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跋燾:12歲領兵16歲繼位,卻是漢武帝式的悲情帝王!

423年十一月,拓跋嗣在親征過程中,積勞成疾,舊病複發,在西宮駕崩。進而,北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方年16歲的拓跋燾登基為帝。

這位從小就表現出極高軍事天賦的少年天子,在他長達28年的帝王生涯里,文治武功多有建樹。他統一北方,堪稱北魏王朝二十帝中最有作為的君主。但晚年他刑罰殘酷,誅戮過多,導致國內曾幾度政治混亂,後又在中常侍宗愛的煽動下,逼死太子拓跋晃,本人最終也被這位中常侍密謀殺害。

小史認為拓跋燾可堪稱"漢武帝式"的帝王,其政治經歷與漢武帝較為相似(就成就而言,他距漢武帝還有一些差距~)。同樣為少年天子(巧合的是,兩人均十六歲登基),同樣雄才大略、聰明雄斷,他們所統治下的時代同樣都是各自王朝武功最鼎盛的時期,他們二人均早年文治武功無比輝煌,晚年卻多負面與過錯,他們同樣逼死當朝太子,導致各自王朝差點後繼無人。只不過,漢武帝病逝而終,而拓跋燾卻死於非命。

影視劇中的拓跋燾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生於公元408年,卒於公元452年,字佛(音「必」)狸,鮮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於424年-451年在位),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統帥。拓跋珪曾說:"成吾業者,必此子也。"有野史說,據說拓跋嗣能得到皇帝的位子,也與他有個好兒子--拓跋燾,有所關係,拓跋珪十分看好這個孫子。

影視劇中的拓跋燾

他武功卓著,雄才大略~

軍事才能卓越,歷史罕見

拓跋燾出生於平城,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騎兵。422年四月,明元帝封年僅十四五歲的拓跋燾為泰平王,並任命拓跋燾為相國,加授大將軍。同年五月,拓跋燾監管國事。十一月,拓跋燾親自統領六軍出鎮塞上。明元帝生病時,命拓跋燾總管朝中事務。拓跋燾聰明大度,應對自如。

從431年到439年的九年中,拓跋燾先後將胡夏、北燕、北涼這三個小國消滅,並於433年進攻漢中,攻滅楊氏建立的後仇池國,結束十六國紛爭的混亂局面,將柔然、吐谷渾以外的北方諸胡統一於魏朝大旗之下。之後,更是大破柔然、南擊劉宋,多有勝利。

大破柔然

早在魏建立之初,柔然就是其大敵。拓跋燾十二歲遠赴河套抗擊柔然的入侵,把邊塞軍務整頓的有聲有色。424年拓跋燾即位後不久,柔然可汗率六萬騎兵進犯雲中,拓跋燾率輕騎赴擊。後北魏軍射殺柔然大將於陟斤,柔然退。

425年拓跋燾整頓兵馬,突襲柔然,大破柔然軍隊主力。從此,拉開北魏對柔然的戰略大反攻序幕。429年,拓跋燾分兵兩路,大舉攻打柔然。拓跋燾親自率領輕騎軍長途奔襲,出奇制勝,俘虜敵軍甚眾。

影視劇中的拓跋燾

從公元424年至449年的約25年間,拓跋燾十三次率軍進攻柔然,擊潰高句麗等柔然附屬部落,擴地千餘里,後設六鎮抵禦柔然入侵。終於使柔然"怖成北竄,不敢復南","邊疆息警",柔然一蹶不振。這是繼漢武帝重創匈奴之後,中原王朝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南擊劉宋

430年,宋帝劉義隆北伐,被魏率軍頑強抵抗,反擊宋軍,宋軍無力抵抗,後魏先後攻克金墉、洛陽、虎牢、滑台等地。450年春,拓跋燾率大軍南征劉宋。魏軍長驅直入,但遭到劉宋汝南太守陳憲的頑強阻擊,被迫撤軍。

同年秋,劉義隆幻想」封狼居胥「,再次北伐,拓跋燾親率大軍抵抗。辛棄疾詞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說的就是這次北伐,此次北伐劉宋大敗,「元嘉之治」的盛世局面一去不復返;北魏雖大舉南進,一度飲馬長江,然而也損失大量士兵馬匹,導致多年之內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

他晚年暴虐,不得善終~

鎮壓起義

拓跋燾畢竟是封建帝王,沒有擺脫民族界限,更沒有停止過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在拓跋燾統治時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仍然十分尖銳。盧水胡是匈奴別部,後魏平定關中後,設置軍鎮,加強對盧水胡的控制。大魏政府遷徙瀘水胡人,加重其賦稅。445年關中地區爆發盧水胡蓋吳領導的武裝起義。其後起義軍發展迅速,準備進攻長安。

拓跋燾急調騎兵趕赴長安,又令屯守渭北。與此同時,薛永宗組織起兵發動起義。蓋吳派人和薛永宗取得聯繫,兩支起義軍連衡相應,聲勢浩大。拓跋燾親自領軍征討,他採取分兵牽制、各個擊破的策略,最終蓋吳被叛徒所殺,起義軍被鎮壓。在鎮壓蓋吳起義的過程中,拓跋燾對沿途響應起義的各族人民進行殘酷殺戮,力圖以民族高壓政策來扼殺反抗鬥爭。

太武滅佛

北魏從拓跋珪始,其統治者大都敬禮沙門。拓跋燾繼位之初亦如此,但佛教發展過於迅猛,教徒人口迅速增加,在軍事戰爭中人力日益缺乏。其次,佛教進入中原後吸收讖緯學說,妨害到帝王的權威。加之在深信道教的寵臣崔浩慫恿與詆毀下,拓跋燾逐漸疏遠佛教。

438年,拓跋燾詔令五十歲以下的沙門皆還俗從征役,解決戰役所需人力問題。444年,拓跋燾又下滅佛詔,指責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非所以壹齊政化。規定上自王公下至庶人,凡私養沙門及師巫、金銀工巧之人在家者,限二月十五日前遣送,不得藏匿。若過期不送,一經查實,沙門身死主人門誅,希望通過這樣來加強政治統治。

後更是在鎮壓蓋吳起義時,拓跋燾發現關中地區的佛寺竟藏匿武器,懷疑僧侶與蓋吳勾結,於是在公元446年下詔滅佛,宣布佛教為邪教,在各地焚毀所有佛像和佛經,沙門無少長悉坑之,禁止佛教傳播,頗有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架勢,這使佛教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北方地區佛教勢力一時陷於衰落。

但以太子拓跋晃為首的上層人士多信奉佛教,他與拓跋燾在宗教問題上的矛盾也是之後宮廷變亂的誘因之一。

碑刻之獄

拓跋燾晚年,征伐四克,加上多年酗酒,導致喜怒無常,殺伐無度,這倒是與他的祖父拓跋珪幾乎無異。崔浩:歷魏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三朝,無論是平定北方、西域諸國還是對南朝作戰,崔浩的謀策都對大魏軍隊的勝利起到決定性作用,後崔浩官至司徒。他善於謀略,卻不善自謀。他篤信道教,就慫恿拓跋燾滅佛,得罪了一大批鮮卑貴族(當時鮮卑上層貴族多信佛教)。

加之崔浩主修國史時,又直書其原,不避忌諱,內容涉及大魏王朝先輩許多同族殺戮、荒暴淫亂的史實。他又把國史銘刻於石碑上,想讓這些內容萬代流傳。就有人告他修國史「暴揚國惡」,拓跋燾怒不可遏,不僅盡誅崔浩全族,又族誅與崔浩有姻親關係的范陽盧氏,河東柳氏及太原郭氏(這些都是漢人的大族)。

後世研究魏史的專家,認為此事件是魏朝上層統治階級內部「胡漢矛盾和鬥爭的結果」,崔浩正是這種矛盾的犧牲品。後拓跋燾北巡陰山,深感後悔誅殺了崔浩。

逼死太子

拓跋晃: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長子,五歲時被立為皇太子。他自幼聰慧,記憶力強,過耳不忘。年長後,喜好閱讀經史著作,都精通要領。後太武帝攻打北涼,令朝臣輔佐太子拓跋晃主持朝政,裁決日常事務,時約十一歲。446年,太武帝再次下詔滅佛,但信奉佛教的太子拓跋晃與父親產生極大矛盾,屢次勸諫卻未得聽從。

宗愛:北魏大宦官,官至大司馬、大將軍等。因獲罪而成為閹人,在拓跋燾時任中常侍。拓跋燾南征時,太子拓跋晃監管國政,為政精明,洞察細微。而宗愛生性陰險暴躁,其行為多違法,拓跋晃因此常對他表示怨憤,而東宮多為屬官都與宗愛不和睦。

450年,宗愛由於懼怕東宮屬官給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揭露他的行為,於是控告其有罪,太武帝下令將仇尼道盛等人綁到街市上斬首示眾,東宮內的很多官員都被牽連進去最終被斬首,拓跋晃因此憂憤而死,時年僅二十四歲。

遇弒而亡

太子憂憤而死之後,太武帝拓跋燾才慢慢查明拓跋晃並沒有犯法,因此感到非常後悔。而宗愛也害怕自己事發而受到誅戮,於是就圖謀叛逆。452年3月,太武帝拓跋燾被宗愛密謀殺害,時年45歲,在位28年。太武帝死後,他的死訊並沒有被立即公布。宗愛除掉政敵,擁立拓跋晃異母弟之拓跋余為帝,這位皇帝在位僅八個月。

影視劇中的拓跋余形象

宗愛擁立拓跋余後,身居宰相高位,總管三省政務,負責皇家安全事務,隨意召喚公卿大臣,專權跋扈,朝廷內外都畏懼。而拓跋余懷疑宗愛要作亂,就想謀劃削奪其大權,宗愛知道後非常憤怒,決定先下手為強。宗愛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廟之機,派小黃門賈周等人在夜晚殺死拓跋余。(不到一年,殺死兩個皇帝。)拓跋余死後,朝中大臣擁立拓跋濬為帝,是為文成帝。文成帝即位後,誅殺宗愛等人,動用五刑,滅其三族。

總評

魏太武帝拓跋燾,雄才大略,聰明雄斷。在位期間,借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齣,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盪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一舉統一中國北方,使西晉末年以來北方地區的割據混亂局面得以結束,為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也是大魏武功鼎盛的時期。

同時,他大力發展農業、畜牧業。下令「悉除田禁,以賦百姓」,詔罷眾多雜營戶隸屬郡縣,增迦納稅人戶,節約開支,來減輕百姓負擔。此外,他廣泛搜羅漢族士人,整肅吏治,修訂律令,督課農桑,崇尚儒學,通過宣揚禮、樂、法度來化民,尊崇孔子,提倡儒學,藉以推動魏朝的封建化進程。

小史個人之見:

他是"漢武帝式"的悲情帝王,在位前後對比如此強烈,晚年逼死太子,漢武帝是惑於巫蠱,拓跋燾責在滅佛。他雖沒有漢武帝那樣的非凡成就,但他卻是北魏一朝諸帝中最有作為的君主!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鮮卑政權流轉表
感知中華文化 北魏佛像
(北魏)元偃墓誌
北魏龍門二十品(四)
北魏司馬金龍墓「陶俑陣」修復布展

TAG:北魏 | 16歲 | 漢武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