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發行研討會上的發言
《中華禮樂文化現代傳承探究》
(中國·洛陽周文化廣場建設論文集)
新書發行研討會上的發言
周萬俊
尊敬的賢鈞會長、時選執行會長及各位總會領導:
尊敬的 及各位政府領導:
尊敬的彭林教授及各位專家學者:
尊敬的媒體朋友們:
尊敬的優秀企業家們:下午好!
藉此機會,我簡要講三點,主要是一會兒聽各位的高見。
首先,我的感謝:
我對各位在百忙之中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今天,我將以小學生的身份來聆聽各位教誨,為了中國·洛陽周文化廣場的建設,我這個學工民建的工科生,冒天下之大不韙,編輯出版了《中華禮樂文化現代傳承探究》這本書,真的貽笑大方了。在中華禮樂文化現代傳承探究方面,我的知識水平與各位相比,真的連小學生也不如,我只是為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形成的「禮儀之邦」的喪失而倍感傷心,為我們中華文化的精華——禮樂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蝕而感到加倍痛心!大家知道,我們祖國的經濟在強大,我們祖國的國力在增長,但我們祖國的文化在忘記,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場災難啊!一位名人(孫中山)說過:無科技不足以強國,無文化則足以滅種!我認為講的太好了。我認為,當代社會太需要我們來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了,但是,《中華禮樂文化現代傳承探究》這個題目實在太大,以我的學識水平,還無法完全領會禮樂文化的深刻內涵,更無力表現其萬一。先聖的論述已經博大精深,專家的研究已經日臻成熟,如果妄加以評,即有斷章取義之嫌,又恐以己之陋,謬誤他人,因此,我覺得談一些自己的認識體會,以做拋磚引玉,無傷大雅。目的是使大家重視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並且經幾千年錘鍊而保留下來的中華文化的精華——禮樂文化繼續在我們的中華民族傳承下去,使我們的文明祖國,不至於像其他三個文明古國難尋蹤跡,而永遠屹立於世界東方!赤之知心,蒼天可鑒!望各位老師嚴格批評,不吝賜教!謝謝!
其次,我的心得:
我是1963年7月25日生於河南省偃師市龐村鎮大庄村(現在的洛陽市伊濱區)。1984年7月畢業於鄭州建築工程學校、後留校任教師, 1986年受聘於義馬市建築公司歷任技術科長.施工隊長。1987年調入義馬市城市建設開發公司歷任工程科長,付經理,總經理。(期間就讀於河南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獲得大專學歷)
2003年調任義馬市建設局付局長,2007年調任三門峽產業集聚區建設局任副局長,2009年任局長。2011年3月病退。
現受聘於三門峽華凱置業有限公司任總經理。
2013年10月當選世界中華周氏宗親聯誼總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周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30年的工作閱歷和學習,使我深深地感到我們祖國的偉大,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中華禮樂文化在我們祖國廣袤的大地上無處不在的妙用。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還在快速發展,究其原因,可以肯定的說,中華禮樂文化歷代的繼承和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決定作用。
「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禮教,可以使人謙恭辭讓莊重嚴肅。 樂教,可以使人心胸舒暢和易善良」。正是有了這樣的禮樂教化,我們的民族才有了幾千年的發展文明史。彭林教授在清華有一門課,叫「中國古代禮樂文明」。這個課開頭他會講三句話:「中國是禮儀之邦」,「儒家文化是禮樂文化」,「禮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錢穆先生也有一個談話,後來整理出來叫《一堂中國文化課》,其中講到中國文化說到底就是一個「禮」字,「禮」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到更高處來看中國文化之心。他還說了一句「中華之所以成為一個民族,是因為它拿禮樂作為自己的文化」。
禮出於俗,俗化為禮,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禮樂文化,尤其是儒家的禮文化,阻礙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進步,到底是進步的,還是阻礙的,我們先不用說,我們實際觀察一下生活中每個中國人都會遇到的例子,就可以知道禮對中國人的影響的深,及影響的不自覺性。禮實際就是體現人的社會角色,並通過言行體現這種角色的行為規範。西方人(現代)沒有尊卑觀念,所以子女與父母之間,是可以直呼其名的,但在中國,長輩可以直呼晚輩之名,而晚輩一般不可能直呼長輩的名字。我們中國人,很少有平時對父親直呼某某某的,在中國人自己的傳統觀念中,這似乎與禮無關,而是尊敬的內容,但恰恰是禮文化最直接的體現。禮在社會角色的定位中,就是要體現出高低長幼、尊卑順序。所以高喊打倒儒家思想的人,可以自己想想,你們在會客時,會不會考慮坐位的主次?別人說話時,你會不會在窗外側聽?這些都在儒家的禮文化中有明確的規定,而且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恐怕誰也不會想到,不在屋外偷聽他人的談話這種行為,在中國是在《禮記》中明確規定的。(好多例子)大到國家禮儀,小到我們平時見領導,見朋友,開會,會客,婚禮、葬禮、等等。
禮樂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孔子對此非常重視禮樂,禮樂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養性,體悟天道,謙和有禮,威儀有序,這是我國古典「禮樂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所在,也是聖人制禮作樂的本意。禮是天之經,地之義,是天地間最重要的秩序和儀則;樂是天地間的美妙聲 音,是道德的彰顯,禮序乾坤,樂和天地,氣魄何等宏大!所以,「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西周時周公以道德為原則建立了禮樂制度,使其成為德治、仁政的重要途徑,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又提出了「仁」的思想,儒家繼承和發揚禮樂文化,提出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要求以仁義為貴,修善節文,整齊儀容,樂順天道。西漢以後,《周禮》、《禮記》等成為古代文人 必讀的經典,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學習禮樂之道使君子仁愛他人,使小人改惡從善,節制個人私慾,平易、正直、慈善、誠信油然而生,寧靜而安定,安定而長久,長久就合於天意,合於天意就能與神明相通。因此君子禮樂一刻不離自身,即所謂「士無故不撤琴瑟」』。(這裡有個小故事:孔子向師襄子學琴,師襄子 教孔子一首曲子,孔子彈了十日還在練習。師襄子說:「可以學另一首曲子了。」孔子說:「我雖然學會了曲子,但還沒有熟悉它的韻律。」過了些天,師襄子說: 「韻律已經熟悉了,可以學下一首曲子了。」孔子說:「我還不知它所表現的心志。」又過了些天,師襄子說:「已經知道了所表現的心志,可以學下一首曲子了 吧!」孔子說:「可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樣的人啊!」再過了些天,師襄子感慨的問:「知道作曲者是誰了嗎?」孔子說:「我感受到這個人形象高大, 目光明亮而深邃,一心要感化四方,心胸寬大能包容天下。他莫非是周文王嗎?」師襄子驚訝而敬佩的說:「不錯!我的老師講過,這個樂曲名就叫作"文王 操』。」《文王操》博大精深,蘊含了浩然正氣並展現出寬仁崇高的境界。周文王是孔子崇敬的聖賢和理想人格的象徵,孔子被困於陳、蔡兩地時,操琴演奏此曲自 勵,雖七日無糧而道心彌堅。) 傳統禮樂涵養人的行為,使人內心受到道德光輝的感動,純正的理性表現在外,通達神明的恩澤,順應天地並關愛他人。其教化功能使民眾明辨善惡,歸於天理正道。禮樂文化體現出人們對天道真理的追求渴望和對道德正義的推崇。它是一種來源很高的文化,可以達到天地和、萬物諧、國昌盛、民安樂、無為而治的境界,聖者可臻天人合一,可以說是人類世俗社會最高的文化形態。 既然我們中華民族有這麼好的文化形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來繼承和發揚它呢?因此,我提出在洛陽建設《中國·洛陽周文化廣場》的構想意見,並很快得到總會的肯定和批准。 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公廟博物館)為依託,恢復建設周王朝時代的天子七廟祭祀場所,重現周王朝禮樂的文明盛況,主要展示周王朝禮樂文化和儒學文化的頗大精深。其主要內容為:
1, 禮樂祭祀中心(周室宗廟即周天子七廟)
2, 周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周易,國學藏書,儒學,國畫)
3, 國家級文物拍賣交易中心(尚商坊)。
4,接待中心(大賓舍又名周氏公館)。
其主要目的為:深入研究禮樂文化,繼承發揚中華民族最具崇高價值的精神財富,修養道德心性,砥礪人生志節,培育高尚情操,涵養浩然正氣,使《中國·洛陽周文化廣場》成為砥礪心性、催人奮進的精神家園。
通過新的歷史時期在《中國·洛陽周文化廣場》內,用具體的祭祀大典,來展現中華禮樂的博大精深,這不僅將成為中華民族周姓後人緬懷先祖、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華美德、提高民族素質、加強民族凝聚、增強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激勵後輩奮進、促進世界和諧、推動人類文明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同時也將在中國文化史、世界祭祀史、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儒家元聖—周公及其倡導的中華禮樂文化所代表的價值、精神、智慧,亦將因之弘揚光大,造福中國千秋萬代,澤被世界文化。
我有一篇文章是《弘揚中華禮樂文化重鑄民族道德體系》最後急切呼籲:讓我們用我們偉大祖國幾千年來所形成的「中華禮樂文化」,為人民,為社會,重新構築我們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體系,使我們中華民族重新再塑我們的禮儀之邦,用我們全民道德素養的提高形成發展進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國夢」的眾志成城。
第三,我的願望:
淘金出泉,飲水動思源;鑽木取火,記史思追遠。水無源不流,木無本不生。《詩經》有云:我思古人,實獲我心!俊,三尺薄命,一介俗子凡夫,文,不足成家,武,無以報國。忝列為周氏後裔,仰慕先賢諸公,每每夜不能寐,壯心不已。然生逢盛世,尊宗敬祖,敦親睦族,營建宗祠,理固宜然。吾願用有生之年,為周氏修祠續譜之業,聊盡綿薄之力。(我的序言)
最後,讓我用我書中的八句詩,結束我的談話:
修周室宗廟,祭華夏英魂。和時代奮進, 諧歷史梵音。承中華文明,揚國學精髓,結愛國長城,鑄民族同心。
謝謝大家!
周萬俊
2014年3月
推薦閱讀:
※樓宇烈:關於《荀子新注》 | 新書
※新書 #2
※著名作家王子君新書《無花》即將隆重出版發行
※新書評介 《樓觀秘籍》揭開一個千古之謎
※全球頂級拍場親歷者 馮瑋瑜新著揭秘收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