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學會讓折騰你的人先被折騰」

「中國要學會讓折騰你的人先被折騰」

著名專家學者:解決領土問題要始終對對手保持軍事外交壓力

羅援

喬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一書,通過作者瑪雅與十幾位著名專家學者的對話,從不同角度探討總結了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經驗,對「中國為什麼能」這一叩問做出了響亮回答。以下為作者與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國防大學教授喬良之間的部分書中對話:

羅援:我們要策應俄羅斯和韓國,與它們結成一個統一戰線

瑪雅:日本一向是依仗美國之勢,解決中日爭端的關鍵其實在美國,正所謂「功夫在島外」。在釣魚島問題上中國需要「巧博弈」,比如,中俄韓都與日本有島嶼爭端,中國應該有效利用這種「三對一」的局面,不僅逼迫日本,也給美國出難題。美國有意在中日之間攪渾水,但卻不願意在日韓之間趟渾水。

羅援(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你說得對。在釣魚島問題上,我們要從更深層次的戰略來考慮。現在日本說要變為一個「正常國家」,實際上是想翻歷史舊案。在這個問題上,中國要和俄羅斯、韓國甚至美國,結成一個維護二戰勝利果實的統一戰線。我們要策應俄羅斯和韓國,以後所有對外稱謂,不要再採取那種貌似公允的提法,俄羅斯叫什麼,韓國叫什麼,日本叫什麼,就明確站在俄羅斯和韓國一邊,叫南千島群島和獨島。

為什麼這樣?這是一種戰後安排。俄羅斯說得非常明確,我是為了維護二戰勝利果實。日本在戰後把北方四島割讓給了蘇聯,這是它作為一個戰爭策源地、一個戰敗國,必須付出的歷史代價。琉球群島也一樣,《波茨坦公告》補充第八條款就講到,《開羅宣言》必將實施。日本的主權只限於四國、九州、本州和北海道以及戰勝國所指定的幾個小島內,根本就不包括琉球,更不包括釣魚島,也不包括俄羅斯說的南千島群島和韓國說的獨島。

所以,我們要策應俄羅斯和韓國,與它們結成一個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是為了維護二戰勝利果實,維護雅爾塔體系。

喬良:中國要學會並敢於給對手製造麻煩,讓折騰你的人先被折騰,讓你的對手自顧不暇

瑪雅:我們看到一種兩極化亞洲的態勢——經濟走向一體化的「經濟亞洲」和安全與政治矛盾日益尖銳的「安全亞洲」。對於這樣一種態勢,中國該如何應對?

喬良(國防大學教授):中國人首先要弄清這個問題的前因後果。中國人今天反日情緒高漲,會出現什麼結果呢?中國人越去燒日本車、抵制日貨,日本國民對中國就越反感,安倍政權修改和平憲法、讓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的法案在國會通過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國人這樣做,不是正中美國下懷,也正中日本右翼勢力下懷嗎?

中國今天還沒有這樣一個敵人,說滅掉我們就能滅掉我們。釣魚島問題除了打仗,別無選擇嗎?打一仗的結果就是,中日關係打壞後,日本更加靠攏美國。這無形中加重了中美之間未來競爭中美國一方的籌碼。

中國現在要有戰略智慧,還要有足夠的戰略耐心。領土問題的解決是要看時機的。但等待不是眼睜睜無所作為,要始終對對手保持軍事和外交(最好還有經濟)壓力甚至某些特殊的舉措才行,使那些覬覦我們島礁領土的國家不能在與我們有爭議的區域為所欲為。給麻煩製造者製造麻煩,是解決你的麻煩的有效辦法,否則,一切麻煩都是你的。

瑪雅:怎麼才能走出眼前這種戰略困境?

喬良:走出眼前這種困境,中國人需要運用好兩個武器。第一個是經濟武器。中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仍然會是亞太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火車頭的優勢是什麼?是我有權決定掛不掛你這節車廂。我甩掉你這節車廂,倒霉的是你。中國現在應該做的,是讓周邊國家對我們的經濟發展產生充分的依賴,而不是充分的恐懼。要用一個個雙邊或多邊的自貿區、自貿經濟體系把這些國家拴住,讓它們把對「中國威脅」的擔心,變成對被中國這個火車頭甩掉的擔心。

第二個武器是價值觀。我們不能僅僅靠錢去和別人做生意,還要有一些價值取向的東西。不能像西方人指責我們的那樣,完全是重商主義,殺雞取卵,到哪兒都跟蝗蟲似地展開經濟活動。我們在發展中,不能毀滅性地開採別人的資源,同時讓別人獲得的利益甚少,而必須讓別人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利。要有一種更寬容、更博大、更合理的價值取向,同時要用更精明也更友善的方式,去解決和周邊國家的關係問題。太精明不友善,別人會疏遠你、鄙視你;太友善不精明,別人會算計你、耍弄你,所以二者不可偏廢。

瑪雅:中國一直以來對美國的心態是,我不挑戰你,你也別來招惹我,總是跟美國說,你不要這樣、那樣,不要對台軍售、不要見達賴……中國今天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尤其作為美國的債權國,應該變被動為主動,理直氣壯地要求美國做什麼。

喬良:你說得很對,哪有債權國被債務國欺負,讓債務國提要求的?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眼下,比GDP增長更重要的,是中國人需要儘快調整自己的心態。債權國當然應該有更優越的權利,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權利是什麼。中國要學會並敢於給對手製造麻煩,讓折騰你的人先被折騰,讓你的對手自顧不暇。不論是對大國,還是對周邊國家,只會被動防守,不懂得下先手棋,總是窮於應付,疲於應對,這無論對中國的近期發展還是長遠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綜合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

普京如何給美國製造麻煩?

2016年09月22日 來源:FT中文網

沒有教科書教該怎麼做。美國在冷戰期間以及之後都干預過其他國家的政治。但如今俄羅斯對2016年美國大選幾乎毫不掩飾地加以干預,這還是美國首次明顯成為此類「關照」的對象。而且,俄羅斯熊正在推的是一扇敞開的大門。要製造麻煩,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只需讓人們對美國大選的公正性產生懷疑就可以了。許多美國人已經懷疑11月的大選結果將會受到操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也只需要這麼做,他是首位邀請外國勢力泄露會打擊對手的資料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如果說美國民主什麼時候容易受到矇騙,那就是現在。

俄羅斯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已經成功了。在上周接受彭博(Bloomberg)採訪時,普京公然做出了不是否認的否認,即俄羅斯從事了最近的黑客攻擊活動。他帶著心照不宣的微笑說道:「要做到這些,你需要緊貼脈搏,理解美國國內政治生活的細節。我不太確定我們的外交部專家是否足夠敏感。」普京也可能是對著攝像機開玩笑。從研究美國政治機構遭黑客攻擊的網路安全公司,到調查它們的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沒有人懷疑俄羅斯情報機構是幕後黑手。

動機方面也沒有多大問題。在今年7月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大會前夕,竊自民主黨總部的電子郵件遭到泄露,這些郵件表明民主黨內部偏向希拉里,而不是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這讓桑德斯的支持者怒火衝天,許多人已經認為希拉里操縱了初選。上周,躲藏起來的維基解密(WikiLeaks)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承諾,將會在今年11月前披露更多的郵件。之前是維基解密公布了第一批郵件。美國最大的網路安全公司之一CrowdStrike的聯合創始人德米特里?阿爾佩羅維奇(Dmitri Alperovitch)表示:「這不是俄羅斯是否會泄露更多數據的問題,而是何時泄露的問題。」受俄羅斯青睞的數據發布人阿桑奇承諾,將於今後幾天公布一些「先導」郵件。

很容易假定特朗普在和普京直接聯手讓人們懷疑11月的選舉結果,但這樣假定很可能是錯誤的。乍看上去這種假定很有道理。今年7月,特朗普在接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表示:「大企業、精英媒體和主要捐贈者正排隊支持希拉里的競選,因為他們知道,她將會保持我們受到操縱的體系。」就在同一周,特朗普方面的官員們抹除了共和黨綱領中敦促支持烏克蘭政府、反對俄羅斯的語句。4年前,當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將俄羅斯稱為美國的「頭號地緣政治對手」。

沒有什麼事情比共和黨在俄羅斯問題上180度大轉彎更能反映出特朗普對共和黨的敵意接管了。每一次黑客攻擊——最近的一次是上周亞利桑那州和伊利諾伊州選民名冊「外泄」——似乎都有利於特朗普。一切讓人們對希拉里11月可能的獲勝產生懷疑的事情,都為特朗普利用。似乎只有他在質疑俄羅斯在這些泄露事件中的角色。特朗普上周向俄羅斯電視台表示,「我認為這似乎不太可能,或許這是民主黨人搞出來的」(是的,你沒有看錯)。他還向這家國有電視台表示,普京比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更像一個領導人。如我所說,特朗普和普京聯手的表面證據看上去很明顯。

然而,普京比特朗普更為老謀深算。普京政治生涯早期曾在克格勃(KGB)的「積極策略」部門接受過培訓。克格勃專攻政治鬥爭,其目標是製造謠言破壞其他國家的政治。特朗普為普京提供了大好機會,讓他可以利用如今先進得多的工具抹黑美國的民主模式。特朗普獲勝不一定符合普京的利益,但破壞世界對美國制度的信心符合他的利益。普京在戰術方面也比希拉里精明。當2009年奧巴馬上台的時候,他和希拉里試圖離間普京和俄羅斯時任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之間的關係,但沒有取得成功。2011年,希拉里支持莫斯科遊行者抗議普京涉嫌操縱總統選舉,結果也適得其反。華盛頓為那些在2014年支持推翻烏克蘭親俄羅斯政府的人士提供了關鍵的幫助。普京的回應是吞併了克里米亞。還有比干預美國大選更快樂的復仇嗎?

而且這並沒有那麼難。根本不需要操縱選舉——假設操縱是可能的。普京需要做的只是讓人們對選舉結果產生懷疑。特朗普及其媒體支持者會完成剩下的事。聽起來不太可能?不應這樣想。普京過去就擅長讓民主國家雞犬不寧。他深知,當聽眾願意相信時,宣傳最有效。忘掉美國的全球聲譽吧。看看它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許多美國人有一些理由地相信他們的政治體系被富人和權貴掌控。這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孤注一擲地押注於特朗普。他們的押注可能失敗。而普京則在這場賭博中大賺特賺。

內幕:俄羅斯隱患未除,美為何又拔劍刺向中國! (2014-05-11 09:22:44)

2014年最令人關注的全球地緣政治事件就是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和西方也瞬間從過去的「友好」演變成激烈的對抗。一般都認為,置身事外的中國是這場危機的最大得利者。甚至認為將如同二十一世紀初的「9?11」一樣,這次事件改變了美國的對外戰略,為中國贏得新的發展歷史機遇。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國一方面持續和俄羅斯過招,另一方面卻屢屢劍指中國:3月30日,在中菲仁愛島爭端問題上,美國公開支持菲律賓的軍艦補給,國務院發表聲明重申支持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海洋爭端,相關國家不用擔心遭到打擊報復,包括恐嚇和脅迫。

4月1日,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國會聽證時,把中國力壓朝鮮作為美國從中國周邊減少駐軍的交換條件。他還聲稱,克里米亞模式可能成為中國在南海通過武力或脅迫手段獲取領土的先例,東南亞國家對此感到擔憂。中方不應誤判美協防盟友的決心,應承諾和平解決領土爭議。

4月5日,美國副總統拜登會見香港反對派時稱,美國將持續支持香港的民主和高度自治。

6日,美防長哈格爾在與日本防相小野寺五典及安倍首相舉行的會談中,一再強調美方認為釣魚島在日本的實效控制下,是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範圍。美國反對任何以力量對抗改變現狀的做法,將履行承諾,協助日本抵禦任何的軍事侵略,保護日本的安全。雙方還表示,要共同牽制中國。

7日,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確認《與台灣關係法》重要性和向台轉讓海軍艦隻」議案,再度要求奧巴馬政府對台出售四艘護衛艦。又一次違反中美在冷戰時達成的「八一七公報」。

事情到了這一步,美國似乎認為還不夠,還把劍鋒指到經濟領域:4月7日,美國財政部稱,美國正密切關注中國政府對匯率政策的立場,若近期的人民幣貶值暗示了中國將背離向市場匯率機制轉變,將引發「嚴重關切」。又把操縱匯率的帽子拋向中國。就是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耶魯大學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都公開認為美國財政部警告中國進入操縱匯率的新階段是完全錯誤的(其另一句話則是:美國存在著自己的問題,它不能拿自己的問題再責怪中國)。

應該說,中美在上述領域的衝突和博弈過去一直都存在。只是世人無法理解的是,何以烏克蘭危機不但沒有令美國的立場軟化相反更是密集地出手?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美國把中國當作頭號競爭對手和遏制目標的戰略並沒有因為烏克蘭危機而動搖,相反更為加強。

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一直在遏制和接觸政策中搖擺,一方面是中國韜光養晦,另一方面國際上流行的(也是海內外自由派強力鼓吹的)「中國崩潰論」對美國決策者還是具有較大的影響。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的蓬勃發展終於令美國醒悟。只是針對中國的戰略剛剛確立,便發生了「9?11」。由於這是美國獨立戰爭後,第一次本土遭到襲擊,而且是經濟和軍事的象徵——紐約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頓時令一觸即爆、牛仔性格的美國人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結果送給中國一個非常難得的長達十年的戰略機遇期。有了這次教訓,烏克蘭危機便無法起到當年「9?11」的「成效」。

要想理解美國的戰略堅定性,必須要明白中美之間究竟存在何種不可化解的矛盾。

從宏觀上講,西方之所以崛起後統治世界,並不是依靠它的所謂普世價值,而是三樣硬實力:資本的壟斷權、工業技術及產品的壟斷權、原材料的定價權。沒有了這三樣,西方在世界上就無法維持現有的地位。而中國僅僅用了三十五年,就大有取代之勢。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對外貸款總量超過世界銀行。僅2013年,中國對外投資就超過900億美元,對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歐盟的投資分別實現685%、232.2%、109.3%、89.9%的高速增長。中國對外投資的存量2003年僅有330億美元,2011年就達到了4247.8億美元,輻射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存量佔89%。完全打破了西方過去在全球的壟斷性地位。

另外,2012年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使美國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失去這頂驕人的桂冠。目前在工業製成品中,中國已經有超過130種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和西方比起來,中國不僅效率高,而且價格更具競爭力。2014年2月19日,美國國會竟出現這樣罕見的一幕:國會議員邁克?湯普森提出議案,要求國防部採購的國旗百分之百是「美國製造」。因為他發現美軍士兵們帶著國旗進行戰鬥,在境外基地中升起美國國旗,懷著勝利的喜悅在隊伍中高舉國旗,但令人諷刺的是這些星條旗往往是在中國製造的。當然,如果說國旗只和士氣與榮譽有關的話,那麼美國B-1轟炸機和F-16、F-35戰鬥機中也違反美國法律使用中國造的原材料和配件,則真真切切地讓美國感到了威脅。

至於全球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則和正在進行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工業化的中國密切相關。中國經濟的晴雨表已成為決定全球原材料價格最主要的因素。

應該說,站在西方的立場上,中國的崛起確實是威脅。對於廣大的第三世界國家來說,當然是難得的機遇。

中美之間除了普遍性還有特殊性。這就是雙方存在的結構性矛盾:美國不甘心失去全球老大的地位,而中國也不會僅僅滿足於世界老二的位置。全球貨幣地位也只有一家。這是零和遊戲,不會有雙贏。

和過去美國取代英國不同,中國的制度和西方完全迥異,中國的成功在世界上意味著政治制度層面還有另外一種選擇。然而,政治制度就怕有可替代性。當年封閉自成體系的蘇聯對西方的最大威脅就在於它提供了另外一種制度發展模式。

我們不妨想想,西方之所以沒有在2008年號稱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中倒掉,不就是依賴於它們在政治制度模式上的霸權地位嗎?美國之所以能挺到現在,還不是因為它同時擁有美元全球貨幣地位嗎?假如失去這一切,當下一場危機來臨時,西方還憑什麼度過危機?

世人常講,中國的崛起是二十世紀下半葉以來最重要的地緣政治事件。現在這個地緣效應通過烏克蘭危機得到了強烈的顯現。眾所周知,蘇聯解體後,不管是葉利欽還是普京執政,西方從未放棄過一切打壓的機會。但和葉利欽的逆來順受不同,普京是強硬以對。這一次更是令西方顏面掃地。普京之所以能夠如此,除了經濟恢復和能源武器之外,根本的還是中國崛起。西方任何反制措施都由於中國的存在而失去了意義。對於西方而言,烏克蘭危機並沒有令它們感到俄羅斯多麼可怕,而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中國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前文認為,烏克蘭危機反而更加強化了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

如果這種分析是正確的,那麼烏克蘭將成為俄羅斯和西方博弈的犧牲品。畢竟從西方的角度看,俄羅斯別說吞併克里米亞,就是吞掉整個烏克蘭,其實力也沒有挑戰和取代西方的可能性。現在的烏克蘭,失去克里米亞之後局勢仍然未能穩定。東部親俄城市又開始上演克里米亞的戲碼:民眾上街、佔領政府機關、宣布獨立、提出加入俄羅斯的公投。雖然面對烏克蘭和西方的指責,俄羅斯均否認這些活動是它指使的。但假如俄羅斯識破西方目前的戰略,吞併克里米亞後再染指烏克蘭東部地區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它知道,西方的頭號對手是中國,而不是自己,西方也不會為了烏克蘭再犯「9?11」時的錯誤。這對俄羅斯來說實在是天賜良機。

當然,美國此時對中國不軟反硬還有一種可能性,即擔心中國借烏克蘭危機出現的歷史機遇,也向西方發難。比如中日釣魚島之爭、中菲越的南海之爭。甚至人民幣突然持續貶值也有可能認為是中國藉助西方聚焦烏克蘭亂局而刻意為之。所以為了避免兩線做戰,美國便以進為退,採取預防性措施。這就是為什麼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提出,中國會用克里米亞模式處理在亞洲的領土爭端。

美國的「反常」還有一種解讀,即美國不滿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中立,借上述問題敲打中國。假如中國在未來繼續不合作,美國還是有辦法給中國顏色看看。

不管美國是出於何種目的,面對它的挑釁中國還是要十分謹慎地應對。因為美國想要達到或者客觀上會產生的效果有二:一是給中國製造麻煩,讓中國窮於應付,減緩中國崛起的勢頭。二是美國的挑釁會引發中國民意的反彈。假如中國政府處理不好,將導致國際問題國內化。進而影響到中國的穩定和發展。

對於中國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此時和美國攤牌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一方面要有分寸地反擊,另一方面還是要靜觀其變。因為美國國內外都面臨著許多挑戰,隨時都會引爆。比如美國國會今天就要舉行中期選舉,兩黨將圍繞奧巴馬的醫療法案再次斗得你死我活。2013年雙方就曾為此導致聯邦政府關門大吉。更何況選舉年,選民重視的是國內問題,比如就業、失業保險和財政問題(7000億財政赤字,18萬億債務),奧巴馬的精力也會轉向國內,無法分心與中俄纏鬥不休。

另外,除了俄羅斯抓住機遇對烏克蘭步步進逼——染指東部、提高天然氣價格、逼迫烏克蘭還債務,令西方休戰不得之外,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巴以談判、埃及大選都是一個個定時炸彈。而這些也都不是美國能夠坐視不管的。所以,以本人預測,這一波風浪過後,中美又會平靜下來。不是美國想如此,而是實在是形勢比人強。只是有一點,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還要更猛烈一些,繼續讓普京乘勝追擊吧。或許烏克蘭被西方拋棄的命運,會令哪些被美國利用的小國醒悟過來,去務實地面對中國。

最後要說的是,美國面臨俄羅斯肆無忌憚的挑戰,寧可在全球失掉面子也不改變中國是頭號競爭對手的戰略,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中國模式的成功以及美國對中國制度模式未來發展的判斷——至少自由派唱衰和否定中國制度模式的觀點和理論沒有被美國所接受。美國的立場,已成為中國「三個自信」最好、最有力的外部支撐和證明。本來,美國的制度軟實力對中國還是有一定壓力的,只是這樣一來,反而(一定程度地)被自我化解。

俄羅斯突然「警告」中國背後有何深意? ( 2015-05-27)

5月21日,網路上一則短訊,很短卻很刺眼。短訊稱,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科維奇稱,俄羅斯或無法根據與中國達成的長期協議供應所有石油。

很多戰友為此消息給占豪發來私信,問題基本一樣:這是中俄關係生變的信號嗎?俄羅斯這是什麼意思?

其實,關於中俄關係,很多戰友應該都看了《中國人該如何正確看待中俄關係?》和《俄羅斯會崩潰?會背叛中國?》這兩篇文章,其中詳細闡釋了中俄關係發展的邏輯及未來中俄關係的總體走勢。在不發生重大世界級變數的情況下,中俄這種關係不會發生改變。就現階段而言,至少一二十年內不會有大的方向性改變。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元首剛剛在5月9日訪問俄羅斯,參加了俄羅斯的紅場閱兵,在俄羅斯最困難的時候力挺俄羅斯,中俄兩國元首簽署了一系列重大合作協議,並發表了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聲明。我們看大國關係的變化,不能只看一兩個小細節,而是要看大的節點、最高層面的態度,以及兩國實質上達成的協議和實質性的合作情況。中俄兩國在大的戰略協作關係方面完全沒問題,不會有任何大的變化,雙方總體處於齊頭並進的協作狀態,這一點中俄心裡都是有底的,雙方合作是穩健的。

既然如此,那為何俄羅斯副總理突然說「俄羅斯或無法根據與中國達成的長期協議供應所有石油」呢?俄羅斯是想表達什麼?俄羅斯真會這麼做嗎?

在占豪(微信號:zhanhao668)看來,俄羅斯副總理的話是對中國的一個提示性「警告」。本質上,這種「警告」並非針對中國的惡意,而是因為俄羅斯自身在遭受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時造成的不安全感,當然這裡也也有俄羅斯人「雙頭鷹」的性格因素。

俄羅斯由副總理隔空對中國發出「警示」,在占豪看來,其背後有三層含義:

一、俄羅斯頂住了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為中國頂出了國際空間;中國也有必要投桃報李,頂住美國在南海壓力,為俄羅斯爭取更多時間。

自2014年開始,俄羅斯就承受著美國為首的西方巨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俄羅斯在此期間非常強硬和堅決,不作任何大的退讓,俄羅斯是用意志和決心頂住了美國的壓力,並最終迫使克里在今年5月訪俄暫時「求和」。

如今,美俄關係暫時小有緩和(俄美關係不會發生本質性改變,不可能緩和到2014年之前,雙方的信任關係基本破壞,短期之內不可能得到修復),但並非真正緩和。在美俄關係小有緩和後,美國即展開在南海針對中國的施壓。在這種時候,俄羅斯非常希望中國保持足夠強硬,頂住美國。這樣,對俄羅斯來說就能爭取更多時間,身上的政治、經濟、軍事壓力就會小一點,就能多「喘喘氣」。

二、如果中國向美國戰略妥協,俄羅斯也將離中國而去。

中俄聯合抗美猶如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的孫劉聯合抗曹,孫劉聯合抗曹的關鍵在於弱勢的兩者必須是齊心協力對抗強敵,不能有二心,否則強敵就不可戰勝,自己則必敗。如今,中國與美國在南海展開強勢對壘,如果中國向美國作出戰略妥協,則意味著中國在海上向美國戰略妥協,把經濟主導權拱手讓給美國。如果中國真的如此向美國妥協,在俄羅斯看來,是中國對俄羅斯的背叛。因為,一旦如此,美國必然調轉槍口對準俄羅斯,俄羅斯必遭戰略損失。到那時,俄羅斯將無力招架。

俄羅斯的這一「警告」很明確,即如果中國真向美國作戰略妥協,俄羅斯也就只能被迫向美妥協,其結果是俄羅斯很可能只能被迫與西方融合,如此當然就不能向中國如約供油供氣,而是轉而供向西方。更直白地說,就是一旦再往後美國重新要瓦解中國,妥協後的俄羅斯就可能不得不傷害中國的利益。

其實,說白一點,中俄是彼此支撐的關係,雙方有一方對美戰略妥協,雙方就會失去彼此的支撐,傷害的就是彼此的戰略利益。如此,雙方的戰略協作關係也就會瞬間瓦解,對美博弈就成了惡性循環。所以,中俄在對美博弈時,在戰略問題上都必須保持一致——足夠強硬,這樣對中俄才是最有利的選擇。

三、只是副總理的一句話,位置不高不低,信號不大不小,是向中國傳遞一個「不軟不硬」的信號。

俄羅斯的副總理,位置不高也不低,只是簡單一句話不痛不癢卻又能讓對方感受到,說這種話既能讓中國會意,又不會引起中俄之間的誤會。通過副總理對媒體的表達,只是給中國提個醒,中國只要對美強硬,則這種「警告」就不會對後續雙方合作有任何影響,反之就會有負面影響。

事實上,俄羅斯對中國的疑慮雖然可以理解,但卻完全多餘。因為,中國和美國雖然一直在推動戰略對話與合作,推動「新型大國關係」構建,但中國在國家核心利益和戰略利益上絕無可能向任何國家讓步。中國的這些國家底線,是由中國的國家意志和國家戰略決定的,並不會因為任何外部壓力大小或對象而發生任何改變或轉移。

不過,通過這一事件,我們也可以從中悟出兩點:

一、只有自身強大才是根本。

新中國之前的百年,世界列強們一直在拿中國的國家利益作列強之間的交換,甚至相關交易根本不讓中國有半分知曉,這種事直到二戰結束依然持續。然而,就在過去一年,中國卻能在美俄的對抗中獲得巨大利益,這正是因為中國國力的強大帶來的。如果不是中國足夠強大,又如何能從美俄鬥法中獲利呢?恐怕,別人就直接拿中國利益做彼此妥協和交換了。

所以,一切皆因實力。沒有實力,國家利益是被別人交易的對象;有實力,就是不主動去做任何交易,別人的博弈自己也是自然的獲利對象;人類世界,迄今依然是弱肉強食的叢林生存法則,這一切不到人類大同,不可能真正實現和解。

二、面對強大壓力,只有足夠強硬地將壓力頂回去,才能維護住自己的利益。

毛偉人說過,「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忘」。這句話在今天的大國博弈中也是如此。中國若想和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必須「以鬥爭求團結」,決不能「以退讓求團結」。中國只要堅持以鬥爭、競爭求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則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才是有可能的;反之,如果中國以退讓、綏靖求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則意味著中國根本沒資格和美國構建什麼「新型大國關係」,也就不可能有什麼「新型大關係」出現。

甚至,如果中國不與美國在核心利益、戰略利益上進行鬥爭、競爭,不但「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沒戲,就連中俄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也將無法存續下去,必會在自己的妥協和綏靖當中化為泡影。

基於這種現實,中國在南海對美國的挑釁必須強力反擊,對美國的施壓必須力頂回去,必須讓美國試圖在中國身上揩油的企圖失敗,必須讓美國在圍堵中國時面對「負激勵」,才能解決中美間的「新型大國關係」問題。只有強硬、堅韌,中國的大國戰略才能推行下去,「一帶一路」戰略才能贏得國際、國內社會的人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實現。

對新邊海防觀的戰略思考

2014年06月26日 來源:解放軍報

在美國的戰略家們借日本右翼之手,挑起釣魚島爭端,成功阻斷中日韓東北亞自貿區談判、中日貨幣互換的進程之後,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環境正日漸變得複雜和嚴峻。中日、中菲、中越之間此起彼伏的島礁及海洋權益之爭,不僅對我國現實的邊海防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更對我傳統的邊海防觀念產生強烈衝擊和挑戰。

我們必須意識到,在全球資源爭奪日趨激烈的大前提下,邊海防安全不能僅僅理解為領土、領海及海洋權益的得失問題,而是關乎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國家生存大戰略問題。我們還必須看到,在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大背景下,中日釣魚島之爭,中菲黃岩島、仁愛礁之爭,中越南海海洋權益之爭,都不能僅僅看做是雙邊的島礁領土和海洋權益之爭,而是美國試圖通過「代理人遏制」阻斷中國發展,維護美國霸權大棋局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確立新的邊海防觀。而確立新的邊海防觀,則需要先準確判斷對手的戰略意圖和戰略路徑。

美國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解除中國對美國霸權的潛在挑戰和威脅。那麼,美國將如何做到這一點?自美國金融危機以來,我們看到美國人為此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壓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提高關稅壁壘,給中國從海外獲得資源及併購外企設置重重障礙,把中國排除於TPP之外,等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些小打小鬧的動作,已很難從根本上撼動身量日漸壯大的中國。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已對中國的強大無可奈何了呢?未必。我們眼下決不可盲目樂觀,更不能掉以輕心。當中日、中菲、中越的島礁和海權之爭,幾乎不約而同地在中國周邊相繼突現,美國人用地緣政治策略配合其金融大戰略的圖謀,也逐漸清晰地顯示出輪廓—— 自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國人真正獲得金融霸權以來,通過向全世界輸出廉價紙幣,換取各國實物財富,就成了美國國家生存的基本方式和美國國家大戰略的核心設計,也就成了不容任何人挑戰的美國核心利益。四十餘年裡,美國人通過戰爭或製造、挑起地區性危機的辦法,與美元起伏漲跌的趨勢相配合,已經數次掃蕩或攫取過不同地區和國家的財富。如果我們還有記憶的話,應該不會忘記1978年至1984年美元指數轉強之後,拉丁美洲金融危機爆發。結果,一度欣欣向榮的拉美繁榮,瞬間繁華凋敝,阿根廷這些已步入發達國家行列的佼佼者,重新淪落為發展中國家!更令我們記憶猶新的是,1996年至2002年,美元指數又一次走強之時,與之對應的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一時間,亞洲四小龍四小虎無一倖免,全部被這場風暴打得「倒退二十年」。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美元走強的時間全都在6年左右,顯現出某種周期性。

現在,隨著美國經濟呈現復甦跡象,美元指數自2011年開始,已進入新一輪上升通道。一個重要信號是,美聯儲正在有步驟地退出量化寬鬆,這意味著美元的泄洪閘正在落下,美元的流量將會很快收緊,對已經習慣美元資本洪流的各國經濟來說,流動性不足的時刻即將到來。而參照拉美金融危機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情況看,這時候如果美國政府在某個資本雲集的地區製造一次地區危機,美聯儲再趁機吹響「加息」的號角,全球的投資人就會恐慌性地競相從該地區撤資抽逃,一來對該地區的資本產生強大的抽血效應,二來掉頭去美國避險,追捧加息後的美元,推高美國的債市、股市,創造又一波美國經濟大牛市!但故事並未到此為止。因為這時,除美國之外,其他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已處在風雨飄搖、哀鴻遍野之際,已在債市股市賺得缽滿盆滿的美國人,會趁勢殺回馬槍,到那些深陷危機的國家去抄底,以極低廉的價格,收購掃蕩各國的優質資產……

當我們看穿了美國的這一金融大戰略魔術,再把它與時下中國周邊驟然緊張的地緣態勢聯繫起來看,美國人想幹什麼,不是一目了然了嗎?在美國寧可放俄羅斯一馬,吞咽下克里米亞這枚苦果,也要不遺餘力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因島礁或海權爭端,釀造一場地區衝突以滿足其用地緣危機配合「幣緣」攻勢時,中國周邊的邊海防問題,也就不再是局部的單純的領土主權爭奪。因此,中國的新邊海防觀和相關戰略必須立足於中國整體國家利益和安全通盤考量,著眼於破解對手扼制中國崛起,鯨吞中國財富的金融大戰略,而不能局限於傳統的守疆戍邊固土的小格局之上。(國防大學教授 喬 良)


推薦閱讀:

[政治學研究]任劍濤: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切近審視
從救災看中國政改
世界港口排名劇變!新加坡再迎中國噩夢復興軍事網
63歲方勵下跪 引出中國製片業的人情江湖
揭秘:近年中國使領館遇襲事件

TAG:中國 | 折騰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