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龍門石窟 伊闕峽谷——原創作品
06-26
洛陽 龍門石窟 伊闕峽谷——原創作品
推薦閱讀:
2013-01-30 白大爺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來過一次龍門,那大佛的美讓人不能忘懷。這次到洛陽一定要看看龍門的大佛盧舍那,天公作美,天晴好光,伊河兩岸都是暖光照耀,兩岸的樹,紅綠黃相間,龍門的秋色盡在其中。
龍門石窟的中國的三大石窟之一,並列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伊闕峽谷的兩山對峙,伊河從中流過。從隋煬帝遷都洛陽,就把皇宮的大門正對伊闕,所以這裡更叫龍門。龍門不但是關隘,更是風水寶地。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又因伊河兩岸的龍門山香山石質緻密,從北魏開始,崖壁上的窟龕就星羅棋布,密如蜂房。
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四九三年的魏孝文帝,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四百餘年的營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一百四十多年,從而形成了南北長達一公里、具有兩千三百餘座窟龕、十萬餘尊造像、兩千八百餘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百分之三十,唐代佔百分之六十,其他朝代僅佔百分之十。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十七米多,頭就有四米之巨,耳長近兩米;蓮花洞中最小的佛像,每個只有兩厘米。這些洞窟中的佛像經過自然的風化和人為的破壞偷盜損壞的太多太多,但還有不少的雕塑和壁畫仍在龍門向後人展現它們的端莊美麗,講述著那個時代的文化。
西山的洞窟東山的廟,伊河水中畫舫游。龍門石窟好看的太多,還是一點點滴來吧。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推薦閱讀:
※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與感想
※文學創作的深度異化(王兆勝作)
※傅抱石《雨花台頌》及其創作背景
※編劇談丨王小平:懶人的創作準則
※CASH音樂大使張國榮詞曲創作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