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太湖孕育的茶仙子

碧螺春:太湖孕育的茶仙子(尋訪中國十大綠茶之四)本報記者 田曉明《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3年05月24日 第08 版)

采碧螺春

劉亦菲推廣碧螺春

美麗的太湖灣碧螺春是最鮮嫩的綠茶,這茶出產在太湖最美的地方:蘇州市吳中區。我連續3個春天到蘇州吳中區探訪碧螺春,前兩年是初春,此次當春末,碧螺春的嫩芽和炒青剛剛賣完。茶山上的楊梅開始綻紅,枇杷樹上掛滿青青的果實,果樹下的茶田枝繁葉茂。一位茶農笑吟吟地說:「今年春茶賣得好,這段時間,忙完了春茶,剛好喘口氣。等到5月底,楊梅上市,6月中旬,枇杷就成熟,又要忙啦。」正在茶山踏訪時,遇到了吳中區農業局局長劉龍俊。他說:「碧螺春茶應稱全名:洞庭山碧螺春。此茶只產於蘇州市吳中區的東山和西山,是這裡特定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生長環境和特殊的炒茶工藝,成就了一品佳茗。1998年3月28日,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准註冊,這是中國首件地理標誌商標。從2002年12月9日起,洞庭山碧螺春實施原產地域保護,製作工藝也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香沁出碧螺春喝過碧螺春的人,都說這茶有花果的幽香。前年,當我第一次來到碧螺春原產地時,對此才恍然大悟。那是初春時節,一到太湖灣中的東山和西山,頓覺清風拂面,幽香撲鼻,數不清的蜜蜂從四面八方飛來,雲遮霧繞的碧螺春茶山上,星星點點的白色枇杷花下,茶樹新芽綻放。天王塢茶果專業合作社經理沈四寶介紹:「枇杷花期長,從去年10月開到今年3月,整個冬天碧螺春都沁在枇杷的花香里。」放眼望去,枇杷、楊梅、甘橘、青梅和石榴等果樹,間作於鬱鬱蔥蔥的茶樹間。洞庭東西山林深樹密、山谷深幽,花果樹覆蓋率在30%左右,長年雲霧繚繞,四季花果飄香,果樹冬天為茶樹遮蔽霜雪,夏天又為細嫩的芽葉遮擋驕陽,長年生長在一起的茶樹與果樹枝丫相伴,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香沁由此而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了洞庭山碧螺春超凡脫俗的自然品質,被譽為「茶中仙子」和「天下第一茶」。一位外國詩人如此讚美洞庭山碧螺春:「從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中國江南明媚的春色。」喝碧螺春很優雅,不用像其他茶那樣邊吹邊喝,因為碧螺春茶葉會沉底。對此頗有研究的茶葉專家王梅農認為:這與碧螺春獨特的炒制工藝密切相關。在炒制揉捻時,碧螺春茶葉細胞礫碎率較高,泡茶時,營養成分浸出率高。因此,碧螺春十分嬌貴,只能3至5泡。碧螺春外形與人們傳統觀念中茶葉的樣子相差太大,不是龍井、毛尖那種翠綠油亮的顏色,而是披滿白毫,並且白毫越多品質越好。泡碧螺春要先倒水後放茶葉,隨著嫩芽茶葉徐徐沉入杯底,瞬間白雲翻滾,雪花飛舞,展開的碧螺春芽葉,彷彿天上的翠雲浮動,經過三四分鐘,芽葉全部展開,碧玉色的茶湯和翠綠的芽葉交相輝映,濃濃的茶香夾雜著獨特的花果香氣撲面而來,彷彿水面一葉小舟上,坐著高綰髮髻容貌清秀的年輕女子,婉約不失嬌媚,淡然不失尊貴,少了粉飾的雍容,多了天然的淡雅。舟畔一派湖光山色,醉人心脾。這就是碧螺春文化獨特的魅力。康熙欽定「碧螺春」從前,民間將碧螺春茶稱為「仙鶴傳種」、「嚇煞人香」。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太湖,當時的江蘇巡撫宋犖進獻此茶,康熙飲後,龍顏大悅,讚不絕口,但覺茶名不雅,遂以該茶色碧形曲似螺,采於早春為由,欽定茶名「碧螺春」。歷代文人墨客讚譽碧螺春的題詠不勝枚舉。清代詩人李慈銘曾做《水調歌頭·碧螺春》:「誰摘碧天色?點入小龍團。太湖萬頃雲水,渲染幾經年。應是露華春曉,多少漁娘眉翠,滴向鏡台邊。採集筠籠去,還道黛螺奩。龍井潔,武夷潤,岕山鮮。瓷甌銀碗同滌,三美一齊兼。時有惠風徐至,贏得嫩香盈抱,綠唾上衣妍。想見蓬壺境,清繞御爐煙。」此詞盛讚碧螺春兼具龍井、武夷、岕山三大好茶之美。其實,洞庭東西山種茶、制茶始於兩晉南北朝,已有千年歷史。在唐代更已聞名,最早的記載見於《茶經》。陸羽在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3月與好友劉長卿一起到太湖西山考察茶事,在水月寺旁的墨佐君壇邊採茶品茶。從此,碧螺春茶的前身——水月寺的小青茶被唐宋兩代列為貢茶。清末著名文人龔自珍贊曰:「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為天下第一」。百年來,洞庭山碧螺春獲得過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南洋勸業會優等獎等榮譽,1954年日內瓦會議及1971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時,周恩來總理都以碧螺春作為國禮相贈。碧螺春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名滿天下。精緻蘇州茶為最「碧螺春是蘇州文化的典型代表,體現了慢、細、柔的蘇式生活和追求極致的蘇州製作精神。喝一杯碧螺春,可以品出精細蘇州。」當第二次探訪碧螺春時,吳中區旅遊局局長程飛對洞庭山碧螺春的評說,我至今記憶猶新。碧螺春茶是在天才蒙蒙亮時,開始採摘。採茶時,雲彩多一點少一點,太陽光強一點弱一點,細微的天氣變化對茶的品質影響就不是一點點。因此,碧螺春從採摘時就極為精細。一個技藝熟練的採茶女一個早晨摘下的青葉,也不過100克左右。炒制500克特級碧螺春,需要7.4萬顆芽頭,可見這茶之嫩,採摘功夫之深。炒茶時,更要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有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如此嬌嫩的茶芽,在20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炒40分鐘,不焦不糊,茶香沁人,真的是慢功出細活。所以,碧螺春只能出在蘇州的秀山柔水之間。是蘇州人的情調造就了碧螺春,是碧螺春影響了蘇州人。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張源撰寫的《茶錄》中,對當時洞庭東西山綠茶(炒青)的採摘、炒制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張源歸納道:「優劣定乎始鍋,清濁繫於末火。火烈香清,鍋寒神倦;火猛生焦,柴疏失翠;久延則過熟,早起卻還生。熟則犯黃,生則著黑。順挪則甘,逆挪則澀。帶白點者無妨,絕焦點者最勝。」據清代朱琛《洞庭東山物產考》記載:「洞庭山之茶,最著名為碧螺春……茶有明前雨前之名,因摘葉之遲早而分粗細也。採茶以黎明,用指爪掐嫩芽,不以手揉,置筐中復以濕巾,隨防其枯焦。回家揀去枝梗,又分嫩尖一葉二葉,或嫩尖連一葉為一旗一槍。隨揀隨做,做法用凈鍋入葉約四五兩,先用文火,次微旺,兩手入鍋,急急炒轉,以半熟為度,過熟則焦而香氣散,不足則香氣未透。炒起入瓷盆中,從傍以扇之,否則色黃香減矣。碧螺春有白毛,他茶無之,碧螺春較龍井等為香,然味溥,瀹之不過三次,飲之有清涼醒酒解睡之功。」朱琛對洞庭山碧螺春茶從採摘、揀剔、炒制到品飲都作了較為細緻的描述。碧螺春茶就是這樣在太湖山水間吐綠,一場春雨一層綠。在春雨纏綿中,綠山、綠水、綠境、綠意、綠態逐漸生動起來,吳中旅遊也隨著碧螺春的生長而風生水起。遊客們白天暢遊茶園,看到的是成群的雞鴨穿梭在茶樹間,夜晚的茶園則星燈燦爛,一盞盞發出熒光的捕蟲燈在捕滅害蟲。碧螺春茶在這有機綠色的生態中成長,四周靜寂,唯有茶香。好一個入山無處不飛翠,春來碧螺香四飄。驚險的一躍如果說,前兩次踏訪碧螺春是走馬觀花,今年到吳中訪茶則多了許多感慨。茶期已過,花樹掩映的街道上,行人稀少,更難見奔走忙碌的身影。西山島上的金庭鎮胡勇說:「每年茶期,許多茶戶連夜炒茶,連續20多天,每天只能休息一兩小時,碧螺春搶的就是個春尖茶鮮。」沈四寶說:「當天採下的茶,必須當天炒出。炒制碧螺春需要經過殺青、熱揉成團、搓團顯毫、文火烘乾四個工序,一鍋只能炒三兩左右。炒茶全憑老師傅們多年的經驗和敏銳的手感,優秀的炒茶師傅也和名茶一樣金貴。」茶期時,最讓茶農心焦的是炒出的新茶,怕不能趁著鮮嫩賣出個好價錢。是喜也碧螺春,憂也碧螺春。從產品到商品真是驚險的一躍。而在這一躍中,吳中區政府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劉龍俊說:為適應市場發展要求,區政府積極鼓勵茶農流轉茶園使用權,整合建設高標準中心茶園,統一生產技術,統一管理,並逐步輻射周邊茶園,促進茶葉生產從家庭作坊式經營向股份合作等規模化經營轉變。在自願互利的前提下,組建了53個碧螺春茶專業合作社,實施碧螺春茶葉的集約化生產、企業化管理、品牌化銷售、市場化運作。為茶產業的長遠發展,區里還分別組建了洞庭東、西山碧螺春兩個股份合作聯社,設立了江蘇省首家茶葉博士工作站,建設了江南茶文化博物館。積極搭建平台,盡茶之真,發茶之善,明茶之美,大力發展茶葉休閑、觀光、旅遊,用茶的「和、美、清、敬、雅」文化內涵來帶動產業發展,實現茶文化與茶產業的有機結合。吳中區林業局局長李東分析道:「洞庭山碧螺春今年總產鮮茶160噸,產值2.6億元。總面積控制在3.1萬畝,連續10年產量穩定,但銷售價格卻穩步上升達10倍之多。我們從不炒作天價茶葉,因為碧螺春只產於太湖東西山的青山綠水間,是綠茶的最鮮嫩的精靈,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稀缺資源。所以,我們始終堅持走優質優價的名牌戰略。」茶種是名茶的基礎,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秘書長季小明介紹:「我們篩選優良品系,推進茶樹良種化。製作碧螺春的鮮葉原料,雖然來自洞庭東西山地方群體種,但茶樹品種混雜,350多個群體品種有著不同的芽葉特性和物候期特徵。2001年起,我們詳細調查了東西山2.5萬多畝群體種茶園,初步確定洞庭山碧螺春候選優良母本單株,從中選育出洞庭山碧螺春優良茶樹單株,努力推進洞庭山碧螺春原產地茶樹品種的良種化和標準化。」茶葉質量的源頭在茶園。為提高洞庭山碧螺春茶葉質量,吳中區大力推廣有機種植,綠色防控;努力打造洞庭山碧螺春生態茶園,其中蘇州西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正在建設最大的有機茶園。洞庭山碧螺春的名牌戰略讓茶農們嘗到了甜頭,在綠色種植基礎上,自覺運用科技創新,拓展碧螺春產業鏈。新開發出的紅茶品牌:熙紅。產品一出,便贏來了市場。遙望太湖山水翠,青玉盞中碧螺春。
推薦閱讀:

孕婦可以吃西瓜嗎?
孕育生命的偉大過程[10P]
李靜爆胡杏兒是「辣媽」 未婚先孕體驗孕育辛勞
驚人!超清晰孕育過程【組圖】
孕育手冊《上》

TAG:孕育 | 太湖 | 碧螺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