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核心提示:我從不堪稱自己是中國藏書第一人,這只是記者吸人眼球的標題而已。我個人的性格,自認為是知敬畏者,前輩藏書的高度對我而言高山仰止,不可企及。我個人藏書到今天,被人謬獎,只是源於山中無老虎。當然仍然謝謝您的誇獎。
鳳凰網歷史專稿·【夫子訪談】:《韋力:我不是中國藏書第一人》,孔夫子舊書網獨家供稿
主持人:兩點半了,我們這就開始!
韋力您好!今天特別高興您能來!頭兩天我們在孔網諮詢版發布這期訪談公告,網友們就回了三個頁面的貼子說盼您來!我就盼啊,就像江湖中人要見到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似的。
韋力:呵呵,大家好!
主持人:到我們這兒來之前,剛剛您從中關村圖書大廈過來,收穫怎麼樣?您買了什麼書嗎?
韋力:還行,一共買了十一本書。
主持人:買了什麼書呢?
韋力:我正寫一本書,要買一些工具書做參考。
主持人:哦?您在寫什麼書?書名定了嗎?
韋力:書名叫做《芷蘭齋藏書家墨跡敘錄》。我喜歡藏書,可能是愛屋及烏的原因,也喜歡收藏一些跟藏書家有關的各種墨跡及趣物。後被出版社編輯聞此訊,力勸我寫出。很多事情,隨口說是一回事,但真要落到文字上頭,還是要查很多的資料。所以今天跑到圖書大廈去找一些自己相關的資料。
主持人:您家裡肯定有特別多的書,真希望有機會能親自看一看。之前我在百度上搜了一下資料,您被稱之為中國藏書第一人,網上有關於您藏書的數據,說有古籍8000餘部,7萬餘冊善本,宋元以前刊本、寫本200餘冊,宋元遞修本和宋元明遞修本300餘冊。是這樣嗎?
韋力:說實話我對報刊媒體上各種刊登的數字不知其來由所據。有一些東西我自己並沒有搞的這麼清楚,一個原因是原有的書沒有整完。古書是興趣所致,逐漸中搜集而來,並沒有最初的一個規劃,更沒有一步步的登錄薄帳。當堆積很多的時候,發覺自己有一些書已經記不清楚是自己曾經看到還是已經擁有。為此,整理過幾個目錄。但真正編目是一個疲憊不堪、遠比想像困難得多的一件事。所以,基本都半途而廢。一直到2003年非典期間,因無法出門,故此在家費三月之力,整出一草目,但也僅是個人藏書的一小部分。至此之後算是打下一個基礎。03年之後,所進之書全部都整理編目後再上架。至少這樣堵住了越積越多、越整越多的局面。但03年前還沒有整理出的那些書目,直到今天也未整出多少。按已經整理出的書目計算,每一部書一個編號,已編到了8000餘號。所以說,我自己的藏書究竟是多大一個規模,確實很難給出一個確切的數字。
主持人:就是說這8000多是您藏品的一部分……我們這邊已經積累了一些網友發帖的提問,您看看給回答一下。
童年書店:豎版,線裝,手抄,清末名醫《張錫純醫案》(一本)請問老師這書是藏品嗎,市場價值多少,怎麼辨別,謝謝。
韋力:是書都可以收藏。古人云:「百年無廢紙」。當然此話是相對而言,一般說來,實用價值越高的書市場價值越低。比如說上學的課本最有用,但市場上最沒有價值。醫書屬於實用書範疇,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宋元珍本以外,大多市場價值不是很高,當然明清的名著除外,例如《本草綱目》等。此醫書從用紙和墨色上屬晚清民國物。從此書影看,不知此書全否,若僅此一冊,系全本,則市場價值在三五百元之間。
漁夫:發行的古籍排印本有什麼收藏的前景?
韋力:排印本是木刻版和電腦印刷之間的鉛字印刷。現在已經沒有了,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是在電腦普及之前,現在都是由電腦來排,跟現在的不同。古籍排印本早期版本價值較大,這裡的早期指晚晴民國間的版本,名家整理版尤其有較高的價值。然而現在印刷及電子技術飛速發展,所以從收藏角度而言盡量不要藏實用價值較高的之書,除非專業研究除外。隨著電子化的飛速發展,若以史料角度來藏書,似乎經濟價值前景並不佳,除非這些古籍排印版上有名家的題籤。排印本單獨成書有價值,古籍排印本顯然不是,他只是把古書,比如史記重新排印一遍,沒有意義,沒有收藏價值。總之,此類排印本的收藏,不如新文學版本的價值為高。
平未漲:兩本書的收藏價格?
韋力:這是鉛排的(指第一本),可以看出來,看版面的斷口。此種天主教類書市場流傳不多,根據品相不同市場價格一般在300元至800元左右一冊。這個是木刻的(指第二本),也是天主教的,因為品相不佳,千元左右吧。
香林:您對當今的經濟市場舊書經營怎麼看?是不是生意就不能幹了,覺得經營比較困難。
韋力:我覺得舊書經營是未來性很好的行業,雖然我搞古書,對舊書是門外漢,但是我覺得在整個社會難得的長期平穩時期里,對於懷舊之物是大多數人都有的一種情結,尤其現在處於電子化的初級階段,對於文本的改變,屬於革命性的變化。在這個角度而言,傳統的紙本書成為收藏品的概率越來越高,我期待著中國能像法國那樣有著名的舊書鎮。我堅信自己的這種想法,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夠真實的出現在這個社會上。
主持人:說到藏品,我知道您有遼刻本的《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疏》,前年借給國圖作珍貴古籍特展的,這是您最喜歡的一件藏品嗎?
韋力:嚴格講不是這樣的,不能說是最喜歡的。只是因為特殊的原因,使得它不斷地曝光所以很有名,別人認為它是我最喜歡的東西。曝光的原因是因為國家館沒有遼代的刻本。國家圖書館每次搞通史展覽的時候,就產生遼代的斷環,所有不斷的地藉此展品,使得這件展品越來越有名氣。僅此而已。
主持人:國圖那麼強的實力,怎麼就缺這件呢?不能從市場上買一個補上嗎?
韋力:遼代是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時期,和中國的北宋平行。地方相當於現在的北京,當年北京是遼的地盤。因為遼是少數民族,是契丹,這個民族沒有自己最初的文字,後來逐漸產生契丹文的大字小字,這是後來的事。在此之前遼通用的是漢字,可能是出於民族自尊的原因,他有一個法律規定,就是所有刻的書不允許進中國,如果流入中國法皆斬。也就是禁止流到中原。這樣的情況下,中原地帶就沒有流傳遼的東西。後來宋和金共同滅了遼,滅了之後因為戰爭的毀壞,遼的書太集中了沒有散布出去,集中的又給戰爭毀掉了,遼的東西就變的極少。從宋之後的歷代藏書家沒有遼代的東西,沒有遼刻本,所以遼刻本非常珍稀,因為這個原因國家圖書館沒有。
主持人:那您最寶貝的藏品是那件呢?
韋力:很難講。後宮佳麗三千,很難說哪個最寶貴。
舒服人生:如今收藏市場如此火爆的形式下,收藏者如何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現在的連環畫有很多很貴,您對連環畫的收藏怎麼看?
韋力:第一個問題,關於收藏者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我覺得,收藏而言,對整個人生只是一個附加物,當然專業經營者除外。所以說一個收藏者不必要把自己一定要放在一個位置上進行架構。因為收藏者,除了經營者之外都是業餘的,既然是在業餘的情況之下,就跟你喜歡旅遊一樣,你就是喜歡旅遊而已,你不能說我給旅遊搞一個定位,我非要叫旅遊家嗎?這是兩回事。
第二個問題,我不懂連環畫,很抱歉。
主持人:很多藏書家說自己很牛都用宋元本的藏量來說,比如清代人說我有皕宋樓,有二百部宋本就很有規模,以這些珍貴的本子的數量作為一個標準,來評價藏書的質量和規模。這是為什麼呢?
韋力:是這樣的,宋刻本比較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成熟的刻本是從宋代開始的,當然唐也有,但大部分是佛經宗教類的,作為讀物是從宋開始。宋代的很多刻本,是今天很多本子的祖本,中國因為語音的原因,漢語是母音發音為主的語系,構成大量同音字。漢語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發出來的音,同一個字有很多的音,每說一句話你都在猜我說的哪個字哪個意思,口口相傳中間,產生口誤、筆誤等錯誤。這中間一旦一個字錯了,就看不清了。不像拉丁文,某個詞就代表一個詞,這個「orange」就是「橘子」(拿起桌上的一個橘子),並不是說「or」或者「ange」分別有什麼意思。而中國字每個字代表一個意思,每個字構成一個詞,詞構成一個片語,然後構成一個句式,再理解他是什麼意思。這是中國很特殊的語言系統。產生很多的錯訛,這個錯訛產生了校勘學,校勘學就是追求最原始的本子。從學術來源角度講,宋元當然是最早,這是從學術資料性來講。
當然從文物性來講,宋元本最古老、最稀缺,當然最有價值。所以不管是從學術資料性還是文物性角度來講都是有價值的,所以追求宋元。
主持人:那您到底有多少宋元本?
韋力:完整的不足十個。
主持人:完整的是指一整套?
韋力:對。
主持人:對於這些頂級寶貝您會怎麼保存?
韋力:我沒有很刻意,和普通書一樣,吸了塵以後分類放在書架上而已。這是要根據特殊的地理環境,中國歷史上留下很多保護書的方法,因為中國的江南地區是中國的人文中心,江南地區潮濕,書籍潮濕的情況下會產生蠹蟲,北方這種事情很少。一般而言保護上並沒有這麼的刻意。
鐘聲獎:書不是用來看的嗎?怎麼變成"藏"呢?如果用來"藏"的話,那麼它的"看的"使用價值不就失去了嗎?
韋力:書確實是用來看的,但同時也是用來藏的。如果站在內容的角度來談,那麼宋元古本,收藏一些影印件就可以了,因為從這種角度來講,跟價值連城的宋元本沒有一絲的區別。這就如同宋代五大官窯的皿器,於今而言就是用來觀賞的,而不是用來吃飯的一樣。
如果說從使用價值來看,完全可以建議國家圖書館把大量的珍本電子化以後全部焚燒掉就可以了,不必要浪費大量納稅人的血汗錢來養這些只供用來收藏的珍本了,呵呵。
主持人:說到這些珍貴的藏品,我之前也聽很多專家學者呼籲,現在的書到了藏家手裡就藏起來看不見了,學者們呼籲藏書跟學術相結合,為學術服務。北大中文系夏曉虹教授就說過,希望孔網能利用自己的資源,號召藏書家們把書掃描成電子本放到網上,需要的人可以購買閱覽權。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您作為一個大藏家,您願意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掃描讓學者用嗎?
韋力:我願意。
主持人:這種掃描不會傷害書本身?
韋力:電子科技不會產生這樣的傷害。傳統的書不會這麼嬌嫩。更何況這是一種觀念,學術是風氣,公布出來被相關學者使用是很應當的事情。這種事情放到圖書館有諸多的問題,涉及到保護經費等問題,沒有普及化,我覺得只是時間問題。
私人藏書雖然自己有物權所在,但對於知識來講,自己沒有權力封閉起來,應該公布出來給相關學者使用。
主持人:您自己也是一個學者。
韋力:我不是,我只是一個愛好者,離學者差得很遠,包括自己的學識、學養都不能達到學者擁有的高度。
主持人:您現在研究版本目錄學?
韋力:對,我個人的精力都圍繞藏書有關的人和事的研究。
主持人:您04年出版的《書樓尋蹤》講了歷代藏書家的狀況,您自己也藏書這麼多年,在這些前輩藏書家中,您最想取法的是哪些人,或者說您最想讓自己的「芷蘭齋」變成什麼樣的地位?像瞿氏鐵琴銅劍樓那樣?
韋力:首先說《書樓尋蹤》這部書的起因是因為我們歷代都有藏書家,他們為了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歷經艱辛,今天看到了大量的宋元本傳統典籍都是由好多藏書家手遞手傳到今天,沒有他們我們無法流傳,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我們尊重宋元本本身,不要忘記為了宋元本能流傳今天而犧牲的一些人。當年發生很多的戰亂,這些人歷經艱辛藏這些東西,他們是值得紀念的。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講,寫了這樣一部書。
第二個問題談到了藏書家,比如說大藏書樓,鐵琴銅劍樓、皕宋樓、海源閣……這都是對我而言是高山仰止的事情。什麼原因?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社會的變化從近百年以來,變成了私藏向公藏轉化的過程,到今天為止,各大藏書樓所珍藏的善本,99%都是在各大公館裡邊,公館不參與社會流通。在今天社會中,像古代的那些每本書代代遞傳下去佳話,,已經可以稱之為一種絕唱。
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講,我們這一代愛書人,包括我在內,是不幸的,因為我們只能是從紙上來看前人的藏書佳話,這就說明了今天藏書的艱難之處,太難得到像樣的好東西。公藏進去以後不出來,不參與社會流通,不能再進行遞傳,也只能按照自己的微薄之力買一點公藏所不取或者遺漏的一些少量善本。這是今天私藏的地位。所以我在想,嚮往那些大藏書家,我只能嚮往而已。我不可能再續那個時代的輝煌。
主持人:可是,按您藏品的規模來說,是可以跟清中晚期這些大牛藏家相比的。
韋力:規模是,但質量要差很多。所以只是敝帚自珍,人貴有自知之明。
主持人:您有沒有打算,把您的藏品寫一部目錄出來,可以傳給後世的?
韋力:我慢慢的在寫,我知道無論怎麼寫,都不能達到他們擁有的高度,原因是因為我今天所見到的東西就是今天的水準。但是一個當事者有義務記錄這一段歷史發生的事情,任何一個當世之事都是未來的歷史。
嘯天:據《深圳晚報》,韋力老師據說現在自己也以傳統木刻線裝工藝做一部分珍貴古籍?真想看一下古籍專家的作品。可否上一兩張書影欣賞一下?有紅印本、藍印本、套印本嗎?用的字體是哪位書法家的?真想一睹為快啊!!!
韋力:我確實做了幾種木板古書,但今天到孔網辦公室來做訪談,沒能帶來,所以很抱歉,不能上書影。
西樓李魁:韋力先生,您好!今天有這麼一個好機會太高興了!遺憾的是我下午要出差,不能呆在電腦旁。
您是我最敬佩的大藏書家。我只是一個工薪階層,在尚可溫飽的情況下,藏書已近20年,但成績甚微。我的主項是湖湘本土家譜與各類寫本,早年還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一些早期成套的家譜,可近兩年古籍善本價格猛漲,早期成套的家譜(特別是名人家譜)價格更是一路狂升,原指望能買幾部明代家譜壯我西樓千譜齋之齋威,現在看來,連好一點的乾隆譜,在拍賣市場動厥拍出上萬元一冊,要實現藏明代家譜的夢想很難了!
我也象您一樣,只買不賣的,近二十年來一直這麼堅挺著。可現在壓力太大了,妻子失業,生活難維持,又不想讓堅持二十年的藏書事業就這麼中斷,於是聽從朋友勸說,趁現在古籍拍賣行情好,忍痛拿出兩套很好的家譜(西溪鄧氏族譜與上湘毛氏四修族譜)參拍,一是緩和生活之經濟壓力,二是有買別的急需研究用的書。您認為此舉妥否?
我知道,上拍的必是壓箱底的好書,我那兩套家譜一旦被拍走,今後再想見到是很難了,心裡有著無限的惆悵!要是有足夠錢多好啊!當下書雖貴,但拍賣市場的好書也是空前的多啊!有經濟實力的,現在是最能買到好書的時候。只苦了我們這些沒錢又痴迷古籍的人。
韋老師,請您支個招,我該怎樣走好我的藏書之路?
韋力:確如您所言,藏書必須有經濟基礎。古人云,搞收藏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有錢、二有閑、三有識。雖然這樣說很敗興,但卻是難以繞開的問題。古書價格暴漲,確實如此。但在他暴漲之前,很多文化人都在感慨,古書是先民的智慧結晶,今日賤爛如泥,是讓人十分痛心的事。但是,一旦價格真的漲了上來,並沒有令這些有識之士歡心,反而感慨買不起書。我覺得談一個問題,至少要用一而貫之的標準來說話。
李家二姐:韋力老師您好,非常歡迎您來訪談!請問您50-70年代的書,有哪些種類值得收藏?謝謝您的回答!
韋力:首先很抱歉的說我不懂,但是我可以提一個外行的建議,我認為那個時代的一些小說,雖然有它的時代烙印,但畢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不防搜集這些小說的初版本。
嘯天:熟悉了美輪美奐的線裝善本書,是否還能面對今天價格荒唐,校對不善,斷句隨便,錯別字橫出的古籍出版現狀?對這些東西,後輩喜歡讀點古書的人該怎麼來面對?是否只有買舊書一途?
韋力:應該說確實有這種情況,但任何東西,美不美都是相比較而言的,現在我手中的書也不都是很美。今天的古籍點校本也同樣有不好的,我個人建議則優而取之,有些大家所點校之書確有不同尋常之處。所以,從讀書和用書角度而言,不一定非買舊書不可。
奢摩地:《芷蘭齋藏書家墨跡敘錄》?已著手整理了?始於何時?是哪家出版社約稿呢?很期待。
韋力:此書只是剛剛著手開始草擬,明年內大概能寫完吧。
主持人:寫書累還是藏書累?
韋力:寫書。
新農村:從您的角度看,目前哪一類書收藏的時機較佳,具有發展潛力?
韋力:我個人收藏的門類較窄,僅對古書略知皮毛,所以不敢評價古書之外其他書的發展前景。
呼韓邪:近來明版書身價大漲,請問先生一些明版書收藏的普及知識和關鍵知識,謝謝。
韋力:以前藏家重宋元,但宋元本已今非昔比,所以很多藏家將眼光盯上了明版書。從收藏角度來講,想了解明版書的普及知識和關鍵知識,讀一些相關的通俗讀物即可。
主持人:那您給推薦一本入門級的?
韋力:例如趙前先生的《明版書圖鑑》。
景陽布衣:韋力老師,在您買書、藏書的過程當中,有沒有看走眼的經歷,能否談談以供借鑒,謝謝
韋力:有過。但好在古書造偽還沒有達到遍地開花的程度,所以買到假書的情況很少。而古書的造偽在古代只是在局部做文章,比如說染紙、挖補、換牌記,這些較容易鑒別出來。
古城億舊:韋先生您好,明嘉靖二十二年(六朝詩集)12冊,有季振宜藏書章,這書有多大的文物價值。
韋力:明嘉靖本從晚清、民國以來就廣受藏家重視,到近幾年確實價格暴漲,若您的12冊是原裝白棉紙本,今天的市場價錢大約在80萬到120萬之間。
主持人:這種有藏章和沒有藏章會差多少?
韋力:差不了多少。
nauy:上海的個人收藏古籍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藏家是哪位?
韋力:如果指的是當代的話,那麼我只知道黃裳先生的質量很高,但他的數量有多少?因為我每次到黃裳先生家裡去拜訪他時,他只是每次拿不同的幾十部書,讓我欣賞。所以我並不知道,他今天的藏書總量是多少。餘外的藏家可能有很多,但我無幸看到。
長松篩月:請問韋老師,嘉慶25年搨本遺詔價值多少,謝謝。
韋力:很抱歉我不知道您說的是一件什麼東西。若是嘉慶間的拓本一般而言市場文物價值不是很大,當然學術價值除外。碑拓仍然是重漢魏。
長松篩月:請問明萬曆18年詩經集注6冊8卷全價格
韋力:這要看印本如何和用紙如何,因為文物的收藏對品相很是看中,同一本書同一版本,若品相差異大,則價格相差甚遠。
鬚眉濁物:民國時,傅增湘曾購入一部宋刻本《魏書》,後來流失海外,據傳是日本。請問韋力先生有無此書的消息,並請問您如何對待自己的藏品未來可能流失海外的風險?
韋力:傅氏藏書今在哪裡,我不了解,很抱歉。我個人的藏品應該沒有流入國外的風險,因為《文物法》規定,1911年之前的出版物均為定級文物,禁止出境。
嘯天:我想問韋老師一個問題:您最初即開始鍾情於線裝書,還是從一開始是一些普通的坊間讀本,然後才一步步走向線裝書的?
韋力:我開始喜歡線裝書,大概是80年代初的事情,開始完全不懂行,認為只要是線裝書就是難得的好書。只從形式著眼,完全不懂善本的概念。只到十年後的90年代初,才遇到明白人,逐漸讓自己走上了善本收藏的路徑。
寂風:您平時都喜歡看哪方面的書?
韋力:因為個人精力有限,所以大部分時間所讀之書都是目錄版本方面的,兼及文史。有時為了糊口還要讀一些時事類、財經類的資訊。
夜裡讀書人:收藏一個省的歷史書應該收藏一些什麼?
韋力:題目問的很大,我不知道歷史書指的是什麼概念。如果指的是志書的話,那麼搜集當地的方誌是一個不錯的獨特收藏。
呼韓邪:現在古籍價格很火爆,貧民百姓應該如何進入古籍收藏市場,會不會有風險?
韋力:從08年下半年開始,古籍市場價格突然暴漲,但是對於這種暴漲的看法產生兩類不同的觀點,一類認為這只是一個價格的回歸,因為古書與其他藝術品字畫、瓷器相比顯的太便宜了,遠沒達到歷史應有的價格比。另一類觀點認為任何藝術品暴漲其結果必然緊跟著一場暴跌。我個人的觀點傾向於前一種。因為古籍市場多年來一直在溫和的上漲,從價格上漲的速度而言,還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更何況,古書絕大多數已入公藏,不能參與市場流通。只有一個市場湧現大量賣家,才可能是導致暴跌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就目前市場上的古書籌碼而言,不可能有大批古書出現在市場上。古書的這種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我所看到的未來時段內,沒有暴跌的誘因。
主持人:比如說古書收藏中最頂級的藏品是宋元刻本,而相比較來說,書畫收藏的頂級藏品,假設說是董其昌的某某畫,今天在拍賣行,宋元刻本如果拍賣幾百萬,而董其昌可能就是幾個億。那麼您認為,如果古書價格回歸到應有的水平,那麼這兩類藏品之間做比較,應該兩種價格持平嗎?或者他們之間有一個什麼樣的數量級的關係?
韋力:二三十年代的時候,羅振玉到內地開古籍書畫店,曾經有價目表,我看到過這個價目表,有跟古書相關的宋拓本的一個碑帖,要上千大洋,而董其昌之類的古代名家的畫的在百十來個大洋,那個時候齊白石已經展露了頭角,他的價格在二十大洋左右。也就是說,在歷史上,古籍價格是遠在書畫價格之上的。
走馬書林:韋力老師您好,請問您的目錄版本學著作是僅記書名的簡目,還是詳記版本、考敘其源流的題跋式目錄?謝謝
韋力:我個人所編的藏書目錄,屬簡目類,但是也列明了相關的信息,首先是分類,分類基本按三級分類法,即部、類、屬,然後是全名、卷數、冊數、用紙、前章、牌記加備註大概分14項。沒有詳細的考察源流,只是在備註中偶爾列明來源及著錄。
惠風樓:從我收藏的《鍼灸大成》書內「玄、弘」字有的書頁不避諱,有的書頁避諱「玄、弘」字,均缺後一筆,《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刊《鍼灸大成》,會稽章廷珪修訂,刻印於乾隆二年丁己(1737)。此套書是不是明刻板,會稽章廷珪重修該書的刻板,遺漏了「玄、弘」字避諱後,於乾隆二〕年丁己(1737)年初印本?
韋力:這涉及到了古書版買賣的問題,到清初,明代有許多書版都得以完整流傳,後世再刷印時均在原書上對避諱字進行挖改,或者另加以牌記。因為古書分藏於不同公館,現在無法詳細進行逐頁核對。所以有很多書雖然標明不同的版本,識均為同一版所刷,只是先後區別而已。至於您說的這部書,因為我沒有看到原書,無法確鑿談出,何為幾版,抱歉。
陳述紅樓:韋力先生你好,您曾在主編的《藏書家》第16期中刊發拓曉堂先生的一篇紅樓夢版本漫談。我想請問的是,有紅友認為其中關於程乙本高鶚敍言的插圖為日本倉石本的問題,即目前所知的程乙本程高序言,究竟是否即為程甲本的雕版?還是說是重新雕版的?謝謝。
韋力:此問題確實是一個版本難點,因為程甲本和程乙版雖然按照序言年代標為乾隆56年和乾隆57年,而實際上兩版之間的印刷相差年月不到半年。以往紅學家研究均是從內容角度來著眼,未進行前面舊項的仔細核對。拓先生仔細校看了程甲本和程乙本,第一次發現前兩書前所附插圖不同者。從理論上說,兩者相距時間如此之短,沒必要重新再翻刻一套前豎向,但現實確實產生了這個問題。究竟如何回答,我不能給出確切答案。
我叫中國人:韋力老師!!在下認為,收藏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藏書尤是!!要有文化情愫,若只想投資和投機,藏書定無前途,愛書者當以文化傳承為己任,不要在古舊書中鑽營,藏書之路的光明,是厚重的文化,而不是孔方兄!!!在下向您致敬!!!
韋力:首先謝謝你的誇獎,其實我遠沒你想像的那麼偉大,只是一個愛書人而已,並且很直率的講,我不反對古書的投資,因為我認為收藏是溫飽之後的一個雅好。同樣他是在雄厚資金支持之下方能進行的一個活動。所以,我個人有一方藏章叫「聚書好貨均為一貪」,意思是指藏書愛錢沒有什麼區別,都是貪心,確實也無任何境界可言。
主持人:我們曾聽人家批評我們孔網,說孔網在藏書圈內確實是非常有影響,但人家說孔網挺敗家的,網上混的人全是唯利是圖的,讀書人的傳統已經喪失掉了。您怎麼想?
韋力:這是偷換概念。
走馬書林:您對您的書進行研究嗎,比如像黃丕烈一樣進行校勘?
韋力:黃丕烈是我高山仰止的前輩,我的學識不足其萬一,所以我不可能寫出像他的《蕘圃藏書題識》那樣偉大的著作,我個人而言,可能客觀的看待自己,不過是盡人力以待天命而已。
北兆裹人:對於地方文化鄉賢的收藏專輯,韋老師如何看待?謝謝
韋力:對於相關文獻的搜集,歷來是藏書者的一個重要收藏專題之一,我個人認為這是很好的一種藏書方向和切入點。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孔網有一個叫「北京韋力」的用戶,這是您嗎?
韋力:我個人沒有上網,也沒有註冊網名,所以「北京韋力」不是我,可能是另一位高人吧。
主持人:成都有一個龔明德,他自稱「六場絕緣齋」。我聽說您也是這樣,不上網不看電視不KTV不逛商場,有這回事嗎?
韋力:我沒有他這麼偉大。
主持人:不上網是真的?
韋力:上網收郵件。我是俗人,很多庸俗的事情我都喜歡。
副教授:請您評價一下當前藏書界什麼樣的可以稱之為藏書家,對當地的藏書家是怎麼看的,分一個類?
韋力:我個人是當今藏書愛好者之一,所以我覺得不能即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不能給出一個成為收藏家的標準。當今的收藏,是一個社會劇變轉型期的產物,因為人的觀念很難脫離開現實社會。至於到未來,怎麼看待今天的藏家,那是後人的事情。
主持人:您認識的藏書家裡,藏書規模和質量能與您相比肩的有誰?
韋力:比我高的很多。比如說楊成凱先生,孟憲君先生,和宏明先生等。
歐陽關道店:您曾主編的《藏書家》,現第16期是停刊號嗎?謝謝!
韋力:第16期藏書家,我個人覺得似乎不能稱之為停刊號,藏書家從第17期停刊號有眾多書友建議我能把他恢復起來,因為它是藏書愛好者唯一的一個雜誌性刊物。我禁不住忽悠就接了下來,跟齊魯書社簽了三年的協議,實際真正編輯起來比我想像的要難的多,因為人不是萬能的,尤其是業餘來做此事。周晶先生也給了我很多幫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的困擾。所以三年到期後,我如約的將雜誌歸還給了齊魯書社。儘管社長厚愛,仍有讓我繼續辦下去的想法,但確實是個人精力有限。至於社裡是否再出,我不了解,站在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不應當稱之為停刊號。
紅色書迷:花30塊錢買了這一套線裝書值嗎?(圖片見原帖)
韋力:此書雖然是排印本,但品相尚佳,我個人覺得,今天的市價應該再加十倍也不止吧。
脂硯齋:韋老師你好,我是一名年輕的藏書愛好者,目前還在上大學,所以並沒有多少財力購買那些心儀的珍稀書籍。但我經常會去一些舊書市場或者在孔網上買一點古籍零本殘書或者民國舊書。目前也有些小收穫了。最近還買到了顧湘小石山房的幾套單本和傅增湘的批校本。甚是興喜。。。。我想請韋老師點撥一下,我這樣收藏書是否有價值?往什麼方向走才是最好的選擇????謝謝
韋力:首先恭喜你能夠在讀大學的時候就買到這麼好的珍本,尤其是傅增湘的批校本,是廣受藏家喜愛的好書,從你收藏的小石山房本和傅增湘的批校本來看,您似乎對藏書家的刻本和墨本感興趣,如果走這條路子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藏書方向。
彀外散人:舊書市場有很多仿製品怎麼鑒別真偽?
韋力:從今年開始,拍場上出現了不少的以現代影印本而做舊來稱古書者,我個人的感覺是無論怎麼做還是能看出來很多的蛛絲馬跡,這隻能靠多看,沒有其他的訣竅。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是否有一天能夠做到完全一模一樣,我想一定會有這一天。到時候應當怎麼辦?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悠小魚:幾年前總能見你寫一些拍賣的總結,最近幾年沒有看到。覺得挺遺憾的!
韋力:確如您所言,我從09年就不再寫拍賣書評,有很多原因,一是因為拍賣場越來越多,自己也不能家家必道,不經親歷而做總結,寫出的文章總有隔靴搔癢之感,與其那樣還不如不寫。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孔網有一個藏書家的欄目,在您心目中能列舉出十個當代藏書家嗎?
韋力:我覺得像楊成凱、孟憲君、辛德勇、宋平生、和宏明等等都可以列為今天的藏書家。
flycc1314:問一下老師,我收藏了一部許倬雲先生的手稿,市場價如何啊?
韋力:許倬雲是當代著名史學家,我個人的偏好不是收藏當世作家的手稿,所以很抱歉不知道市場價值。
久遠:請教韋先生,清代《紅樓夢》到底有多少個版本?《金玉緣》版本的收藏價值高嗎?
韋力:這個我沒有統計過,但是如果查書目很容易查出來,我回家查資料後可以告訴你。小說版本的收藏在傳統藏書家不被重視,只是五四之後有一些開始關注,逐漸才後來居上,我個人對此研究甚少。
唐玄宗:韋力老師您好,我請教一下古籍如何防潮防蛀?
韋力:北方基本沒有古書的防潮問題,而防蛀我個人的辦法是樟木屑包在小紙包里放在藏書架里。很管用。
歪歪幫主:另問一下韋老師,我看過你的書,提到曾將在上海多倫路的一家地下室書店裡買書,店主叫張宗祥,這個人是不是個子不高,且腦袋圓圓的啊,謝謝。
韋力:對。張宗祥先生是上海經營古書中我個人認為最懂版本的一個,您的形容是否接近他的外貌,因為我的美學素養太差,不能給你描述,很抱歉。
鬚眉濁物:什麼人有資格看一看您的藏品?
韋力:其實古書收藏者多困惑於這個問題,我也一樣,有時想顯擺自己的藏品,但相應而來的會帶來很多其他意想不到的東西。也就體現了自己的顯擺心。古代有不少的藏書家都搞出了一個藏書可公視的相應約定,例如周永年等。但結果都是不長時間就煙消雲散了。所以怎麼樣能解決這種社會問題,我覺得非藏書家可以涵蓋得了的。只能說,個人決定情形擇而看。
呼韓邪:看不到位先生的藏書,可否傳一張韋先生的照片上來,讓大家一睹真容,豈不更親切些!
韋力:很抱歉,我個人長的很醜陋,所以不喜歡記者拍我的照片。請你原諒。
李家二姐:您收藏這麼多的古籍,是不是為保護古代歷史文化做出突出的貢獻?
韋力:謝謝您的誇獎,我覺得您太高看我了,我只是個愛書人而已,幹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只是做的時間長了,大家把他看成了一件鄭重其事的事,我個人而言覺得藏書純粹是個人的一個愛好,沒有必要提高到社會民族這個高度來看待。
主持人:因為藏書家,好像被賦予了社會文化精英這樣一個定位,覺得他們應該承擔一些歷史責任和民族責任,大概有這樣一種傾向。
韋力:這種傾向的結果,讓別人責備你,會把你看得很神聖,用聖人的眼光來看待你,最後自找苦吃。沒有必要,我就是一個愛書人而已,不過是一個俗人。
天涯孤客a:感謝先生回答了我問題,再請教一次,康熙靈隱寺大版的字彙印於康熙年間玄字不避諱,是不是用明代的舊版印的。
韋力:此書我需要回家查資料,清代的避諱,是從康熙二十三年開始有嚴格要求避諱的,因此玄字不避,並不等同於明代舊版刷印的。
先進文化書店:韋兄你好!請問您是否收藏當代作品?為什麼?謝謝!
韋力:我不藏當代作品,不是它不重要,而是自己精力、能力都有限,只能搞一個收藏的範圍。
胭脂水:您有沒有對書厭倦的時候?當真正擁有某種書後,您是否覺得比之得不到時,不那麼在意了?謝謝。
韋力:買書多年,其實不能一言以蔽之,確實酸甜苦辣的時候都有,但厭倦似乎至今還沒有產生。至於什麼時候能厭倦我至今還不知道。
士禮居主人:韋力先生,早已聽聞您藏柯劭忞《新元史》手稿,未知此本是否為柯劭忞本人初次寫定之本?《新元史》乃研究元代必備史料之一,目前尚無較好的標點本行世,倘學界日後標點此書,能否從先生處借得影印刊布?若可,則嘉惠學林多矣!
韋力:我確實藏有《新元史》手稿,為其草稿本而非寫定之本,但可惜不全,只有其中的幾十冊,不知有沒有運氣將其湊齊。如果湊齊的話當然影印出版,可以讓相關的學者使用它。
ss:):韋力老師您好,請問目前程甲本紅樓夢的殘本還能買到嗎?大概什麼價值呢?!
韋力:程甲本紅樓夢只在兩年前出現在嘉德拍場上,是一個全本,以200多萬元成交。記得八九年前也是嘉德拍場中出現過一個殘本,大概存十卷,前面有俞平伯的題記,大概是以18萬元成交的。恕我寡陋,只記得這兩個成交情況。
年初五:請問如何區別木活字和銅活字本?
韋力:我個人的體驗,金屬活字字口鋒利,容易在每個字的邊緣產生破紙的壓痕,而木活字刷印之後,往往遇水膨脹,則無壓痕感。
ss:):韋力老師您好,請問《四庫全書總目》裡面記載說有的書是「內府藏本」是不是指的是指宮廷收藏的意思呢?還有是不是順治時期有明確紀年的牌記的古籍也很少呢?!
韋力:你說的對,內府藏本就是宮廷收藏的意思。順治時期屬於刻書的一個交替期,但牌記確實很少,因為中國的刻書中心主要是在江南地區。而此地區在康熙之前還未受到滿清的統治。
阿罡:本人一直在玩版畫,所以對古代版畫插圖本一直很關注。曾在國外藝術類期刊上看到英國木版基金會的中國古版畫收藏,嘆為觀止。馮德寶,高居翰等人發表的文章也很有學術性價值。我個人感覺,國外的古版畫收藏在質量和研究水平上都不比我們差,甚至在一些專項上比我們更強。不知韋先生對於這一領域的收藏有何看法?國內藏有明代木版套印插圖本的機構有哪幾家?謝謝
韋力:確如你所言,近三十年來,古書中插圖的版畫書大多為外國人所得。因為國內的私人藏家還沒有這麼大的競爭力。國內藏明代木刻版畫較多的機構主要是國家圖書館,因為鄭振鐸在民國和解放初大力藏版畫類古籍,1957年去世後,將其所藏捐給了北京圖書館。
主持人:鄭振鐸是一代藏家。有人說您是當代最後一位傳統意義上的藏書家,對這個說法您怎麼看?
韋力:我覺得不是,個人的看法,江山待有才人出,收藏是無止境的,今後也會有後來居上者。
主持人:但您前面談到,今天收藏家的環境已經不能和前輩相比了,這樣的話後來的人藏書的環境或許還不如現在?
韋力:這是因一個特殊的原因。解放以後大部分的公藏都是受捐贈和劃撥,真正買書的機構少之又少,包括現在,除了幾個大館,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買書之外,其他圖書館的買書經費很少,大量走公藏的機會很低,今天的古書價格已經很貴了,不像以前隨便捐了。
主持人:今天由於時間所限,我們的訪談就到這兒。在這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韋力老師幫我們回答了很多問題。感謝韋力老師這麼忙還抽空來參加今天的活動,給我們講了很多知識、和那些令我們感動讚歎的藏書心得。因為時間緊張,有些朋友的提問可能沒能來得及回答,給大家說一下抱歉。
感謝大家來關注這期訪談,很多網友都提出精彩的問題與韋力老師有很好的交流。希望大家以後繼續關注我們的活動--每周四下午的夫子訪談。今天的訪談就到這兒,非常感謝韋力老師。
韋力:謝謝大家,耽誤這麼長時間,來聽我做一些不盡人意的回答,希望大家能夠原諒。
主持人:這麼說來古書價格並不離譜,還差得遠呢?
韋力:它只是一個回歸。但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殊性。今天普遍而言,屬於快餐文化佔主導,人們喜歡簡單的、直接的、有視覺衝擊力的東西,而不大喜歡古書這樣有曲折之美的東西、需要回味的東西。古書的美是要讀得懂、看得懂之後達到心靈的共鳴。這些都不符合今天人們浮躁的心態,所以古書價值的回歸,我認為是屬於未來的。
十八盤:我主要致力於民國泰山圖片資料的收藏,因為我是泰安人!在藏書過程中,我發現了許多消失的經典景點!人們說「一圖勝千言」,一點不錯啊!不知道先生對民國珂羅版、明信片等圖片收藏是怎麼看的?
韋力:對於明信片的收藏我是外行,不懂的東西不能亂提供建議,很抱歉。但是作為相關資料來收藏當地的相關文獻,這是傳統治學的方式之一,所以建議您能夠堅持下去。假以年日必有所成。
洗手摘藤花:韋前輩,請問買書太多,無法盡讀,晝夜懸念,精神恍惚,嗜而不節,揮錢如土,父母規勸,妻子反目,獨立茫茫,無人可語,如此絕境,何以自處?
韋力:你所說的這種情形,我想是大多數愛書人所遇到的共同難題。我個人有方閑章--「胸中書少架上多」。記得民國時,有位文人形容藏書家莫友芝說,他天天到琉璃廠買書背書,他的墨室取了一個雅號叫「銜書鼠」。我每次從那買書,在歸途中都在腦海中閃現這三個字。我覺得,一個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快樂,而快樂是沒有一個常規的標準而言。你覺得快樂就快樂了,就如我做一個銜書鼠就很快樂。其他的煩惱也就只能忽略不計了。
主持人:您曾說您對於藏書有宗教般的信仰,本能的親近的感覺。
韋力:是這樣。一個人,就像張宗子所說,人無癖不可與之交,以其無深情也,當一個人表現出來的痴和癖的一面那才是他的真,而這個真是一個人能夠親近的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您的這種痴情癖好,您妻子同意嗎?有沒有遇到這位網友的問題?
韋力:這個需要一些技巧。國外有一個藏家,他天天往家買書,妻子很暴怒,因為天天花這麼多錢買書,很貴。而國外賣舊書的時候,都用鉛筆把買書價格標在後面,他都跟賣書的講要少寫一個零。買回去很多書,家裡看了都不太貴,等他去世之後,妻子賣掉這些書,發現價格要貴很多,她不知道這裡邊的秘密,他買的價格都是高於標價十倍的。
主持人:可是您不能使這招啊,您沒法改價啊
韋力:還有別的技巧啊,呵呵。
tung2004東:請問韋老師,1885年出版的《康熙字典》全四十冊,市場價值是多少?
韋力:康熙字典最初發行於康熙53年,此版殿版開化紙本極為稀罕,今天的市價應當在40萬到80萬之間。但此後的版本大都不貴。您所說的這一版我不知用紙和品相,所以難給以確定的市場價格。
肥貓123:韋力先生,您好。聽說您很擅長在拍賣會上撿漏,那麼拍賣會上真能撿到漏嗎?您今年在拍賣會上有沒有撿到啥漏呢?
韋力:拍賣會市場上買書的人會有不同的幾類:以前學者類買書作為主體,現在因為價格的障礙,中國特殊的原因,知識分子收入都有限--當然這是社會造成的,不是他們的能力問題--知識分子在拍賣會上買書的越來越少,其中特殊的經濟收入較強者除外;第二類是一些古書經營者,兼於收藏和經營之間者,今天占拍賣會上買書的大多數。這一類人買書大多追市場熱點,或者講未來的市場熱點。比如今天拍場上明白棉紙本,明套印本,清殿版書等等都屬於今天市場的熱點,而一些冷癖書關注度較少;第三類是屬於一些藏家,這一類人買書,大多給自己設定一個收藏範圍,術業有專攻的專研究某一類典籍,所以他對於某一類書的看法會高於常人,因此,偶然會從拍場上撿到一些別人不注意的珍本。當然這撿漏往往含有敝帚自珍的意味。也許這部書只有自己認定他是好書,對別人而言,講透了講白了別人也不覺得這是一個漏。我想,我個人的所謂撿漏,可能是介於此者。
主持人:撿漏也要挑地方嗎?比如哪家拍賣行容易撿到?有北京、上海等地區間的差別嗎?
韋力:有區別,越大的拍賣行越能撿到特殊的東西。一切的好,都是比較而言,什麼是好?是因為有不好的比較才有好。大的拍賣行當好東西堆很多的時候,有一些東西他就顯不出好來了。到這些地方買這些東西,別人不注意。
相對而言,古書應該說60%集中在北京,應該說30%在上海,剩下全部加起來是10%,大概是這麼一個比例。
主持人:這也快到年底了,您今年撿到什麼漏了?
韋力:每年都能撿到一些東西。比如今年撿到一卷敦煌寫經,正面的是南北朝所書,尤為難得的是它的背面有唐代乾寧四年的曆書。拍前曾向相關專家請教,得知敦煌所出藏經數以萬計,然背面帶有題寫者甚少。即使有,大多都是一些雜亂章冊。而為完整曆書者,尤為珍罕。故此件在拍前已下大決心必予得之。然拍得此件時,僅一口價即以底價得知,大感意外。攜之而歸,心喜多日。
主持人:看來撿漏也不光靠運氣,還得有眼力有學養啊!
晨林abc:文革大字本行情怎麼樣?
韋力:此類書屬於特殊的歷史背景產物,我個人對此不收藏,所以難以知道它未來的價值。
一批古坐書上:兩問。先生每天讀幾小時書?有周末性質的休息嗎?再往前走,比如說再往前走的五年,您預期自己那時的讀書與收藏生活會與今天、有怎樣的變化沒有?
韋力:平均而言,我每天讀書的時間大概是在三四個小時,時間大多數是晚上。因為白天忙於俗務,難以靜心。我喜歡夜深人靜開始讀書,因為記憶好。周末的時間大多數在整書、編目、查資料,當然除了必要的應酬之外。
關於第二個問題,我個人是儒鈍之人,生活在同人眼中看來單調乏味,走進書齋不過是自得其樂而已。如果沒有大的外力變化的話,我想我未來的生活方式跟今天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天涯孤客a:有一種本子牌記上寫明是石印,可看起來和木刻本沒有任何區別,它又不是影印的,請先生談一下鑒別方法行嗎
韋力:此種情況甚為稀見,我也僅見過數種而已,大多產生在同治之後的雕版和石印印刷術交替期間。我覺得版本界定除必要的文史知識之外,主要還是靠多見,他屬實證科學而非思辨性的,如賣油翁言,無他,但眼熟爾。您所提的問題,因為無圖我不能確切回答究竟如何,很抱歉。
HHuan:如何理解收藏和投資。
主持人:您收藏東西有投資的想法嗎?
韋力:沒有的。
主持人:像您剛才說的拍賣會上的三種人,其實也有人既不是學者也不是經營者和藏家,就是想保值。
韋力:可以理解。站到藏書角度而言,我覺得收藏與投資並不矛盾,因為書籍從出版那一刻就是作為一種商品面市的。既然是有價值的,可以用價錢衡量的東西能夠買來,當然也可賣出。所以,投資古書我覺得很正常。
李家二姐:韋力老師講的很好!真不愧為中國藏書家第一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感謝韋力老師!
韋力:我從不堪稱自己是中國藏書第一人,這只是記者吸人眼球的標題而已。我個人的性格,自認為是知敬畏者,前輩藏書的高度對我而言高山仰止,不可企及。我個人藏書到今天,被人謬獎,只是源於山中無老虎。當然仍然謝謝您的誇獎。
誠信於天下:您好!我有一套全品相的《坦園六種曲》,開本:25。5乘15。見您曾經專門稱讚過這套書,所以想請教您這套書價值多少錢,謝謝
韋力:此書若是乾隆原刻本,若是全品,價值在2萬到3萬之間,當然我說的是今天的市價。
讀書小孩:您如何評價其他的書界藏家?
韋力:黃永年先生是我尊重的前輩,他的學術素養非我輩可及,他注重批校本的收藏,我無緣得見,但想來定是琳琅滿目。
因為術業有專攻的原因,再加上財力的原因,近代藏家大多走入專題收藏的路子。堪稱皆有所成,例如楊成凱先生的詞集、孟憲君先生的清代即刻本,都是有獨特價值的專題。
搜書志:好書在民間,有什麼樣的渠道可以獲得?
主持人:您現在的藏品多少是拍賣會買的,多少是從民間渠道買的?
韋力:在90年代初期以前,大多數藏書者得書的渠道主要來自於古籍書店。因為50年之後公私合營,很多城市只保留一家古籍書店,私人開個體舊書店已無可能。1993年中國書店開始古籍拍賣以後,打破了這種格局。因為拍賣會的價格遠遠高於市麵價格,使得他產生了吸金效應。很多賣家為了能夠賣得上價,就將善本送入拍賣行,私下得書的概率越來越低。所以從90年代開始,古籍拍賣已經成為大多數古籍愛好者的主要得書渠道。預估今後的古籍市場古籍拍賣仍然是得書的主渠道。
鯉魚跳龍門:這麼多的藏書今後有什麼打算?
主持人:這位網友問的問題,曾經也有記者問過您,您的回答是,您的藏書心態跟歷史上的藏家不一樣,他們可能想子孫萬世傳下去,而您有一個閑章「曾在韋力家」,您說您把自己看做是古籍千載流傳中的一環,既不想捐,也不在意會不會傳給兒子。是這樣嗎?
韋力:對,是這樣。
主持人:您有沒有故意培養孩子喜歡這個呢,好能繼承?
韋力:我試圖做過,但他不喜歡。我個人很達觀,人生不滿百,我也不信來世,就此一世。得書就享受這個過程,它早晚會離我而去。我會燒成灰,古書是歷史的典籍,不能像唐太宗那樣拿蘭亭序殉葬。我覺得曾經擁有就足以了。不是假達觀,確實是這麼想的,因為一切都帶不走,所以當自己享受這個過程就足可以了,自己曾經得到了、欣賞了,它隨之而去了,會交給下一任藏家繼續流傳書的故事,我很高興。
我因為跟公藏打交道太多年,我能知道公藏之後就不能再回放到世面流通,所以我不想捐公藏,也不建私人圖書館,而是賣散,讓其他藏書家分享我當年藏書的快樂。我死了後,書賣多少錢跟我無關,但我希望這個錢建成一個藏書基金會,用這筆錢獎勵一些今後對藏書有貢獻的人,研究上能有成果的人。因為我知道,我遇到好書沒有錢買的時候,我的痛苦。我希望盡我之力,能夠讓今後的藏家得到些許的贊助,得到自己心愛的書,這是我對我個人對未來的看法。
主持人:您有沒有刻一個藏書章?像歷代藏家那樣把自己的章蓋在書上,名與書傳,流傳有序嘛。
韋力:我自己藏章大概有100多方,但是就是把玩的,不用,不往書上蓋。曾經看到一篇周叔弢先生的文章,他認為書上盡量不打章,即使打也就是一個很小的一方。他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往上打,他認為打章是污書。我覺得像他這麼偉大的人物都這樣說,那我更沒有資格打章,所以我的書上也沒有打。
張大千曾有一個閑章叫「曾經我眼即我有」,我沒有達到這個境界,站在這個角度上來講,我看似很達觀,但我仍然不達觀,仍然希望好的典籍能夠承在芷蘭齋。我還是喜歡我曾經擁有。
書精靈:韋力老師,您好!我想問個關於舊書經營和收藏的問題,我是搞舊書的,我喜歡書,在近十年中,我做過很多的小生意,鑽來鑽去的還是鑽進了舊書這個行業,這也許是我愛書的原因吧!所以我做了個決定,我要把舊書做為我的終身事業來做。我還想成為像韋先生這樣藏書家,可是,我有一個問題想問韋先生,對於我們這樣的小人物,還要為五斗米折腰,又要搞點收藏,您能推薦一種適合我們的,能有潛力的題材嗎?您有什麼忠告要提醒我們現在的藏書人嗎?
韋力:我曾記得李嘉誠說過一句話,叫「不要和自己的事業談戀愛」,他這句話的潛台詞是,不要干一行愛一行。這和我們傳統的觀念是相悖的,細品一下有道理。因為當你對某件事情投入感情的時候,你就意味著不客觀、不公正,你已經不冷靜了。所以說我覺得像藏書這種事情,只能作為人生的一個業餘愛好,如果是一個書的經營者而愛書,我個人認為是不正確的,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客觀判斷。我的潛台詞如果要為了賺錢搞書,那就去賺錢,如果為了藏書,那就是藏書,如果把藏書和賺錢合二為一,兩者都會搞不好。
主持人:又喜歡書又買賣書,大概會覺得痛苦,喜歡的就不肯賣了。
韋力:好的不肯賣,次的賣不出錢,這是經營的大忌。
主持人:像您說只考慮喜歡而收藏,可如果只買不賣,沒錢也買不起啊。所以現在很多人以書養書。
韋力:我個人的建議,如果愛書的話必須有另外的經濟來源,如果靠書作為經濟來源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主持人:那我得問問您的經濟來源怎麼支撐的?
韋力:肯定有來源啊,不偷不搶,呵呵,要不然早進去了。
主持人:歷史上黃丕烈就是以書養書的例子,但據說他是因為收藏書而敗了家,本來祖上給了他很大的一筆財產。
韋力:他不僅僅是敗家的問題。他曾經一個說法叫做百宋一廛,廛就是一個房子的意思。但其實百宋從來就沒有一廛,只有靠不斷的買不斷的賣,這個痛苦的過程作為一個藏家我是深深能夠體諒的,這是很痛苦的事情。我個人而言,藏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應當變成如此糾纏的事。比如說我對某個書搞清楚之後,真的有感情,賣的時候你會給它增加很多的附加值,這是自找痛苦的一個方式。我個人採取鴕鳥式的逃避,藏書就是藏書,生活就是生活,把它分開。
彩雲軒100:韋先生,西泠首屆古籍善本2010年秋拍,清乾嘉年間著名校勘學家、目錄學家顧廣圻批校的《戰國策三十三卷》(1函4冊)以800。8萬驚人價格創下古籍批校本的拍賣紀錄。請問古籍抄本、稿本、批校本今後的市場走向?
韋力:西泠印社所拍顧批本,事先我去看原物時並沒有看到這個價錢,據西泠印社主管相告,此書只是偶爾得來,底價僅1萬元。當時我個人的估價應當在500萬之內,拍出如此高價,也確出乎我的意料。但是批校本有他的獨特性,每一部書之間不能相比,因為他的學術價值不同。比如此書,個人認為它是士禮居所刻《戰國策》的底本,拍得此件應說物有所值。是嘉慶年代刻的。因為「顧批黃跋」按今天國家定級標準而言,一律算一級文物。批校本在傳統藏書家眼中,甚為看中,今天特殊的原因並沒有達到歷史上應有的價位。而此書拍得800萬高價,應當是抄校稿本系列在市場上的一種回歸。
景陽布衣:藏書千古事,甘苦存心知。
石頭記:韋力老師,您好!我想問的是廣陵書社的錫活字本、銅活字本、木活字本等,似有復古之嫌,有沒有收藏價值?
韋力:此批活字本是劉永明先生擔任廣陵書社社長時所做,當時印量都不大,記得錫、銅、木都不過三百部。我個人認為復古並非貶義,至少是一種有意思的市場。若干年後,肯定也會成為藏書者追捧的新善本之一。
天涯孤客a:請教一下,明版書的牌記上為什麼標年代的少。
韋力:明版書是中國特殊的一個歷史時期,尤其嘉靖萬曆年間,曾經出現了中國曇花一現的資產階級萌芽,反映到出版業就是書版的轉買轉賣,致使很多明版書的牌記均被挖掉。我個人的觀點,是明版牌記的書在當時並不少,只是後來大多被挖掉而已。
責任編輯:網路轉載
文章來源:http://news.m4.cn/history/onofficial
推薦閱讀:
※泄機密 | 知道這些內幕,你也能開個列印店啦!
※給字加偏旁,變成什麼字?全是考點,連老師都建議收藏列印!
※聊藝術|價值5000元的攝影課程乾貨,送你不謝!
※3D列印技術定製男鞋、試行階段銷售百萬,李開復、吳曉波都為它買單
※【轉載】漢字表(全了)列印出來給孩子吧
TAG:列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