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賈樟柯鏡頭中的變遷中國
《山河故人》:賈樟柯鏡頭中那個變遷的中國
作者MANOHLA DARGIS
Kino Lorber 趙濤(前)在《山河故人》中。
《山河故人》是革命性的中國導演賈樟柯的新作,劇中出現了三次人們站在一條如長蛇般蜿蜒而過的河流旁邊的情景。在第一幕戲裡,三個朋友放起了煙火,不大不小的火花升起來。在第二幕里,只有兩個人回到河邊,點起了一捆炸藥。到了第三次,三人中只剩下一個人了。每個人的生活都經歷了和中國一樣深刻複雜的變化,河上一連串快速的爆炸展現出一場災難,暗示著一個被淹沒的世界。
如今尚在工作的導演之中,很少有人能像賈樟柯這樣深入地審視變化中的世界,或是鮮明地呈現人類的處境。三個燃放煙花的人是濤(趙濤飾)和她的兩個男性好友,張晉生(張譯飾)和梁子(梁景東飾)。濤是個善良隨和、笑容開朗的女孩,在汾陽市一家小商店工作(這裡也是賈樟柯的故鄉)。賈樟柯喜歡把故事慢慢呈現出來,所以一開始不能清晰地看出,濤的情感的持續、洶湧與爆發其實是影片的感情線索。影片講述了她本人的故事,以及她與礦工梁子和新型企業家晉生之間的愛情故事。
最後,濤選擇了其中一人,打破了三角關係,令敘事向著不同方向發展。賈樟柯的方式意味著觀眾必須自行做出一定程度的解讀,儘管多數情況下,觀眾只需專心觀看並保持一點耐心就好了。如果你能做到,就會注意到《山河故人》其實是一部關於「三」的電影:三個角色、三個時間點、三個敘事單元、三個歷史符號、甚至還有三種畫面比例。第一次觀影時,這種特質不一定明顯,不過,故事發生的三個時間點——1999、2014和2025年——都被標明在銀幕上,並隨著畫幅的增大而增大,這種擴大也反映出片中角色的世界在擴張。
比如,在影片一開始的1999年,鏡頭正中,濤和一大群人一起跟著《向西》(Go West)的迷人音樂跳舞,這首歌是「寵物店男孩」(Pet Shop Boys)1993年翻唱「村民」(Village People)樂隊的老歌。「寵物店男孩」的音樂錄像充滿超現實主義的華麗場景,其中有紅場和列寧的鏡頭。賈樟柯並沒有影射那段錄像,他使用這個版本只是因為它帶有後蘇聯陣營的感覺。不管怎麼說,這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場景,表現出每個人都處在派對(或者黨)的歡快情緒中。後來濤和其他人挑起了康加舞,好像他們真的要像歌詞里唱的那樣一起前行。
賈樟柯從不過度解釋自己的作品。那場舞蹈像是一種勝利,既像是精心編排的,也像是自發的,雖然「1999」字樣在銀幕上出現,也不能看出人們跳舞的直接原因。直到下一幕濤和他人互相拜年的時候,這場舞蹈才最終有了合理性。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你就有了時間去思考這次舞蹈,在頭腦中回味它,考慮它的可能性,好奇這些狂歡者們究竟是在自發的舞蹈,抑或是慶祝千禧年的結束,又或是慶賀共和國成立50周年。又或者這一幕其實只和濤,這個面帶微笑,翩翩起舞的女人有關。
模糊性是歐洲藝術電影的關鍵特徵,在其最俗套的時刻,導演的唯我獨尊被誤解為神秘,空洞的畫面反而成了小眾擁躉們不斷反芻的糧食。儘管賈樟柯顯然熟悉歐洲藝術電影——當然也熟悉東亞電影與好萊塢電影等等——他開創自己表達影像意義的方式,與傳統和俗套都不盡相同。他偶爾會在影片中混入一幅謎一般的畫面,但隨著時間過去,就會在影片的整體語境中呈現出意義。一個老式宣傳口號的鏡頭乍看上去可能沒什麼意義,甚至看上去有點像明信片上的風景,但是到了影片最後,它可能會讓你潸然淚下。
賈樟柯說《山河故人》是自己最富情感的影片,他可能低估了自己的作品有多麼深切感人。雖然他總在講述較大的文化、社會與政治問題,有時是公開的,有時是隱晦的,但是他的作品最令人難忘的,還要算是這些大的力量如何在片中人物的面孔與身體上蝕刻印記:煤礦的粉塵呈現出片中那個男人的真實處境,乃至整個中國的真實處境,他那堅實的面具則呈現出另一種真相與另一個中國。片中,濤第一次走上兩邊都是低矮磚房的街道時,她走過的是一個正在樂觀者所謂的「發展」中迅速迷失的國家。而到影片結束時,雖然她生活在一個嶄新的世界,但正如賈樟柯所暗示的,她的靈魂還留在舊世界之中。(轉載公眾號:小鯨在江湖)
文章來源:紐約時報
翻譯:董楠
推薦閱讀:
※女兒國的變遷
※兩千年來番禺建制的變遷沿革 ·邵景森·[轉帖]
※東北少數民族變遷史,曾經五次南下中原,契丹民族消失去了那?
※【建國六十五年th記憶】國人衣著服飾變遷
※中國校服的百年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