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朗:張愛玲不會有什麼真的朋友
宋淇之名,原本在公眾層面知曉者不多。近年來,因為其子宋以朗對張愛玲文學遺產的整理,這位文藝評論家、翻譯家,逐漸為普通人所了解。在宋以朗的新書《宋家客廳———從錢鍾書到張愛玲》里,人們發現,在張愛玲之外,錢鍾書、傅雷這些當時的文化名流,都曾是宋家客廳的常客。通過後人的口述和整理,不僅使宋淇的面目更為清晰,也還原了那一時期的文學景象,澄清了圍繞張愛玲的種種迷霧,比如其晚年的經濟狀況。
最早於《南方都市報》上連載
這本由鐵葫蘆出版的新書,是南都文化書系之一,最早源於《南方都市報》上連載的宋以朗口述。2011年,當南方都市報文化副刊部聯繫宋以朗時,他曾經有過猶豫,不太相信一份報紙願意以幾十個版的篇幅來做這件事。而最終的結果,是將原計劃的24期做成了42期。很多個周末,南都記者從廣州到香港,在宋家從上海搬到香港的那張桌子上,和宋以朗一起開始記錄、整理工作。這個系列刊出後也引發很大關注。
研究張愛玲多年的學者陳子善期期不落,書出版後重讀,仍然「興味盎然」。在他看來,這本書可以看成是關於宋家人以及錢鍾書、傅雷、吳興華、張愛玲這幾位作家的一部別開生面的「信史」。在著墨最多的張愛玲身上,書中所寫到的「關於《秧歌》與《赤地之戀》的評價」「張愛玲編劇生涯及《紅樓夢》劇本風波」「為什麼《色,戒》的王佳芝不可能是鄭蘋如?」等,在過往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爭議。「作者在書中均根據大量第一手史料和自己的仔細分析,給出了頗具啟發的結論」(陳子善語)。
《宋家客廳》還另闢蹊徑,專門討論了張愛玲「傳說中的作品」。其中,有以同代作家經歷為素材的長篇和中篇小說,如《芳香的港》和《謝幕》;有寫親身經歷的散文,如《不捫虱而談》和《愛憎表》;有議論性的雜文,如《談面相》和《談靈異》;有歷史題材的長篇,如《鄭和下西洋》。宋以朗對這些題目和相關的方方面面,也都做了查考和解析。
宋春舫、宋淇兩代精英
宋以朗的祖父宋春舫,1892年生於浙江吳興,是中國早期現代戲劇理論家、藏書家和海洋科學的先驅。在5月11日北京的活動上,宋以朗說,祖父當年留學歐洲,帶回的藏書可能有3000多本。1916年,回國後的宋春舫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教授戲劇學,開國內先河。後來他將自己的藏書帶到青島,斥資興建了私人圖書館「褐木廬」。梁實秋曾經在《雅舍小品》中描述過:「我看見過的考究的書房,當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廬為第一。」
宋以朗的父親宋淇,生於1919年,筆名有林以亮、余懷等。抗戰期間曾在上海從事話劇和學術活動,編有舞台劇《皆大歡喜》,與錢鍾書、吳興華、夏濟安、夏志清、傅雷、張芝聯等人皆有深交。1949年後移居香港,在美國新聞處編譯部工作期間結識張愛玲。他還編寫過電影劇本《南北和》,是香港作家中最早進軍影業的人。文學方面,他主編過《美國詩選》《美國七大小說家》《美國文學批評選》等。宋淇還是香港翻譯學會發起人之一。在燕京大學讀書期間,經友人介紹,他認識了後來的妻子鄺文美。關於兩人的成婚,張愛玲曾這樣對鄺文美說:「我相信你嫁給任何人都會是好妻子,可是總沒有像嫁給他那麼合適」。
宋淇生前所涉獵的領域眾多,按照宋以朗的說法,他最想做的還是《紅樓夢》研究。
宋淇與錢鍾書、傅雷的交往軼事
宋淇生前交遊頗廣,喜歡在家中開派對,當時文化界的名人,很多都是宋家客廳的常客,錢鍾書即是其中之一。在交往最為頻繁的時間裡,他們每周都有聚會。
2011年,宋淇在香港書展上做了「我的父親與錢鍾書」的演講,首次公開了兩人的部分書信。宋以朗曾經從父親口中,聽說過一些關於錢鍾書的趣事。比如他曾經頑皮地把莎士比亞的名字,按照上海話念成「邪士胚」,就像他在《圍城》和《談教訓》中把Eliot譯為「愛利惡德」一樣。
多年後,宋以朗在整理兩人往來的信件時感到,錢鍾書的「痴氣」有幾分周星馳式的「無厘頭」。以錢鍾書寄給宋淇的最後一封信為例,他在信的末尾,用了頗為風趣、跳躍的「呵呵」,用法簡直就像今天的網路表情一樣。
對於父親與傅雷的交往,宋以朗全由資料中得來。翻看信件中,他發現張愛玲1982年12月4日給宋淇的信中寫道:「決定不收《殷寶灧送花樓會》進新小說集(指《惘然記》)。」原因是:「《殷寶灧送花樓會》寫得實在太壞,這篇是寫傅雷。他的女朋友當真聽了我的話,到內地去,嫁了空軍,很快就離婚,我聽見了非常懊悔。」宋以朗看到後覺得很驚訝,一路研究下去,發現了現實世界裡的人物關係。
宋淇夫婦是張愛玲遺產繼承人
在《宋家客廳》一書中,篇幅最多的還是張愛玲。宋淇、鄺文美夫婦跟張愛玲相識於1952年,從此成為好友,書信往來40年。1995年張愛玲去世後,其遺產由宋淇夫婦繼承。
宋淇與張愛玲是因工作而結識。當時他在美國新聞處譯書部,通過公開徵求海明威《老人與海》的翻譯者,最終選定張愛玲。有人認為張愛玲當年曾入職美國新聞處,宋以朗在書中澄清說,其實張愛玲並非正式員工,屬於「合同外判,酬勞根據項目商定」。
在書中,宋以朗還就外界對張愛玲的諸多傳聞做了澄清。比如有人認為張愛玲為了拿到美國綠卡,隨便嫁給了美國人賴雅。實際上,張愛玲一到美國就有了綠卡,可以自由選擇配偶。還有人認為張愛玲到了美國之後沒有寫什麼作品,即使寫也是「翻炒」。宋以朗說,張愛玲到美國沒有封筆,只不過很多故事寫完後找不到出版社,近年才由他陸續整理出版。
對於晚年張愛玲的生活,外界曾用「生活拮据」「狼狽不堪」等形容。宋以朗認為,現在流傳著太多錯誤的信息。實際上張愛玲不僅美國戶口有28107.71美元,他發現母親鄺文美保留著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張愛玲的英文名字E .Chang,計算外幣存款剩餘32萬多美元,大概相當於240萬港幣。這在當年,並不是小數字。
張愛玲遺作已全部整理出版
談到父親對張愛玲的影響,宋以朗認為,他擔任了兩個角色:一個是協助者或顧問,為張愛玲提供參考資料,也會評論她手稿的寫作優劣。另一個可以說是編輯或者經紀人,保障她的權益。
「我父母跟張愛玲的關係,重點是他們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如果只是我爸爸跟張愛玲的話,他們兩個的關係可能只是作家跟代理人,業務上的關係。因為我爸爸不見得跟張愛玲會是好的私人朋友,可是他有點生意頭腦,對人的心理有很好的理解。我媽媽應該是不懂得替張愛玲處理出版業務的,她們是很好的私人朋友。」宋以朗說。
作為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執行人,宋以朗認為,自己有責任「向公眾交代一些不為人知的事實,讓文學史家能根據更準確的資料對張愛玲和宋淇做出公允的評價。」
他透露,尚未出版的張愛玲遺作,已經沒有長篇小說了,短篇小說也沒有。有一篇她1960年代在美國大學發表的演講,他覺得應該找學術期刊出版。另外他家裡張愛玲的書信有90萬字,其中和宋淇夫婦通信的部分超過60萬字。這些都沒有出版時間表,打算什麼時候整理好再出版。
對話
宋以朗:張愛玲不會有什麼真的朋友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這本書是在你口述的基礎上,記者參與整理的。想請問你覺得用這樣一種形式來還原歷史,優點和困難在哪裡?
宋以朗:這本書也不全部都是口述。前面的部分,記者會給我一個功課,比如這次談宋春舫,我就開始做功課看資料,可以跟她說些什麼。本來他們的計劃是20期,結果做了42期。因為我會找出很多東西,那些東西非常有趣,故事都是我告訴她的。到後面有些東西我不太知道,實在是沒有辦法做口述史,只能參考一些資料,當我做好功課之後已經是一篇文章了,我就直接把文章交給她。
南都:做口述史的時候,是不是會碰到真假混雜的情況?
宋以朗:我是有些遺憾,有些事為什麼當年不問清楚呢?結果變成這樣。今天是找不同的人,可是他們說出來也不一樣。如果你對家庭歷史有興趣,應該早點找前輩問清楚。我這本書2013年在報紙登完,後來也有修改。也是有人告訴我,比如有一天姐姐給了我一張很大的紙,上面是我爸爸當年和她說的家裡的事。我去研究每一個名字是誰,結果裡面的東西有些跟我回憶的不對。我更相信那張紙,因為是我爸爸寫出來的。
南都:父親對你的影響主要在哪些方面?
宋以朗:在處理張愛玲文學遺產方面,爸爸媽媽對我都有影響,但是不同的。我爸爸的考慮是非常清楚的,他跟張愛玲說這本書出版還是不出版,會列出一組理由。張愛玲如果不同意,他會反駁。媽媽對我的影響可以說是不好的,有些人要出版張愛玲的東西,按理要收版權稅的。比如夏志清要出書,我媽媽覺得朋友之間不可以開口要錢。所以夏志清出版的書是沒有給她版稅的,一毛錢都沒有。因為媽媽做不出來,我爸爸可能真的做得出來。
南都:書里有很多澄清張愛玲傳聞的地方。是不是你覺得現在外界傳言很混亂,已經影響到學術研究?
宋以朗:在上海的時候,陳子善老師說了一句,「外面那些張愛玲傳記全都不要看」。我也跟陳老師說,你有那麼多研究生,我有個題目可以做,比如有些謠言,我們查一查哪一個傳記作家首先說出來的。有一個說出來,其他人都(跟著)。我覺得最離譜的是張愛玲死的時候,(有人說)她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穿紅色的旗袍。我不肯定是不是只有林式同一個人(在張愛玲去世後)見過她,除了那些警察、醫生。林先生寫文章時沒有說穿紅色旗袍,其他人說的其實是想像力豐富的創作。那些東西是不可取的。
南都:雖然書裡面張愛玲篇幅最多,你也說他不是你父親最重要的朋友,她應該是你母親的好朋友。
宋以朗:我爸爸可以稱為張愛玲的代理人,很難想像他們兩個會是好朋友。張愛玲很多時候都是古古怪怪的,不知道在想什麼,她也不會說出來。你看所有人,比如夏志清也是感覺張愛玲不會讓他們走近。張愛玲不會有什麼真的朋友。
推薦閱讀:
※張愛玲:她寫了一生,也寫了自己的一生
※相識相知: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文章情緣
※張愛玲的殘酷與蒼涼?的美
※張愛玲為何敗在無才無貌女人之下
※張愛玲: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