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菩薩有幾種

菩薩有幾種 當菩薩的起碼條件,就是發過菩提心的人。發過菩提心的人當下就是名義菩薩。菩薩.原是印度梵文Bodhisattva的音譯,全部譯作「菩提薩埵」,是覺有情。覺是覺悟、覺了、覺知、覺見的意思;有情是眾生,眾生是眾緣和合的意思。將「覺有情」三個字組合起來,含有兩層的意義:一、發心上求佛道的有情眾生。二、同時也發心啟化一切有情眾生,皆能發起上求佛道之心。合攏而說,覺有情.便是上求佛道以自覺,下化眾生以覺他,這就是「菩薩」的意思。我們信佛學佛的目的,其宗旨在於成佛,佛的境界至高至上,至妙至中,至大至剛,至圓至心開始信佛學佛,要經過三祇百劫的時間過程,才能達到成佛的目的,佛雖然是難成的,終究是能成的,須要付出努力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上求佛道與下化眾生的菩薩道。至實至真,至寬至深,博大無礙,成佛之道的行程,乃非常艱鉅而遙遠的,一個人從最初菩薩.是由實踐成佛之道而得名。成佛.是由實踐菩薩道覺行圓滿而得名。菩薩道是成佛的正因,成佛是菩薩道的結果。要成佛,必先行菩薩道,欲行菩薩道,必須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便是菩薩,行了菩薩道,必定結果,成就佛道。菩薩有初發心的菩薩、有二世的菩薩、有數百世的菩薩、有幾劫的菩薩、有凡夫未證悟的菩薩、有已證悟的大菩薩、層次高低不齊,但是總目標在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現在依佛經之大意,略分四種菩薩,分別敘述如下: 四種菩薩:一、名義菩薩。二、凡夫菩薩。三、登地菩薩。四、佛菩薩。一、名義菩薩何謂名義菩薩?所謂名義菩薩者,就是已發菩提心者,一心一意為成就佛道而精進,但是尚未受過菩薩戒,此輩的菩薩行者,稱之為名義菩薩。二、凡夫菩薩何謂凡夫菩薩?所謂凡夫菩薩者,即是發過菩提心,同時也受過菩薩戒,但是尚未證得果位,十信位的凡夫,是「名字菩薩」或「假名菩薩」。此輩菩薩稱之為凡夫菩薩。三、登地菩薩何謂登地菩薩?所謂登地菩薩者,就是已發過菩提心,已受過菩薩戒,已證悟到法身者,又稱之為法身大士,又稱為登地菩薩。有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十地菩薩。地是能生能載的意思,能生無量功德,能載無量眾生至究竟佛地,地地能生,地地能載,一地比一地廣大,一地比一地高深,故名之為登地菩薩。四、佛菩薩何謂佛菩薩?所謂佛菩薩者,就是已經到達佛地的諸佛,乘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之心,倒駕慈航,為度化無量眾生,示現菩薩身份,以普濟一切苦難沉淪的眾生,諸佛以權宜方便所示現,如觀世音菩薩,就是正法明如來所示現,如此之菩薩,稱之為佛菩薩。以上所舉出的四種菩薩,其果位不齊,境界有深淺。名義菩薩與凡夫菩薩,尚未證得果位,還屬於低級菩薩,於六道中生死輪轉,是由業力決定的,不得自主的;登地菩薩與佛菩薩,已證悟到清凈法身。所以,初地以上的聖位菩薩,於六道生死中,是由自己的願力決定,能夠自由作主的,屬於高級菩薩,神通自在,分身百界,無量化身,普度無量有情故。菩薩在實踐菩薩道的歷程,乃至度化眾生的當中,其智慧與慈悲的運作,隨各人的根機深淺,利鈍偏圓,發心輕重有所差別。
推薦閱讀: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淺談
索達吉堪布《入菩薩行論》 第五課
觀音菩薩為何會示現成「面然」鬼王
菩薩精進波羅密
你今生是有多大的福氣?今日觀音菩薩特為眾生開啟結緣法輪,看看你是否有緣?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