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29.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 「懷鄉」 以及 「怨鄉」 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代表作有《紅高粱》、《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生死疲勞》、《蛙》。

2011年8月,莫言創作的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750萬元人民幣獎金且不用繳稅。

【基本信息】

中文名:莫言

別名:管謨業

國籍:中國

出生地:山東省高密縣大欄鄉

出生日期:1956年3月5日

職業:作家

畢業院校:北師學魯迅文學院創作研究生班

主要成就: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十月優秀作品獎

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大家文學獎

鼎鈞雙年文學獎

頌福岡亞洲文化大獎

處女作:《春夜雨霏霏》

代表作品:《紅高粱》《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生死疲勞》

莫言電視劇:《紅高梁家族》

【莫言簡介】

極左路線從50年代末期造成了農村社會的普遍貧困,他家是上中農成分,連領救濟糧的資格都沒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別人家討餃子。經濟上的貧困和政治上的歧視給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慘痛記憶,父親過於嚴厲的約束也使他備受壓抑。這種心理特徵直接影響了他後來的小說創作。6歲進校讀書,曾因罵老師是「奴隸主」受警告處分。小學三年級時讀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學啟蒙。12歲時讀小學五年級,因「文革」爆發輟學回家,以放牛割草為業,閑暇時讀《三國演義》、《水滸傳》,無書可讀時甚至讀《新華字典》。

莫言在18歲時走後門到縣棉油廠干臨時工。1976年8月參加解放軍來到渤海邊上,站崗之餘依舊餵豬、種菜。1979年秋調至解放軍總參謀部,歷任保密員、政治教員、宣傳幹事。1981年開始小說創作,發表處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85年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引起文壇注意。

此後的創作,明顯受到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影響。1986年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反響強烈,被讀者推選為《人民文學》1986年「我最喜愛的作品」第一名。同年從軍藝畢業,到解放軍總政治部工作,開始有報告文學作品問世。1989年秋入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學習。中國新一輩極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雖然早期被歸類為「尋根派」作家,但其寫作風格素以大膽見稱,小說中總是充滿進攻型的語言。例如成名作《紅高粱家族》里,不斷出現的血腥場面中充滿著強烈的感情控訴,但在「屎尿橫飛」的場景之間,其實正是演義著一段現代革命的歷史。故事中那片廣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繪成一個把歷史、傳統、城鄉縱橫交錯的遼闊炫麗空間。

在經歷《紅高粱》的寫作高峰後,莫言繼續尋求突破,創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數部極具份量的長篇小說如《酒國》及《豐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說集如《紅耳朵》及《傳奇莫言》亦先後在台灣推出。由於童年大部分時間也在農村度過,莫言自謂一直深受民間故事或傳說所影響,故鄉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創作的靈感泉源。小時在鄉下流傳的鬼怪故事的,也成為莫言許多荒誕小說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現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寫實,描寫一個人的「變身」,以華麗的語言帶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國》則以充滿浪漫色彩的描寫,繪划出一個盛產名酒地方的故事。《紅樹林》實現了小說題材的時空轉換和創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對自己的一大超越。

無論故事的情境氣氛是華麗炫目、荒誕無稽還是鬼靈精怪,莫言的豐富想像空間與澎湃輾轉的辭鋒總是能叫人驚嘆不已——誠如張大春在為《紅耳朵》作序時所言:「千言萬語,何若莫言」!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認為,莫言是中國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選。

【百度圖片:莫言】


推薦閱讀: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詩人詩選
今年誰最應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薩特: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榮譽是給平庸之輩的酬勞 | 人物詞典
學者稱村上春樹或又成諾貝爾文學獎「炮灰」
論滾石樂隊跟諾貝爾文學獎及我輩的淵源

TAG:文學 | 人物 | 莫言 | 諾貝爾文學獎 | 2012年 | 諾貝爾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