段疼痛
3、站、立、行姿態時,側面觀,視覺上能看出頭相對於胸廓向前;
4、如「正中神經在手臂中的位置以及皮膚感受對應位置」既下圖中手掌上藍色區域感到酸、麻、痛、無力;
如果以上情況有不少於2條十分符合你的現狀,你就很有可能存在頸椎問題。
2、緩解頸椎問題的方法: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5個方法來解決存在的頸椎問題:
1、通過按摩鬆弛枕骨下頸椎上段周圍的肌肉,使之沒有僵硬緊張,再通過外力進行牽拉,用一個恰當的、不會傷害到關節的力量,沿著關節的活動方向進行推或拉(被動運動),使其關節活動範圍恢復正常。
2、通過運動習慣的改善避免頸椎下段過度提供運動幅度,比如:
低頭的時候微微用一點收下頜的力量,而不是把整個脖子彎下來;
轉頭的時候避免幅度過大或者在側屈的同時轉頭。
3、低頭看手機電腦或者伏案辦公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不可避免的,你可能無法保持永遠處於一個中立健康的姿態,但是你可以做到不在一個壓迫姿態上保持時間太久。一個好辦法就是不時起身走走;玩手機的時候把手機端高一些,用電腦的時候把電腦屏幕架高一點。
4、物理治療:頸椎理療儀
頸椎病治療儀是一種治療和預防頸椎病的儀器,集場效應、磁療、脈衝電熱、自然牽引和中藥透皮等作用為一體,可校正和維持人體脊柱生理曲度,改善頸椎血液循環,放鬆肌肉筋骨,促進新陳代謝;有疏通經絡、理氣散寒、活血化淤、益氣養血、散寒止痛功效。是目前國內頸椎病人常用的 家用頸椎醫療保健產品。
5、藥物治療
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癥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可嘗試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與硫酸軟骨素在臨床上用於治療全身各部位的骨關節炎,這些軟骨保護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軟骨分解作用。
總之,頸椎病的治療在目前也是比較先進的,如果頸椎病患者的疼痛十分明顯,而且反覆發作,走路有明顯的踩著棉花的感覺,就要到醫院確定是否是頸椎的狹窄,儘早接受手術治療。當然,如果是較輕的頸椎病,只是手麻木、發脹的,可以接受一些理療的調整,牽引、營養神經類的藥物治療、適當佩戴理療儀,對於頸椎的調理保護還是能比較好的,可減少手麻木的表現。
三、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
通常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是會出現手腳麻木(注意是手腳)。只要身體任何部位經常出現麻木、酸痛、腫脹,就要及時檢查血糖。導致糖尿病足患者出現手腳麻木主要是以下四個原因: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藥物的原因、外界的刺激。
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癥狀可能就會出現手足部位出現血管病變,導致手足部位供血發生障礙,進而都導致手腳麻木的發生。
同樣長期的糖尿病還可能導致患者發生神經病變,這些神經病變進而導致患者發生手腳麻木的癥狀;常見癥狀包括:手腳、小腿等部位麻木、疼痛、肢體無力等癥狀。多為漸進、隱匿的病程。
糖尿病患者在發病一段時間後,常會出現手腳麻木、疼痛,甚至因為在洗腳時感覺不到溫度變化而燙傷,更有甚者,腳底扎了釘子都不知道,最後形成頑固性潰瘍而截肢。其實這都是由糖尿病一種常見的併發症所致,稱為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併發症
1、糖尿病引起的手腳麻木怎麼辦?
定期檢查:每隔三個月、半年都有各項不同的檢查。檢查血糖變化,並早期發現心、眼、腎的併發症。
堅持運動:運動是控制血糖的最好方式。合理的運動可以減少脂肪、體重、併發症。運動方式、強度、時間都因人而異。建議早餐晚餐一個小時後運動,以微微有些出汗,不要超過理想心率為宜。運動時間為三十分鐘左右。推薦散步。心梗、心率衰竭、高血壓者不能劇烈運動,視網膜病變不能跑跳。
控制飲食:在食物選擇上,要避免快速升高血糖的、高澱粉、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蜜餞,糖飲料。抗氧化食物比較好(含維生素e、維生素c),比如植物油、堅果、油料種子。
2、糖尿病人的日常飲食禁忌
低鈉高纖維素飲食
高鈉飲食可增加血容量,誘發高血壓,增加心臟負擔,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糖尿病併發症。所以,糖尿病人應以低鈉飲食為宜,每日食鹽量控制在3克以內。而可溶解的纖維素有利於改善脂肪、膽固醇和糖的代謝,並能減輕體重,可以適量多吃這類食物。
限富含澱粉食品和忌高糖食品
富含澱粉的食品(大米、白面、薯類、豆類、谷 類),進入人體以後,主要分解為碳水化合物,它雖是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但因其可直接轉化為糖,因此必須限量。否則,病情將無法控制。 糖尿病患者在忌食糖(白糖、紅糖、葡萄糖、水果糖、麥芽糖、奶糖、巧克力、蜂蜜)、糖類製品(蜜餞、水果罐頭、各種含糖飲料、含糖糕點、果醬、果脯)。
限制脂肪類和蛋白質的攝入量
糖尿病本身就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的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紊亂。又因糖尿病易於合併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必須嚴格限制動物內臟、蛋黃、魚子、肥肉、魷魚、蝦、蟹黃等多脂類和高膽固醇食品的攝入,以免加重脂質代謝紊亂,發生高脂血症。 糖尿病易於合併糖尿病性腎病,而過量的攝入蛋白質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所以說,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質攝入應適量。
忌辛辣食物,遠離煙酒
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飢、煩渴多飲,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薑、芥末、胡椒等性質溫熱,易耗傷陰液,加重燥熱,故糖尿病患者應忌食這類調味品。
3.糖尿病的藥物治療 (看看你身邊的人用的是哪種)
第一大類:雙胍類藥物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雙胍類藥物主要是鹽酸二甲雙胍。它可以有不同的劑型,有普通的、緩釋的、腸溶的等等。雙胍類藥物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和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二甲雙胍作為2型糖尿病的一線用藥和聯合用藥中的基礎用藥。
常見副作用: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等。 雙胍類藥物罕見的嚴重副作用是誘髮乳酸酸中毒,多見於苯乙雙胍,鹽酸二甲雙胍少見。因此,雙胍類藥物禁用於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嚴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術的患者。
注意事項:該葯可以餐前、餐中、餐後服用,為減少藥物副作用,多於餐後服。從小劑量開始,有助於緩解胃腸道反應。
第二大類:磺脲類藥物
磺脲類藥物屬於胰島素促分泌劑,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體內的胰島素水平而降低血糖。臨床試驗顯示,磺脲類藥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薦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藥。磺脲類藥物種類較多,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之分,現在後兩代的藥物用的較多,常用的藥物有 格列美脲、格列齊特緩釋片、格列吡嗪控釋片等。
常見副作用:易出現低血糖,體重增加。
注意事項:磺脲類藥物如果使用不當可以導致低血糖,特別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腎功能不全者;磺脲類藥物還可以導致體重增加。有腎功能輕度不全的患者,宜選擇格列喹酮。為了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藥物做成緩釋片或控釋片,每天僅需服用一次,大大減少了服藥次數,方便了患者。但是由於藥物本身的局限性,如果每天一次血糖控制不滿意,有些藥物也可服用2次。
第三大類: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主要通過增強胰島素對骨骼肌、肝臟和脂肪組織的作用,改善胰島素抵抗狀態,糾正糖及脂質代謝異常,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其對胰島素分泌沒有影響,因此要求患者必須有胰島素存在,單獨使用不容易出現低血糖。但與胰島素或促胰島素分泌劑聯合使用時可增加發生低血糖的風險。該藥物在使用上一直有些爭議,主要是增加心衰和膀胱癌的風險,目前研究認為這些風險不大、可控,但還需更多循征醫學的證據。該葯是目前針對胰島素抵抗最有效的藥物,也可用於預防糖尿病,但需嚴格選擇適應症。目前主要使用的有兩種藥物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常見副作用:體液儲留、誘發或加重 心力衰竭、肝毒性、肥胖和增加 骨折風險(尤其髂骨和腕骨)。因此在有心衰(紐約心衰分級II以上)、有活動性肝病或轉氨酶增高超過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嚴重骨質疏鬆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應禁用本類藥物。
第四大類:格列奈類藥物(非磺脲類促泌劑)
為非磺脲類的胰島素促泌劑,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後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時間短的特點,具有「快進快出」的葯代動力學特點。其可直接促進胰島素早時相(第Ⅰ時相)分泌缺陷恢復正常,從而對降低餐後血糖具有獨特優勢,並且不容易出現低血糖。主要藥物有 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常見副作用:低血糖和體重增加,但低血糖的發生頻率和程度較磺脲類藥物輕。
另外,文獻報道在血糖控制相近的前提下,瑞格列奈導致嚴重低血糖發生率比磺脲類藥物低
第五大類:α-糖苷酶抑製劑
α-糖苷酶抑製劑通過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腸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後血糖,而不抑制蛋白質和脂肪的吸收,一般不引起營養吸收障礙,幾乎沒有對肝腎的副作用和蓄積作用。適用於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後血糖升高的患者。α-糖苷酶抑製劑不增加體重,並且有使體重下降的趨勢,單獨服用本類藥物通常不會發生低血糖;可與磺脲類、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或胰島素合用。如與磺脲類、胰島素等葯合用出現低血糖時,治療時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糾正低血糖,而食用蔗糖或澱粉類食物糾正低血糖的效果差。目前常用的藥物有 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第六大類:二肽基肽酶-4 抑製劑(DPP4 抑製劑)
DPP4 抑製劑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4而減少GLP-1 在體內的失活,增加GLP-1 在體內的水平。GLP-1具有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加胰島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它具有雙激素調節的作用,因此DPP4抑製劑單獨使用不增加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不增加體重,並且很少引起低血糖。正是因為其具有這些優點,近幾年糖尿病治療指南逐漸提高了該類藥物的使用地位,甚至可作為一線用藥的備選之一。目前應用於臨床的DPP4抑製劑有西格列汀(Sitagliptin)、 維格列汀(Vildagliptin)、 沙格列汀(Saxagliptin)、阿格列汀(Alogliptin)和 利格列汀(linagliptin)。
注意事項:有胰腺炎、腎功能不全者愼用。
第七大類:SGLT2抑製劑
SGLT2抑製劑是一種新型的降糖葯,主要作用於腎臟近端小管鈉葡萄糖轉運體2,通過抑制這些轉運體,防止已濾過的葡萄糖在腎臟內重吸收。簡單的說就是減少腎小管的葡萄糖重吸收,增加葡萄糖從尿中排除,達到控制高血糖的目的。SGLT2抑製劑不依賴於胰島素,可以在2型糖尿病進展的不同階段使用。dapagliflozin(達格列凈)已經在歐洲獲得批准,canagliflozin獲得美國批准。目前在我國正在做上市前的研究
親,這就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手腳麻木原因以及預防措施,這裡僅為大家介紹生活中可以用的保健方法,如果嚴重需要治療請往 正規公立醫院!
推薦閱讀:
※一個女人的十年……每位妻子看後都淚流滿面,男人也看看吧,你的枕邊人不容易!
※?今天農曆閏六月初一?千載難遇的好日子?打開看看?送給你的
※看看婚姻
※看看別人的停車技術,你真是遜爆了!
※人身上有十大幸運吉痣·快看看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