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講解(一) 樁法
第一課講解內容:樁法
說明:樁法動作簡單,意念如靜,練時兩腳踏實,立身中正,不僅能增加腿部的支撐力,而且時間長久可以增加內氣,它又是老師對學生,也應該是學生自己對自已意識、性格、品德的考驗。樁法為基礎,如蓋樓之地基,習字之橫、撇、豎、捺。學者不可忽視,應耐心體會,為拳術打下紮實的基礎。
開立步樁
要求: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略比肩寬,兩腳尖向前微外擺,兩腳平踏地,意腳心虛而上提,但不可故意腳趾抓地,屈膝松胯,兩膝正對腳尖,但不可超過腳尖,松胯泛臀,開襠貴圓。上身自然正直,含胸塌腰,腰腹充實,兩臂自然環抱於胸前,四指相對,兩大指自然向上,從左手中指繞左臂、後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圓形。頭虛領頂勁,自然正直,眼正平視,耳聽身後,牙齒嘴唇微合,舌尖輕抵上顎,呼吸自然,心平氣和。
要點:
1.體會身體的立身中正,體會身體重量由上而下順應地球之重力平均落於兩腳腳心處。
2.關於襠:要「開」。大小便之間謂之襠,開襠貴圓,即襠有圓虛之意,兩腿開立,如騎馬狀,前襠、後襠一開俱開,如前襠開,而後襠夾,即使叉步三尺,亦不叫開襠,開襠要注意松胯下沉,即開中有合。
3.關於臀:要「泛」。陳氏太極拳對於臀的要求是「泛」。「斂」相對於「突」。斂臀,則前襠合不住,胯不能松沉向下。突臀,則腰不放鬆,心氣不能下降。泛臀處於斂臀與突臀之間,是開襠松胯,立身中正的自然結果。
4.關於胸:要「含」,並不是胸向背後方向凹進,而松沉向下的自然表現。
5.關於背:要「圓」宜松沉向下,忌向後拔而成駝背狀。
6.關於腰:要「塌」,即向下松沉之意,忌腰向前挺。
7.關於肩:要「松」,肩不要過於下壓,或過於前扣,以自然為好,肩頭動前、後、上、下處處留有餘地而不失中正,意松沉向下而使手臂延長。
8.關於腋:要「虛」,腋下不可夾。
9.關於肘:要「墜」,墜肘並不是肘尖向下為墜肘,也是貴在意念松沉向下,肘要護肋但不可貼於肋。
10.關於項:要「直」,後頸部兩條大筋為佐氣之通道,故不可萎靡。
11.關於顎:要「收」,下顎微收,既護住喉頭,亦直起後頸部。
12.關於頭:要「頂」,頭為一身之主宰,故頭不可低,如低頭,則全身不知所附,頭應自然正,虛領頂勁,頭上如頂一棉花團,不可掉。
橫襠步樁(偏馬步樁)
1.單鞭樁
要求:身體正對鏡面(參照面),兩腳開立約兩肩寬,左腳尖微外擺向前,左腿屈膝松胯,左膝正對左腳尖,右腳尖微內扣向前,右膝與右腳尖關照,不可有跪地之意,右腿伸但不僵直,上身自然正直,身體重量左腿承受約七分,右腿承受約三分。左手成掌順基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掌心對鏡面。右手成勾手順右大腿方向伸出,亦松肩、沉肘,腕子放鬆,勾尖自然向下。從左手中指起,順臂,繞背過右臂至右手勾尖成一空間曲線。兩手腕同高,但不可高於肩低於肘。頭自然正直,眼正平視,呼吸自然,心平氣和。
要點:體會身體的立身中正,體會身體重量順應地球重力向下,落於兩腳腳心處,體會兩腳的虛實,體會步伐大小與身體重心高度的關係,體會兩腿的屈與伸,體會兩臂的開與合,體會兩臂伸中有屈,屈中有伸。
2.懶扎衣樁
要求:身體正對鏡面,兩腳開立約兩肩寬,右腳尖微外擺向前,右腿屈膝松胯,右膝正對右腳尖但不可過,左腳尖微內扣向前,左腿伸但不僵直,左膝與左腳尖關照,左膝不可有跪地之意。上身自然正直,身體重量右腿承載約七分,左腿承載約三分。右手成掌順右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手心對鏡面,手腕不高於肩不低於肘。左手叉腰,四指在前,大指在後。從右手中指起,過腕,順臂,繞後背到左臂,左肘尖成一空間曲線。頭自然正直,眼正平視,呼吸自然,心平氣和。
要點:體會身體的中正,頭的中正,眼神的中正。體會身體重量順應地球重力落於兩腳的腳心處。體會身體各關節的放鬆與支撐。體會兩腿的虛與實、伸與屈。體會兩臂的開與合、伸與屈。體會身體重心的高度與步伐大小的關係。
3.開立步腰
要求: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略比肩寬,屈膝松胯,立身中正,頭自然正直,兩臂夾肘,兩手握拳於胸前,拳心朝下。身體以脊柱為軸左右旋。
要點:體會立身中正。體會身體中軸定於兩腳之間,垂直於地面左右旋。體會身體中軸旋時上下同步,中軸不要扭曲。體會在旋中頭與身合、肩與胯合,膝與腳合。體會在旋中腿的屈伸。
誤區:腰不是擰腰,擰腰出現腰脊扭曲,容易出現運動傷害。腰是蹬勁起於腳,催於胯,帶動腰左右旋,手領身隨,手隨身,這樣才能保證上下相合、上下相隨。
左弓步樁(斜行樁)
要求:身體正對鏡面,右腳向外撇約45度朝前,左腳向左前45度邁出,腳尖朝前微內扣,兩腳之間距離約兩肩寬,左腿屈膝松胯,左膝正對左腳尖,但不可過腳尖,左小腿垂直於地面,左小腿肚以不超過腳跟為界,右腿伸但不可僵直,膝蓋後窩即委中穴不可軟,右膝不可有跪地之意,應與右腳尖關照,上身立身中正,左肩與左胯上下垂直於地面,上身正對於左大腿方向,頭自然正直,眼正平視,左手成勾手向身前45度方向伸出,松肩沉肘松腕,勾尖自然下垂,右手成掌向身右前45度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掌心朝前。以右手中指起,過臂,繞背到左臂、左勾尖成一空間曲線,兩手腕與肩同高但不可高於肩低於肘。呼吸自然,心平氣和。
要點:體會立身中正,體會身體大部分重量落於左腳腳心處,體會右腿撐勁撐在右腳腳心處,體會左右兩腿的松與緊、屈與伸、虛與實,體會兩臂的伸與屈、開與合,
左虛步樁(白鶴亮翅樁)
要求:身體正對鏡面,右腳向外撇約45度朝前,右腿屈膝松胯,身體重量幾乎落於右腳腳心處,保持右胯、右膝、右踝、右腳尖有同一面上,左腳尖點在右腳內側垂直平分線上,距右腳內側約一腳遠,左腳尖與左膝對皆朝正前,左膝有意上提,這樣使左踝關節放鬆,左腳掌如踏在一個空火柴盒上,不使之踩扁。左手成掌按於左膝上方,手心向下,手指尖方向於右前約45度左右。右手成掌亮於右額角上方,手心朝外,手指尖斜朝左、斜朝上。從左手中指起經左臂、後背、到右臂、右手中指成一條空間圓滑曲線,兩手指尖有上下斜抱相合之意。上身立身中正,含胸塌腰,腰腹充實,頭正目平,頭頂百會穴與襠內會陰穴上下一線有對拉拔長之意,呼吸自然,心平氣和。
要點:進一步體會立身中正,腿的虛實、鬆緊,雙臂的開中寓合,合中寓開。
誤區:並不是所有姿式都一定要求膝不過腳尖,故虛步,獨立步(一腳支撐重心,另一腳懸空)重心支撐腳的膝蓋可以過腳尖,但一定體會重心落於支撐腳的腳心處,這樣才能保持立身中正這一大原則不變。
總結:以上所述樁法學者練習時多體會立身中正,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原則。在這幾種樁練熟之後,可以站反式樁。其實整個太極拳套路中的每一動都可以拿出來作為定勢站樁,這樣在以後的拳術練習中自會行雲流水,動中有定。
附論文《淺說太極拳之中定樁法》
太極十三勢中,以「抨」字為先,但要學好太極拳非在「中定」上先下功夫不可,否則會舍本求末,欲速而不達。「中」為中正,中庸。能「中」則處處留有餘地,左右逢源。「定」為不失中。如「失中」則旋不活,進退不靈。能「中定」就如行軍打仗步步為營,軍士出而有歸宿。無「中定」就如鷹無林,虎無山,龍無潭,「險」而易見,更何談「抨捋擠按,采挒肘靠」?
今人練拳多數不以基礎練起,貪多求快,結果花費時日甚多而收效甚微,可惜可惜,望戒之!現以太極樁法淺述太極之中定,望拋磚引玉。
一.太極混元樁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略比肩寬。腳尖向前微外擺,做到腳踏實地,腳心用意提起(指的是腳趾輕扣地,腳心內含)。屈膝松胯。膝與大腳趾方向對正,但不可過腳尖。胯放鬆,臀部如坐高板凳。襠宜圓如騎馬背。上身正直,不可前俯後仰,左斜右歪。含胸塌腰。背宜圓,腹宜實。雙臂與後背抱一圓形,雙手與胸平。大指意向上,虎口圓,其餘四指對正,相距約一拳遠,中指與前臂中線對正,意沉肩墜肘。頭自然正,虛頂勁。頸項提起,下顎微收,眼正平視。唇齒微閉,舌輕抵上齶。耳聽身後或意聽自己呼吸的聲音。呼吸宜自然,且細長均勻,不可閉氣。以上姿勢要求皆用意,但不可故意造作。順應自然,頭虛虛領起,由頭至腳用意松沉,不與地球之重力頂抗,體會身體重量從上到下平分落在兩腳上,體會身體各關節的支撐力與中正性。體松而能中,意專而能定。站樁時身體猶如一顆埋在地里的種子,吸足水分與養料,就待向上發芽,向下生根,向外膨脹,外雖靜而內已生機勃勃。
二.太極樁
即拳勢之定式如懶扎衣,單鞭,斜形,白鶴亮翅等。站太極樁與站混元樁要求一致,然重心分虛實,手型腳型雖有變換,但仍不外乎處處中正,八面支撐,不要起僵勁。伸中求屈,屈中求伸,上中下似能一線貫穿。
以上所述都是中定樁法。樁法有高有低,有正有斜,有虛有實,有開有合,有松有緊,然千變萬化都在一定之中。打拳練功,樁法為首要為基礎,如習字之「橫,豎,撇,捺」,蓋樓之地基。如欲深研太極拳術,千萬不可忽視之!
| 立 | 新 | 博 | 武 | 堂 |
新鄉地區第一家室內太極形意跤術健身會館
小編微信:yangli_115
推薦閱讀:
※太極拳教程 打太極膝蓋痛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陳正雷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套路分解教學視頻四
※楊家太極拳老譜三十二目—太極陰陽顛倒解、人身太極解
※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張志俊訪談
※太極拳裁判規則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