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戈守智《漢書法通解》

戈守智(1720-1786)字達夫,號漢溪。平湖人。天才卓越,自幼讀等身書,年十九補博士弟子員,經藝外兼工駢體韻語,本邑前輩陸培(南香)十分賞識,於是才名鵲起。當時的著名學者、詩人杭世駿(堇浦)、厲鶚(樊榭)、諸錦(草廬)都折節訂交,詩函往來不絕。後屢次考舉不中,遂棄舉業,溯荊襄,觀江漢之壯;北渡揚子,訪雉皋紫琅之勝。所至名流倒屣。詩作益富。平生嗜古,遇碑碣輒手自摩拓,歸而庋藏於書樓,多至六百餘種,榜之曰「帖海」。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沈德潛(歸愚)曾作長歌題贈。

戈守智的詩文結集為《漢溪詩文集》,包括《偕存集》、《邗江雜詠》、《入楚吟箋》、《紫琅小草》數種,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寫刊本。其母舅陶利用作序,又有沈德潛、金農、周大樞等題詞。沈德潛在《邗江雜詠·序》云:「古意新聲,詞工韻遠,足備邗江典則。」

戈守智平生愛好書法,早年師法楊凝式、歐陽詢,晚年出入諸家,於顏真卿稱嫡嗣。閑暇時以隸法寫墨竹,宗董源(北苑)、米芾(南宮),然隨興偶及,不多作也。下筆甚自珍惜,索其作畫尤過於書。其自題《畫竹》云:「(上「竹」下「鍾」,)龍高十丈,背壑倚幽岑;不有凌雲志,誰甘寂寞心;一枝聊借影,棲托且求深。」讀其詩,可以知其人品矣。年過六旬,每日猶書蠅頭小字數千,至老不衰。其傳世書畫作品已不見,他書寫的《陸清獻公祠碑記》和《陸清獻公祠堂碑記》也被毀。但他編纂的《漢溪書法通解》得以傳了下來,成為中國書法理論史上一部重要著作。

《漢書法通解》溪成書於乾隆十五年(1750),道光十九年(1839)正式刊印,有金志章、厲鶚、梁啟心、梁詩正及戈守智自序。該書入選《四庫提要藝術類存目》,《提要》稱:「是集成於乾隆庚午,採錄古人論書之語,分述古、執筆、運筆、結字、訣法、譜序六門。冠以述古篇,則守智之所自撰。大致欲仿竇述《書賦》,而淹貫宏通終不逮古也。」整體評價不甚高。但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並不像《提要》所評,該書無論是書法理論上,還是指導學書法者,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近世曾多次重新刊印,也印證了這一點。新版主要有:由沈校方校證的《漢溪書法通解》先後於1976年1月和1986年5月由台灣木鐸出版社和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86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則出版了該書的影印本。

《漢溪書法通解》共八卷:卷一述古,卷二執筆,卷三、卷四運筆,卷五結字,卷六訣法,卷七、卷八譜序。該書包羅萬象,《述古》、《譜序》卷收錄歷朝歷代重要書法理論,並加以歸納總結。

關於執筆法。執筆之法在唐代書法理論中是個討論的熱點:韓方明《授筆要說》里有「五種把筆法」,林蘊提出「撥鐙四字法」,陸希聲提出「撥鐙五字法」,孫過庭則有「執筆三手」的理論。戈守智在《漢溪書法通解》里提出了十二種執筆之法:一、撥鐙法;二、撥鐙枕腕法;三、平覆法;四、平覆枕腕法;五、握管法;六、單包法;七、捻管法;八、撮管法;九、提鬥法;十、三指立異法;十一、兩指立異法;十二、握拳法。對每種執筆法都有詳細的描述,尤其可貴的是附有精美插圖。據朱德同志身邊工作的同志回憶,朱老總便是按照執筆圖學習書法:

朱德同志對書法原來就有較深厚的基礎,但他直到古稀之年,仍然注意基本功的鍛煉。我親自看到,他對執筆的方法,就反覆研究過。他對於《廣藝舟雙楫》中的「執筆第二十」,曾逐句圈點,一再研讀。對於《漢溪書法通解》中的執筆圖,曾按圖練習過「撥鐙法」、「平覆法」等方法。所謂「撥鐙法」,即以大指緊捏筆管,筆管緊靠中指無名指尖,虎口間圓活如馬鐙,五指分別掌握捏、壓、鉤、揭、抵、拒、導、送,使筆管轉動自如。所謂「平覆法」,就是雙鉤雙挑,平腕覆掌,實指虛拳。食指中指謂之「雙鉤」,名指小指謂之「雙挑」。因為掌覆,所以腕平;因為拳虛,所以指實。就我所知,朱德同志的執筆法,基本上是「平覆法」參用「撥鐙法」。其他「握管法」、「單包法」、「撥鐙枕腕法」、「平覆枕腕法」等,只是照圖試過,並未經常使用。

關於筆的選擇與使用,戈守智在書中有一段很好的敘述:「或雲,善書不擇筆;或雲,歐虞不擇筆,余未之信也。米海岳曰:筆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筋捕物。趙文敏精於用筆,凡所使有宛轉如意者。輒剖之,取其精毫別貯之。每萃三管之精,令工總縛一管,真草巨細,投之無不可也。抑且古人用筆亦各不同,如蕭何用禿筆,子云胎髮筆,歐陽通狸心兔蓋象牙筆,王羲之鼠須筆,白樂天雞距鹿毛筆,情素棗心筆,王著散卓筆,蔡君謨栗鼠須筆,蘇東坡雞毛筆,諸賢好尚如此,豈得不擇耶」他還轉述王羲之筆經,指出兔毫筆「惟有趙國毫中用。趙國平原廣澤,無雜草木,惟有細草,是以兔肥毫長而銳也。須仲秋月收之。孟秋去夏近,毫焦而嫩,季秋去冬近,毫脆而禿,惟八月寒暑調乃用……」總結了古代書家對筆的選擇與使用,否認了「善書不擇筆」的說法。

相傳唐代大書家歐陽詢曾留下真書字體結構法三十六條,但已失傳,現在介紹歐陽詢的結字三十六法,便是依據戈守智所纂著的《漢溪書法通解》,戈氏自己也闡發也很多精義。

如排疊:

排者,排之以疏其勢。疊者,疊之以密其間也。大凡字之筆畫多者,欲其有排特之勢。不言促者,欲其字里茂密,如重花疊葉,筆筆生動,而不見拘苦繁雜之態。則排疊之所以善也。故曰「分間布白」,謂點畫各有位置,則密處不犯而疏處不離。又曰「調勻點畫」,謂隨其字之形體,以調勻其點畫之大小與長短疏密也。

如頂戴:

頂戴者,如人戴物而行,又如人高妝大髻,正看時,欲其上下皆正,使無偏側之形。旁看時,欲其玲瓏松秀,而見結構之巧。高低輕重,纖毫不偏,便覺字體穩重。長短疏密,極意作態,便覺字勢峭拔。尾輕則靈,尾重則滯,不必過求勻稱,反致失勢。

如補空:

補空,補其空處,使與完處相同,而得四滿方正也。又疏勢不補,惟密勢補之。疏勢不補者。謂其勢本疏而不整。如(少)字之空右。

如意連:

字有形體不交者,非左右映帶,豈能連絡,或有點畫散布,筆意相反者,尤須起伏照應,空處連絡,使形勢不相隔絕,則雖疏而不離也。

如垂曳

垂者垂左,曳者曳右也。皆展一筆以疏宕之。使不拘攣,凡字左縮者右垂,右縮者左曳,字勢所當然也。

如朝揖:

朝揖者,偏旁湊合之字也。一字之美,偏旁湊成,分拆看時,各自成美。故朝有朝之美,揖有揖之美。正如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眾美具也。

如附麗:

附者立一以為正,而以其一為附也。凡附麗者,正勢既欲其端凝,而旁附欲其有態,或婉轉而流動,或拖沓而偃蹇,或作勢而趨先,或遲疑而托後,要相體以立勢,並因地以制宜,不可拘也。

如卻好:

諸篇結構之法,不過求其卻好。疏密卻好,排疊是也。遠近卻好,避就是也。上勢卻好,頂戴,復冒,復蓋是也。下勢卻好,貼零,垂曳,撐拄是也。對代者,分亦有情,向背朝揖,相讓,各自成形之卻好也。聯絡者,交而不犯,粘合,意連,應副,附麗,應接之卻好也。實則串插,虛則管領,合則救應,離則成形。因乎其所本然者而卻好也。互換其大體,增減其小節,移實以補虛,借彼以益此。易乎其所同然者而卻好也。扌窕者屈己以和,抱者虛中以待,謙之所以卻好也。包者外張其勢,滿者內固其體,盈之所以卻好也。褊者緊密,偏者偏側,捷者捷速,令用時便非弊病,筆有大小,體有大小,書有大小,安置處更饒區分。故明結構之法,方得字體卻好也。至於神妙變化在己,究亦不出規矩外也。


推薦閱讀:

《北山移文》——文徵明書法字帖
這書法,確實值345萬!
這才是真正的書法,賞心悅目!
閆英傑當代書法家 篆刻藝術
(五言)書法創作再純嚴聯: 李再純 撰編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