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圓覺經略說》第06章 清凈慧菩薩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要把自己所講的話,再扼要總結,作成可以歌頌的偈語。

【 清凈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清凈慧當知」,清凈慧菩薩,你應該了解。清凈慧菩薩的名字就代表了這個法門,我們的心智本來清凈,不用再去求個清凈。不管你打坐不打坐,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是清凈的。你懂得了清凈,自然開發了智慧,此名為清凈慧。

「圓滿菩提性」,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以後,到達了大圓滿的菩提覺性。這是什麼境界呢?

「無取亦無證」,什麼都沒有,無所得。佛法是空的,什麼都抓不住,你們拚命得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能讓你抓得住呀?念佛不是嘴裡叫佛。心念一清凈,阿彌陀佛無量光壽本來就在這裡,念佛,念佛,念就是佛,心即是佛。

「無菩薩眾生」,到這個時候,就明白無佛道可成,亦無眾生可度,每一個人都是佛。佛一生下來就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我」不是佛的我,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我,我就是佛。那麼,你說我就是佛了,你要聽我的,那你是混蛋!真正佛不是這樣。佛是無取無證,但是,天下的眾生都在有取有證。人一生下來就開始,從吃開始,然後抓錢、抓名,什麼都要,最後兩手一攤,進了棺材,什麼都帶不走。要懂得「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

「覺與未覺時」,悟與未悟之間有所差別。有人說我悟了,我已經看破紅塵。

「漸次有差別」,所以吃素、拜佛、修道、你說他看破了沒有?嘿!又在取。在修心的進度上,悟得徹不徹底?是有所差別。差別在哪裡呢?

「眾生為解礙」,一般眾生被自己的知識、觀念、見解所障礙住了,所以不能認識自己的心,不能悟入佛境界。例如有些人認為自己打坐坐不好,就以為成佛沒有希望了。佛在心不在腿呀!又如許多人發覺自己妄念很多,認為是業力重啦!就不敢打坐,不能學佛啰!這些都是因為自己不正確的觀念、見解,把自己障礙住了。

「菩薩未離覺」,見了道的菩薩為什麼沒有成佛呢?因為還怕自己的清凈境界搞掉了,始終還在覺悟的境界里,把道的境界保持得太厲害了。

「入地永寂滅」,真正登了果地的菩薩就不同了。菩薩的等級可為十地,十個程序。到了十地菩薩則永遠寂滅,什麼是寂滅呢?就是清凈慧。永遠在清凈中,自然有智慧,而且慧如泉涌,此是無師智,無師自通,一通百通。

「不住一切相」,不執著一切事物、現象、境界……等等,心無所住。

「大覺悉圓滿」,真成了佛,則覺性圓滿遍一切處。

「名為遍隨順」,此時無論是出世法、入世法、魔法、以及外道法皆是佛法,圓融無礙。

「末世諸眾生」,未來末世一切眾生。

「心不生虛妄」,隨時保持平常心,不去幻想,坦然而住,這就是觀心法門,這就是正修心之路。

「佛說如是人」,佛說如果有人能做到平常心即是道。

「現世即菩薩」,此人就是現在世因地上的菩薩。

「供養恆沙佛」,他於過去生已經供養了無數的佛。

「功德已圓滿」,功德已經圓滿了。

「雖有多方便」,雖然佛法中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皆名隨順智」,這些不同的方法都是為了引導眾生走上覺悟菩提之路。


推薦閱讀: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卷中
菩薩與羅漢的故事
47 菩薩行
南無觀世音菩薩

TAG:菩薩 | 圓覺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