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深入淺出介紹「息、增、懷、誅」的意義

Tenzin Dorjee Lama

「息、增、懷、誅」(一) ──楔子

將近三十年前,我初接觸佛法,那時求知若渴,有人形容我是把工學院當作佛學院在念。

有一天,我走在校園裡,遇到一位學長,於是便一起走了一段。

他突然問我:

「信蒼,你有女朋友嗎?」

「啊!沒…沒有。」這問題讓我有一點兒錯愕。

「那你想不想交女朋友?」

「啊!?….呃….嗯……」這個更錯愕!

「你在結巴什麼,老實講嘛!」

「嗯…有…….想….」

「我告訴你喔,密宗裡面有交女朋友的方法,你去問X學長,他是學密的,讓他教你幾個可以交到女朋友的咒。」

老實說,這段話比我小時候聽到如神一般的蔣總統逝世更令我震撼。

幾個禮拜後,第二個蔣總統也走了,但我心中只有縈繞著這段話。

這怎麼可能?像我這種佛法菜鳥,都知道貪嗔痴是必須斷除的,怎麼可能有那種聽起來像是助長貪慾的法門?

於是我當時立下了誓願,一定要把密宗搞清楚。

二十多年了,我也不敢說對密宗了解得清清楚楚,但穿著這身衣服,無疑地是告訴大家:「我是密宗的!」

每當看網路上有人傳誦第六世達賴喇嘛的詩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我就會問問自己:對於密宗種種法要,是否有把分寸掌握好?

OK,我將嘗試著把一般人對密宗的嚮往之─息增懷誅四種事業,按照我個人的理解,稍微解釋一下。

先聲明一點:

學密宗要在守持別解脫戒,與菩薩戒的根本上進行,不要期待在密宗裡頭能打折扣;所以接下來的文章如果太硬,請多包涵,希望對我多年前被誤導的情況,能有所助益。

「息、增、懷、誅」(二) ──略論

原本在印度的宗教中,會向自己所修的主神要求「恩賜」、「成就」,研究宗教的人會將之歸類為」八大成就」、「五事業」、「四事業」等等。

佛陀出世在印度,以印度的文化為主,注入了究竟解脫的精神,形成了佛教。因此在佛法中,所謂的成就,就有「共成就」與「不共成就」兩種。

「共成就」就是與其他宗教所言的成就相同、共通的。

「不共成就」就是佛教所特有的,與其他宗教不共通的成就。

在密續當中,「共成就」所指的,就是我們聽到的「息增懷誅」四種事業。

有時候(常常是在事部或行部的儀軌中),還會有個「鉤招」,但這可被歸類於」懷」法,或是儀軌進行時的必須事業當中,容後再述。

何為「不共成就」?那就是學習佛法得真正目的──解脫。

那麼,安立「共成就」的目的何在?

我列舉幾項:

第一、接引外道徒,以及尚未生起出離心的眾生進入佛法;

第二、作為修行人消除逆緣,增加順緣的方法;

第三、順之進而升華為「不共成就」;

第四、弘法者以為幫助弘法的方便。

如果寫得太文言,沒關係,以後解釋的時候,不會這麼艱澀。

在這兒我要先強調一點:

這些事業,絕對不是作為進行貪嗔痴慢疑等五毒煩惱的工具。

這是許多人的誤解,也是密宗會遭到非議的一點。

希望讀到後面幾篇文章的人,能夠消除不必要的誤解,阿彌陀佛!

「息、增、懷、誅」(三) ──息災法

息災法可說是四種事業中最重要的,一般修法若沒有特殊目的,多屬於息災法。

顧名思義,息災法主要的目的是要消除種種的障礙。

對一般世俗而言,要消除兩種障礙:

一、妨礙日常生活的障礙。所以舉凡疾病、噩夢、惡兆,壞運等等都在被平息的範圍內。

二、欲達成某些目的時的障礙;這兒主要指的是平息種種違緣。

對學佛的人而言,我們要平息三種「學法的障礙」:

一、外在,人與非人的惱害;

二、於中,四大不調的疾病;

三、內在,與佛法相違背的邪見與煩惱。

因此世俗人遇到麻煩時,向佛法求助,在密宗裡頭就有種種法門(顯教也有)與以消災,待其對佛法產生信心之後,藉此將其引入佛門。

而息災法對於修行者而言,則有初、中、後,三期的利益:

初學佛修行時,必須平息學法的障礙;於修行當中,平息業障,平息煩惱障,平息習氣障,乃至平息所知障,達到究竟的解脫。

待證果之後,又可倚藉息災法接引眾生,並且平息弘法時的種種障礙。

息災法可平息貪嗔痴慢疑等五毒煩惱,而以息滅「嗔」為主,能證得佛五智當中的」大圓鏡智」。

息災法相應的顏色為白,形狀為圓,相應的方位是東方。

另外還有相應的時間等等,我如果寫多了,許多人按照時間卯起來修,那倒真的是助長貪嗔痴!

「息、增、懷、誅」(四)──增益

「增法」或稱」「增益法」,「增」指的是增加,增加什麼呢?主要指的是順緣。我們常說要「消除業障,累積資糧」,息災法是在消除業障,而增益法是要累積資糧。對一般世俗而言,想增加的主要有兩項:

一、增加日常生活中的安樂;

二、有特殊目的時,必須增長其助緣。

簡單地說,要的就是安樂,但是世人認為要達到某些目的,才會有安樂。

所以大部分人會去追求福、壽、權、財、名這類的東西;又很可笑地,把這些手段當成目的,為了追求它們,把自己的健康,時間,家庭,全都賠進去……何來安樂?

如果有超自然的手段能夠得到,何樂而不為?

所以在廟裡面拿香拜拜的時候,多半是在求這些東西。

密宗裡面與之相關的法門著實不少,我打算一一介紹。

不過大家要了解,即使有不少這類的法教,即使這類的法教都能將行者導入不共的成就,密宗其實與其他的宗派一樣,主要的法教,大部分的法教,都是直接以究竟解脫為目的的。

好了,不多贅言,下一篇就討論大多數人最有興趣的「財神法」。

「息、增、懷、誅」(四之一)──財神法

修財神,拜財神,要的就是錢嘛!

經濟拮据的人想靠財神來解決困境,有錢的人更想靠財神來得到更多的財富。但密宗作為大乘佛教的的一支,財神法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在佛法中,修財神主要有下列幾種目的:

一、懺悔業障

懺悔一切業障,而主要懺悔過去曾經偷盜、搶劫,以及違犯」不予取戒」的種種過失。

由於犯下此類奪取他人財物的過失,導致貧窮的果報;修財神法門懺悔此類過失,能消除貧窮的果報。

二、修持」布施波羅蜜」

所謂「財神」,是諸佛圓滿「布施波羅蜜」的化現。

貧窮者從布施波羅蜜得到利益,修行者修持財神以得到布施的資糧,並且學習以般若波羅蜜為引導的布施。

三、求證「平等性智」

財神是寶生如來的事業化現,修財神法以圓滿「布施波羅蜜」,瞭知布施者,布施的對象,以及布施的行為,三者的體性皆空,同一本性,因此能轉化一般人布施時最容易犯的過失──我慢心,將之升華為寶生佛的「平等性智」。

所以修財神法的真正目的,是要圓滿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以得證佛的色身與法身。

有個著名的財神修法,是「財神水供」,其起緣略述如下:

釋迦牟尼佛的堂弟提婆達多想害佛陀,趁佛陀說法時用巨石砸向佛陀;聽法眾之一的黃財神立即衝出,用自己的頭擋住了巨石,祂的頭因此受了傷。

一旁的黑財神怒火中燒──是真的火,把自己的喉嚨燒傷了。

佛陀手出甘露為二位財神洗傷口,兩位當下得到清涼;但甘露一停,傷痛又出現了。

於是佛陀吩咐弟子,每天必須用甘露水為兩位財神洗滌傷口,是為財神水供法。

我自己也每天修水供。修的時候,期望像我一樣的初發心菩薩 ( 勉強算是吧!),在菩提道上遇到的種種傷痛、障礙,也能得到佛甘露的慰藉,繼續精進向前。

「息、增、懷、誅」(四之二)──長壽法

如果只是簡單地從佛教的基本概念來看,「長壽」這個目的,不像是佛教徒所應追求的。

因為,佛陀教導我們的,無非是從輪迴當中解脫的法門;而長壽……似乎蘊含著想在輪迴當中久住,貪著此生的傾向?

先別談其他宗派的看法,單是在藏傳佛教中,就可以見到同一個上師今天主持長壽法會,明天教你:「貪著此生非佛徒,貪著輪迴非出離。」

可見佛教中的長壽法門,其目的與意涵,絕非世俗人所追求的長壽而已。

先從目的來看:

首先,對尚未深入佛法的人,必須以方便法門提供增加人天福報,培植福德的機會,然後再令其深悟如來的旨趣。

對於學佛者、修行者而言,如果學、修沒到一定的程度,卻因命終而中斷,必須等待未來因緣再次成熟才能繼續,甚至還得花許多工夫才能恢復過去的程度,無疑是學習的一大障礙。

所以對他們而言,延長壽命不是為了享樂,而是要讓既得的學佛條件繼續延伸下去。

當然,「不執著此生」本是修行的必要心態,修長壽法也一樣。

此外,有能力宏揚佛法的大師,越長壽就越能度化更多的眾生(從較狹隘的角度來看),所以我們也應該為他們修長壽法。

佛陀在顯經中就有開示不少如「藥師佛」之類能延壽的法門。

還有像《金剛經》,經文中雖沒提到延壽的方法,卻因為持誦此經有延壽的效果,而有《延命經》的稱號。

《金剛經》為何能延壽?

繼續讀下去可能就能體會了。具體的長壽法門,表現在密乘的教法當中。

無量壽佛、白度母和尊勝佛母等三位本尊,被稱為「長壽三尊」,其教法中就有非常完備的長壽法門。本文僅介紹修持長壽法的「目的」部分。

祖師們在講解這類長壽法門時,多會提到:

「白髮駝背,老眼昏花,口齒不清,這樣子的長壽是沒有助益的。」意思是,修長壽法所增長的不只是壽命,最重要的還是能修學佛法的條件。

再從咒的意思來看,一般長壽咒會有「阿悠嘉那」的字眼。「阿悠」是「壽命」,「嘉那」則是「慧」,再後面的咒多是增長的意思;整個連在一起就是「增長壽命與智慧」,或是「增長慧命」的意思。「嘉那」所指的「慧」,是十地菩薩的「俱生慧」;能圓滿俱生慧,那就是圓滿菩薩的六度萬行。

另外長壽法的咒語還有「班雜阿悠克」的字眼也很常見。

「班雜」是「金剛」的意思,這樣的咒是希望證得「金剛壽命」。

「金剛」,指的是「不變」與「不壞」,所以這兒是要得到「不變異的壽命」。

哪有壽命是不變異的呢?那就是證得佛果。唯有佛的境界是無來無去,不增不減。

因此求證「金剛壽命」,等於是求證佛果。所以,簡單地描述修持長壽法的目的,就是:於外,除遣壽命的障礙,增加壽命的長度;於內,修持悲智雙運的慧命;於密,求證不變異的究竟佛果。

就像其他金剛乘的法教一樣,不深入探究,會有誤解的疑慮;探究之後,就會知道,這些都是從方便入手,而能究竟解脫的法門。

「息、增、懷、誅」(四之三)──求智慧

在佛教中,提到智慧,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文殊菩薩。

因為文殊菩薩代表諸佛的智慧,所以我們希望藉修持文殊法門以得到智慧,開啟智慧。

一般而言,最常去求文殊法門的場合,就是遇到考試;希望文殊菩薩加持開智慧,能把書讀好,或是增加考運。

還有人希望自己能聰明一點兒,不管在待人處世上,或是管理經營上,都能明辨合宜。

以上這些,在佛法中叫作「世智辯聰」,與佛法的解脫無關;偏差了甚至於撥無因果,產生邪見。

人如果把聰明用在反駁佛法、利用佛法,那將是很難調伏的。

正確修持文殊法的態度應該是:

初接觸佛法時,希望有消除邪見,建立正知見的智慧。實修前必須有足夠的「聞」與「思」,因而需要智慧。而「聞」、「思」、「修」皆可出生智慧,故有「聞所生慧」、「思所生慧」,和「修所生慧」。

運用這些慧,可以破除煩惱障、所知障,以及習氣障。

對聲聞、緣覺根器的行者,須要能洞察「無我」,觀察因緣運行的智慧。

對於大乘行者而言,生起菩提心之後,欲得無量方便法門以度化眾生,所以必須有大智慧才行。

而究竟的佛果,就是證得一切智、道種智,以及一切種智的覺行圓滿境界。

求智慧,是佛教中所共許的,也是「增益法」中最主要的課題。

有智慧的人,不一定聰明;就是說,反應不見得快,但必以「第一義」為思考準則。

我個人非但不夠聰明,更沒有智慧,但是我從祖師大德的教導中知道:

慈悲與智慧是一體的兩面。

所以每當必須運用智慧的時候,沒有智慧的我,就以「菩提心」為準則來思考,問題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息、增、懷、誅」(四之四)──增益法總結

一般世俗會以貪著的心去求取增益法,這是加深輪迴痛苦最直接的方法。

因為痛苦來自於執著,加深了執著,無異是加深了痛苦。

相反地,佛法中修持「增益法」的主要目的,是要對治「貪」,將之轉化成五智當中的「平等性智」。

與「增益法」相應的顏色為黃,形狀為方(或梯形),方位為南。

所以我們若以下列心態看待「增益法」會比較恰當:

初學佛時,為增加修行的順緣,積聚資糧。行菩薩道時,需要有度眾生的方便。於究竟上,應知種種增益法的最終目的,就是佛果。

從弘揚佛法的角度來看,增益法門就是興建道場,建立僧團,講修辦道,令教法長久住世的事業。

「息、增、懷、誅」(五)

「懷法」,或稱「懷攝法」,從藏文來看,顯然不是很恰當的翻譯;個人猜想,可能是中國的古譯吧?有翻作「懷愛法」,這更讓人生起錯誤的認知。

懷法的藏文是「dWang」,字面上的意思是「權」。

我不懂梵文,但閱讀印度的故事,外道徒修此法,主要就是在權力上面打轉。

國王大將修此法,希望能取勝於敵國;王公大臣修此法,希望在宮廷中取得大權;市井小民修此法,希望在人際關係中取得主控權。──其實要的都一樣,只是胃口大小不同罷了。

這豈止是貪著?不但把貪著付諸行動,猜忌、瞋恨,各式各樣的煩惱都引生出來了呀!

「dWang」是「權」,若是權力富足,叫作「dWangChjuk」,這引申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意涵──「自在」──這才是佛法中修持「懷法」的目的。

或者可以這麼解釋:初入手的時候,要「dWangbsDue」──懷攝;修究竟的時候,要「dWangChjuk」──自在。

初學佛時,要懷攝一切順緣,包括「適當」的福、壽、權、財、名,而以改善人際關係為主。而更進一步,要於其中,能夠自在。

比方說,「增益法」的旨趣是:覺得少了什麼,修了之後,就能得到什麼。

而「懷法」的旨趣則是:覺得少了什麼,修了之後,就不覺得少了什麼。

──先是懷攝所求,然後是從所求中得到自在。

果然和世間的爭權奪利不大一樣吧?

接著就要解釋一個重點了:在密教典籍中,會出現「懷攝空行」的字眼。

從字面上來看,好像是一個男修行者修持此法,就能得到女修行者為伴侶。

如果你抱著這麼強烈的心態去修,又真的有此因緣的話,或許真會如此。

(換句話說,就是沒因緣的話,修也沒用!)

而身為一個密乘行者,若不了解其秘意,那就是白學了。密典中的「空行」,指的是我們身中的「氣脈」。身中的七萬二千脈,對應著外在的七萬二千空行;主要的脈輪有廿四個,對應著外在空行聚集的二十四勝境。

所以」懷攝空行」是個什麼樣的事業呢?

──調伏自己身中的氣脈,以增加止觀禪定的能力;並於其中得到大自在,瞭知諸顯皆幻,萬法本空的實相。最終則是氣住中脈──證悟自心的本性。

對初學者而言,「懷攝法」的部分目的相似於「增益法」,然而偏重於權力,以及人際關係的和諧。

早先我的學長說,密宗有交女朋友的方法,指的就是這個吧?

我不否認,可能會有這樣的效果。

因為,佛陀雖然鼓勵出家修行,但並沒有規定學佛非出家不可。那些沒有出家意願的佛弟子,如果藉由「懷攝法」改善人際關係,改變自己的習氣,因而創造像是「佛化家庭」之類,還能在家修行的環境,這也是一種方便。

還是要重申──絕對不可以流為助長煩惱的工具。

我曾見過一張咕魯咕列佛母(懷法中最有名的本尊)的照片,下頭標註著:「愛情佛母」。

這?!!!

這顯然就是誤解當中的精華!

「懷攝法」主要對治的煩惱就是「貪」。

要仔細去觀察我們所貪著的種種對境,先明白我們的貪愛的對象是「無常」的──美麗的容顏,數年後就會褪失;美味的大餐,數小時之後就會腐敗;今日貼心的朋友,明天可能就是可怕的敵人。

再者,貪心的本身就是無常──今天喜歡這個,明天愛上那些,喜新厭舊等等的行為,說明我們「貪」這個煩惱本身就是「無常」,非恆定的存在。

先明白「貪」與「所貪」都是「無常」,更進而證悟「貪」與「所貪」皆為」空性」,如是便能從生死輪迴當中解脫出來,證得「懷攝法」的主要目的──大自在。

這就是真正「懷攝法」所修的,轉化以「貪」為主的五毒煩惱,證得西方阿彌陀佛的「妙觀察智」。

「懷攝法」相應的顏色是紅色,形狀是新月形(或半月),方位則為西方。

「息、增、懷、誅」(六)──鉤召法

用「鉤」這個字,而不是用「勾」,那是因為儀軌裡頭的觀想真的是用「鐵鉤」去「鉤」。

經典中的確有提到「鉤召法」,有時和息增懷誅等事業並列,但大部分是只提四種事業而沒提鉤召法的。因為「息增懷誅」四個字,指涉四種不同的「目的」,而「鉤召」,比較傾向於說明「手段」、「方法」,性質不大一樣。

何時會應用到「鉤召法」?主要在兩個場合中:

第一、儀軌進行的需要。儀軌進行到下述觀想時,要用到「鉤召法」:

一、一般修持本尊法時,召請本尊;

二、除障時,要鉤召魔障,然後行種種對治法;

三、超渡時,要鉤召亡魂,然後予以種種加持(何謂加持,請參照我的網誌《加持,必須如大雨般下降》)

第二、在四種事業中,會應用到「鉤召法」:

一、息災法時:

必須鉤召魔障,然後予以財施、法施、無畏施等平和的手段對治之。

二、增益法時:

有時候在比較長一點兒的法會上,會看到主法上師右手拿著彩箭(一支箭,尾端綁著五色綢布、銅鏡、寶石等)來回舞動著,

此時多半就是在行「鉤召法」──修長壽法時,鉤召壽元、五大的精華;

修財神法時,鉤召財富、運氣等。

不少智慧本尊,可將我們一切所需,全鉤召過來,最主要的是學佛的順緣,以及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一切成就。

三、懷攝法時:大部分同於增益法,所不共的,是懷攝法有時會鉤召有情眾生。

四、誅法時:必須鉤召敵障,以猛烈的手段對治之。

「鉤召法」主要的旨趣是:把我們所要的,帶到面前。所以請不要忘記,我們真正要的,就是眾生的解脫。

與「鉤召法」較有連帶的,是「懷攝法」。每當修到懷攝法的時候,我會如是發願:

希望藉由懷攝法的加持力,鉤召一切眾生,令其脫離輪迴大海。

尤其是那些跟錯上師,進入附佛外道的人,要將其鉤召到無誤的正法道上!

「息、增、懷、誅」(七)──誅法

「誅法」……頗為聳動的名字。還有翻譯為「誅殺法」,更是……

在我完整解釋完之前,請不要斷章取義。

一般解釋「誅法」,會這麼說:當有些障礙,我們無法用平和的方式解決時,只好訴諸於激烈的手段。舉例說明的話,可以這麼解釋:

如果你想避免你的小孩玩火發生意外,可以明白和婉地向他解釋玩火的危險──這是」息災法」。

小朋友沒那麼好溝通,於是用糖果、餅乾、玩具等做為交換條件來約束──這是「增益法」或」懷攝法」。

當小朋友的手已經向火堆伸過去了,這時還能怎樣?

大聲喝止!將他的手撥開!──這就是「誅法」。

「殺」不是重點,但是「激烈」、「猛利」,是其特色。

在許多宗教中,為了剷除異己,消滅異教徒以保全或光大本教,殺生是允許,甚至是被鼓勵的。然而在佛教中,殺生是第一重戒,」誅法」是可行的嗎?

在學「別解脫戒」的階段,應如保護自己的眼目般地守護已得的別解脫戒,所以應該堅守不殺生的立場。然而在學習大乘佛法時,一切眾生的利益成為了第一目的,因而拓展出了廣大的討論空間。

於《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大方便佛報恩經》等經文中,記載了菩薩為救五百人,而殺一惡人的故事。

《瑜珈師地論》中,則分析地相當明白:如菩薩見劫盜賊為貪財故,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思維,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此時的行為雖是殺生,但動機則是純一慈悲心,不僅是為了挽救被害的眾生,更是要防止肇事者繼續再造業呀!

在密乘中呢?表面上看,「誅法」提供了一套誅滅怨敵的方法,但也一再強調,誅滅的對象,必須完全符合十個條件:

1.毀滅佛教。2.摧殘三寶。3.劫奪僧財。4.謾罵大乘。5.戕害上師。6.挑撥金剛兄弟。7.障難修行。8.絕無慈悲。9.背棄誓戒。10.顛倒業果。

不僅對象必須符合這十個條件缺一不可,修法者必須有能力在誅滅怨敵時,令其不嘗到任何痛苦,而且要有把握讓他能生往凈土才行。

所以有些大師開示道:「實際上,並無真正修誅法的時機。」以及:「息增懷三法便已足夠,安立『誅法』,乃為開示佛之大力。」

《佛子行三十七誦》:倘若未伏內瞋敵,外敵雖伏旋增盛;故應速興慈悲軍,降服自心佛子行。

外在的敵人是降伏不完的,而且愈是攻擊,敵人會愈多愈強悍;唯有調伏自心,才是降伏敵人的最好方法。孔夫子不也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好了,不多研究了,為什麼?

想看看,讀到這篇文章的人,有幾個會面臨到「殺一個人,以救五百個人」的狀況?

(頂多是一個人,聽聽伍佰的歌──當我沒寫。)

實際上,「誅法」對我們的意義為何?

除了上述的「激烈」、「猛利」之外,還要加上一個「果斷」。

一般修持誅法會觀修一個威猛的本尊,此時的意義就是要以「激烈」、」猛利」的精神,很果決地斷除種種的煩惱、習氣。

有此決心,許多的障礙就會迅速地消除了。

「果斷」的心,能消除種種煩惱,特別是「懷疑」、「忌妒」的煩惱。

懷疑和忌妒的心輕了,做起事來牽絆就少了,任何事都更容易成辦。

這就是修持「誅法」的重點─轉化「疑」與「妒」,證得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而從究竟的層面來看,我們最大的敵人,最大的魔障,就是我們一切痛苦的最大根源──我執。所以「我執」才是真正需要被誅滅的對象。

由是可以了解,「誅法」儀軌中提到的「殺生」,是要滅除生於輪迴的因;「斷命」,指的是斷除煩惱的命脈。而真正鉤召到我們面前來剷除的,是自己根本的我執。

「誅法」相應的顏色是綠、藍,或是黑色,形狀是三角形,方位則為北方。

當憤怒生起的時候,不應該修誅法。修「息災法」才是相應的。因為對治瞋心的,是東方不動佛的大圓凈智。

平時就應該修「誅法」,誅滅自己的我執;然後,順道發願那些破壞佛法的魔頭們能夠停止造業,眾生也應該反省學佛的真義為何,以此惡緣為道。

這回兒我不分析學佛的初、中、後如何應用誅法。

誅法的目的就是滅除我執。

「息、增、懷、誅」(八)──總結

簡單地介紹過「息增懷誅」四種事業,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有誤解,

以為密乘佛法與外道雷同,或是可以假借佛法之名,而行貪瞋痴慢疑之實,

相反地,這些正是對治諸煩惱的方便。

四種事業所對應的顏色、形狀、時間,和方位等,是因為我們的習氣所致,而最容易聯想到所對應的事業。所以修持不同的事業,可應用不同的顏色、形狀、時間,和方位。

四種事業是屬於世間成就,而出世間成就,是要對治「痴」──根本無明,轉化之後,可證得中央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

如是則清楚了轉五毒為五方佛五智的機制。

另外,許多大師指出,除了這四種事業之外,還另有一種事業,比其來得重要,那就是──「薈供」。希望各位金剛師兄弟要多加重視。

各種事業,各有其著名的本尊,但對實修者而言,修自己的本尊其實還更為相應,事業更能成就。

而與其專註在修各個事業,倒不如盡量專註在求取不共成就來得踏實。

此外,若沒有緣份,再怎麼努力也強求不來。

例如修持大威德金剛最有名的成就者熱譯師,以行「誅法」聞名;但他勤修財神,也只得到一片金葉子。

薩迦派名震古今的大學者薩迦班智達,勤修咕魯咕列佛母,感得親見本尊,

結果佛母對他說的是:

「您這一生,我是沒有機會服務您了,但我保證您侄兒(八思巴)的一切願望,我都會讓他達成。」

西藏的政教合一,正是建立於八思巴手上。

像我寫了這麼一大堆,還不見得能達到我要的目的,這就是事業未臻圓滿的徵兆。

事業圓滿的大師,三兩句就能道盡精華了。

比如證嚴上人說:「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就把「息災」和「誅法」的要領講得清清楚楚了。

把布施的對象稱作「感恩戶」,這正是布施時轉化「我慢」成「平等性智」的無上口訣呀!

「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擁有權。「這不就是「懷愛法」的真諦嗎?

這樣的大師,就像是諸佛事業的主人──綠度母的化現一般。

「息、增、懷、誅」(九)──後記

咳….咳……

有專門討論八卦的讀者繼續追問:

「那,請問大師您,後來到底有沒有,用密咒追到女朋友?」

咳…

像我這種出家前就很認真修的人,

咳……

事業當然很有成就,

咳…

就是會吸引到一大群…

咳……

像你們這樣的人來讀我寫的東西。

咳…

不是很好嗎?

文章來源:台灣Tenzin Dorjee Lama的臉書

http://user.qzone.qq.com/38948965/blog/1351487470#!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1487470


推薦閱讀:

這才是旅遊的意義
最全的玉器傳統圖案象徵意義(福壽篇)
人生與生命的意義
活著的本身就是意義
順天應人,盛大豐有,大有作為——大有卦辭的哲理意義

TAG:意義 | 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