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神們:別讓這樣的偏見蒙住你們的眼睛
3月7號這一天,「婦女節」要不要改成「女生節」或者「女神節」這個話題就已經開始刷屏了,原因是婦女似乎已經成為年老色衰、喪失魅力的代名詞了,提高地位先從稱呼開始。在此,不區分未婚還是已婚,年輕還是老去。只談談作為一個「物種」,女性的自處以及我們如何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很少有人能否認,今天的中國給女性的發展和職業空間比以前廣泛太多。在教育、就業上,家庭給予一個女孩子的支持和期望是不輸於男孩的。即便在農村,女兒輟學供養兒子的情況也已經很少了,只要條件允許,大部分家庭還是希望女兒也能通過受教育擺脫早早嫁人的命運。除了特殊職業和崗位,就業歧視也並沒有到成為普遍問題的地步。從「小鮮肉」這些「男色消費」上觀察,似乎還能看到女權崛起的影子。
但好像還是哪裡不對。
我們目力所及的還是女性在各種「關係」中的困局和掙扎,男女關係、家庭關係、婆媳關係。對一個女性一生影響最大的仍然是婚姻。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社會和家庭對女性的要求是以她的年齡為分割線的,以是不是到了適婚階段為界,分別對應兩套標準。在一個女孩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能看到,當她還沒有完全社會化的時候,通常會被鼓勵要和男生一樣有出息,一樣在學業中有所追求,而當她的年紀過了「紅線」,這條線通常被設定為25歲,那麼不好意思,你的價值和社會角色就只能通過一個參照系來反映:嫁得好不好,孩子夠不夠優秀。慢慢地,女性自己也會接受這樣的暗示: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樣的事。當我們以年齡作為生活行進的唯一軸線,毫無活力的、僵化的秩序也就不遠了。抽掉細節,歲月不過就是從美麗聰慧的少女到攀比老公的歐巴桑,再到廣場舞大媽。在分裂而強大的兩套標準下,我們自己能做什麼呢?其實大部分雞湯都能給出答案,什麼楊瀾寫給女孩子的話,魯豫給女生的忠告之類,假借成功者之名編出來的警句名言都能列出個七七八八,無非自尊、獨立這樣永恆的道理。不過,強調「分權」,少一點對男權的依附和從屬看起來總還是有些消極。我覺得更純粹的價值構建是:在你還沒有被附加各種身份女朋友、妻子、母親的時候,最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照著去做就好了。即使分身乏術,內心永遠有最美好自己的樣子,好過在一地雞毛中無限沉淪。
除了更好地與自我相處,我們還可以將目光轉向她者生活的處境。今天的女性還是弱者嗎?
當我們在談論女性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在談男女的力量對比。這種力量對比不僅是生理上的強弱,不僅是在社會中的貢獻和獲取,更重要的是在社會性別意識框架下,女性的自我認同,在男權規則面前的無力感。
在過去一年發生的與性別相關的暴力中,我特別注意到了一件事。因為偷拿了幾塊巧克力,甘肅永昌縣一個13歲的女孩不堪責罵跳樓自殺了,責罵她的不僅有超市員工,還有她的母親,趕到現場後首先是一通責打。不討論未成年人犯錯的問題,設想一下,如果是一個小男孩做了同樣的事,結局會不會不同,他母親的羞恥感可能不會那麼強烈。在落後的地域,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母親與女兒之間的關係不可避免有更多苛待。還有一種是施加暴力,近幾年網上時不時會出現毆打同學的視頻,令人驚訝的是,有很多發生在女孩子之間,狠扇耳光、撕衣服,尤其是男同學在場的時候,會進一步刺激她們的行為,這說明施暴者完全懂得什麼才是更大的羞辱。去年,嫖宿幼女罪被廢除了,對於嫖宿幼女行為的懲處,一律按強姦罪從重處罰,《反家庭暴力法》也於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南風窗》近兩年的「為了公共利益人物」評選中,都關注到了發起「女童保護」的公益人,我有機會採訪了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創始人王行娟和「女童保護」項目負責人孫雪梅,王行娟今年已經87歲,孫雪梅是報社記者,她們共同在普及常識,讓這個社會中少一點傷害,多一分警醒。
如果女性管理這個世界,我們生活的秩序會不會更好?這是女性主義的視角之一。今年年底,如果希拉里·柯林頓能夠贏得總統大選,世界上又會多了一個女性執政者,前面已經有德國總理默克爾,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阿根廷總統克莉絲蒂娜·費爾南,韓國總統朴槿惠等。當更多的女性掌握權勢,政治和社會的運行規則會改變嗎?這個問題很難預見,對大部分普通的女性來說,也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直男癌」和女權主義者的極端對立看起來也很無聊,爭取家庭地位和減輕負擔則實用得多。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在女性朋友中做了一個小調查,問她們在自己的節日里想表達什麼。她們大部分已婚,或者有了小孩。大體都有這樣一個願望:先生能夠多承擔一點家務,不要一回家就低頭玩手機,照顧孩子的時候能搭把手。也有人希望男人能體驗一下生孩子的痛苦。
我們的性別分工存在一種天然標籤,男人負責多掙錢,如果碰巧女人也有不低的經濟能力,那就是賺到了;女人的任務是生小孩,做好太太,洗洗涮涮,如果男人能順手換個尿布,就可以稱得上「暖男」了。這樣的偏見和固執一直都存在,並且仍將持續。你跟他談感情,他跟你講道理。我們好像比較忽略男女的共性,很少強調差異之外的東西,一種共同的參與感和對家庭的建設。在追求平等的路上,無論男女,都更應該彰顯自己作為人的屬性和價值,不妨就從今天開始吧。
推薦閱讀:
※為從前的偏見和刻薄的調侃道歉
※明天,你會被機器歧視嗎?——新技術中的偏見幽魂
※誤解和偏見
※8大偏見讓女人「被失戀」
※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12