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王維_孟浩然
06-26
?《留別王侍御維》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失意後創作的贈別王維之詩作。此詩先述說自己在京沒有什麼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離京卻又不捨得與好友分別,表達了心中的悵惘和矛盾。接著慨嘆自己無人援引,只好甘守寂寞,回鄉隱居。全詩語調低沉,有對朝廷壓抑人才的怨憤,有不忍遠別知心朋友的留戀,還有懷才不遇的嗟嘆。語言淺顯,表達直率,對偶不求工整,但卻自然流暢,顯示出一種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作品名稱留別王侍御維作品別名留別王維創作年代盛唐作品出處《全唐詩》文學體裁五言律詩作者孟浩然作品原文留別王侍御維⑴寂寂竟何待⑵,朝朝空自歸⑶。欲尋芳草去⑷,惜與故人違⑸。當路誰相假⑹,知音世所稀⑺。只應守索寞⑻,還掩故園扉⑼。[1]注釋譯文詞句注釋⑴王侍御維:即唐代詩人王維。唐代稱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為侍御。⑵寂寂:落寞。漢秦嘉《贈婦詩》:「寂寂獨居,寥寥空室。」竟何待:要等什麼。⑶朝(zhāo)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與辯。」空自:獨自。南朝梁何遜《哭吳興柳惲》詩:「樽酒誰為滿,靈衣空自披。」⑷芳草:本義為香草,古詩中常比喻為美好的品德。此處指美好的處所,暗喻隱逸生活。《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⑸故人:舊交;老友。《莊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違:分離。⑹當路:身居要職的當權者。宋陳亮《庶弟昭甫墓志銘》:「疇昔之年,當路欲置我於死地,病餘而繼以囚系。」假:寬假,優容的意思。⑺知音:知己。《列子·湯問》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後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⑻索:一作「寂」。⑼故園:舊家園;故鄉。唐駱賓王《晚憩田家》詩:「唯有寒潭菊,獨似故園花。」扉(fēi):門扇。[2][3][4]白話譯文這樣寂寞我還在等待什麼?天天出門求仕卻一無所獲。本打算歸隱山林尋找佳境,又因與故友離別深感惋惜。身居高位者誰能保薦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我這寒士只應該甘守寂寞,還是回到故園閉門隱居吧![5]創作背景此詩是孟浩然游京師,應進士試,失意後回襄陽臨行前留給王維的。據《舊唐書·文苑傳》載,孟浩然「年四十,來游京師,應進士不第,還襄陽」。又據《新唐書·孟浩然傳》載:王維曾邀孟浩然入內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命其出,並問其詩,浩然乃自誦所作(指《歲暮歸南山》),至『不才明主棄』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於是孟浩然決定歸隱山林,但不忍心與朋友分別,就寫下了這首詩。[3][5][6]作品鑒賞整體賞析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於沒人引薦,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懷。全詩表達直率,語言淺顯,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耐人尋味。第一聯寫自己落第後的景象:門前冷落,車馬稀疏。「寂寂」兩字,既是寫實,又是寫虛,既表現了門庭的景象,又表現了作者的心情。一個落第士子,又有誰來理睬,又有誰來陪伴?只有孤單單地「空自歸」了。在這種情形下,長安雖好,也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他考慮到返回故鄉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試不中必然的想法。第二聯寫惜別之情。「芳草」一詞,源自《離騷》,王逸認為用以比喻忠貞,而孟浩然則用以代表自己歸隱的理想。「欲尋芳草去」,表明他又考慮歸隱了。「惜與故人違」,表明了他同王維友情的深厚。一個「欲」字,一個「惜」字,充分地顯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與鬥爭,從這個思想活動里,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別之情。「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兩句,說明歸去的原因。語氣沉痛,充滿了怨懟之情,辛酸之淚。一個「誰」字,反詰得頗為有力,表明他切身體會到世態炎涼、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賞識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維,這的確是太少了。一個「稀」字,準確地表達出知音難遇的社會現實。這在封建社會裡是具有典型意義的。這一聯是全詩的重點,就是由於這兩句,使得全詩才具有一種強烈的怨懟、憤懣的氣氛。真摯的感情,深刻的體驗,是頗能感動讀者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有類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鳴。如果再從結構上考慮,這一聯正是全詩的樞紐。由落第而思歸,由思歸而惜別,從而在感情上產生了矛盾,這都是順理成章的。只是由於體驗到「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這一冷酷的現實,自知功名無望,才下定決心再回襄陽隱居。這一聯正是第四聯的依據。「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表明了歸隱的堅決。「只應」二字,是耐人尋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來歸隱是唯一應該走的道路。也就是說,赴都應舉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場誤會,所以決然地「還掩故園扉」了。綜觀全詩,既沒有優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辭藻,語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語。對偶也不求工整,卻極其自然,毫無斧鑿痕迹。然而卻把落第後的心境,表現得淋漓盡致,頗為感人。言淺意深,頗有餘味,耐人咀嚼。[2][6]名家點評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個中人,個中語,看著便不同(首四句下)。末意更悲。清代吳煊、胡棠《唐賢三昧集箋注》:三、四醇茂,胎息漢人。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客中無聊之況(「寂寂」句下)。清代王闓運《王闓運手批唐詩選》:真情(「欲尋」二句下)。[4]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7]參考資料[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4[2] 畢寶魁.唐詩三百首譯註評.北京:現代出版社,2014:201-202[3] 鄧安生 孫佩君.孟浩然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41-142[4] 留別王侍御維(唐·孟浩然).搜韻網 [引用日期2016-02-20][5] 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22-123[6] 李景白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6-87[7] 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王維詩選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唐 王維
※王維妙詩圓破鏡
※王維
※王維、白居易的山水詩歌中的隱逸思想, 「居官如隱」的生活方式
TAG:王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