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千年不倒,豪宅碉樓

江流在前,雪峰鎮後,沃土環繞

一樓住牛羊,二樓做廚房,樓頂曬穀糧

三樓為居室,四樓敬神明,頂上建碉房

農耕、畜牧、生活、貯藏、戰鬥

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這裡

屹立於不可能之處,百千年不倒

這裡是碉樓,最好的居所

碉樓,碉樓

你是誰

Hey!

夢想著豪宅別墅、小橋流水、池塘假山的你

來看看真正的豪宅

用雪山、大江做庭院,滿足生活一切夢想

高可超過50米,歷經地震戰爭,屹立千年不倒

藏族、羌族兄弟們古老的摩天大廈

碉樓!

梭坡鄉是丹巴古碉最為密集的地方 攝影/陳錦

古碉分布在中國西部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的廣闊地區,從西藏的古格到四川西部都可以看到它的蹤影,但古碉倖存最多的是在丹巴地區。

在橫斷山脈的影響下,當碉樓在其他地區已經逐漸消亡之後,在丹巴卻得以化石般的成系列地保存下來;又在時間中吸收各種影響,自我改造。

藏式民居,一宅一院,多為四層:

底層圈養牲口

二層為廚房、貯藏室和日常生活起居之所

三層一般建有經堂,也留作喇嘛或尊貴的客人居住

最高處被稱為「拉吾則」,碉樓可以建在其上。

《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07期

牧民們不願意離開他們的牲口,高原的晚上,寒冷風大。就像風雨交加的夜裡,你捨不得把你家狗狗關在門外一樣,將牛羊驢馬召回溫暖的家裡,是牧民們再自然不過的選擇。家畜們毛茸茸的身體也溫暖了底層,讓二樓生活的人們不用腳踩冰冷大地。

二樓是溫暖的凡間生活,吃喝拉撒睡。意識跨時空般先進的開放性廚房,同起居室融為一體,居中央。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喝茶的時候,情感可以得到交流,家族的凝聚力方可代代相傳。

最妙的是二樓架空的廁所,高原寒冷缺氧,有了它,再也不用大半夜的打著寒顫爬樓梯如廁。便便落到屋外的地上後,乾燥的風很快就將它們吹乾,並不會留下太大異味。

丹巴藏民房屋的牆上一般都繪有藏族特有的彩色紋飾。攝影/付蘭可

由於三層和四層的面積逐級遞減,因而在二層和三層的屋頂上分別形成「L」形平台。樓上的平台,既是打麥場,又是孩子們玩耍的好地方,相當於漢民居中屋前的院子。

把打麥場搬到了房頂無疑是最大的創意。在內地農村,每當收穫的季節,農民都要在田地里專修一個打麥場。

而在這裡,每當秋收時節,人們把田裡的收穫物運回家裡,堆放在三樓的平台的四周,讓麥穗朝外,等待風乾。待到農閑時節,再來脫粒入袋,秸稈等直接堆放在側面小屋中作為牲畜的飼料。

當然,能這麼做是因為這裡土地缺乏,半農半牧,農業生產規模不大,才能運回家中,在屋頂堆放和脫粒。這充分體現了這個半農半牧區的絕妙設計:樓下養牲畜——中間住人——樓頂打麥。住宅與生產完美結合。

圖中可以看出樓頂平台的用處,曬穀晾麥,打場脫粒都在這裡進行。人們平時也可以在這裡眺望遠方,想想詩和神靈。攝影/盧海林

丹巴的藏式民居每家都保留著碉樓的象徵性建築,在住宅最高的一層都有一個叫做「拉吾則」的四方形的小屋,屋頂有四個高出的塔狀石角,這個小屋一般都是供奉神位的經堂。

「拉吾則」含義是曾經建造碉樓的地方,它暗示著這裡本應是碉樓的位置,象徵性地代表著碉樓。

四角角頂除安放白石,以作諸神的象徵進行供奉外,角後還專設插入瑪尼旗的鑽有孔洞的預留石插板;後方中部還設有用作「煨桑」的松枝。

攝影/周曉林

神、人、畜同居,神總是位於高處,從底層到最高層,建築的次序儼然是從具體的實用到抽象的精神領域上升。

碉樓,碉樓

豎起來

古碉樓從功能上一般分家碉和寨碉

限於人力物力

家碉大多都不會建得太高,一二十米不等

平時用作儲藏和防盜以及冤家械鬥

遇大的戰事則可加入到集體的攻防中

寨碉則可高達五六十米

以保護整個部落和村寨

家碉以戶為單位,依房而建,建於房前屋後,或者與住房連為一體。《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11月 攝影/陳錦

有學者認為碉樓最初可能是薩滿教的神壇,土著居民曾經修建四方形的無窗石碉作為祭祀使用。

在仇殺時代,它長高了,位於頂端的神壇也隨之升高,下層兼有防禦敵人的功能。

在苯教傳入後,碉樓被賦予更具有形式感的宗教色彩,發展到用苯教的符號來裝飾。碉樓蓋得越高,就越接近天神。

攝影/普通

吐蕃王朝統一藏區,佛教興起之後,碉樓則更多的被用作村寨爭鬥時,攻守皆宜的要塞。

在近代,高碉逐漸從實用性的居住中被逐步淘汰,只保存了其形而上的功能,作為與諸神世界聯繫的通道和象徵。

而到了現在,它更多的成為社會地位及財富的象徵。家裡生下男孩後,就得開始備石取泥,籌建高碉。倘若男孩長大成人,家碉還沒有修好,就別想娶到媳婦。

普通人只能建四個角的碉樓,地位較高的人才可以蓋四角以上的碉樓。

古碉從造型上有四角碉、五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二角碉、十三角碉之分,碉角越多,建造工藝難度越大,蒲角頂上的這座十三角碉(居中者)是惟一留存下來的孤品,被視為碉中極品。攝影/陳錦

碉樓的入口離地面都在3米以上,爬進去把梯子一抽,無論野獸還是敵人都無法進入。

裡面可以儲藏飲水和糧食,一般樓層在十層以上,一個家族在裡面住上半年完全不成問題,而且攻擊敵人輕而易舉,沒走到碉堡跟前已經被箭矢擊斃。就是摸到了碉堡下面,也免不了被亂石擊中。

碉樓內部 《中國國家地理》2006年11月 攝影/弗德瑞克

數量最多的還是家碉。作為房屋的一部分,它們見證著日常生活與英雄敘事之間的關係。各個家碉之間,組成一個錯綜複雜而又彼此呼應的軍陣。

在冷兵器時代,碉樓修改了村莊的意義,使它們變成雄關險隘,變成征討者無法逾越的屏障。

在碉樓與村莊之間存在著某種和諧。它們並不矛盾,這不僅是因為土石結構的碉樓在視覺上與田野色調的完美結合,更因為它們讓我們看清了戰爭與和平的轉換關係。

巴底鄉邛山土司官寨是碉樓與官寨的完美結合。現存的土司官寨遺址建築物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樓是碉房連建,中間古碉高九層,兩邊副樓高六層,氣勢恢宏。攝影/陳錦

荒野中的碉樓多是寨碉,如《皇朝武功記盛》中所說:「其扼要處必有戰碉於牆垣間以槍、石外擊,旁既無路,進兵必須從槍石中過,一碉不過數十人,萬夫皆阻」。

現在丹巴的碉樓大部分是清代大小金川之役的遺迹。

碉樓,碉樓

難攻破

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因邊境爭端,大金川土司莎羅奔起兵攻掠革布希扎及明正兩土司的屬地邊境。

清廷命四川巡撫紀山派兵平息,「前臨激流河川,背依險峻山崖,碉寨石卡堅固,易守難功,清軍阻滯」。

又命雲貴總督張廣泗為四川總督,統兵3萬,分兩路進剿。打了一年還是打不下來。

乾隆期間繪製的《平定兩金川戰圖》展現了這一戰役的慘烈場景。供圖/故宮博物院

又派大學士訥親督師,採取以碉逼碉,逐碉爭奪的戰術,依然打不下,乾隆皇帝大怒,斬了張廣泗、賜死訥親。

又命令大學士傅恆前往,起用已廢黜還籍的名將岳鍾琪,並增調精兵3.5萬人,迂迴繞開密布的碉樓,直逼大金川土司官寨,莎羅奔叔侄才出碉投降。

這次金川之戰,用兵7.5萬,耗銀2000萬兩。

《平定兩金川戰圖》供圖/故宮博物院

到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司之間再次互相攻擊。

清廷命四川總督阿爾泰進剿,他進兵打箭爐(今康定)半年不動,被罷職後賜死。

又命大學士溫福為定邊右副將軍,由雲南赴四川督師。以尚書桂林為四川總督,再度率兵征戰,進入橫斷山區碉樓林立的險惡地帶。桂林打不下來被撤職。

又命溫福為定邊將軍,溫福又襲用以碉逼碉的戰法,建築碉卡數以千計,將2萬餘兵四處分散,溫福打了半年,被土司索諾木突襲,擊敗清兵萬餘。溫福中槍陣亡,兵士陣歿3000餘人。

又派阿桂為定西將軍,明亮、豐伸額為副將軍,舒常為參贊大臣去打,動用了當時清朝最先進的大炮,包括威遠炮、衝天炮、九節炮等。到乾隆四十一年,戰事才結束。

今天的金川,是一片人煙阜盛、五穀豐登之地。攝影/周曉林

這次戰爭,清廷因作戰不力處死多名朝中大員,陣亡兵士2萬5千餘人。其時,平定伊犁、穩定整個回部,所費不過3千萬兩白銀,耗時不過3年。

而大小金川,不過500里地,人口不滿3萬。平定戰亂,卻耗時5載,耗資7千萬兩白銀。

攝影/周小林

真正美好的家園,應該是

在風調雨順時,享受自然與溫情

在困苦艱難時,守護它的孩子

碉樓

都做到了


推薦閱讀:

美國富婆用廢棄波音客機造豪宅(圖)
你住豪宅?你家有樹嗎?
盤點世界各地昂貴寵物,土豪們喪心病狂豪宅養禽寵,驚呆了!
豪宅的入戶空間設計
頂級法式歐式別墅,住這樣的豪宅都非富即貴

TAG:豪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