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解謎:(一)《易》經到底是一部什麼書?
解釋關於《易》經各種各樣的歷史性謎題,其最大者莫過於《易》經到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古籍這個問題了。因為,這是事關《易》經諸種歷史之謎的一個總綱,其它「小謎」都是由這個「大謎」所決定的。將這個帶有決定性、綱領性的大謎揭開,撣去歷史蒙給它的塵灰,還其歷史的本來面目、本來性質,解開圍繞它而產生的各種各樣的謎團,就會引起連鎖反映,諸多的疑惑就會迎刃而解,一掃而光!
《易》經,既非卜筮用書,又非史書,而是世界上產生最早的一部唯物的、辨證的、求實的,天、地、人、時、「四維一縶」的哲學經典著作。這一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體系,是我中華先民在長期的社會歷史實踐中,對萬事萬物不斷地進行觀察、認識、研究、積累、總結,從而形成的一種高度智慧的結晶。這種哲學不像西方哲學那樣,是由某個哲學家個人著書立說而提出來的,而是一種中華先民中的智者,集體研究,歷代總結,不斷發展、完善、提高,並創立了一種獨特的教、學、傳承載體,流傳至今。它是中華民族一筆極其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一筆無論怎麼估量都不會過分的巨大精神財富!
《易》經是以圖案性卦畫為主,以文字注釋為輔,以舉史事來論道理的一種特殊形式,絕不是古人故弄玄虛,搞神秘主義而讓後世去猜謎。恰好相反,它正是在無文字產生,而要記錄語言這樣一個歷史階段,為了簡單、明白、易懂,而採用一套圖案畫以作教學和傳承載體的哲學理論經典。此後,在有了文字的歷史上,才又以文字進行注釋,以幫助人們作正確的理解和記憶。《易》經正是在這種漫長歷史傳承過程中,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圖文共存、圖文一體的古代典籍形式。這是中國古典哲學產生之早、傳承之久的有力證明。
關於這一點,只要我們對《易》經稍加研究,就會明白。
第一,現存的《周易》以及相關古籍都記載,伏羲氏是觀象於天,察法於地,視以飛禽走獸,稽以男女之別,而畫陰陽符號組成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①的。中國古代史家述史,對於軒轅黃帝之前的原始社會歷史,依其社會發展進步程度和突出特點,都命以一個形象化的名稱而作為歷史分期,依次為:「獸處群居」時期、「有巢氏」時期、「燧人氏」時期、「伏羲氏(包犧氏)」時期、「神農氏」時期。伏羲氏時期,是指中國原始社會發展到了以畜牧狩獵為主要社會經濟生產特點的歷史時期,其年代大體上是在距今三萬年至一萬年左右的歷史上;「神農氏」時期,是指中國社會發展到了以農業種植為主要社會經濟生產特點的歷史時期,其年代大致為距今一萬年左右到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歷史時期。現代考古證明,中國文字產生於距今六千年左右,到了距今四千七百年左右的時期,就有軒轅黃帝命倉頡搜集、整理、統一、增創了文字,以豐富其表達語言的功能,並用之以記事述史,這樣就開創了中國有統一文字使用的歷史。如此,伏羲氏作八卦,至少在七千多年以前無文字的歷史時代,應該是毫無問題的。
第二,從《易》經和中國現存的古文字實物中,我們知道「爻」是效的意思;「卦」字,是懸之「掛」的原字;「教」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一個手持教鞭指著「爻」而教學「子」的圖形;「學」字,是一個雙手弄「爻」於屋的圖形。在稍後的金文中,又添上了學子之「子」字,同未簡化前的繁體「學」字一筆不差。同樣,「道」、「德」、「導」等不少古文字的最初創造,都明確地顯示出和中國古典哲學理論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就有力地證明了中國的古典哲學的確產生於中國文字產生之前。中國文字的產生受到過中國古典哲學理論的指導性影響,這是毫無疑義的歷史事實。
第三,《易》經從總體上分成卦畫、文字兩個部分。卦畫是在文字產生之前,用一整套特殊圖案畫為載體而教和學,並克服時空的障礙用作哲學理論的傳承。由此可見,八卦卦畫是在沒有文字之前,古人為傳承哲理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特殊的哲學傳承載體,我稱之為一種「沒有辦法情況下的辦法」。文字部分,是在後世產生了文字,並且可以作為語言的載體之際,才以注釋的形式添加上去的,它的功用,開始只是為了幫助學者記憶。我們從分析《易》經的卦畫系統中,就可以體會到。
中國古典哲學認為,事物分陰陽,陰陽異性互為感應、互相吸引,互相運動和滲透,以其互依共存、相異而成,促成了事物的產生和變化。但是,陰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因此陰陽又是相互保特平衡的,失陰而無陽,無陽便無陰,陰陽相依,互為己根;而凡陰與陰、陽與陽的同性事物之間,則存在著相互排斥、相互競爭的矛盾性,競爭或鬥爭的結果,是削弱對方,吃掉對方,合二為一。然而,唯有其相同,才能相合,或者雙方用和合的方式合作共存,形成和而不同之勢,或者可以合併為一體。這種互不傷害、共存發展的情形和規律,就是中國古代關於「和為貴」哲學命題的理論根據。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古典哲學認為:宇宙天體的變化、地球萬物的變化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變化,這三者之間是一個互為影響的有機統一體,這種變化都是以時間過程而顯示出來的。
那麼,在沒有文字產生之前的歷史上,這些經過長期觀察、研究、認識、積累起來的重要哲學理論,該用什麼樣的具體
在人類社會,這八個不同的圖案畫,又分別代表「父」、「母」、「長男」、「中男」、「少男」、「長女」、「中女」、「少女」。如此,就建立起一個傳承哲學理論(道理)的基本框架,就可以演繹天體、地球、人類社會這三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及事物變化的最基本道理了。
但是,僅有這八個圖案畫,還是遠遠不能表述紛繁複雜的自然規律的。因為,宇宙間的天體物質也是存在著陰陽屬性的,沒有陰陽相異互引、同性相斥,也就沒有了物理運動與變化。地球萬物、人類社會亦然。而八個圖案畫中代表「天、地、人」的三劃,則只能代表「陰」,或者代表「陽」;事物的變化,是有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才產生變化的,而這八個圖案畫,則缺內因與外因的顯示和作用。我們知道,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由一定的時間過程而顯示出來的,沒有時間過程在圖案畫中的表示,也是不行的。更為重要的是,世間事物紛紜複雜,只有這八個圖案畫,是根本不足以進行分類性比擬,用以講述「道理」的。於是,就再以這八個最基本的圖案畫,作八八相重,變成了六十四個各不相同的圖案畫。這樣一來,不僅代表「天、地、人」的三個方面(三才)各具陰陽,而且,以上面的圖案畫代表事物發展變化的「外因」,用下面的圖案畫表示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因」,而以最下面的一個陰陽符號起,向最上面的一個陰陽符號敘述,用以代表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時間段落,這樣,這六十四個圖案畫就成了一個完整的哲學理論教學、傳承載體了。
由於構成這六十四個圖案畫哲學傳承系統的是八個基本性圖案畫,教學中就需要將這八個圖案畫展示給學者,這樣才能達到教和學的目的,然後將這八個圖案畫懸掛起來,作不同的相重,用以講述不同的道理。因此,古人就將這個用以教、學、傳承中國古典哲學理論的圖案畫系統,稱之為「八卦」。「八」指八種最基本的圖形,「卦」是懸掛之「掛」的原字。
綜上研究和考證,八卦原本就是中國古代在尚無文字的時代,創造出來作為中國古典哲學理論教學用的,它是中國古典哲學最原始的傳承載體。那種將八卦、將《易》經說成是「古代卜筮用書」,是一種不加研究,而依周代以來用八卦卜筮的後事而妄斷前古之史的錯誤說法。
因此,我們說:《易》經不是「卜筮書」,而確確實實是中國古代「天、地、人、時」四維一縶哲學理論的經典著作。————————————
① 《周易·繫辭》。
②見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周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