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了來不及告別的生命—記MH370大搜尋

為了來不及告別的生命—記MH370大搜尋 華龍網-重慶日報

  這是一場莊嚴的撤離儀式。

  4月29日,澳大利亞珀斯附近的皮爾斯空軍基地,參與搜尋馬航MH370航班的中、澳等多國空軍部隊在這裡集體合影,為數周來的密切合作畫上句號。離別依依,執手無言,無盡的遺憾與繼續前行的堅毅寫在臉龐。

  前一天,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宣布,國際聯合搜尋將「進入新階段」;5月1日,馬航方面發表聲明說,我們必須面對馬航客機失蹤這一事實。

  自事件發端以來,從祈禱機上人員平安到希冀早日揭開謎底,揮之不去的焦灼與哀傷始終與我們相伴;而今,難以言表的不甘與隱痛依然在心中瀰漫……

  生命無價,水雲共見。

  近兩個月來,為了生命、牽掛生命、感動生命的日日夜夜,讓人刻骨銘心。

  不忍告別

  ——為了生命搜救的黃金期

  「晚安,馬來西亞370。」它是美好的慰藉,蘊含著再見的希冀,亦是3月8日凌晨1時19分,馬來西亞地面人員收到的、來自馬航370航班的信息。

  誰能想到,這短短數語,竟是它留給世界的最後問候。

  彼時,這架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航班正安然飛行。機上239人的國籍,足以構成一個「小聯合國」。除了154名中國乘客,還有來自美、法、澳、印尼等10多個國家的旅客,以及馬來西亞的機組人員。

  6時30分的北京,晨曦映照在首都國際機場的跑道上。不久,國際到港的大屏幕上,馬航370航班的備註欄中出現用紅色字體標註的「延誤」。又過了不久,一則可怕的消息在世界各個角落流傳開來——馬航證實:這架航班失去聯繫。中午時分,「延誤」變成「取消」,最後消失在大屏幕上。聞訊趕來的親友們懷著隱隱的恐懼,甚至抱住不認識的人,失聲痛哭。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但最遺憾的,是我們來不及好好告別。」這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經典對白,竟成那句「晚安」之後傷痛的寫照。

  然而,沒有人能接受這種告別。

  為了乘客生還的希望,第一時間,中國領導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關部門全力以赴參與救援工作;第一時間,中國外交部等部門啟動救援應急機制;第一時間,包括中國在內的十多個國家的搜救力量,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趕赴客機最有可能的失聯地點——泰國灣與南海。

  在搜救的主戰場,迅速聚集了40餘艘船隻和近40架飛機,多顆衛星為搜救護航,形成空中、海上、水下立體搜救國際力量體系,晝夜不舍,分秒必爭……

  然而,事後被證實南轅北轍的搜救,留給人們苦澀的回憶——搜救由於信息的缺失而裹足不前,各種猜測莫衷一是。而客機為何失聯、之後是否繼續飛行、飛向哪裡、飛了多久等關鍵問題,始終籠罩在迷霧之中……

  備受煎熬的是焦灼的等待,比等待更揪心的是在希望與失望中不斷輪迴。馬航乘客的親友,在這樣的折磨中捱過了50多天。

  希望之弧

  ——為了生命的一線希望

  「這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一位家屬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3月15日宣布調查不排除劫機可能性後這樣說。

  這看似違背常理的表達,卻不荒謬。彷彿行將溺水者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劫機」——這個蘊藏著無限兇險的辭彙,在凄惶無助中,竟成了一個特殊的表達,因為蘊含著生的希望。

  撲朔迷離,一波三折。

  在飛機失聯一周之後,馬方根據失聯客機衛星「待機」信號的分析和推算宣布:客機很可能在中途折向印度洋,並沿著南北兩道弧線——南從印度尼西亞延伸到南印度洋,北從哈薩克和土庫曼邊境到泰國北部——飛行了數小時。

  從蒼茫林海,到峭拔高山,從隱秘陸地,到無邊海洋,面對這片面積相當於整個澳大利亞的廣袤區域,國際社會立即重新調整力量:參與搜尋的隊伍在迅速擴大,採取的方式亦突破常規。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應盡百倍努力。中國政府鏗鏘有力的宣示,表達了很多國家不拋棄、不放棄的堅定搜救意志。

  不離不棄

  ——為了生命尊嚴的守望

  「我懷著深深的悲痛與遺憾告訴大家,根據海事衛星組織的新數據,MH370客機已終結於南印度洋。」3月24日22時許,納吉布總理宣布了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

  但這一宣布,並不意味著搜尋的終結。為了生命的尊嚴與守望,必須繼續搜尋。

  一張海空搜尋大網迅速鋪開: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軍機先後趕赴目標海域,挪威「聖彼得堡」號貨輪臨時改變航向展開搜尋。

  中國空軍2架伊爾-76飛機飛赴澳大利亞;「雪龍」號科考船臨時改線直奔疑似漂浮物海域;昆崙山艦、千島湖艦和海口艦等加速奔向南印度洋;「海巡01」「南海救115」等船隻也日夜兼程前往;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協調60餘艘中國過往商船參與搜尋……中國投入的力量前所未有。

  這是一個新的標誌,中國成為搜尋工作的中堅力量。調用20多顆衛星,軍機起飛,艦船劈浪——為了生命,為了真相,搜尋、再搜尋,向前、再向前。

  南印度洋,氣候惡劣,反覆無常,水文複雜,水深浪急。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困難的一次搜索,」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對記者如是說。

  時間刻不容緩:隨著飛機失聯屆滿一月,黑匣子的信號在逐漸減弱,世界上最頂尖的設備不斷加入搜尋行列:英國皇家海軍派出的「特拉法爾加」級核潛艇「不懈」號和「回聲」號測量船,美方提供的拖曳聲波定位儀和「藍鰭金槍魚」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相繼抵達相關海域,為尋找黑匣子再增力量。

  然而廣袤的南印度洋再次跟人類開了個殘酷的玩笑,無論是時隱時現的脈衝信號,還是搜索海域發現的油跡,抑或是珀斯以南衝到岸邊的疑似物體,在一次次為搜尋工作帶來希望的同時,尚未能幫助人們在通向真相的路上再進一步。

  認知與良知

  ——悲劇中找尋前行的啟示

  後續的搜尋難度更大,任務更重,時間也可能持續更長。但是,困難並不能停止搜尋的腳步。中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已明確表示,搜尋工作將全力以赴,絕不鬆懈。

  打撈黑匣子、了解與其一起深潛于海底的事件真相以及善後賠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50多天來,事件的思考與啟示已逐漸展現:挑戰面前,人類命運共同體該如何更好地合作與前行。

  馬航370事件發生後,人類感同身受,守望相助,在蒼茫的海天之間留下愛的溫度,展現了大寫的人字。

  事件留下的謎團和遺憾,令人不禁問道:突發事件的國際信息共享、合作協調機制如何更加完善?國際航班的跟蹤系統應怎樣改進?飛機廠商和衛星組織的數據可否更公開、更共享?……

  事件也發出沉重的叩問:在這個人類能在遙遠的外星球精準著陸、定位的時代,偌大一架客機怎麼會在最先進民用、軍事雷達的注視中,走失得無影無蹤?當回望200多年前康德對「頭上的星空」的「敬畏」時,我們發現對腳下的星球及其上人類活動規律的探索依然道路漫長。

  在迷霧中尋找「隧道盡頭的那一絲光明」,始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當文明註定以人為核心,世界為每位飛機乘客提供更多的安全答案,就是我們能在馬航事件中,得到的痛楚而珍貴的文明升華。

  每一次人類的災難都是一座紀念碑,銘刻著沉痛的教訓,也凝聚著人性的光輝。人們的責任,就是在面對災難和未知的挑戰中勇敢而智慧地前行。

  即使印度洋可能成為馬航370事件悲劇性的終點,但它更應該成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一個具有警示性的起點。

  (記者 齊紫劍 吳黎明 李學梅 任海軍 徐海靜 趙博超)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推薦閱讀:

馬航370會不會是飛進了時間黑洞?
馬空軍司令:MH370缺氧飛行超22分鐘存在可能
MH370遇難的人員都有哪些?
馬來煙霾:MH370的危機衝擊波
追蹤「透明人」:他們如何層層闖關MH370?

TAG:生命 | MH3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