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變化
改革開放三十年變化之「衣」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綠、藍、黑、灰顏色的衣服一直佔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也許,稍微鮮艷一點的衣服就會引來「資產階級思想」的指責; 30年前,一家幾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個衣櫥就可以輕鬆裝下。用好聽的話講,人們的衣著穿戴以艱苦樸素為榮,其實還是供應緊張。那時買布得有布票,一個人一年就給三四米布,加上掙得也少,一個月三四十元錢的工資,想置辦件新衣裳得在過年時。如今,人們大衣櫃里五彩繽紛,很多女性朋友開始不得不為換季時清理衣櫃而感到煩惱…… 30年前,走在大街上,千篇一律。可是對於很多現代女性來說,最尷尬的事恐怕就是「撞衫」了。 30年前,綠軍裝,小白鞋,是最時髦、最時尚的裝束。誰要是穿有顏色的服裝,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門。在那清一色的年代,沒有人講究服飾衣著。
改革初期:走出「灰暗」的年代 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深埋幾十年的愛美之心,開始在服飾上得以釋放。 老百姓服飾的春天開始於1978年改革開放。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對外開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時尚迅速進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輕一代傳遞著最新的潮流信息。而這樣的變化,直接體現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當年最搶眼的就是大街上橫掃而過的大喇叭褲。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戴蛤蟆鏡、穿喇叭褲是一種所向披靡的時尚,它的轟動效應不亞於現在的裸奔。所謂喇叭褲,因褲子形狀似喇叭而得名。褲腿上窄下寬,從膝蓋以下逐漸張開,褲口的尺寸明顯大於膝蓋的尺寸,形成喇叭狀;褲長一般蓋住鞋跟,走起路來,兼有掃地的功能。 雖然喇叭褲作為一種「怪現象」出現,但是它卻打破了之前中國服裝的「統一制」,讓人們大開眼界。隨後,像什麼「港褲」、「體形褲」等各種新潮的服裝相繼湧現,讓人們緊跟潮流走。 體形褲也流行了相當一段時間。當時特流行,凡是女生,無論年齡大小几乎都穿過幾條。冬天天冷,為了保暖,大家還都在裡面套毛褲,箍緊的雙腿就像圓規,現在看起來是有些可笑。不過在上世紀80年代,的確很時尚。」 《霹靂舞》是20世紀80年代最震撼中國青少年的歌舞片,身著蝙蝠衫,頭上裹布,腳踩高幫運動鞋,一遍遍模擬擦玻璃或者外星人行走動作的情景,成為當時年輕人的追逐。 於是,蝙蝠衫成了那個年代的流行裝。蝙蝠衫寬寬大大的袖子,一改傳統服裝的樣式,讓人們耳目一新,當時穿上很時髦。 牛仔褲在那個年代曾掀起過熱浪。現在它被大眾所接受。但在當時也是『不良青年』的專利,由於它過於頹廢、前衛,被大多數人所拒絕。不過經過時間的磨礪,牛仔褲現在已經深入人心,不光年輕人喜歡,上年紀的人同樣可以穿牛仔褲,它成了最招人喜歡的服裝。」
80年代:色彩繽紛時代的來臨在很多人看來,中國服飾發展的春天與中國人時尚觀念的復甦開始於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之後。人們看到大喇叭褲、蝙蝠衫、還有健美褲和連衣裙。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對外開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時尚迅速進入中國,向年輕一代傳遞著最新的潮流信息。而這樣的變化,直接體現到80年代。街上流行紅裙子.80年代流行一部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反映的是紡織廠的女勞模與漂亮裙子之間的矛盾衝突,由當時的偶像級女星姜黎黎和趙靜主演,影片的創作人員在拍攝時也許沒有預料到,這部影片會成為那個年代中國人服裝革命的寫照。80年代初,封閉的大門被打開,外面的世界使中國人眼花繚亂,別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國女性開始以審視和懷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隨著對文革極左思潮清算的深入與擴大,中國人開始認同這樣一個真理:美是沒有階級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與意識形態的健康與否必然相連。銀幕上的「紅裙子」是中國女性從單一刻板的服裝樣式中解放出來、開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點的服裝色彩和樣式的一個標誌性道具,一個多樣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裝時代正式到來。
比基尼的中國「處女秀」1985年8月,全國體育界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國家體委規定,參加第四屆全國健美比賽的女運動員,必須穿三點式泳裝,因為這樣才符合國際標準。可是,各地的選拔賽穿不穿三點式,沒有規定。於是許多大城市一次一次地討論研究,一次一次地請示報告。結果,這麼大一個中國,竟沒有一個城市敢領這個先。而第一個穿著三點式在選拔賽上成功地登台亮相的,竟是廣東省的一個體育健美專業戶——熊國暉培養的四名女運動員,因為,他不需要那麼多的研究、請示、彙報。這就是在今天已經極為平常的比基尼首次在國內亮相。 多少年來,封建思想的幽靈頑固地盤桓在中國人的腦海中。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從一而終的封建禮教,穿衣不能露出皮膚,笑時不能露出牙齒的陳規陋習,如同一道道鐐銬,緊緊地束縛在中國女性的身上。即使時間已躍進到80年代,即使改革開放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別樣的世界,即使我們已擁有了眾多女政治家、女教育家、女企業家等中國女性的驕傲。 西方有句俗語:「比基尼告訴我們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就是自由。」對於80年代的中國,「女性的形體不能袒露於眾」——這種觀念如同最後一道鐐銬,仍然緊緊地鎖著國人的心。 一個巨人蘇醒的年代,凌亂和雜蕪是它的必然特徵。當第一個女人戰戰兢兢地把自己美好的肢體最大限度地展示出來時,整個民族對美好的追求開始對全世界表露。「新浪潮」大概是這個時代出現頻率最高的辭彙,世界以真實的面目呈現在中國人面前時,中國人也以極快的速度趕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裝往往充當著潮流的風向標。女性自我性別意識的覺醒是一個社會的幸事,無論是哪個時代都存在這這樣一條真理:女人漂亮了,世界才美好——改革開放的中國人更加相信這一點。90年代:這個世界變化快 1998年,某時尚雜誌上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大意是:假如昨天在米蘭或巴黎發布的一種時裝款式今天出現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萬不用奇怪。90年代,中國服裝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經實現了與世界的同步。奢侈、豪華、昂貴不再是用來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專用詞,而成為人們理直氣壯追求的生活目標,對名牌的崇拜成為高尚品位的表現。 從地攤貨到專賣店 90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變化最快的年代,一種潮流還沒有形成幾乎就面臨著過時的尷尬,一群北京女孩托一位在廣州上大學的同學捎帶當時很時髦的健美褲,沒想到同學暑假回北京時帶的好幾條健美褲大家都不願意要,原因是健美褲已經過時了。在大城市裡,這一時期女人都習慣到專賣店買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則更多地光顧各種服裝攤,那裡有更大量的款式與花色的服裝供人選擇,價格也更加便宜。而統治了中國消費市場幾十年,高不成低不就的國營百貨商店的服裝櫃檯,一時間門可羅雀,除了外地旅遊者,幾乎無人問津。就連學生們也開始紛紛追求所謂的品牌服飾,於是「真維斯」、「班尼路」等各個品牌專賣店遍佈於京城熱鬧的新街口、西單等繁華地區。昂貴的專賣店和便宜的地攤,成為90年代中國年輕女性們選購服裝分化的兩極,中間地帶幾乎不存在。 這一時期,中國人的日常著裝意識在這個年代發生了一次徹底的革命,他們從長期以來注重價格和款式變化為更注重品牌。著裝的品牌檔次成為人們身份和品位的主要標誌。尤其是中國女性,當她們開始以更獨立的身份出現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務場合,「沒有件名牌的行頭沒法見人」成為普遍女白領的共識。 是「寒流」也是「韓流」除了對品牌的追崇外,服裝的大膽尺度也開始挑戰中國人的眼球。內衣外穿、露臍裝、哈韓服等站到了流行前沿。當露臍裝、弔帶裝最早在中國出現時,讓很多人的眼光無所適從。天寒地凍的嚴冬季節,你能看到穿著單薄的美女裊裊婷婷掠過你的視線,「要想俏,凍得跳」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私人汽車的普遍、辦公條件的優越足以使更多的女性把夏天的輕衫薄裙一直穿到雪花紛飛。 哈韓族的主要服飾特徵則是穿著肥大並伴有大窟窿的及地牛仔褲和牛仔服招搖過市,很多人都以為是窮得沒錢買衣服,只有少數經常閱讀時尚類雜誌的人才知道這是一種新潮流。其實這種服飾很不適合東方人過於矮小身材,然而這樣的穿著搭配方式如寒流一般瞬間席捲中國,而這股潮流恰好叫「韓流」。
21世紀:個性才是王道 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中國人對服裝訴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個性——最好是獨一無二。服裝的主要作用已經不再是禦寒,而是一種個性魅力的展現。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21世紀,世界服裝藝術中的中國元素也開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體現。唐裝走俏全球、旗袍熱遍世界,中國服裝作為一種文化潮流和商業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中國元素2001年在上海APEC峰會上,20位各國領導人集體亮相,他們穿的都是大紅色或寶藍色的中式對襟唐裝,這一情景通過電視瞬間傳遍全球,唐裝迅速流行。章子怡在柏林電影節領獎台上驚艷亮相的一襲肚兜式晚禮服更是讓中式服裝躋身世界時尚前列。這種東方韻味十足的唐裝,使穿慣了現代時裝的人們產生了親切感和新鮮感。於是乎,唐裝也隨著這股熱潮走進了尋常百姓家。老人春節置辦一身唐裝盡顯雍容華貴,孩子過百歲穿上唐裝小襖越發喜慶可愛,時尚女性身穿經過改良的中式禮服參加小型party,所有男士都會行「注目禮」。 有句話叫:「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服裝作為時尚的風向標早已超越了民族的範疇,只有當傳統和現代真正結合的時候,當東西方文化水乳交融的時候,時尚才能展現出最為奪目的光芒。 我的衣服我做主對於很多現代女性來說,最尷尬的事也許並不是穿了一件不得體的衣服,而是發現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樣的衣服,這叫「撞衫」,這是現代女性最不能容忍的。如果說20 世紀90 年代中國女性對於服裝的追求要通過品牌穿出品位和檔次,那麼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中國女性對於服裝訴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個性——最好是獨一無二。一部分有條件的高端女性開始向世界著名品牌商定做衣服。追求個性、標新立異是現代女性服裝需求中最重要的元素。對於一個真正時尚的女性來說,如果有可能的話,她可以從北京專門飛到廣州或香港,而目的僅僅好似為了買一雙跟自己的服裝匹配並且是全中國獨一無二的襪子。 當然,尋求個性化服裝也是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馬小姐可以說是生活在時尚最前端的人群之一。開著寶馬車的她曾一度是世界名牌的忠實推崇者,Gucci,Prada, Chanel, Fendi等世界級品牌都是她衣櫃里的「常客」。她最喜歡的電影是《穿Prada的女魔頭》,最懊惱的事情是「撞衫」,最常說的口頭禪是:「這可是限量版噢!」她經常會突發奇想的來一些DIY的獨創,例如把一條新買牛仔褲的褲邊剪掉,然後做成一對蝴蝶結縫在褲腿的兩邊,或者是把長袖外套的袖子剪掉改成馬夾。在平時的穿著搭配上她也經常會不按常理「出牌」,西服下面配運動褲,連衣裙下面穿旅遊鞋,她不無自豪的說:「我現在的穿衣風格就是「混搭」加「個性」,我要穿出我自己的獨特魅力。」 在網路上,我們經常會「遭遇」80後的年輕人在自己的博客中大「晒衣服」,意思就是把自己鍾愛的服裝拿出來展示,供網友欣賞。其中不乏有DIY的作品,也有在不起眼的小店裡淘到的精品。每個人都希望通過服裝來體現自己的獨特品味、靈感創意,以不媚俗、不趨同、不隨波逐流來彰顯自我。 當改革開放進入21世紀,人們從簡單的跟隨潮流到現在的引領潮流;從盲目崇拜名牌到現在DIY個性服裝的盛行,無不體現出了時代的更替和進步。21世紀是張揚個性的時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更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自由時代。
推薦閱讀:
※此文勝讀十年書,看後醒悟!
※五、六十年代香港的花樣年華
※康有為的最後十年
※【提醒】這8件事,能換來你幾十年的壽命
※美國十年簽證沒有變兩年 不過11月起赴美需先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